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原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主任王耀
王耀:今天時間並不是很多20分鐘,20分鐘講到一個觀點,今天反覆強調消費者的改變。由過去消費者追求性價比轉向追求最大價值。
我們首先看一下,題目談到全球,看一下中國的零售在世界範圍內的。簡單幾個數字看一下,今天中國在世界上處於什麼位置。數據大家看今天從GDP來說排到全國第二,前幾位大家看,按照地區來看全球一共84億的GDP,發達國家大概是5萬億。GN國家3.8萬億,真正亞洲主要是中國19萬億,大家知道中國亞洲GDP是最高。
所以,今天看到的數字你再回想一下80年代。80年代當時我們的GDP按照美元來說3060,當時我們排到義大利之後,當時的我們人口10億,義大利當時的人口5600萬,80年代GDP少的可憐,現在的GDP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除了GDP以後,再看我們從出口,我們包括後出口、服務出口這幾個方面。我們把歐元區,歐元小國19個算在一起,中國現在排在第三,佔全國比較33%。但是,在出口來看,中國是最大的,在整個最大貨物當中服務進口,貨物的進口美國最大,中國是第二。這個數字說明什麼?中國無論在出口、還是進口當中非常大。
工業產值到製造業產值來看,從數字大家可以看清楚。工業產值、製造業最大,服務業產值排在美國之後,第二大。農業產值現在是最大,無論工業、製造業、服務業在全國來看都是領先的。
全球購買力發達佔到40%,亞洲整個購買力佔33.3%,而我們人口佔48.3%,從全球來看我們亞洲主要是中國人均的購買力還是比較低。這一點說明什麼?空間很大,大家想想一件事,為什麼一個歐洲、北美一個人人均消費5萬美元以上,而我們的消費一萬多塊錢。
中國經濟這幾年在世界橫向比,無論歐盟、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現在已經變成第一梯隊。中國經濟這幾年發展到了什麼什樣呢?現在6%多,時間拉長,我們從80年代到現在我們看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人均消費增長100%,1980年到2010年增長130倍,這段時間中國消費者解決一件事情,原來吃穿用,吃接近60%,包括進口的彩電那個時候非常貴。大家可以看到那個時候和今天感到很困難,出現明顯的差距,這種差距原因在哪兒?三中全會提到一個矛盾,這個矛盾是人們對物質和文化的需求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如果當時有60、70後的人非常能感受到,當時中國經濟以家電為例,當時的家電靠進口。但是,中國政府做了一件事情,引進家電的生產線,同時引進的7、8條,也就是政府所能做的就是「家電、食品、汽車」隨著中國消費者用30、40年時間從沒有到有,這就是中國市場變化,任何國家也不可能做到,因為中國政府當時的國力很弱。但是,經過40年的發展,消費者從沒有到有,今天消費者變化,也就是說消費矛盾發生了變化,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開十九大消費者的矛盾轉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隨著這一個課題,在座各位、零售企業發生變化,不在是滿足消費者物質需求,而是滿足消費者新的精神需求,這個話題非常大。消費者要從有到好這個需求我們如何植入?我們用性價比嗎?我們用傳統沒有到有方式提供嗎?所以,大家要思考,從有到好。
以家電為例,看PPT。1981年的時候當時我們調查每一百戶擁有的彩電0.6臺,1990擁有空調0.3臺,1981年電冰箱0.2臺,今天擁有100%。我們可以看看過去10年,無論是我們的彩電還是我們的空調還是我們電冰箱,生產量減去出口量剩下就是國內市場,重量遠遠超過我們的家庭附屬。現在面臨消費者已經從沒有到有,你現在在繼續提供性價比替換想想這個難度有多大,房地產一停,我們就沒有生意做,這個時候考慮如何增加新的需求。
同時,宏觀經濟也面臨這個壓力,宏觀經濟無論GDP還是收入,還是我們的社交,包括我們可以看到黃金周的增速,把時間放長了,你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它的增速在減緩。這種增速減緩的原因在哪兒呢?實際最主要就是說,消費的觀念轉變了,消費者從第一階段沒有到有,這階段我們已經充分滿足了。第二階段從有到好的時候現在沒有滿足,結果消費者再去購買更多的東西,經濟就會減緩,消費就會減緩,現在首要滿足從有到好,給消費者更大的價值。
我們看到這幾類商品,如圖PPT。凡是這幾年大件商品包括像汽車、家電這幾類的商品和剛需、食品和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產品、化妝品你會發現剛需了,你市場怎麼波動,它都是增速。
昨天公布「雙·11」預售,昨晚為止第一個銷售雅詩蘭黛。它滿足了消費者從有到好的需求,消費者需要更美,消費者的欲望每年都在提升。過去的我們用促銷、用黃金周來帶動產品的銷售。PPT可以看清楚,黃金周時候消費者跑去旅遊了,儘管促銷力度更大但是增幅逐年減少。我們所看到針對大企業來說也是這樣,商品的消費增度從2017年2018年上半年增幅比下半年的低,現在急需無論零售企業還是製造企業需要轉變觀念的時候。奢侈品市場與拼購市場同時快速增長。
