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哥」這類「缺德梗」是如何泛濫的?

2021-01-12 遊研社

*文內配圖可能引發心理不適,請酌情閱讀。

事情還要從最近一個遊戲的活動說起。

《神魔之塔》是一款由香港公司製作的轉珠類手遊,在港臺地區已運營七年,還算是小有人氣。不過內地版本就經營慘澹了,僅僅由騰訊代理一年就停服歇業 。

但前幾天,這個遊戲卻因為與《鋼之鍊金術師》(簡稱《鋼煉》)的聯動活動躍入了人們視野。因為遊戲的官方號在公布活動時,使用了這樣一張封面圖:

圖片中的人物是《鋼煉》中的角色妮娜與她的寵物狗亞歷山大。

距離《鋼煉》完結畢竟已有十年,新一代的讀者或許並不太了解妮娜的故事與其地位,因此這裡儘可能簡單地做一個解釋。

作為最經典的少年漫畫之一,荒川弘的《鋼之鍊金術師》曾在2003年和2009年兩度被改編為長篇動畫,可見其分量。故事講述的是一對年輕的鍊金術士兄弟為了復活過勞去世的母親而進行了人體煉成,結果卻遭到反噬,哥哥愛德華失去了一隻手和一條腿,弟弟阿爾方斯更是失去了全部肉體,只能將靈魂固定在一具鎧甲上行動。為了尋找恢復身體的方法,兄弟二人踏上了旅程。

故事開始不久,兄弟二人拜訪了一名專注於將不同動物合成新物種的鍊金術師,他曾經成功做出了能說人類語言的合成獸,獲得了名譽地位。期間,兄弟二人還和他的年幼女兒妮娜以及寵物狗亞歷山大成為了好朋友。

就在這時,這名許久沒能成功的鍊金術師面對考核壓力,終於再次製造出了會說人話的合成獸。然而,當這隻合成獸輕輕喊出「大哥哥」的時候,愛德華意識到了真相:眼前的生物根本不是什麼獲得了知性的合成獸,而是被煉為了一體的妮娜和亞歷山大。

在漫畫原作中,這還只是一個單元故事。而在03版動畫,製作組更是把妮娜與亞歷山大的出場提前數集增加戲份,讓她們與愛德華兄弟倆有了更多互動,天真爛漫的妮娜給苦大仇深的兄弟二人帶來了久違的陽光,一切美好卻在妮娜父親的毒手下戛然而止。

在一部整體基調積極向上的少年向作品裡,這個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實屬給了眾多讀者觀眾劈頭一悶棍,想必有許多人和筆者一樣,至今依然記得在看到這一幕時頭皮發麻、胸悶氣結的感受。

故事的後續,即便被改造成了合成獸,妮娜依然試圖保護她那可恨的父親,愛德華兄弟則嘗試去尋找將她變回原狀的辦法。但就在不久後,妮娜遭遇了另一名角色斯卡,出於讓可憐的妮娜與亞歷山大解脫的想法,斯卡殺死了他們。

相對於全篇,妮娜的戲份並不多,但是歷經近十年的連載,直到漫畫結尾,愛德華依然忘懷不了這個自己沒能拯救的小女孩,避免這樣的悲劇再度發生也成為了兄弟二人餘生的理想。可以說妮娜的故事篇幅雖短,卻貫穿了整部作品的核心。

而現實裡也有許多觀眾和愛德華兄弟一樣,始終難以磨滅這個悲劇所留下的深刻印象,甚至大有發展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傾向,一旦回憶起這段劇情就會精神緊張心情鬱悶。

那麼講到這裡,即便你沒有看過鋼煉,想必也已能理解為什麼那張封面圖會引起爭議——原作中作為人體合成受害者的妮娜,卻被拿來作為合成用的消耗素材。

和《鋼煉》聯動過的遊戲有過很多,但有這麼幹的還是頭一遭。作為對比,玩法和系統都和《神魔之塔》相似的《智龍迷城》也曾經與鋼煉聯動,但後者就非常普通地拿角色關係密切的道具來當作練級素材。

在公告的評論區裡,不少玩家對這種刺激粉絲的做法頗有微詞,更質疑這種設定究竟有沒有經過日本版權方審核;但也有人表示官方真會玩並樂在其中。總體而言,雙方的態度都還不算太激烈。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幾天後,神魔之塔官方宣布將取消把妮娜作為素材的設定,理由是照顧部分粉絲的情緒。

