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用「防控系統」與「風險素養」抵禦病毒來襲:《病毒星球...

2020-12-27 中國科普網

看完「病毒星球」後,再讀「病毒來襲」,發現了兩本書的共同與不同之處。共同之處在於兩本都是病毒防疫專家撰寫的關於病毒的科普知識讀物,信息量非常大,能給讀者增長很多專業知識,尤其是結合當下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病毒對人類衝擊的現實,很有啟發。

兩書的不同之處則在於,第一,「病毒星球」呈現的是相對靜態的情況,而「病毒來襲」則呈現的是相對動態的狀況。僅從題目便可看出,來襲讓人更感到病毒襲擊的猛烈。作者內森沃爾夫從人類發展的文明史、流行病風暴來襲和流行病監測與防控三個大部分,向讀者循序漸進的介紹了各類病毒是如何隨著動物的進化、人類的遷徒、交通的便利、人們行為的變化等不斷變異、生存和襲擊人類的。第二,「病毒來襲」書中所展示的作者親歷、所提到的專家預言和所提出的預防建議與措施,似乎更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更能引起更多的聯想與思考。

北大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張大慶寫的全書導讀,非常精練的概括了該書的基本內容。有一段話很重要:「與宏大的政治軍事史比較起來,醫學史是安靜,甚至是寂寞的。...揭開疾病社會史的另一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病毒微生物以難以置信的方式幹預了人類文明的進程」。結合我們今天面臨的Covid-19的襲擊,從全球的經貿往來的收縮到世界各個角落的冷清、從企業經營活動的停擺到人們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僅三個多月的時間,covid-19真是正在以難以置信和超乎想像的速度和力量襲擊並改變著人類社會,呑噬著生命和財富,其程度完全不亞於戰爭爆發的摧毀。

「病毒來襲」給人的啟示很多,簡要概括我從書中獲得的要點和收穫:

1、從人類譜系的進化(包括從猿到人)、人類生存的方式(從對動物的獵狩到馴化,從生吃到火烤及蒸煮)到活動的空間和範圍(從叢林到峽谷、草原到城市、從非洲到美洲及亞洲),微生物以不同的方式在人類身上存活、變異並發展。

2、人類交通進步的方式為流行病的傳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從雙腳到汽車、輪船,再到飛機、火箭..,更遠的地區、更快的速度、更集中的空間,人類在享受現代化便利的同時,也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早期擴散提供了較以前更大的宿主群。書中列舉了歷史上交通運輸的每一次重要發展,都改變了人口間的聯繫,並同時對微生物的傳播產生影響。500多年前,隨著全球性旅行的開始、新舊大陸的連接,天花有了遷移的機會。船隻帶到新大陸的天花病毒殺死了住在阿茲特克、瑪雅、和印加文明區多達90%、約數百萬毫無招架的居民。航空旅行的即時性,意味著連潛伏期很短的微生物也能有效擴散。如果傳染上潛伏期很短的感染源的人登上一艘輪船,其可能是船上的數百人被傳染,也可能是輪船靠岸前,病毒已經消亡。這不正是人類現在經歷的情況嗎?飛機將病毒跨洲越洋帶到全球;承載上百數千人乘客的豪華遊輪因被病毒襲擊而無法迅速切斷感染的源頭。

3、建立流行病全球監測和防控的系統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必須能有效運作。本書的作者與世界一流的專家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研究病毒的變異和建立監測和防控病毒的體系。文中提到他與同仁合作,在中國和東南亞設立研究項目,用於捕捉全球性病毒恐怖信息的系統初具規模。文章甚至提到,倫敦皇家學會前任會長曾預言:「到了2020年,一場生物學差錯或者生物恐怖襲擊將殺死100萬人」。這個預言真是一語成讖。他這個預言的依據和邏輯究竟是什麼呢?不會是隨便說的吧!書中也提到目前人人擁有的定位功能的手機、谷歌的海量搜索資料庫和美國疾控中心的流感數據監控系統都為流行病的預警提供條件。但是反觀今天的現實,今年一月已經在武漢蔓延並於三月份有效控制的covid-19, 為什麼未能引起美國採取有效措施,直至四月份導致美國確診感染人數已破百萬,上萬人死亡!中國也有監測系統和疾病防控中心,但是有效的發揮作用,還需要很多方面的改善。因此,監控系統的建立很重要,系統的有效運作更重要。

