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沈從文的作品,總是為他的文字著迷。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經他的筆走出來,就是那麼美好,那麼善良,那麼讓人喜愛和感動,讓讀者不知不覺也沉浸到他所描繪的意境中。
在讀的沈從文的作品集《我們相愛一生 一生還是太短》中有一篇短篇文章叫《燈》。
故事的大意是:
說的是主人的一個舊相識,曾經跟隨過主人的父親當兵,走南闖北,在部隊上一直做司務長,戰亂期間因形勢所逼,近五十歲的他離開部隊,在外面飄蕩,因得到主人的消息後,就投奔到主人這裡。
見面後,看到依然穿著舊軍裝,行為舉止依然保持軍紀的這個老兵,主人就意識到「這真是我日夜做夢的夥計!這個人,一切都使我滿意,一切外表以及隱藏在這樣外表下的一顆單純優良的心,我不必和他說話也就全部清除了。」於是老兵便在主人這裡住下,既充當了主人的廚師和官家,又負責主人的起居及力所能及的一切事物,同時又是一個談話聊天最好的夥伴。和主人聊他一生當兵的經歷,「簡直是一部永遠都翻看不完的名著」,老兵講出來的便都是動人的事實。主人被深深地吸引了。
老兵極其節儉,主人給他的零用錢他都用在了改善主人夥食上面,叮囑主人穿衣戴帽要整潔,尤其睡覺要規律,那份熱心儼然一個家長的樣子,但又很有分寸和輕重。
看到電燈經常斷電,便出去為主人買了一隻舊式油燈,當斷電的時候,這盞點起來,又明亮又溫暖,讓主人湧上懷舊的情緒。這盞燈每天都被老兵擦拭得極為清潔,老兵對家裡的一切物件都打理得非常乾淨整潔。
看到主人每天教學辛苦的樣子,老兵很是心疼,更為主人沒有媳婦而著急。於是特別有心得留意前來拜訪的女士們,對她們極其殷勤有禮貌,對個別的尤其看中,有時候也與她們溝通,了解脾氣性情。看到老兵的這份心,主人不忍心打斷他。及至後來,他看中的人卻是與他人早已訂婚了,讓他滿是希望的心充滿了失望。以後這份熱心便也淡了。
再後來,戰事又吃緊了,老兵就找個理由說去南京玩玩,便再也沒有回來。主人想他一定是在哪個部隊裡繼續他夥食長的職任,繼續走南闖北,繼續投入戰場。因為這樣的人也許更適合更大的天地。
每當主人看到那盞舊式老燈,眼前立即會出現老兵的影子。這個老兵正像一盞燈,曾經照亮了他的生活,曾經溫暖了他的內心。
作者最後寫道:老兵正直樸實、單純優美的靈魂,恰是「東方最古老的的民族和平靈魂,為時代所脅迫,安置到這毫不相稱的戰亂世界裡來,那種憂鬱,那種拘束,把生活妥協到新的天地中,所做的夢,卻永遠是另一個天地的光與色。」
以物託情,借物抒情,這是本篇文章的一大特色。一盞燈,一盞舊式油燈,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明亮和溫暖,更帶給我們一個不同的世界,讓我們認識了一個靈魂清澈的人。
沈從文,他筆下的人物,都是善良美好的居多,好到不染纖塵,好到完美無瑕;他筆下的世界,也仿佛也是安寧祥和、亮麗清透的;他筆下的人際關係,也仿佛很少有尖銳矛盾的。每個人經他眼前走過,他好像都能發現這個人的好,而忽略這個人的缺點和瑕疵。挖掘人性深處最善良的東西,是作家沈從文最擅長的。
經歷了人生最黑暗最艱難的時期,沈從文依然能用一雙乾淨純淨的眼睛看這個世界,這也許就是這個作家要教會我們的「人生觀」。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感謝沈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