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賈樟柯拍了部送給父親的賀歲片

2021-02-15 桃桃淘電影

元旦檔票房冠軍《送你一朵小紅花》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而其中最感動的一幕來自主線之外的一段插曲。

 

痛失愛女的父親老呂獨自坐在醫院外,收到男主角韋一航以「女兒」的名義為他點的外賣,是他一直不捨得吃的紅燒牛肉飯。

 


在這個關於病痛與死亡的故事中,這份盒飯傳遞出的是溫暖和希望。

 

演員李曉川的表演催淚,實際上他一直是演技被低估的好演員,在《烈日灼心》《除暴》等電影裡都有他精彩的演繹。

最近李曉川的另一部新片問世,他在其中同樣飾演了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父親。

小縣城的老街裡,有一家小賣部。這裡是孩子們的樂園,也是女主角禹晶從小長大的家。父親母親經營著面積不大的店,掙著每筆兩三毛的利潤,過著樸素簡單的生活。

 

正值千禧年,鎮上的青壯年紛紛離鄉去大城市掙錢,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野蠻生長的孩子。上下學路上,爺爺奶奶領著孫兒孫女,禹晶的父親像是異類。外出務工的財富誘惑越來越大,為了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給女兒提供更好的環境,父親也開始猶豫,要不要學其他大人,到大城市找份工作。這部叫做《有家小店叫童年》的短片,是賈樟柯導演與快手合作,根據快手用戶「有家小店叫童年」的真實經歷,改編拍攝的新作。賈樟柯以往電影中的父親,往往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他們是喪失話語權的一家之長,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故缺席、逐漸喪失血緣維繫的陌生人。年輕的時候,賈樟柯對父親的情感也許是複雜的。中學時期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熱愛文學和詩歌,數學成績卻一塌糊塗。高考是他父親的心病。當年賈樟柯父親高考考取了整個地區的第一名,但因為出身問題無緣大學。於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了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決心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父親聽到後認為兒子瘋了,但在抽過一支煙、沉默片刻後,決定放手讓他試試。他連考了兩年北電文學系都以失敗告終,父親也漸漸失去耐心罵他不務正業,直到第三年,他終於接到了北電的錄取通知書。2000年,賈樟柯第二部長片《站臺》問世,影片開篇出現了一行字,「獻給我的父親」。這部電影刻畫了對他生命至關重要的80年代,也記錄下他真實的青春記憶。賈樟柯想讓父親通過這部影片了解到,在那個最瘋狂調皮的年紀,兒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經歷的是怎樣一種生活——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裡,他面對鏡頭回憶起這一段時,第一次哽咽了。賈樟柯曾在採訪中說,人生最大的失敗和創傷是沒有好好陪伴父親。而在短片《有家小店叫童年》裡,他借真實的用戶故事講述了」在一起「是家的溫暖本質。禹晶的父親在2000年曾面臨離開或留下的難題,他最終為了禹晶選擇留下。一家人齊齊整整,繼續樸素簡單的生活。長大後的禹晶去外地念了大學,工作了幾年,最後也同樣選擇回到家鄉,接手了家裡的小賣部。