如果你以為玩家們的態度會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如果說活動公布時的局面還只是「有所爭議」,那麼這一回評論區裡的反應則激烈得多:數千條留言近乎是一邊倒的反對修改。眾多玩家紛紛表示就是要把妮娜拿來做合成素材才是對原作的還原,怒噴遊戲官方朝三暮四,並且嘲諷不能接受這種做法的人們是分不清現實與虛擬的玻璃心動漫迷。

然而當修改通告傳播到其他社交網站,大多非玩家們的態度卻完全是另一幅光景,面對遊戲官方的所謂致歉,人們的憤怒情緒爆發,不乏對於遊戲運營的直球辱罵。

雖說兩邊都是在罵運營方,但顯然表達的內容卻可說是天差地別,仿若兩個世界。

比起對號入座去站哪一個隊,我們更關心的是,事情究竟怎麼變成了這樣。

其實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裡,妮娜的故事也和其他悲劇一樣,通常只有在談論具體作品的時候才會被提起。事情的變化發生在幾年前。

2017年時,有人在日本推特上發起了給自家狗狗戴假髮的活動,原本田園風的甲斐犬們戴上假髮也變得洋氣起來。

然而,一位網友的回帖卻讓整個活動畫風突變:

「提醒一下,請不要對白色的狗做這樣的事,否則會引發心理陰影。」

這張照片其實最早出現在2013年,一位po主發推說自己隨手把女裝用的假髮披在了自家狗狗的身上,結果狗狗完全變成了「鋼煉裡的那個」,這裡指的自然就是妮娜與亞歷山大的合成獸。但當時影響較小,只在鋼煉的粉絲範圍內流傳。

而這一回,雖然這次的發圖者沒有直言「心理陰影」指的究竟是什麼,但是借著原本活動的東風,這張照片卻迅速「出圈」,成為熱點。

看過鋼煉的觀眾們當然是不言自明,默契地點讚分享,被觸及傷心回憶的人們在評論區裡抱團取暖互相安慰。但這張圖也被推送到了許多並沒看過的《鋼煉》的人們面前,不明就裡的他們也參與到轉發和評論的隊伍中來,詢問這張圖究竟有什麼講究。也有人自作聰明,拿這張圖會讓人想起《午夜兇鈴》裡的貞子來解釋,這樣的謬誤傳播開來,便又有鋼煉的觀眾去糾正和解釋……

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妮娜的故事開始脫離原作,被更廣泛地知曉,成了都市傳說一般的存在。

打這時候起,這張圖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一次,而且時不時就是十萬贊幾萬轉發。

顯然,有人開始對這種刻奇感到厭煩,悲劇故事原本的嚴肅感因被過度消費而消解,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惡搞圖。

有借用《龍珠Z》裡的合體梗的:

有用其他作品裡的人物來復現名場景的:

有編排成冷笑話的:

在C93展會上甚至出現了這樣的的Cosplay:

事到如今,妮娜與亞歷山大的悲劇已經徹底被解構為「小女孩」「大哥哥」「假髮」「狗」這些元素的排列組合,化作了一個網絡MEME被用在各種場合下,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大哥哥」梗。

實際上,這次《神魔之塔》的官方在公布合作內容之前,就玩了一把大哥哥梗,之後又把妮娜與亞歷山大用作官方封面,可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擺明了就是要借這梗來造熱度。

這種拿他人的悲慘經歷來惡搞的梗一般被叫作缺德梗或是沒品笑話,在港臺地區還被稱為「地獄哏」,意指講這種笑話的人是要下地獄的。

缺德梗與傳統的「黑色幽默」有些相似,但又有著本質性的不同。曾經有這麼一個通俗的比方被拿來解釋「黑色幽默」:某個被判絞刑的人,在臨上絞架前,指著絞刑架詢問劊子手:「你肯定這玩意兒結實嗎?」 所以黑色幽默又被稱為「絞刑架下的幽默」。那麼缺德笑話就好比換成劊子手來問:「你猜這玩意兒結實嗎?」從而引發圍觀者的哄堂大笑。

