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崛起的電商模式,對零售企業的傳統經營方式帶來重重的一拳,雖然電商不足以顛覆傳統零售,但是也有著不小的衝擊,電商零售快速紮根崛起和實體店互相傷害著。
什麼是線上?什麼是線下?
在零售行業中,線上和線下營銷策略各有各的特點,線上營銷就是通過網絡媒介來與消費者進行溝通,通過電視廣播、自媒體平臺、直播帶貨等等,線上營銷模式不拘泥空間的局限,展現給消費者的是一種宏觀上的產品特徵,節約了實體店面的成本,線上營銷策略具有方便快捷、省時省力的特點,這是遠遠勝於線下企業的一大特色,人們會從線上營銷中發現很多物美價廉的產品,也會增加消費者的選擇性。
線下營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意義上的實體店,通過實體店發布傳單進行產品宣傳,可以提供充分的商品展示和用戶體驗,消費者可以有更好的產品體驗的特性,店家也更能了解客戶的需求, 也具有自身的特有價值。但存在一個局限性就是線下營銷具有地域限制,不利於擴大顧客人群。
那到底哪個重要?
其實兩敗俱傷不如抱團取暖,線上線下相融合發展,才是一個長遠的可行辦法,電商最終還是要回歸零售行業的本質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零售行業的商家,他們不僅把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利用網絡手段與媒介推廣出去,還利用線下的方式吸引客戶。
隨著線下門店價值的回升,線下門店的作用得到了廣泛的重視,線下這個渠道被他們用到了極致,線下門店在零售行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實體店商家可以通過低成本的促銷,吸引顧客產形成發展聯繫,從而產生沉澱到線上的社群,線上的社群再把這些到店的顧客存起來,經過一系列的運營管理手段,比如說教學內容生產運營、客服運營,或者一對一的溝通企業運營, 通過使用這種方式把更多的顧客信息以及他們的需求分析、挖掘出來,這就是他們的邏輯。線下商鋪相當於一個引流點,因為它擁有非常高質量的人流,通過這種高性價比的產品來引流,這個想法值得借鑑。
線上線下融洽發展的營銷策略能夠深受零售公司的喜愛,主要因為其具備較強的優勢:
一是可以利用網際網路等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加強產品宣傳;
二是產品銷售則不再受地域限制,顧客可以是全球化;
三是也提高了產品知名度;
四是通過網際網路的雲數據,也能跟蹤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增強顧客對其的信任度,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線上線下的資源可以優劣互補,商家通過線上宣傳和線下實體體驗,擴大兩者的銷售水平,消費者在線上瀏覽,可以貨比多家,更全面地了解產品信息,通過線下體驗,避免上當受騙,更提高了客戶購買產品的滿意度,從而也達到了擴展消費者人群的作用。
在消費升級時代,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和企業服務,完全依賴流量增長的線上營銷模式和僅僅只單純地依靠實體店的線下運營模式,顯然是不可行的。
將來我們不會有純電商的時代也不會有純線下服務體驗,而是電商牽手國內實體店,走向一個雙贏的道路。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生產技術創新正在悄然興起。我們的購買行為方式、支付管理工具、分享渠道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改變,甚至有相關業內人士預測,一旦進入這個新時代,傳統的消費理論和消費經驗都將失效,傳統的電子商城也將面臨崩潰。
現在我們也會看到非常多的線上發展崛起的電商平臺會逐步通過線下進行遷移拓展,比如對於京東企業遍地開的京東便利店,無人便利店,比如在上海開的線下活動主題商城,比如日日煮旗下的MCN機構在上海杭州等地所開的網紅店。
線下門店的價值也被廣泛的重視,無論是阿里提出的新零售業態,京東提出的無界零售業態,還是蘇寧倡導的智能零售業態,核心在於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零售業態,讓消費者在線上線下的系統渠道環境中獲得更好的體驗和服務。
在大三巨頭倡導的理念和實際戰略布局中,線下被視為運用市場拓展戰略布局的重要手段,所提出的理論是殊途同歸的,都是在打通全渠道,運用最新的技術手段對用戶進行個性化服務。
新的零售管理方式已經開始從中產生,所謂新零售模式,實際上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背景下全新的商業模式,當然線上線下完全沒有結合統一在國內企業還需要一段工作時間,真正做到的只有少數,更多的是在猶豫徘徊。
一方面,我們必須面對傳統的線下零售關閉潮。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面對電子商務,線下零售的集體布局很難陷入中間,
總的來說,實體店轉型的核心是達成線上線下的完美結合從而可以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從流量獲取、銷售方式、鎖客、售後服務等方面進行不斷升級。
所以不能只單單地做一個線上或者是一個下線,線下線上需要融合發展,線上線下相融合是零售行業的必然趨勢,兩敗俱傷不如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