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通過應用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將線上、線下、物流整合在一起,提高社會商品流通效率,降低生產企業和零售商的銷售成本,從提升利潤。新零售與傳統零售和純電商的區別在於打通了兩者的界限,融合了兩者的優勢實現互補。消費者通過下單、倉庫直接發貨,並且通過雲計算,就近發貨,節約時間。零售商可以通過VR、 AR等技術提升商品的展示效果,從而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此外,無人零售也是目前新零售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這些都是傳統零售和純電商所不具備的。
新零售產生背景:線上紅利消失,零售規模遇到瓶頸
截至2017年底,中國網民數量為7.72億人,同比增長5.61%,增速進一步放緩。2011-2017年中國網民人數增長速度處於下滑狀態,進一步增長空間有限。隨著純電商網上獲客成本逐漸上升,探索新的零售方式成為未來發展的出路。
2017年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7.18萬億,同比增長32.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8萬億元,同比增長2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5%。預計未來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增速低於30%將成為常態。
此外,2015-2017年雙十一單日全網成交額分別為1229、1770、2539億元,同比增長53%、44%、43%。線上增速的下臺階說明:電商人口紅利期在漸漸消失,消費者數位化基本完成,單純依靠線上難以擴大消費市場,純線上的天花板已然顯現。
新零售增長動力:消費升級與技術革新改變零售業營銷模式
據AC尼爾森中國消費者分析的結果,我國消費者行為特徵已轉變為:需求個性化,購買社交化、口碑化、娛樂化,購買多品牌化、一體化,對商品質量、服務、性價比的要求不斷提高;購買多渠道化、移動化、碎片化,以及購買及消費過程簡單化、透明化、快速化。消費者行為產生明顯變化,零售商如今必須提供良好的客戶體驗,將重點從4P營銷(產品、價格、促銷、地點)轉向4C營銷(一致性、內容、便攜性、貼切性),才能令自己脫穎而出。新零售結合線上線下,利用VR、人工智慧等技術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出眾的消費體驗。
由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V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組成的「Retail Tech」概念已經在國內外興起,成為引領各行業創新的重要推動力。Retail Tech通過對傳統零售行業生態重構,實現傳統零售商與電商的融合,配合大數據的採集與應用,對客戶進行個性、高效地服務,不再局限於強調產品的功能性,而更多的重視消費者體驗。
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可以打破零售商各個網點數據孤島問題,整合線上線下,不同區域資源,實現零售商品高效運轉,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2017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為4700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大數據軟硬體產品的產值約為2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
新零售雙巨頭阿里VS京東商業布局對比:輕資產還是重資產
根據阿里年報,2017年阿里總資產為7114億人民幣,GMV為46350億人民幣,GMV對總資產的比例為6.5倍。根據2017年京東年報數據,截至2017年底,京東總資產為1840億人民幣,全年GMV為13000億人民幣,GMV對資產的比例為7.1倍,高於阿里。2017年3月底,阿里的長期投資(包括權益性和其他投資)為1518億人民幣,而京東僅為225億人民幣。
自營物流一直是京東的「殺手鐧」,能夠保證配送速度和質量,很適合快消品、生鮮等商品的配送,這就是京東超市、生鮮業務在近年來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2017年4月,京東CEO劉強東宣布未來五年要在全國開設100萬家「京東便利店」,繼續走線上線下自營路線,走重資產路線。
阿里則走的輕資產路線,不佔有庫存、不自營渠道和物流體系,而將節約下來的資本分配到戰略投資領域。阿里的新零售戰略聚焦於以大數據指導零售商家提高用戶體驗,進而提高銷售額和利潤。例如,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和友盟共同推出了「零售店客流熱力分析系統」,幫助商家優化店內空間和品牌展示。
因此,京東的新零售版圖是一個「自上而下」的一體化帝國,阿里的新零售願景則是一個「聯邦制」的共同體。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新零售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