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完《三體》會產生三體星球科技快速發展;這種錯誤認識,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三體人能夠回想遺傳,也就意味著三體人的常識能夠不斷代進行傳承;
其二、三體國際簡略、冷漠,每個人都沒有自己的日子,全力進行發展科技;
其三、三體人使用腦電波進行交流,相對於人類更加高效。
這三個原因加起來很容易讓人感覺三體人科技發展速度很快,其實相反,這三個原因造成了三體人科技發展嚴重問題。
整個三體世界,可查到的所有197次文明,科技發展都呈勻速或減速態勢。以侵略地球的這輪文明為例,整個文明的科技發展速度已近乎停滯,接近崩潰。
侵犯地球的三體人科技開展程度怎樣?和人類有多大的距離?
在《三體》中,侵略地球的這輪文明科技爆炸飛躍大約發生在地球的1900年前後。在接到葉文潔廣播信號後,也就是大約在1980年前後其科技發展到原子時代,並逐步觸及量子世界大門,能將自己的宇航速度提升至光速的10%。
三體人用了多久開展這個水平,書中沒有清晰的說明,但從1379號監聽員的回想中能夠大致找出一個參閱。1379號監聽站,其實便是一臺小型大功率的射電望遠鏡,不只能夠接受來自國際的電波,也能夠向國際宣布信息。
這個監聽站在三體國際現已存在了上千年時間,這說明三體人從創造射電望遠鏡到開展至原子科技發展了上千年,即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換算成地球上的時間也有800多年左右。
反觀人類,人類從科學誕生到現在不過600年歷史,在1888年才發現電磁波,在1937年才創造射電望遠鏡,直至1960年前後才建成一批大型實用的射電望遠鏡,敞開國際查找方案(也便是SETI方案)。
假如要以射電望遠鏡的建成為參閱,人類在今日不到60年的時刻現已進入原子科技,並開端窺探量子技術。
儘管今日人類的科技還無法到達三體人侵犯地球之前的水平,以某項科技成果來對全體科技水平進行評判也有失公允,但仍然能得出一個大致的定論:三體人的科技開展速度至少落後人類10倍以上。
而且更可怕的是,人類科技的開展速度呈加快狀態,越來越快,而三體人則完全相反,越來越慢。
按照現在人類科技發展水準,估計要不了100年時間就能整體趕上三體人侵略地球之前的水平。當然這也是三體人一定要用智子封鎖人類基礎科學的原因所在,否則等第一艦隊在400年之後晃晃悠悠的來到地球,只能被毀滅。
三體人的科技發展速度為什麼那麼慢?
除了客觀存在的天災外,三體人所擁有的一些優勢也是三體人的劣勢。
一、記憶遺傳決定了三體人知識固化,很難出現迭代更新,這是記憶遺傳最大的缺點。由於記憶遺傳的存在,每個三體人事實上相當於活了上千年。每個人最難打敗的對手就是自己,一個人一旦知識體系構建成熟,就很難做出改變。
二、腦電波溝通缺少中間前言,很難產生文藝作品,文藝儘管和科技並不相關,但卻和開展科技的人有直接的聯絡。因為人不是機器,在長期繁忙之後總需要停下來歇息一下,經過美好的文藝作品來放鬆自己,然後找出更好的靈感。
三體人腦電波的溝通方法因為過於直接,缺少中間轉呈的前言,這種生理特點再加之千年的回想遺傳,決定了三體國際很難產生文藝作品,每個人的心中缺少心理上的潤滑和享受。使整個三體國際只能像機器,不停向前、向前……一路狂奔直至破損、報廢。
三、極端簡單、冷酷的社會形態決定了需求的匱乏。科技最大的原動力來自與需求,就像我國的高鐵一樣,並不是我國的科研水平整體超越了國外,而是我國龐大的人口決定了我國對高鐵強烈的需求。
三體人由於社會形態極盡簡單、冷酷,造成科技發展需求不足,各領域發展嚴重不平衡,不僅很難通過各學科交叉帶動整體科技進步,即便是某些優勢領域也很難持續。
對於沒有讀過原著的朋友,建議好好閱讀一番。《三體》不是難懂的工具書,而是真正易懂又能流暢閱讀的科幻作品。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每一本都無比精彩。
我在剛接觸《三體》時,立刻就被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所吸引,書中所出現的「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內容,徹底顛覆了我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尤其是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大手筆,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在書中,人們被他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原價195元的精裝版全3冊《三體》,現在一本僅需36元,三本優惠大,一本接一本,環環相扣,讓你停不下來,科幻的世界,體會最貼近內心的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