書中介紹了微生物學家自己預防的方法,與我們目前反覆被提醒的幾點是一致的,勤洗手,不用手摸眼和鼻。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風險素養」的普及,即擁有能夠了解並恰如其份的解釋流行病信息的有見地的公眾,是防控流行病毒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之所以能在兩個月內有效防止病毒的擴散,最重要的原因,除了國家集中醫療資源幫助武漢抗疫之外,全國人民自覺遵守居家、戴口罩和不聚集的防控原則,阻隔了病毒的傳播途徑,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還有一點我相信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那就是中西醫結合,針對感染患者分層次的提供中西醫藥物,緩解病症,應該也是非常重要的。

感謝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他在多年深入危險地區廣泛研究基礎上形成的科學成果。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蔓延,至今上百萬人感染和數萬生命被病毒吞噬,導致全球經濟的基本停擺和人們的恐慌,此時閱讀這本科普性的「病毒星球」的書,實在是很有必要。全書不長,卻涵蓋了病毒的發展史、人類對抗病毒的重要疫情、發現和認識,閱後很漲知識,收穫概拓如下:

1、病毒是地球上生命的一部分。「今天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是在40億年前從病毒起源的。我們呼吸的氧氣很大一部分是在病毒的幫助下生產出來的。連我們所在星球的溫度,都和病毒的活動息息相關。人類基因組的一部分,就來自感染了我們遠古祖先的上千種病毒。早在3億年前,陸地上最早的卵生脊椎動物身上就已經攜帶乳頭瘤病毒了。過去20萬年中前99.975%的時間,人類都不知道自己攜帶著HPV病毒。長期以來宿主和病毒之間保持著一種平衡。地球一直就是一顆病毒星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我們一生中都會受到流感襲擊,但缺乏對流感病毒及其威力的認識。「流感是多種人鼻病毒的感染,人們常常低估鼻病毒的威力。1918年的流感爆發,導致5億人患病,相當於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5000萬人喪生。世衛組織估計,每年流感會影響到全球5-10%的成人及20-30%的孩子。每年約有25萬-50萬人被流感奪去生命。科學家發現,流感病毒來自鳥類」。「流感病毒藉助飛沫感染上新宿主,如果新宿主細胞裡也存在其它病毒,兩種不同病毒在一個細胞中生存和繁殖時,情況會混亂」。「抗生素不僅無法冶愈流感,還會把患者置於另一種危險之中」。止咳糖漿也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

3、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工作者的努力與付出有效的減少了病毒在全球的肆虐及對人類的危害程度。一戰期間,英國醫生特沃克從患痢疾士兵的糞便中,發現噬菌體的增加對病人康復的作用,為了保證安全使用,他在親自吞下噬菌體,又自己注射皮下試驗後,將噬菌體用於痢疾、霍亂和腺鼠疫的病人,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對於感染人類長達50年之久,自20世紀80年代被發現後,繼續感染6000萬人,並讓其中一豐了半人失去生命的愛滋病毒,科學家耗費了30年的時間,才大概摸清了愛滋病的根源。2005年當年,患愛滋病而死亡的人數達到250萬人;2013年,死於愛滋病的人數降至150萬人。對於在非洲蔓延的伊波拉病毒,如果沒有2015年中國、美國和古巴在內的國家向非洲派遣醫生和物資,緩解了疫情,被該病毒感染的人數會達到140萬人。生活在「病毒星球」上,人們不知道哪些病毒會造成哪些瘟疫,因此,科學家的工作量是巨大和艱辛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病毒既使被治服,也可能蟄伏數年後捲土重來;病毒也可以被人工合成,甚至成為生化武器的炮彈。3500年前被追溯到的天花病毒,曾在公元430年席捲雅典,殺死了雅典四分之一的人口。1214年,登陸冰島的天花,殺死了僅有7萬人中的2萬人。1400-1800年,每百年有大約5億人死於天花。15世紀,在西班牙抵達中美洲的幾十年時間裡,超過90%的土著人死於天花。直至1980年,WHO宣布人類已經消滅天花。然而,在美國和當時的蘇聯,仍然保留了天花病毒的實驗室。專家認為,不管控制的多麼嚴密,都有可能外洩並造成百萬人死亡。恐怖分子甚至可能試圖將天花做為生物武器。此外,科學家通過基因測序技術,可以從零開始利用鹼基合成基因,使病毒的基因組人為合成。病毒的失控和人為利用病毒作為戰爭的武器,那將是人類的最大的災難。人類為建設美好家園而付出的所有努力和成就都將毀於一旦。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唐妮

