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首鏗鏘有力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曾鼓舞百萬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戰場,激勵一代代中國青少年愛國之心。每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時,陳志英老人的眼前就又浮現出那段慷慨激昂的崢嶸歲月。
1931年的正月,陳志英出生在重慶的一戶貧苦人家,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更不幸的是,父親在他七八歲時因病去世,母親因此而改嫁。從那時起,陳志英童年的生活仿佛是黑暗的。年僅12歲的他就不得不開始當理髮學徒,開始自謀生路。
人生的轉折點發生在1950年,19歲的陳志英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二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人。在部隊裡,他依舊操辦起老本行,為大家開展理髮服務。1951年,陳志英作為一名理髮員跟隨大部隊一起參加那場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回憶起戰場往事,老人時泣時笑,擁有太多的難忘經歷。在炮彈的轟炸下,朝鮮到處都是廢墟,田地裡沒有莊稼,房屋破爛不堪,老百姓家裡的勞動力都上了戰場,只剩下老弱婦孺……抵達戰場的那刻,陳志英和戰友們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撼了,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為躲避敵機轟炸,陳志英與隊友白天躲在坑道裡休息,夜裡行軍,尤其是雨雪天氣,更是前進的好機會。為填飽肚子,常常是炒麵加雪來充飢,這裡的炒麵並非麵條,而是用麵粉、豆粉混合,用鹽炒制而成…… 「因為生活環境艱難,許多人的頭髮不僅長,更關鍵的是長了許多的蝨子。」陳志英說。因此,他所在的理髮班就扛起了所有人的理髮任務。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陳志英回到祖國,跟隨部隊來到了金華。1955年,面對地方建設需要,陳志英脫下心愛的軍裝,先後在金華人民理髮館、金華市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工作。作為一名理髮員,他仿佛有著一身使不完的勁,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靠著雙手一直發揮著個人的力量,高標準嚴要求自己,用汗水和青春書寫了一位老兵的堅守。
一把推子,一拿就是一輩子。如今陳志英老人已經89歲高齡,但是做為一位老兵、老理髮員,他始終不忘為人民服務。1991年退休以後,陳志英習慣了一身理髮服出門,一雙手不停地忙碌。因此,家裡小小的地下車庫搖身一變成了陳志英的「工作室」。平日裡,他就守在這方寸之間熱心地為小區裡有需要的人理髮。空閒時間,他乾脆上門服務,為行動不便的老戰友們打理頭髮。
一眨眼,陳志英志願理髮服務已過去29年個年頭。「我現在身體還算硬朗,還能繼續為大家理髮。」陳志英開心地說道。只要身體還行,他就會繼續為大家送上理髮服務。
「我這輩子做過最驕傲的事就是參軍入伍、保家衛國,也感謝黨和政府多年來對我的關懷,更希望年輕一代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時光荏苒,當初一頭青絲的年輕小夥早已一頭白髮。可陳志英對於當年的往事依舊曆歷在目,刻苦銘心,他始終未改堅韌善良的軍人底色。他是幸運的,能從戰場活著回來,如今他更是幸福的,和老伴攜手一生,相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