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趙匡義子孫把皇位禪讓趙匡胤後代?背後的故事太驚人

2020-12-23 老王歷史閒談

皇位傳承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在封建王朝裡向來只有父子繼承一說,一旦出現了兄弟繼承或者親王繼承,都一定發生了政變或者是皇帝無子嗣,只有滿足這樣極端條件的情況下,皇帝才同意他人繼位,但宋朝是一個很奇異的朝代,南北宋其實存在一件讓人咋舌的趣事,細思也是讓人發笑。

趙匡胤建立北宋,但北宋的皇帝都是弟弟趙匡義及其後代;

南宋首位皇帝是趙匡義子孫,但之後所有皇帝都是哥哥趙匡胤的後代。

在沒有政變的情況下,為什麼會發生這樣一件奇妙的事情呢?首先回顧一下大宋朝開端,趙匡胤成功打下江山,本來已經決定子孫傳承,結果弟弟趙匡義對皇位垂涎三尺,然後把趙匡胤謀殺了,並且宣稱兄終弟及是母親大人的吩咐,朝臣面面相覷,最終只能默認。此時趙匡胤的兒子就成了廢太子,趙匡義穩穩地坐了江山。

趙匡胤兵變反了周朝舊主,趙匡義毒酒反了哥哥太祖,開朝就是兩次華麗麗的叛變,似乎就宣告了宋朝的風雨飄搖,再加上古人都崇尚天命迷信之說,於是對大宋的爭議一直存在於民間。

蝨子多了也怕癢

雖然大宋王朝是龐然大物,民間的流言蜚語只是蝨子在咬,但蝨子多了也怕癢,趙匡義的子孫一直被背著叛逆弒兄的罵名,然後心裡很過意不去,對趙匡胤的子孫總是許以高官厚祿。而北宋被滅,南宋建立之後,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了,趙匡義後代甚至認為是弟弟弒兄這事不詳,才引起了宋朝的風雨飄搖。

趙構是南宋第一任皇帝,此人也是趙匡義最後一個當皇帝的子孫,這傢伙雖然復國成功,但心裡都是有根刺,最終他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就是還位於趙匡胤,一來心安,二來他覺得這樣可以保大宋的正統與長遠。於是自趙構之後,所有南宋皇帝都是趙匡胤的後代,估計好不容易造反成功的趙匡義得知之後,也得氣得吐血三升。

南宋一度繁榮,但並沒有中興

趙構還為自己得了心安,但子孫後人就相當不爽了,當然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南宋相比北宋真的站起來了嗎?南宋是否如趙構所想成功中興呢?

答案是沒有,南宋雖出過蘇軾等頂尖文人,出過嶽飛等頂級名將,在經濟繁榮方面首屈一指,但總的來說在對抗金人、蒙古人時都極其吃力,南宋不僅要低頭納貢給大國,而且多位皇帝還被抓走當了俘虜,可謂是極度悲慘的一個朝代。

所以說,看來相信趙匡胤子孫能夠復國的怪力亂神,也並沒有什麼實際效果。宋朝的積貧積弱已經滲入到了骨子裡,非重大改革不可救,但宋朝不願傷筋動骨,所以沒有破而後立的資格。

戰爭與和平

總的來說漢人的骨子裡還是愛好者和平的,而宋朝把和平兩個字貫徹到了極致,能不打仗儘量不打,稱臣納貢都不算什麼,但是卻不知道在那樣的亂世之中,拳頭硬才是硬道理。

所以能徵善戰的漢唐被無數人傳頌,而宋朝儘管達到了漢文化經濟與人口的巔峰,百姓一度來到了大同之世,唐宋八大家也有6人是出自於宋朝,但因為軍事能力過於弱小,今天真正認可宋朝的人卻很少。