編輯:吳桐

審核:王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公眾號ID:kepuing>

相關焦點

  • 致敬|張淑娟:嚴把防控細節築牢病毒「防火牆」
    在武漢期間,張淑娟始終堅守在戰疫最前沿,用細緻入微的院感防控措施,築牢抵禦病毒的「防火牆」,成為醫務人員的「守護神」。4月5日,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決定,授予張淑娟「燕趙楷模·時代新人」稱號。(資料圖)經過全面細緻地防控風險排查,張淑娟迅速與其他院感人員針對本院的現狀商議制定整改措施,一個一個細節地研究制定穿脫防護用品每一個步驟。為了培訓各個小組穿脫防護用品,她連示範帶講解並一對一進行指導,經常忙到半夜,累得嗓子幾乎說不出話來。因為她知道,只有通過一遍一遍地講解和練習,才能讓大家把自己保護得更好。
  • 漫畫抗疫 | 抗病毒「星球大戰」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一般的抗生素根本奈何不了它。為此,早就有人指出:病毒來自外太空。如果真是這樣,把這場全球蔓延的疫情比作為「星球大戰」的確不為過。1.《星球大戰》2.《隔離審查》3.《曾經是你,如今是我》4.《直面病毒把關口》5.
  • 念好防疫「三」字訣 打造抵禦病毒的盔甲與盾牌
    14日下午,深圳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春節疫情防控專場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將嚴格實行三個減少,即人員流動、路途風險、人員聚集;三個非必要,即不離深、不離境、不到中高風險地區;三個加強,即個人防護、宣傳引導、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 隨著春節臨近,深圳將迎來較為密集的人流、物流高峰,冬春季新冠肺炎與其他呼吸道疾病季節流行相互疊加,全市疫情防控將面臨重大考驗。而這樣的三個「三」,是深圳應對疫情而推出的「三」字訣。
  • 騰訊反病毒實驗室馬勁松:抵禦下一個WannaCry勒索病毒亟須建應急...
    騰訊反病毒實驗室馬勁松:抵禦下一個WannaCry勒索病毒亟須建應急協同機制 WannaCry勒索病毒,是於 2017 年 5 月 12 日開始爆發,影響了 150 個國家,中國部分Windows
  • 給孩子的疫情圖鑑:地球是一顆病毒星球呀
    事情是這樣的… …PART 01病毒星球武漢,一座擁有一千多萬居民的城市,在這裡本來大家正常生活,各自忙碌。但突然,這座城市中的一個人生病了。它們數量龐大,如果一定要去計算,那在海洋中所有病毒的總重量,是藍鯨總重量的上億倍。病毒製造了空氣和生命,我們的地球就是一顆病毒星球!
  • 如何防護才能抵禦病毒侵襲?
    近期面對流感態勢嚴重, 小編梳理了一些關於抵禦病毒侵襲的小常識, 分享給大家。 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患流感後出現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較高。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嚴重併發症的最有效手段。
  • 病毒是這樣從動物「跳」到人身上的
    據估計,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中有超過160萬種未知病毒,這些未知病毒造成人畜共患疾病的風險有待評估。一項研究顯示,在蝙蝠身上發現的137種病毒中,有61種為人畜共患病原。蝙蝠是名副其實的病毒攜帶者,但是奇怪的是,雖然蝙蝠身上攜帶著許多病毒,但它自身通常沒有任何症狀。科學家對此也很感興趣。 目前針對蝙蝠攜帶病毒不致病的原因有幾種觀點: 其一,蝙蝠作為能夠飛行的哺乳動物,運動量極高,高能耗的飛行運動能夠使蝙蝠的體溫維持在40℃。
  • 《病毒來襲》教你應對流行病的暴發
    傳染病學博士, 現任史丹福大學人類生物學專業 客座教授內森·沃爾夫的 《病毒來襲 從疾病史學習如何預防傳染病 在《病毒來襲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些知識,了解急性傳染病,包括一些傳播很廣泛的慢性傳染病,了解它們的來龍去脈,了解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手段對付他們,控制他們。
  • 變異新冠病毒風險有多大?我們能拒之國門外嗎?接下來要怎麼做?
    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風險究竟有多大?面對國門之外的嚴峻形勢,我們接下來又該如何防控和應對? 根據英國這種新冠病毒新變體的突變特徵,在系統發育樹中它被劃分為一個新的支系 B.1.1.7。此前發現,新冠病毒突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基本恆定的速度積累(約為每月1-2次突變),大部分毒株與原始毒株相比的突變一般為數個,但B.1.1.7譜系積累的突變位點很多,達到23個,包括6個同義突變、14個非同義突變和3個缺失突變,它演化速度異常,與根部的距離較遠。
  • 印度「抗新冠神藥」賣到倫敦,英國大學測試發現無法抵禦病毒
    【環球時報記者 劉洋】「印度神藥」能抵禦新冠病毒?英國廣播公司(BBC)19日報導稱,一款自稱「新冠病毒免疫增強劑」的印度假藥正在倫敦商店的櫃檯上出售。英國伯明罕大學對這款名為Coronil的「印度神藥」進行測試,發現這些藥丸根本無法抵禦新冠病毒。
  • 對於新冠病毒,我們認識的很有限