高端的像Dyson衝擊高性價比市場好。這兩塊市場是並存的。過去傳統的消費最主要是消費者改變了,消費者改變首先提出就是新的消費需求。
什麼是新的消費需求,可以看到80年代,恩格爾係數將近60%,今天我們將超過46%,貧富差距很大,整個市場當中出現了消費分層,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需求。這就是面對我們製造商和零售商要對消費者不同分層消費者滿足不同消費者分層的需求,這就是我們看到市場第一個變化。
第二個變化,我們發現從收入來看,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包括中高端收入,而且中間的收入增速比較慢。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實際現在兩邊中產階級做我們的主力,中產階級從收入來說收入負擔、房地產負擔。這個時候在市場發現,傳統和市場和現在消費者的需求實際上兩個範疇。
第一個範疇,消費者從沒到有就是生理需求,這個範疇經過第一階段滿足了,中國現在很少吃不上飯,很少沒有家電。真正消費者需要這種第二範疇,不是為了餓去吃,而是為了享受美食去尋找地方,不是因為缺少衣服,而是哪個衣服更好看,不是看時間去買表,而是錶帶來更多精神上的愉悅。
第二個範疇,可以發現第一範疇最大不同在哪兒?第一範疇強調永遠是性價比,因為第一範疇在性價比當中最就是解決一件事情,就是渠道的效率問題。所以,傳統企業的效率肯定沒有網際網路高,因為網際網路的渠道,它的整個從供到銷供應鏈最短所以它效率最高的。所以,你會發現真正第一消費快速滿足網際網路做了很大貢獻,滿足第一範疇的事情,真正消費者需求在第二範疇。
大家都有手機,今天很多人買華為手機,出於什麼目的?處於通訊嗎?很多人出於照相,因為華為手機的照相手機,因為他向消費者提供價值最大化,這就是剛才姜風女士說消費者追求價值最大化,跟我們原來不一樣,現在消費者和過去消費者,更多消費者尋求第二範疇,包括表現在有多少人用表時間,手機可以看。但是,你可以發現消費者更多戴表,尤其名表賣的很好,更多滿足精神需求。
零售市場如何來漫畫?我們是製造端,沒有到有滿足。供跟需之間的矛盾,供是解決稀缺性,需解決效率問題,零售市場通過零售包裝實現最大的價值。當零售把價值包裝最大的時候,零售才有自己的空間。
所以,我們說過去沒有到有的時候。很多的消費者現在追求只是品牌,只要是符號,勝過真正的好東西。但是,你會發現今天追求什麼呢?追求精神,第二範疇需求的時候,現在追求真理,但真理需要包裝,真理不包裝消費者沒有辦法找到你,華為無論從三年前製造話題。我們看看現在8K彩電,波司登價格提升,質量改變了,去年銷售增長了37%,今年大環境增長不好增長70%。實際,我們可以看消費者對於更多的誘惑,更多的欲望值來源品牌的提升,現在消費者真正需要好的產品。
零售創新趨勢與中國實踐,零售跟產品是密切相關,零售創新包括是四個方面:產品、零售技術、科技、文化。
首先談產品,產品創新讓消費者感受到價值最大化。現在大家買華為手機,價值最大化,照相加上手機,現在很多企業看到創新。我們談創新首先為消費者帶來價值最大化,這種價值最大化你無論跟波司登它全面提升帶來消費者功能的極限,因為我們說在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有三種辦法。第一種方式,如果競爭在全方位競爭你的功能最強,突顯功能一定會取勝,如果功能差不多這個時候找價值最大化,就是我們說華為,如果這兩個都沒有辦法去做的時候,你需要做一件事情,你需要這兩個之外找到第三方,就是找文化,你可以看看從去年到今年做到最好的品牌可能大家知道李寧,前兩年談庫存,現在利用做國潮品牌迅速起來,從技術方目前來看中國來算領先。
日本零售很先進,我們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到。第一,我們現在跟日本用一個什麼數字,用無現金交易,現在日本無現金交易到2025年達到40%,我們現在達到56%。中國無現金排到第三階段,如果單純從網上中國還是排到第一位,零售方面中國並不落後。
科技的創新,尤其是科技理論的創新這個方面中國還有一段距離,有一些方面科技走在前沿。我們過去認為西方走到我們的前面的時候,現在我們應該正式中國的科技,中國現在這一次國慶做我們在閱兵的時候,有一看東風17。量子通訊,包括我們的11年前土耳其,變成5G落地的產品,這些在中國所做的技術,在世界範圍都是領先。
我們現在阿里、京東,現在全球來說,我們應用來說國際上增速是最快的。所以說,我們中國技術現在更多領域都領先。5G的提供讓消費者得到價值最大化的應用,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過去從傳統到開放,我們走的文化變化,由傳統文化到全面西方文化到今天最明顯感覺到國運,中國現代化,中國現代化最明顯消費的觀念發生變化,李寧主要的消費者是00後,00後如果你不懂得中國的品牌,不支持中國品牌你就OUT,這就是新文化所帶來消費新動力。
現在的市場是新零售、各種無人店鋪,所有新的認識快速迭代。但是,不管什麼迭代,有一點我們大家應該共識,零售最主要就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未來,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