相關焦點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今天我們要說的話題是,趙匡胤死後,他的後代都怎麼樣了呢?趙匡胤一生共有四個兒子六個女兒。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很小時候就夭折了,所以史書上並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後來到了宋徽宗時期,分別追封二人為滕王和舒王。六個女兒中的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早夭。另外三個是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陳國大長公主,三人分別下嫁給了左衛將軍王承衍、左衛將軍石保吉、右衛將軍魏鹹信。
  • 宋朝謎案:趙匡胤死後傳位弟弟趙匡義,為何不傳給兒子?實屬無奈
    畢竟有皇位要繼承,偌大的江山絕對不能落入他人之手。除非真的沒有後代,否則哪怕兒子是個不成才的,也絕不會將皇位傳給別人。而我們今天要談及的這個皇帝,就很特立獨行,儘管他有兩個兒子,但他卻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人傑趙匡胤不得不說宋太祖也是一代豪傑,一代明君。
  • 趙匡胤之死咋回事?為啥他弟在趙匡胤死後多次親自主持修改宋史?
    那麼在古代王朝中,兄友弟恭實在難尋,皇位的爭奪導致了宮內明爭暗鬥不休,一些皇位的更替,也成為了歷史中眾說紛紜,難以解開的謎團。黃袍加身的故事相信多數人都熟知,宋太祖趙匡胤,在公元九百六十年發動陳橋兵變,奪得了國家政權,定國號為宋。據宋史記載,趙匡胤出生時,祥雲繚繞,他的遍身都是金色,三月不褪色。歷來帝王的出生都被史書神化,這種記載也不足為怪。
  • 趙匡胤死後,趙匡義是如何對待自己24歲漂亮皇嫂的?
    雖然他的死不一定和趙匡義有關係,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兄弟兩個人曾經雖然是親密無間,但是的確因為權利而產生了巨大的矛盾。趙匡胤在公元960年的時候建立了宋朝,也是因為他,五代十國的戰亂的局面才得以結束,在他奪得皇位之後,他首先要做的就是鞏固自己的皇位。
  • 趙匡胤奪取後周江山,卻優待柴家世代子孫,帝王謀劃被世人稱讚
    趙匡胤奪取後周江山,卻優待柴家世代子孫,帝王謀劃被世人稱讚中國古代歷代王朝更迭中,流血犧牲在所難免,而且大多數新君對前代帝王都絕不會心慈手軟,甚至斬草都唯恐不除根,就像我們之前談到過的,靖康之亂後,金國對宋徽宗及其家眷的殘害一樣。
  • 兩宋帝王傳奇:趙匡胤的天下趙光義坐,光義子孫的天下匡胤子孫坐
    北宋的江山是趙匡胤打下來的,卻讓趙光義的子孫做了皇帝,南宋時趙光義的子孫立國,又讓趙匡胤的子孫坐了皇位。宋王朝的帝位轉了一個大圈,終於在趙匡胤離奇去世186年後,又回到了其後人的手裡。宋太祖趙匡胤建炎三年(1129年)秋天,宋高宗趙構唯一的兒子元懿太子夭折。宋高宗為宋太宗趙匡義後裔,這一支系中的數千人大多被金人俘虜或殺害,南逃的宗子多為宋太祖趙匡胤一支的後裔。
  • 兄弟皇帝趙匡胤趙光義:相愛相殺幾輪迴!
    亂世英雄大都被磨鍊得比較深謀遠慮、居安思危,趙匡胤也一樣,他一方面培養自己的家族,另一方面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文的武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趙匡義由是成為趙匡胤的左膀右臂。在柴榮親徵淮南時,趙匡胤的名聲已經蓋過了父親趙弘殷,十八歲的趙匡義也開始嶄露頭角。
  • 趙匡胤之死:他到底是不是被趙匡義殺害的呢?
    我們可以根據各種古人筆記還原出了一個比較靠譜的推論,趙匡胤可能是被毒殺的,因為幫助趙匡義奪位的,一個是大太監王繼恩,另一個是太醫程德玄,趙匡義在位的時候就喜歡用毒藥殺人,李煜,錢俶都是被毒死的,結合司馬光的筆記,以及趙匡胤本人屍體的不正常現象,基本上可以猜出這個結論,但是因為無法找到真正的史實,畢竟趙匡胤在位時的實錄都被後來繼位的弟弟修改過了, 所以只能從古人筆記中找證據了。
  • 歷史上的這些事,是驚人的巧合還是天理循環,因果報應呢?
    二 漢朝皇帝即位都比較小,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權,最後導致三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權傾朝野雖然沒有稱皇帝,但是和皇帝也差不多,但是曹操的兒子還是廢漢獻帝,建立魏朝,然而過去沒有多久,司馬懿專權,和當年曹操一樣,後來野心越來越膨脹,他兒子更是野心勃勃,有句歇後語就是說的他兒子,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雖然他倆沒稱帝,但是司馬懿孫子司馬炎廢掉曹操後代魏元帝曹奐自己稱帝建立晉朝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湘山野錄》中記載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一個雪夜裡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酒後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趙光義讓所有的人都離開,自己來照料哥哥。太監們在門外遠處站著,只看見趙匡胤和趙匡義說了些什麼?接著燭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而避,隨後聽到鐵斧戳地之聲,趙匡胤高聲說:好為之,好為之。
