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2021-01-18 夜讀史書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

趙匡胤畫像

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兒子的說法有很多。由於這個話題超出了本文的範疇,所以這裡就不進行詳細說明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查找「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這兩個典故。今天我們要說的話題是,趙匡胤死後,他的後代都怎麼樣了呢?

趙匡胤一生共有四個兒子六個女兒。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很小時候就夭折了,所以史書上並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後來到了宋徽宗時期,分別追封二人為滕王和舒王。六個女兒中的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早夭。另外三個是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陳國大長公主,三人分別下嫁給了左衛將軍王承衍、左衛將軍石保吉、右衛將軍魏鹹信。簡單的介紹完次要人物,接下來我們重點說說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

次子趙德昭出生於951年,其性格沉著冷靜,喜怒不形於色。趙匡胤為了讓兒子能夠多多歷練,並沒有直接給他封王,而是讓他相繼擔任了貴州防禦使、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務。不過趙匡胤可能想不到,自己會在盛年突然早逝。趙匡胤死時,趙德昭已經25歲,但依然沒有被冊封為親王,這也使得他在突然來臨的政治鬥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趙光義登基稱帝後,趙德昭才被冊封為武功郡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御駕親徵攻打幽州。一日夜裡,宋軍遭到偷襲,軍中大亂。當時許多將士都打探不到宋太宗的下落,以為其已遭遇不測,於是有人建議擁立趙德昭為皇帝。後來宋太宗及時出現,這個建議自然就沒了下文,但宋太宗卻對此事耿耿於懷。宋軍班師回朝後,趙德昭提出給此次出徵的有功將士給予封賞,宋太宗卻怒斥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擔心自己將要遭遇不測,於是回家後自刎而死。宋太宗聞訊後悔不已,追封趙德昭為魏王,後又改封吳王、越王。

四子趙德芳出生於959年,他的經歷跟其兄長趙德昭頗為類似,先後擔任過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等職務。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德芳病逝,年僅23歲。宋太宗追封趙德芳為中書令、岐王。後來又贈太師,改追封為楚王、秦王。

趙德芳共有三子,其後代一直以皇族宗室的身份存在。直到南宋建立後,宋高宗趙構因為自己沒有子嗣(唯一一個兒子早夭),但又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兄弟的兒子們。於是就收趙德芳的六世孫趙眘(原名趙伯琮)為養子。1162年,宋高宗將皇位禪讓給了趙眘,是為宋孝宗。由此,宋朝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北宋皇帝除了趙匡胤以外,都是出自宋太宗一脈;南宋皇帝除了趙構以外,都是出自宋太祖一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趙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趙德芳的嫡系子孫。

趙孟畫像

根據《宋史·宗室世系表》記載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趙匡胤四弟)支派。

太祖趙匡胤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趙德昭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趙德芳支派則遷居如下地區:浙江紹興、富陽漁山、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

趙匡胤一脈的字輩為: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順。如今浙江慈谿趙氏正是沿用了這一字輩。

太宗趙光義支派在「靖康之恥」後大部分被虜往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因此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另有少數太宗支派後人在江蘇常熟、江西上饒以及閩粵一帶繁衍。

趙光義一脈的字輩為: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同。

魏王趙廷美在世時因被太宗懷疑謀奪皇位而被貶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後代外放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開封、洛陽,福建汀州、山東沂州、濟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湖南衡州、四川成都、青城、江西鄱陽等地。