    在6月26日舉行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6月25日的一例新增確診病例曾出現嗅覺、味覺減退現象。在6月24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吳國安也曾介紹,6月11日,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後,地壇醫院收治的256例確診病例中,自述有嗅覺改變的33人,發生率為13%;自述有味覺改變的21人,發生率為8%。6月16日,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在探望英國國民保健署工作人員時也曾透露,他自3月感染新冠病毒至今,仍未完全恢復嗅覺和味覺。
  • 「印度神藥」能抵禦新冠病毒?英媒:印度假藥正在倫敦出售
    【環球時報記者 劉洋】「印度神藥」能抵禦新冠病毒?英國廣播公司(BBC)19日報導稱,一款自稱「新冠病毒免疫增強劑」的印度假藥正在倫敦商店的櫃檯上出售。英國伯明罕大學對這款名為Coronil的「印度神藥」進行測試,發現這些藥丸根本無法抵禦新冠病毒。英國病毒學家麥特裡伊表示,「增強免疫力」在治療新冠病毒方面毫無意義,她說:「我們的免疫系統在應對病毒時會存在細微差別,我們甚至都不知道增強免疫力是否會對抵禦新冠病毒有所幫助,也不清楚Coronil會對免疫系統產生什麼影響。」
  • 北京1地升為中風險!鍾南山緊急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北京1地升為中風險!鍾南山緊急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鍾南山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
  • 《病毒星球》有感:病毒與人類生命的關係
    《病毒星球》有感:身為這次新冠肺炎暴風眼中的人,我一直很關注「病毒」的產生原因和傳播渠道,但一直到一周前才陸續有新聞出來告知這些信息,並且爆出「這次疫情的起源並非武漢」,我內心其實是相信的!本書中提到每一次病毒的產生都會是人類在屠殺動物的過程中,因動物與人類身上自帶的病毒,通過血液的傳播而變異後,成為新的病毒,並且能人傳人,讓我進行了一次科普教育。另外,我想知道的一些關於病毒的信息,這本書也都做了解答,雖然有很多銜接的地方,可能是翻譯的問題會有些不明白,但覺得足夠了!
  • 鍾南山:注意新冠病毒「環境傳人」,國內防控面臨兩大風險
    鍾南山指出,目前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總結中國的抗疫經驗,鍾南山認為,關鍵還是做到了四早:早防護、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 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怎麼預防?
    12月19日,鍾南山院士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鍾南山院士表示,近段時間,國內一些地方出現了零星本土病例,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外部因素影響,即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
  • 豬細小病毒正在發生變異,病毒防控7問。
    答案是肯定的,豬細小病毒正在發生變化。與德國萊比錫的Uwe Truyen教授一起,我們進行了一些主要集中在病毒進化方面的研究,並觀察了新抗原類型的發生和分布。在我看來,需要新的PPV疫苗來誘導更大的免疫反應並覆蓋所有流行的病毒株。
  • 病毒與人體免疫系統如何博弈?病毒教你怎麼「做人」
    因為它與人體免疫系統的博弈都是一連串精心設計。 一、病毒的合作博弈 病毒何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不同策略組合形成的收益矩陣: 首先,如果兩個病毒都選擇後攻擊,等待其它病毒先攻擊,那麼就沒有病毒去攻擊人體,結果是所有病毒都會被人體免疫系統反擊清除,最後病毒的收益都是負數(-1,
  • 鍾南山點出的「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 風險究竟有多大?
    12月19日,鍾南山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環境傳人指的是什麼?如何實現?當下應當如何防控?新京報記者連線了我國參與一線防控的流行病領域專家,對此進行釋疑。追問1:「環境傳人」具體指什麼?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環境傳人」並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本質上就是物傳人。
  • 6部必看生命紀錄片:病毒也許是大自然的自保
    1《冰凍星球》Frozen Planet豆瓣評分 9.7BBC耗時5年製作的紀錄片《冰凍星球》,是一部耗資巨大的紀錄片,用鏡頭真實地展現正在逐漸融化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各種生物。而病毒正是旨在劫持這套系統以為其所用:製造更多的病毒。自我們呱呱墜地以來,身體就具備了,完善的抵禦、免疫機智。病菌出現一種新的變體,相應的我們免疫系統也會開發出一套新的抵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