看完「病毒星球」後,再讀「病毒來襲」,發現了兩本書的共同與不同之處。共同之處在於兩本都是病毒防疫專家撰寫的關於病毒的科普知識讀物,信息量非常大,能給讀者增長很多專業知識,尤其是結合當下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病毒對人類衝擊的現實,很有啟發。
兩書的不同之處則在於,第一,「病毒星球」呈現的是相對靜態的情況,而「病毒來襲」則呈現的是相對動態的狀況。僅從題目便可看出,來襲讓人更感到病毒襲擊的猛烈。作者內森沃爾夫從人類發展的文明史、流行病風暴來襲和流行病監測與防控三個大部分,向讀者循序漸進的介紹了各類病毒是如何隨著動物的進化、人類的遷徒、交通的便利、人們行為的變化等不斷變異、生存和襲擊人類的。第二,「病毒來襲」書中所展示的作者親歷、所提到的專家預言和所提出的預防建議與措施,似乎更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更能引起更多的聯想與思考。
北大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張大慶寫的全書導讀,非常精練的概括了該書的基本內容。有一段話很重要:「與宏大的政治軍事史比較起來,醫學史是安靜,甚至是寂寞的。...揭開疾病社會史的另一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病毒微生物以難以置信的方式幹預了人類文明的進程」。結合我們今天面臨的Covid-19的襲擊,從全球的經貿往來的收縮到世界各個角落的冷清、從企業經營活動的停擺到人們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僅三個多月的時間,covid-19真是正在以難以置信和超乎想像的速度和力量襲擊並改變著人類社會,呑噬著生命和財富,其程度完全不亞於戰爭爆發的摧毀。
「病毒來襲」給人的啟示很多,簡要概括我從書中獲得的要點和收穫:
1、從人類譜系的進化(包括從猿到人)、人類生存的方式(從對動物的獵狩到馴化,從生吃到火烤及蒸煮)到活動的空間和範圍(從叢林到峽谷、草原到城市、從非洲到美洲及亞洲),微生物以不同的方式在人類身上存活、變異並發展。
2、人類交通進步的方式為流行病的傳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從雙腳到汽車、輪船,再到飛機、火箭..,更遠的地區、更快的速度、更集中的空間,人類在享受現代化便利的同時,也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早期擴散提供了較以前更大的宿主群。書中列舉了歷史上交通運輸的每一次重要發展,都改變了人口間的聯繫,並同時對微生物的傳播產生影響。500多年前,隨著全球性旅行的開始、新舊大陸的連接,天花有了遷移的機會。船隻帶到新大陸的天花病毒殺死了住在阿茲特克、瑪雅、和印加文明區多達90%、約數百萬毫無招架的居民。航空旅行的即時性,意味著連潛伏期很短的微生物也能有效擴散。如果傳染上潛伏期很短的感染源的人登上一艘輪船,其可能是船上的數百人被傳染,也可能是輪船靠岸前,病毒已經消亡。這不正是人類現在經歷的情況嗎?飛機將病毒跨洲越洋帶到全球;承載上百數千人乘客的豪華遊輪因被病毒襲擊而無法迅速切斷感染的源頭。
3、建立流行病全球監測和防控的系統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必須能有效運作。本書的作者與世界一流的專家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研究病毒的變異和建立監測和防控病毒的體系。文中提到他與同仁合作,在中國和東南亞設立研究項目,用於捕捉全球性病毒恐怖信息的系統初具規模。文章甚至提到,倫敦皇家學會前任會長曾預言:「到了2020年,一場生物學差錯或者生物恐怖襲擊將殺死100萬人」。這個預言真是一語成讖。他這個預言的依據和邏輯究竟是什麼呢?不會是隨便說的吧!書中也提到目前人人擁有的定位功能的手機、谷歌的海量搜索資料庫和美國疾控中心的流感數據監控系統都為流行病的預警提供條件。但是反觀今天的現實,今年一月已經在武漢蔓延並於三月份有效控制的covid-19, 為什麼未能引起美國採取有效措施,直至四月份導致美國確診感染人數已破百萬,上萬人死亡!中國也有監測系統和疾病防控中心,但是有效的發揮作用,還需要很多方面的改善。因此,監控系統的建立很重要,系統的有效運作更重要。