趙廷美一脈的字輩為:德、承、克、叔、之、公、彥、夫、時、若、嗣、古、光、登。

相關焦點

  • 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宋太祖趙匡胤的子孫在宋朝的地位如何?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上了皇位,但是,他卻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讓天下百姓重新過上了相對安寧的生活。因此,不管是在朝臣,還是在百姓中,他都擁有極高的威望。趙匡胤雖然杯酒釋兵權,解決了開國將領手握重兵的問題,可是,對於皇位繼承的問題,卻跟歷史上很多的皇帝一樣,沒有解決好。
  •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在一塊誓碑上強調不殺士大夫?他的目的是什麼?
    宋太祖誓詞三行:一為「柴氏(周世宗)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這段著名的宋太祖誓詞在正史中無記載,出自陸遊所撰寫的《避暑漫抄》中,是真是假無從辨別,不過,宋朝歷代皇帝的行為和這段誓詞要達成的目標非常接近,就姑且當是真吧,至於宋太祖為什麼強調不讓後世皇帝殺害士大夫,小編以為有兩點原因。
  • 趙匡胤奪取後周江山,卻優待柴家世代子孫,帝王謀劃被世人稱讚
    趙匡胤奪取後周江山,卻優待柴家世代子孫,帝王謀劃被世人稱讚中國古代歷代王朝更迭中,流血犧牲在所難免,而且大多數新君對前代帝王都絕不會心慈手軟,甚至斬草都唯恐不除根,就像我們之前談到過的,靖康之亂後,金國對宋徽宗及其家眷的殘害一樣。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湘山野錄》中記載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一個雪夜裡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酒後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趙光義讓所有的人都離開,自己來照料哥哥。太監們在門外遠處站著,只看見趙匡胤和趙匡義說了些什麼?接著燭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而避,隨後聽到鐵斧戳地之聲,趙匡胤高聲說:好為之,好為之。
  • 宋太祖趙匡胤:今生我只想做個好人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宋太祖趙匡胤也不例外。他雖是軍人出身,一生南徵北戰,縱使殺人無數,但他的本性依然是善的,他有他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操守。正是因為他的善,他才會特別優待周世宗柴榮的後代。也正是因為他的善,才有名揚千古的杯酒釋兵權這樣的佳話。
  • 兩宋帝王傳奇:趙匡胤的天下趙光義坐,光義子孫的天下匡胤子孫坐
    北宋的江山是趙匡胤打下來的,卻讓趙光義的子孫做了皇帝,南宋時趙光義的子孫立國,又讓趙匡胤的子孫坐了皇位。宋王朝的帝位轉了一個大圈,終於在趙匡胤離奇去世186年後,又回到了其後人的手裡。宋太祖趙匡胤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閏十一月二十五,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陷落,部分宋宗室皇族乘亂南逃,徽宗第九子趙構竄至南京(今河南商丘),於第二年五月一日登極稱帝,是為宋高宗,年號建炎。
  • 為啥趙匡義子孫把皇位禪讓趙匡胤後代?背後的故事太驚人
    趙匡胤建立北宋,但北宋的皇帝都是弟弟趙匡義及其後代;南宋首位皇帝是趙匡義子孫,但之後所有皇帝都是哥哥趙匡胤的後代。在沒有政變的情況下,為什麼會發生這樣一件奇妙的事情呢?首先回顧一下大宋朝開端,趙匡胤成功打下江山,本來已經決定子孫傳承,結果弟弟趙匡義對皇位垂涎三尺,然後把趙匡胤謀殺了,並且宣稱兄終弟及是母親大人的吩咐,朝臣面面相覷,最終只能默認。此時趙匡胤的兒子就成了廢太子,趙匡義穩穩地坐了江山。
  • 宋太祖趙匡胤,都做了哪些讓人敬仰的事情?就連朱元璋也讚嘆不已
    原創|雜文趣談,圖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宋太祖趙匡胤作為大宋王朝第一位開國皇帝,都做了那些讓人敬仰的事情呢?1:宋太祖這一生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重新一統華夏,結束了五代十國諸侯割據軍閥亂戰史稱安史之亂的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時代的生活!在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兩次分裂只有兩次,一次是南北朝,另一次就是五代十國。趙匡胤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是我國歷史上承前啟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趙匡胤留下一句誓言,本想警誡子孫,沒想到卻坑死了後代