打破禁忌去嘲諷和編排弱勢群體所產生的背德感是缺德梗的笑點所在,也因此,這類笑話大多是不上檯面、不為主流大眾所接受的。

但是針對虛構人物的缺德笑話卻情況特殊。既然並沒有真實具體的人受到傷害和遭到取笑,那麼便很難構成道德問題,也就沒有理由去禁止,反倒是反對的人會被質疑缺乏幽默感。這或許是這類缺德梗愈發泛濫的原因。

妮娜並不是唯一受害的虛擬角色。《魔法少女小圓》裡的巴麻美學姐,《惡魔人》中的美樹,《來自深淵》裡的普魯修卡,《JOJO的奇妙冒險》中的西撒……這些角色在劇中命運悲慘,卻成為了被調侃的對象,衍生出了各種缺德梗。至於拿來嘲諷多角戀劇情中失戀者的「敗犬梗」那就更是家常便飯。

而這也不是第一次有官方拿缺德梗來開涮。

《龍珠Z》中的餃子曾經為了保護天津飯而與自爆敵人同歸於盡。在格鬥遊戲《龍珠鬥士Z》裡,這生離死別的場景卻被做成了天津飯的招式——「再見了天津飯」,讓餃子成了消耗道具。

在《泰羅奧特曼》中出場的佐菲被怪獸巴頓點燃了頭部,並且力竭戰死,反而因此被取笑為「炎頭隊長」。在多年後的新劇《奧特格鬥歐布》中,製作組卻在佐菲登場時刻意重現了「炎頭」的場面。

有人對這些缺德梗喜聞樂見,但也有很多人難以接受。如今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我們時常能見到反感這些梗的人們和喜歡刷這些梗的群體爆發衝突,通常前者會譴責對方是缺乏同情心的惡俗小鬼,而後者則取笑對方是分不清虛構與現實的粉圈玻璃心。正如這一次《神魔之塔》所引起的風波。

只是這樣的論戰註定不會有結果。

在這一次的鬧劇裡,也有人翻出了《鋼煉》原作者牛姨繪製的四格搞笑漫畫:

這張圖原本是被拿來論證「連作者自己都玩梗,你們普通讀者還有什麼好在意的。」

但我們並不難從中感受到,牛姨並不是為了刺激讀者而惡搞妮娜,更多是為了緩解原作中陰暗壓抑的氛圍。刺痛人心的刀與撫慰人心的糖並不難區分。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當初超級皇冠梗(《新超級馬力歐兄弟U》中出現的疑似任何生物戴上就會變成公主的道具)盛行時,也有網友繪製了那麼一張同人圖:

儘管同樣是源自於大哥哥梗的創作,但相信沒有人會覺得被刺激或冒犯,反而可能從中得到安慰與救贖。

即便角色是虛擬的,但他們給玩家觀眾留下的情感依然可以是真實的。

相關焦點

  • 玩歸玩鬧歸鬧,別拿「缺德梗」開玩笑
    就在這時,這名許久沒能成功的鍊金術師面對考核壓力,終於再次製造出了會說人話的合成獸。然而,當這隻合成獸輕輕喊出「大哥哥」的時候,愛德華意識到了真相:眼前的生物根本不是什麼獲得了知性的合成獸,而是被煉為了一體的妮娜和亞歷山大。
  • 參加戀愛觀察類綜藝,藝人如何得「紅利」?
    綜藝節目組馬不停蹄地更新自己的腦洞,參加這類綜藝的藝人要如何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這類節目出現了兩大變化。同樣的,大眾眼中「談戀愛要被殺頭」的愛豆們也能觀察員的身份登上這類節目。從相親到家庭調解,我國觀眾本就對婚戀領域內容懷有較大的熱情,觀眾基數大。加上這類節目日漸年輕化,創新、改良後便有著各年齡段的受眾。總體而言,戀愛觀察類節目的多元化給了不同類型的藝人以出圈機會。
  • 「梗」的研究!
    ,中國觀眾對日式英語的水平了全新的認知,於是狂刷彈幕砸瓦魯多以中文模仿這句日式英語,久而久之砸瓦魯多彈幕出現在尷尬冷場,人們動作停滯的尷尬場面https://www.v2fy.com/asset/0i/theworld.png梗帶來歡樂!
  • 「梗研究社」「下次一定」是什麼梗?
    「梗」梗作為一項網絡產物,在網絡社會與現實之間的一種交流工具,在交流中形成一種共識,用梗拉進感情,正是因為梗的存在,現代人的興趣愛好以及三觀都和梗密切相關,使人們因梗發笑。「梗研究社」是一個梗科普的研究社,我們觀察到,年輕人在交流中頻繁使用梗(流行語),其中這些梗都來自幾大造梗平臺,分別是嗶哩嗶哩,抖音等幾個視頻平臺,用音樂、文字、動作和聲音的方式,給觀眾傳播廣為流傳的梗。喜劇表演也中大量使用梗,有些作為笑點的鋪墊,有些直接作為笑點。而「梗研究社」就是為梗而存在。
  • 「小丑竟是我自己」是個什麼梗?
    在這個梗中小丑常被用來指代 「舔狗」「生活不如意,在網上譁眾取寵的人」「自作多情的人」「前後態度反差巨大,讓人覺得可笑滑稽的人」「遊戲操作滑稽可笑的人」,常用於自嘲或嘲笑別人。「小丑梗」的出處  其實早在半年前,遊戲圈裡已經開始玩梗了,那時候小丑梗還沒火出圈。 因為英雄聯盟有一位英雄叫做小丑薩科(薩科的英文名=Shaco,音同「沙口」)。
  • 最近的「打工人」是什麼梗?
    與之類似的,屬於勞動者的網絡熱詞爆梗我們都見過不少:例如從日本傳來的「社畜」,樸實有力的上班代名詞——「搬磚」……這些詞精準有力,火得有理有據。「打工人」也同樣是個好詞。「打工」一詞最早出現於香港,是指「受僱於人」,為「從事受薪工作」的口語表達,詞義中性,不褒不貶。
  • 「日本雜學」「すき焼き」的「すき」是什麼?
    茶梗立起是吉利的象徵?日本人常說,「茶柱が立つと、今日は縁起が良い(茶梗立起,今天一定會有好運)」。這是為什麼呢?茶梗指的是茶葉的莖部。茶梗能夠「逃」過茶壺的過濾,留在茶水裡,原本就不多見,如果還能立起來,那確實是稀奇的現象。關於為什麼日本人會認為茶梗立起有好運,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茶梗立起,會令人聯想到「大柱が立つ(立起頂梁柱)」,因此人們認為其寓意了好兆頭。還有一種說法是,過去販賣茶葉的商人會出售一種摻入較多茶梗的「二番茶」,為了幫助二番茶打開銷路,於是有了「茶梗立起有好運」的說法。
  • 「叔圈綜藝」破圈,中年危機如何成為轉機
    不過,本著看哥哥們為了出道拿出十八般武藝的吃瓜群眾很快就失望了,這並不是一檔「姐姐們」的姊妹篇綜藝,而是一檔以簡單遊戲為主題的代際互動觀察類綜藝。吳奇隆說搞了一套裝備捉迷藏的時候可以混進小哥哥隊當中,胡軍趕緊補刀:「他們五個隨便哪個都比你高。」好玩又有梗,難怪網友們驚呼「喬幫主」外表真的太具有欺騙性了。王耀慶一出場同樣活力四射,短褲太短,短到直接上熱搜了!
  • 我是如何成為「冷場王」