她說,「父母年紀大了,我想我應該陪在他們身邊,就像當初父親做的那樣」。賈樟柯似乎格外偏愛時代的逆行者和反抗者,他鏡頭下的主角總是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的浪漫與理想主義者。《有家小店叫童年》中,禹晶一家亦是如此。在追逐物慾和強調競爭的時代語境下,他們擁有難得的知足與佛系,拒絕用經濟、地位這些世俗標準來定義幸福。賈樟柯也給予這家人罕見的溫柔,收起了對現實鋒銳的批判,以及對命運無常的控訴,故事如他們的生活一樣,簡單、純粹、溫暖。影片雖然離開了他熟悉的汾陽,卻延續了一貫的故鄉情結。賈樟柯每部電影都會碰觸到人與故鄉的關係:早年的電影中,年輕人們想要出走、離開家鄉,這成為一種本能,是一腔熱血與理想對貧瘠現實的不滿與不安;後來,在外漂泊的中年人想要回來,這裡紮根著難以磨滅的情感羈絆。他的許多故事,都試圖記錄時間和空間內的巨變。但無論時代、城市如何改變,故鄉承載的意義與情感卻是不變的。2021年的小店,牆上掛著數個時鐘。這讓人想到電影《三峽好人》裡,王東明家無數停擺的手錶。手錶與時鐘,是時間的見證。而在時間勻速向前的洪流中,這家小店始終是靜止的,像是一個堅實、可靠、值得依賴的錨點。《山河故人》裡說,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但小店之於禹晶一家,卻是永恆的。它收容著童年、親情、小鎮古早懷舊的生活方式,以及現代都市中人與人之間幾近滅跡的溫暖與親密:孩子們自發地拉著家裡的老人或回鄉過年的父母,擁擠在小賣部裡,買著必要和不必要的東西,試圖為小店盤活一線生機。這些嘗試或許無法為禹晶一家的生活帶來本質的改善,卻像《小紅花》醫院門口那份匿名的盒飯,終歸會給人們帶來繼續生活下去的光熱與希望。《有家小店叫童年》是賈樟柯送給觀眾的「新年禮物」。經歷了艱難疲憊的一年,我們需要這樣充滿溫度的鼓勵與慰藉,開啟來年新的旅程。在快手平臺上,有這樣一群人,通過對質樸日常的記錄,對生活真摯的熱愛,為身邊人和屏幕外的觀看者提供療愈的力量。趁新一年的開始,快手推出了「溫暖電影院」IP,聯合賈樟柯、開心麻花團隊、張大鵬、快手用戶「奇妙博物館」4組創作者,以親情、友情、愛情和鄉情為主線拍攝「溫暖四部曲」,將快手平臺上這些普通人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用戶。不同於前三組導演,奇妙博物館本身也是通過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走紅的素人創作者。賈樟柯執導的《有家小店叫童年》,講述了親情的溫暖。而開心麻花導演的《紙箱裡的怪獸》,則聚焦友情的信任。故事改編自快手平臺「土味偶像」3鍋兒的現實經歷,常遠飾演的影視打工人遠哥事業遭受重創,回到家鄉後在手機短視頻領域繼續著自己的電影夢。幸運的是,這個看似不靠譜的計劃得到了兩位老友的無條件支持,遠哥經歷了重重困難,也離夢想越來越近。張大鵬導演的《吃掉劉春梅》,關於一個橫跨數十年的愛情故事。女孩回鄉探訪家裡的老宅,卻無意發現了四爺的秘密,他愛上了一顆「核桃樹」。奇妙博物館拍攝的《滾動的土豆》聚焦鄉情,故事來自快手用戶「賈胖子.666」的真實故事,再現了他帶領同村的鄉親們直播賣貨致富的經歷。親情、友情、愛情、鄉情,「溫暖電影院」通過這些情感展現出平凡生活中的溫暖與信任,這也是快手主張「擁抱每一種生活」的同時,一直所關注,並想要傳遞給每一位用戶的力量。剛剛結束的的2020年,承載著格外多的病痛、死亡、絕望與無所適從。在席捲全球的社會性事件與時代浪潮面前,每一位個體似乎前所未有的渺小、無力。世界也許沒有想像中完美,但那些生活裡日常的、篤定的事物,在這個寒冬愈發閃光。一個人的故事,給另一個人帶來溫暖;一個人的行動,給一群人帶來希望。「溫暖電影院」將散落在生活中平凡、樸素的美好提純,在這個寒冷的季節,給人們帶來了些許暖意。四部賀歲片傳遞著真摯誠懇的祝福,它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新年伊始,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即便安心待在家裡,也可以通過一方屏幕,體驗來自各個角落的精彩,感受不同個體的溫度。個體的力量或許是渺小的,但只要我們並肩前行,就能彼此治癒和鼓勵。

