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馬雲於去年10月在杭州「雲棲大會」提出「新零售」這一全新概念,線上、線下、物流、技術、數據和資本完美結合的新零售風暴,一夜之間席捲整個零售行業,許多傳統的電商企業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零售」模式。我們看到,新零售領域在較短的時間內便迎來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之象。然而,它在不同行業所呈現的不同運營形態,也讓一部分人對此產生了疑惑:怎麼跟我所理解的「新零售」不一樣?當紅「新零售」是不是被利用了?
當然不是。準確地來說,「新零售」是被廣泛運用了。
新零售之「新」火燎原
什麼是新零售?馬雲認為,未來線下與線上零售將深度結合,再加上現代物流,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構成未來新零售的概念。新零售的最大趨勢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電商與線下實體商業,應該由原先的獨立、衝突,走向混合、融合,通過精準化、體驗為主的模式,去了解消費者,滿足並引導消費需求,已達到消費升級。對零售商而言,也能通過預測消費數據,把控生產,達到零售升級。
「新零售」為什麼這麼火?恰恰是因為它的到來,解決了傳統零售以及傳統電商的雙重痛點。2016年以來,中國零售業出現了很大的動蕩,整個傳統零售業呈現增速放緩、利潤下降的趨勢。傳統電商和實體零售此消彼長,冰火兩重天的競爭狀態必然會存在。但隨著業態的發展,這種競爭逐漸轉為合作,融合成為零售業的發展新方向,即覆蓋實體店、電商、移動端和社交媒體的新零售體系。
對於中國零售行業來說,「新零售」就是所以傳統企業創新發展的火種,且這「星星之火」並為令行業失望,一孕育就展現了「燎原之勢」,席捲全球。
新零售之「新」無定法
所謂「新」無定法,即「新零售」在發展和被運用的過程中,基於不同的行業、企業,呈現出了不同的形式。包括亞馬遜、阿里巴巴、國美電器、富誠電商等,結合自身的優勢,創新性地運用「新零售」理論模型,開始了各自的「新零售」實踐之路。
亞馬遜的「新零售」實踐之路是打造了一家革命性的線下便利店——Amazon Go,顧客們不再需要提著購物籃等待結帳,只需拿起想要的東西就可離開商店;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實踐之路是將天貓團隊和聚划算團隊全面一體化,並成立三大事業組、營銷平臺事業部和運營中心,變陣為「三縱兩橫」網狀協同體系和若干獨立事業部的全新架構,以打通業務、營銷和運營等環節;國美電器的「新零售」實踐之路是以「6+1」為價值創造觸點、以供應鏈為核心競爭力的集網際網路、物聯網、務聯網於一體的新零售生態體;富誠電商的「新零售」實踐之路是通過商品網上批發平臺與網上商城消費平臺的高度創新,用商品網上批發的商業形態解決初期的用戶聚合問題,再用網上商城消費的商業形態實現優惠購物甚至免費購物……
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亞馬遜,還是阿里巴巴,亦或是國美電器,他們對於「新零售」這一概念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創新模式。如果我們認為只有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才是真正的「新零售」,那麼亞馬遜、國美電器等的「新零售」實踐之路都走偏了,且包括阿里巴巴自己。問題是,阿里巴巴會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當然不會。
富誠電商旗下自然e家網上商城
新零售之「新」中如一
「新零售」在不同領域的廣泛運用,這是零售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渠道的整合化、終端的智能化以及運營的精準化等,為零售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而我們不難發現,即便「新零售」之「新」無定法,但萬變不離其宗,「新」中如一。
縱觀零售業演變史上所有的變革,零售業在演進上的邏輯,從根本上沒有突破「人、貨、場」這三個核心要素。所以,「新零售」的核心是重構「人、貨、場」。那麼如何重構「人、貨、場」?當然離不開大數據運用等網際網路技術,以及線上、線下的融合。
我們發現,亞馬遜、阿里巴巴、國美電器、富誠電商等平臺在「新零售」實踐創新之路上,其背後的邏輯皆具備這個特徵,也符合馬雲所提出的「新零售」概念。所以,他們走偏了嗎?當然不是,是他們創新了,在實踐運用上豐富了「新零售」。
我們常說:「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段,不同的人,針對同一個事物的認識和運用必然是存在差異的。當紅的「新零售」是如此,當紅的「分享經濟」同樣式如此。我們應當懷有一顆包容的心,去接納,去學習,去借鑑,去創新,讓「新零售」這一趨勢更好地為中國零售行業轉型升級服務,為中國經濟的創新發展服務。
相關推薦
美團外賣佣金是多少?美團外賣回應高佣金都說了啥
全球app收益排行榜 騰訊控股旗下App獲得收益最多
全球App收益排行榜 中國企業數量首次超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