    3、別人說笑話的時候,提前揭露對方的笑梗遇到爛梗,更要直接戳穿笑梗。「知道為什麼小紅帽是平胸嗎?」「因為大灰狼對不對?」「啊...恩...」眾人:???4、「你已經跟我說過了」臉「嗨,這牌子你肯定不知道啦,因為 balala」9、劇透冰與火之歌!!!劇透就是爽。基本上如果是初次見面用這種方法就可以讓場子迅速冷下來了水平高超一點的朋友甚至可以讓對方再也不聯繫你
  • 「叔圈綜藝」的出圈之路
    不過,本著看哥哥們為了出道拿出十八般武藝的吃瓜群眾很快就失望了,這並不是一檔「姐姐們」的姊妹篇綜藝,而是一檔以簡單遊戲為主題的代際互動觀察類綜藝。吳奇隆說搞了一套裝備捉迷藏的時候可以混進小哥哥隊當中,胡軍趕緊補刀:「他們五個隨便哪個都比你高。」好玩又有梗,難怪網友們驚呼「喬幫主」外表真的太具有欺騙性了。王耀慶一出場同樣活力四射,短褲太短,短到直接上熱搜了!
  • 我又被波蜜果菜汁的「爛」梗打臉了
    當ADK臺灣聯旭重逢波蜜果菜汁,ADK首席創意長遊麵搭上導演小龍(許乾晃),這穩如老狗的卡司搭檔讓這支廣告從一開始便吊足觀眾的胃口。再看這短短25秒的創意——從劇中劇的呈現形式、「打到年輕人」的雙關梗埋伏、再到直白到不能再直白的產品訴求傳達……這不還是那個除了果蔬什麼都不添加的波蜜嘛。啊,好直接!好對味兒!
  • 我真的討厭「網抑雲」這個梗
    昨晚網易回應「網抑雲」這個事上了熱搜,網友們都炸開了鍋。很多讀者也發現了,最近每個深夜朋友圈和微博都會被「網抑雲」的梗圖和段子刷屏。
  • 「他綜藝」刻畫新時代「他力量」
    哥哥》一馬當先,CSM59城、CSM35城收視均破2.2以上,雙網收視創2020周六季播綜藝收視新高。作為一檔「他綜藝」,《追光吧!哥哥》很難像「姐姐」一樣精準擊中某一群體的「焦慮點」從而直接炸開「情緒火藥庫」。畢竟,男性鮮有「30+」這樣具備鮮明年齡特徵的「年齡焦慮感」,這也使得「哥哥」在情緒點的探尋上難度更大。
  • 用「男頻爽文」模式打開《追光吧!哥哥》
    這也就決定了,一個節目的開盤絕不等於一個節目的收盤,恰恰相反,翻盤才是這類節目讓觀眾看的最「爽」之處。而這,在有意無意中,構成了一個從內到外激發男人勝負欲的「場」,用印小天的話來形容便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哀兵必勝。所以,到了第三期,金星便敏銳感受到哥哥們中氣場的變化,「這二十一個哥們全都摽上了,全使暗勁兒呢」。
  • 有種港女叫「大將軍」,專收男孩成為「兵」
    在香港,有種女孩叫「大將軍」 專收男孩成為「兵」如果你生活在香港,相信你肯定知道香港有一種女孩叫做「港女」。不過,最近在香港,有一種女孩比「港女」還出名,而且有一個霸氣的名字,叫「大將軍」。「大將軍」是啥?
  • 這個夏天,請務必期待「元氣哥哥」玩轉代際新綜藝
    因此,從出發點的角度來講,男性對於而立之年的職場焦慮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的共情和共鳴。其次,從衛視大屏的價值來講,因為衛視更多的觀眾還是女性和年輕人,選擇『哥哥們』去聚焦展現,也符合衛視目前整體受眾的收視劃分情況。」
  • 如何慧眼識「潛在帥男友」?這類人不僅助力大臉妹,還造福下一代
    總結一下,比起「大臉妹」,「大臉哥」們真的要慘上不少——雖然很有帥的潛力,但確實帥得不明顯!具體說來,他們為什麼會顯得臉大?為什麼帥得不明顯?又該如何提升?這期簡妮我就來聊聊——對於女生理解「輪廓」也很有幫助哦~01臉大這件事雖然「臉大」聽起來很簡單直接,但「顯臉大」的原因其實並不簡單!
  • 「開玩笑」和「嘴賤」的區別到底在哪兒?
    :「哎呀,我開玩笑的,你別放在心上,哈哈!」鑑於生活裡像這樣沒有X數的人還有很多今天文字君就來帶大家聊一聊「開玩笑」和「嘴賤」的區別究竟在哪兒?但如果真正作為她的朋友,就不一定了小S的好姐妹阿雅曾說:小S光是靠說我「醜」和我像「男人」這兩個梗在《康熙》就撐了好多年
  • 「我愛黎明」是個什麼梗?
    最近老看到有人問「我愛黎明」是個什麼梗,其實這個梗已經相當有年頭了呢~那麼今天,就讓惡意的隱喻君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 「下流梗不存在的灰暗世界」新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