相關焦點

  • 那一年,張藝謀票房3億,賈樟柯30萬,還有一部402元
    而中國這邊,張藝謀拍出了《活著》,王家衛拍出了《東邪西毒》,姜文也拍出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那一年,賈樟柯終日沉迷在霹靂舞中,霹靂舞讓他有墮落的樂趣。對成長乏味的小鎮青年來說,任何娛樂活動都會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因為他的少年實在太過乏味。 當看著一部部優秀電影呈現在熒幕時,賈樟柯開始反省自己。
  • 賈樟柯:拍一部電影就是體驗一種人生
    原標題:上海電影節「電影學堂」請賈樟柯開講拍一部電影就是體驗一種人生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首日,「電影學堂」迎來中國電影名家——導演、製片人、作家賈樟柯。賈樟柯此次專程從家鄉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來到上海,與業內人士及影迷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和創作,以及電影創作的收穫。
  • 賈樟柯:拍一部電影,就是與觀眾過一段生活
    通過社交網絡,賈樟柯在疫情期間爆爆米花、鋤草、種田的田園生活,被不少影迷津津樂道。談及這段田園生活,賈樟柯說,這既是寫作工作的調劑,也讓他對中國社會有了新的理解。「中國為什麼這麼有韌勁,跟我們有廣闊的農村有關。大多數生活在城市的人都有個老家,我們還有這樣一個穩定的後方。
  • 賈樟柯,走出圍城
    02 放映權1998年,陳丹青突然接到朋友從北京的打來的越洋電話,電話那頭說:「最近出了一個人叫賈樟柯,拍了一部電影叫《小武》。」那一年春天,陳丹青回中央美院代課,在美院又看了一遍《小武》,這一次是賈樟柯親自播放。
  • 賈樟柯趙濤:兩個因電影改變和交織的人生
    我覺得電影本身它能不能具有一種前瞻性,比如說對人,對事,對人性有新的理解,有沒有對社會有一種新的認識,能不能提供給我們一種新的電影方法,我覺得這是行業者,作為創作者非常看中的東西。這是幾年前賈樟柯被問到作為一個導演看中的是票房還是口碑時他的回答。
  • "溫柔一刀"賈樟柯
    "對於退出的原因,導演賈樟柯說法的"很全面也很客氣","早培養新的團隊,讓新的團隊接手",讓平遙電影展擺脫"賈樟柯的陰影"等。另外賈樟柯還專門提到吃瓜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錢,他表示"沒有花政府一分錢,全部是所謂的資本。
  • 賈樟柯:對電影的愛能徵服一切
    原標題:賈樟柯:對電影的愛能徵服一切   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常客,賈樟柯今年特地從家鄉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趕到上海,參加這一年一度的電影盛事。   全球電影產業都因疫情遭受嚴重打擊,但賈樟柯說:「我相信經過疫情之後,電影工作者能夠拍出更有電影感、更適合在大銀幕看的電影。我們經歷了100多天沒有電影的日子,我們重新理解了這個媒介,更明白電影院的美學。」
  • 賈樟柯:他用13部電影,耗時20年把妻子塑造成「國際濤」
    也許,在他結婚的同一年,從賈樟柯第一次遇到趙濤開始,就已經種下了要與朱炯「分崩離析」的種子。而趙濤,她1976年出生,當時23歲的她,只是一個普通的舞蹈老師,被賈樟柯選中合作了第一部電影《站臺》後,獲得了不菲的成績。
  • 賈樟柯擔任上影節「電影學堂」首位嘉賓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圖/主辦方提供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常客,賈樟柯今年特地從家鄉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趕到上海,參加這一年一度的電影盛事。全球電影產業都因疫情遭受嚴重打擊,但賈樟柯說:「我相信經過疫情之後,電影工作者能夠拍出更有電影感、更適合在大銀幕看的電影。我們經歷了100多天沒有電影的日子,我們重新理解了這個媒介,更明白電影院的美學。」
  • 賈樟柯電影13部
    2025年,只會說英文的到樂(董子健 飾)和父親分外隔膜,但和中文老師米婭(張艾嘉 飾)成為忘年交。他渴望脫離父親的控制,渴望得到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意思的「自由」。導演:賈樟柯巧巧跋山涉水尋找斌斌的下落,但此時的斌斌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鋒芒,而且身邊已有了新的女友。身無分文的巧巧靠著自己的智慧摸爬滾打,終於為自己掙得了一片天地。19世紀中葉,帝國主義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一紙《南京條約》籤訂,上海正式開埠,從此各種各樣的傳奇與悲喜人生在這片土地上交替上演。將近一百年後,世界局勢動蕩不安,各方勢力匯集於魔都,繼續譜寫著屬於這座城市的傳奇。