  • 趙構作為趙光義的子孫,為何要把皇位傳給趙匡胤的後代?
    比如比較有名的趙仲謙,是趙構的叔祖,曾經趙構登上了王位,他的背後有多少功勞。但趙仲謙之子趙士從,作為趙構的叔父,更是南宋初年朝堂上的重要人物,是南宋宗室中的重要人物。另外,還有同屬濮王系的齊安郡王,在苗劉兵變時,曾及時通知張浚勤王,救了趙構一命,因此深受趙構信任,家族勢力強大。嶽飛一案,齊安郡王曾上書「臣以百口保飛不為他」,可見他是一家之長。
  • 趙匡胤留下一句誓言,本想警誡子孫,沒想到卻坑死了後代
    趙匡胤的本意是想要警誡子孫們,眼睛放亮點,看清楚誰才是和老趙家一夥的,沒想到卻把後人給坑死了。這句誓言是什麼呢?又為什麼會起到反作用呢?趙匡胤留下這句誓言,純粹是覺得士大夫更靠譜,對於老趙家沒有什麼太大的威脅,畢竟老話說的好:「文人造反,十年不成」,自古以來就沒有那個開國皇帝是文人出身的,能改朝換代的都是行伍出身。所以,他告誡子孫們,要和士大夫們站在一邊,與士大夫共天下。趙匡胤說是這麼說,但他自己不是這麼幹的。
  • 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是中國古代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皇位繼承制度,宋太祖死後,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且身體康健,但宋太祖駕崩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就接受遺詔,於宋太祖靈前即位。巧合的是,宋太祖駕崩當夜,只有趙光義人在場。趙匡胤之死和趙光義即位,二者之間有太多巧合,正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
  • 趙匡胤是怎麼死的?死後為什麼沒把皇位傳給兒子?
    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
  • 為什麼宋朝從宋太宗趙光義開始,皇位每隔三代就會斷了傳承?
    宋太宗趙光義是北宋王朝的第二個皇帝,原名叫趙匡義,只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稱帝,作為臣子應該避諱,而改名為趙光義。公元976年,宋太祖駕崩之後,兄終弟及趙光義繼位成為皇帝。但是,宋太祖趙匡胤不僅有兒子,當時年齡比較大的是趙德昭已經25歲,趙德芳也已17歲了,無論是誰繼位,都完全有能力擔起北宋王朝了,但是皇位的繼承人卻有宋太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所以,後世一直流傳「燭影斧聲」這一千古之謎。千年來,針對趙光義做皇帝,是否弒兄篡位一直也沒有定論。宋太祖趙匡胤駕崩的時候也不過50歲,年齡並不算大,僅僅是和弟弟趙光義喝頓酒而已就暴崩了。
  • 他的皇位是搶來的嗎?
    當初趙匡胤兒子們也不及叔壯,不論內外,都不是鐵板一塊。倘若為自己這一繫著想,傳位給兒子,恐怕小處會子孫受殃,大則趙宋易主。所以,傳位給經驗豐富的弟弟,未嘗不知趙匡胤的真心選擇,這從他把趙光義放到開封府尹的位置上就可以窺知一二。那麼既然現實如此,群臣也就沒必要跳出來當炮灰了。趙光義作為宋代第二位皇帝,他就給後人的色彩應該是陰鬱的,算不得明君!
  • 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宋太祖趙匡胤的子孫在宋朝的地位如何?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上了皇位,但是,他卻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讓天下百姓重新過上了相對安寧的生活。因此,不管是在朝臣,還是在百姓中,他都擁有極高的威望。趙匡胤雖然杯酒釋兵權,解決了開國將領手握重兵的問題,可是,對於皇位繼承的問題,卻跟歷史上很多的皇帝一樣,沒有解決好。
  • 讓人心動的皇位,宋太祖去世後,卻傳給了弟弟,為何不傳給兒子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一般情況下在自己年老時,就會著手準備將皇位傳下去,歷代都是如此。而且,正常情況下都是將皇位傳給兒子,也就是立下的太子,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卻沒有。而且當他去世的時候,自己在世的兩個兒子均已成年,能夠執政,但是他卻將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到底是何原因,趙匡胤願意將皇位傳給弟弟,而不是兒子?
  • 古代史:趙匡胤高超的表演藝術家,江山卻離他近在咫尺,遠在天涯
    聽了這樣的話,流浪的趙匡胤肯定非常舒服,前方似乎金光閃閃。當時的郭威擁兵自立,正打算取後漢而代之,趙匡胤在擁立郭威的過程中表現出眾,郭威登基之後,趙匡胤成了禁軍軍官,已經可以安身立命了。衝鋒陷陣、智謀百出的他在徵戰中得到了郭威養子柴榮的信任,柴榮即位之後,趙匡胤成了禁軍的最高首領殿前都點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