    趙匡胤的本意是想要警誡子孫們,眼睛放亮點,看清楚誰才是和老趙家一夥的,沒想到卻把後人給坑死了。這句誓言是什麼呢?又為什麼會起到反作用呢?趙匡胤留下這句誓言,純粹是覺得士大夫更靠譜,對於老趙家沒有什麼太大的威脅,畢竟老話說的好:「文人造反,十年不成」,自古以來就沒有那個開國皇帝是文人出身的,能改朝換代的都是行伍出身。所以,他告誡子孫們,要和士大夫們站在一邊,與士大夫共天下。趙匡胤說是這麼說,但他自己不是這麼幹的。
  • 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一統全國,那他為什麼能夠贏得了後人的好評?
    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趙匡胤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927-976),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涿州(今屬河北)。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名人簡歷】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漢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祖父趙敬,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只記了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
  • 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怎麼死的?被砍死的嗎?
    麼麼噠~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怎麼死的?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晚,宋太祖趙匡胤(927-976)跟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喝了頓酒,幾個小時後,身強體壯、無病無害的趙匡胤,突然暴斃宮中,五天後就被匆匆下葬,由此引發了千百年關於「斧聲燭影」等有關趙匡胤死因的諸多爭論。
  •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 他為何會戲劇性地死在「萬歲殿」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 他為何會戲劇性地死在萬歲殿 你們知道宋太祖戲劇性地死在萬歲殿,接下來趣歷史小編為您講解 在中國歷史上,自夏禹傳位於子啟,即開始了帝王子承父業、世代為君的先河。
  • 千古謎案: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
    按理說死亡乃人生最終而且是惟一歸宿,無論你是位列九五之尊、榮耀無比的帝王,還是沿街乞討、吃上頓愁下頓的「犀利哥」,大限一至,都要到閻王爺那兒籤到,這本是人生在世極為難得的、最為公平的一件事。宋太祖亡於五十歲英年,死前身體健壯,殞命那日上半夜還好好的,下半夜卻一睡不醒,按今人的理解叫猝死。
  • 宋太祖趙匡胤,實際上死在自己手裡!
    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幾乎可以100%確定是他的親弟弟,太宗趙光義所弒。原因很簡單,「燭影斧聲」的傳說,雖然詳細分析起來頗有些撲塑迷離的味道,但可信度遠遠高於漏洞百出的所謂「金匱之盟」。宋太祖趙匡胤首先,趙匡胤的寬厚過了頭!
  • 斧聲燭影疑雲重重:宋太祖趙匡胤英年暴斃之謎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樣一幕——趙光義在酒裡下了毒,趙匡胤喝下,毒性發作,他順手抓起「柱斧」戳向趙光義,但已經沒有足夠的力氣,於是身子一軟蹲下,也可能是倒下或趴下,手裡還拿著「柱斧」在地上痛苦地戳著,口中喊道:「好為之,好為之。」而趙光義驚慌離席起身,本能地躲避。如果是這樣一種情形,趙匡胤在說「好為之」這句話的前面,篤定有一段趙氏兄弟間的談話。談話內容會是什麼呢?
  • 宋太祖趙匡胤傳位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他的遺願應是讓兒子繼位,宋皇后開始召他的四子趙德芳進宮,但未能如願,宋太宗趙光義捷足先登,這裡面的疑團很多。宦官王繼恩成為關鍵人物宋太祖趙匡胤與他弟弟晉王趙光義雪夜共飲,在「燭影斧聲」中突然去世。
  • 宋太祖趙匡胤三段政治婚姻,帝王為何沒有選擇愛情的權力?
    宋太祖趙匡胤文武兼備,「杯酒釋兵權」收歸禁軍兵權,「崇文抑武」終結藩鎮割據,堪比名揚海內的唐太宗李世民,然而宋太祖趙匡胤即便有三位皇后,卻不及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恩愛。宋太祖趙匡胤三位皇后,孝惠皇后、孝明皇后與孝章皇后,為何沒能俘獲趙匡胤真心?本文帶您剖析,趙匡胤在政治與婚姻的抉擇。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因之謎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滅掉後周稱帝,定都開封,建立了大宋王朝300多年的基業。然而,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