  • 蘋果發布春節賀歲片:你在怕什麼呢?
    2020蘋果春節賀歲片《女兒》如果再回看 2018 年請陳可辛導演拍《三分鐘》;2019 年請賈樟柯導演拍《一個桶》;2020 年請導演西奧多·梅爾菲導演拍《女兒》,再到今年請王子逸導演拍《阿年》……也能發現,蘋果對中國新年主題的設定,從「團圓」「思念」開始慢慢過渡到「成長」「好奇」。
  • 成龍13部經典賀歲片:5部票房冠軍,《紅番區》被譽為鼻祖
    成龍大哥基本上是賀歲片的常客了,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成龍大哥2000年之前的13部經典賀歲片,其中5部票房冠軍,《紅番區》被譽為鼻祖。(下面涉及的票房單指香港地區票房)1、《師弟出馬》:成龍大哥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笑拳怪招》其實也算是賀歲片,只不過那個時候他還屬於羅維電影公司的人。
  • 致賈樟柯:無數目光,照亮平遙元年
    ▲《小山回家》賈樟柯選擇回家,在老家山西拍完了他的「故鄉三部曲」,《小武》《站臺》和《任逍遙》,汾陽、平遙和大同。而這三部電影讓他在國際影壇上大放異彩。 巴西導演沃爾特·塞勒斯在2009年為賈樟柯拍了一部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賈樟柯站在平遙古城的城牆外講到自己小時候父親帶著他上了汾陽僅剩下的一段城牆上,看著好久才過來的一輛汽車,他的父親看著那輛汽車留下了眼淚。
  • 賈樟柯走出圍城
    從電影院出來的那一刻,賈樟柯定下了人生方向——未來要做一名電影導演。光陰似箭,近三十年過去了。21歲的賈樟柯,帶著幾本小說和一個電影夢離家遠行。快50歲時,他又重返故鄉,帶上了電影和文學。02 放映權1998年,陳丹青突然接到朋友從北京的打來的越洋電話,電話那頭說:「最近出了一個人叫賈樟柯,拍了一部電影叫《小武》。」
  • 私人片單 | 汾陽小子賈樟柯鄉愁與情懷
    《小武》是賈樟柯第一部劇情長片,講述了縣城無業青年小武在時代變遷中被家庭、社會逐漸邊緣化的故事。當年還在上大學的賈樟柯帶著一幫鐵哥們拍了一部叫《小山回家》的短片,幾經輾轉這部短片為他打開了獨立電影的大門,隨後的《小武》則是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挖掘的結果。
  • 在山西老家「務農」的三個月,賈樟柯悟出了什麼?
    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常客,賈樟柯今年特地從家鄉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趕到上海,參加這一年一度的電影盛事。賈樟柯的很多作品都是描寫故鄉山西的故事。在他看來,只有回到鄉村的脈絡裡面,才能理解今天城市發生的情況和問題。「了解鄉村,不僅能獲得新的經驗和知識,也促使我們去理解和觀察身邊的生活。」賈樟柯認為,這些從生活而來的感觸正是做電影的養分:「做電影,就是表現你作為一個個體對你所處生活的反應。這些嶄新的感受會反映在未來的電影裡。」
  • 賈樟柯 天命難違
    賈樟柯的疲倦或許由來已久,從1995年拍第一個短片開始,他的生活保持著同一種節奏:寫劇本、看景、找演員、建組、拍攝、宣傳。這一切結束後再開始下一輪,循環往復。 與此同時,他還需要和一些力量進行博弈。《時間去哪兒了》是他第四支在國內上映的片子,第一支是2004年的《世界》,很多人記得那次發布會上他哭了,因為「8年拍了4部電影,這是第一次在國內公開上映……」。
  • 賈樟柯:拿日本人的錢,用中國老婆當女主角,拍法國人愛看的電影
    據悉,在今年的盛典上,將有五十餘部影片進行展映,其中43.4%為全球首映,88.7%為亞洲首映,中國首映率達100%。賈樟柯的父親是過來人,年輕時想讀大學沒有條件,現如今有條件了,兒子卻不能讀,他顯然不能接受。四處奔走後,心急如焚的他了解到考藝術院校文化分不那麼吃緊,就這樣,賈樟柯被送往山西大學美術系培訓班。老家在山西汾陽,而學畫的地方在山西太原,這就意味著,他的學業生涯需要獨自上路。
  • 賈樟柯:拿日本人的錢,用中國老婆當女主角,拍法國人愛看的電影
    賈樟柯的父親是過來人,年輕時想讀大學沒有條件,現如今有條件了,兒子卻不能讀,他顯然不能接受。四處奔走後,心急如焚的他了解到考藝術院校文化分不那麼吃緊,就這樣,賈樟柯被送往山西大學美術系培訓班。賈樟柯按照自己的審美拍完電影後,北野武工作室會動用銷售渠道推廣,最後變現。在他們的操盤下,這三個片子的版權,都賺了錢。
  • 告別平遙:賈樟柯的電影江湖
    當年,巧巧和父親走過河灘,去等公交車。17年之後,河灘、公交車站,還有他們身後的廠房,都沒有半點變化。「社會飛速發展,但有非常多類似的角落被遺忘,被拋棄了。」賈樟柯說。巧巧沿著賈樟柯另一部電影《三峽好人》的足跡去了奉節,在那部電影裡,同樣是趙濤飾演的沈紅去奉節找丈夫,打算與他分手。如今,巧巧穿著同一件黃色襯衫,握著同樣撕去標籤的礦泉水瓶,在已經完全變了樣的奉節新城尋找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