書中介紹了微生物學家自己預防的方法,與我們目前反覆被提醒的幾點是一致的,勤洗手,不用手摸眼和鼻。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風險素養」的普及,即擁有能夠了解並恰如其份的解釋流行病信息的有見地的公眾,是防控流行病毒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之所以能在兩個月內有效防止病毒的擴散,最重要的原因,除了國家集中醫療資源幫助武漢抗疫之外,全國人民自覺遵守居家、戴口罩和不聚集的防控原則,阻隔了病毒的傳播途徑,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還有一點我相信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那就是中西醫結合,針對感染患者分層次的提供中西醫藥物,緩解病症,應該也是非常重要的。
感謝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他在多年深入危險地區廣泛研究基礎上形成的科學成果。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蔓延,至今上百萬人感染和數萬生命被病毒吞噬,導致全球經濟的基本停擺和人們的恐慌,此時閱讀這本科普性的「病毒星球」的書,實在是很有必要。全書不長,卻涵蓋了病毒的發展史、人類對抗病毒的重要疫情、發現和認識,閱後很漲知識,收穫概拓如下:
1、病毒是地球上生命的一部分。「今天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是在40億年前從病毒起源的。我們呼吸的氧氣很大一部分是在病毒的幫助下生產出來的。連我們所在星球的溫度,都和病毒的活動息息相關。人類基因組的一部分,就來自感染了我們遠古祖先的上千種病毒。早在3億年前,陸地上最早的卵生脊椎動物身上就已經攜帶乳頭瘤病毒了。過去20萬年中前99.975%的時間,人類都不知道自己攜帶著HPV病毒。長期以來宿主和病毒之間保持著一種平衡。地球一直就是一顆病毒星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我們一生中都會受到流感襲擊,但缺乏對流感病毒及其威力的認識。「流感是多種人鼻病毒的感染,人們常常低估鼻病毒的威力。1918年的流感爆發,導致5億人患病,相當於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5000萬人喪生。世衛組織估計,每年流感會影響到全球5-10%的成人及20-30%的孩子。每年約有25萬-50萬人被流感奪去生命。科學家發現,流感病毒來自鳥類」。「流感病毒藉助飛沫感染上新宿主,如果新宿主細胞裡也存在其它病毒,兩種不同病毒在一個細胞中生存和繁殖時,情況會混亂」。「抗生素不僅無法冶愈流感,還會把患者置於另一種危險之中」。止咳糖漿也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
3、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工作者的努力與付出有效的減少了病毒在全球的肆虐及對人類的危害程度。一戰期間,英國醫生特沃克從患痢疾士兵的糞便中,發現噬菌體的增加對病人康復的作用,為了保證安全使用,他在親自吞下噬菌體,又自己注射皮下試驗後,將噬菌體用於痢疾、霍亂和腺鼠疫的病人,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對於感染人類長達50年之久,自20世紀80年代被發現後,繼續感染6000萬人,並讓其中一豐了半人失去生命的愛滋病毒,科學家耗費了30年的時間,才大概摸清了愛滋病的根源。2005年當年,患愛滋病而死亡的人數達到250萬人;2013年,死於愛滋病的人數降至150萬人。對於在非洲蔓延的伊波拉病毒,如果沒有2015年中國、美國和古巴在內的國家向非洲派遣醫生和物資,緩解了疫情,被該病毒感染的人數會達到140萬人。生活在「病毒星球」上,人們不知道哪些病毒會造成哪些瘟疫,因此,科學家的工作量是巨大和艱辛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病毒既使被治服,也可能蟄伏數年後捲土重來;病毒也可以被人工合成,甚至成為生化武器的炮彈。3500年前被追溯到的天花病毒,曾在公元430年席捲雅典,殺死了雅典四分之一的人口。1214年,登陸冰島的天花,殺死了僅有7萬人中的2萬人。1400-1800年,每百年有大約5億人死於天花。15世紀,在西班牙抵達中美洲的幾十年時間裡,超過90%的土著人死於天花。直至1980年,WHO宣布人類已經消滅天花。然而,在美國和當時的蘇聯,仍然保留了天花病毒的實驗室。專家認為,不管控制的多麼嚴密,都有可能外洩並造成百萬人死亡。恐怖分子甚至可能試圖將天花做為生物武器。此外,科學家通過基因測序技術,可以從零開始利用鹼基合成基因,使病毒的基因組人為合成。病毒的失控和人為利用病毒作為戰爭的武器,那將是人類的最大的災難。人類為建設美好家園而付出的所有努力和成就都將毀於一旦。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唐妮
編輯:吳桐
審核:王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