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導讀
本項研究提示,「衰弱」(frailty)或可視為老年抑鬱的一個高危亞型——與未達到衰弱標準的病友相比,衰弱的老年抑鬱患者對抗抑鬱藥治療的反應更差,而使用的抗抑鬱藥種類卻更多,治療可謂事倍功半,詳見下文。
針對伴有衰弱的老年抑鬱患者,單純使用抗抑鬱藥或許並不夠,而改善衰弱症狀與改善抑鬱症狀或均應視為治療目標。未來或可探討在現有治療基礎上聯用理療及職業治療的效果;此舉不僅有助於減輕及預防衰弱,同時還具有行為激活的效應。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老年抑鬱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研究顯示,年齡增加是抑鬱症病程不良的高危因素,如更容易遷延為慢性、緩解所需時間更長、抑鬱症狀改善更不明顯等,提示老年患者可能需要不同於年輕患者的治療方案,如多學科協作及高度結構化的治療方案。
老年抑鬱的異質性較高,其中一部分患者存在衰弱(frailty)症候群的表現,通常包括以下五個維度:體力活動水平低、疲乏、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行走速度下降、握力下降。衰弱進一步增加了老年抑鬱患者及其家庭的負擔;然而,此類特徵是否影響患者對抗抑鬱藥治療的反應,此前並不清楚。
一場事倍功半的治療
為評估老年抑鬱患者的衰弱與抗抑鬱藥治療反應的相關性,美國哥倫比亞大學Patrick J Brown及其合作者開展了一項研究[1],該研究近日發表於Am J Geriatr Psychiatry.。
研究共納入100名60歲以上抑鬱患者(女性66人),基於上文所述五個維度對患者的基線衰弱狀況進行了評估,其中≥3個維度受損的患者被歸入衰弱組,0-2個維度受損者被歸入非衰弱組。研究者比較了兩組患者對8周抗抑鬱藥急性期治療的反應,以及之後10個月的狀況。
49名患者被歸入衰弱組,51名患者被歸入非衰弱組。基線時,兩組受試者人口、軀體共病、認知、抑鬱嚴重度等變量無顯著差異。
然而,為期8周的急性期治療內,衰弱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RSD)平均減分較非衰弱組少2.82分;這一差異不僅有統計學意義(t= 2.12, df 89, p=0.037),也有臨床意義,且這一差異在隨後10個月內持續存在。
圖1 衰弱組(紅)與非衰弱組(青)患者HRSD平均總分隨時間的變化(Brown PJ, et al. 2020)
換言之,基線時衰弱組患者的抑鬱嚴重度尚與非衰弱組的病友相當;一年後,狀況已明顯不如後者。
進一步分析顯示,衰弱的五個維度中,握力弱及體力活動水平低均與整個研究中患者HRSD減分幅度更小、有效率更低及治癒率更低獨立相關,如圖2。
圖2 握力(B)與體力活動水平(C)與患者抑鬱症狀的改善獨立相關(Brown PJ, et al. 2020)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總體轉歸更差,但衰弱組患者的治療其實更「努力」——衰弱組患者每個月平均接受0.33輪不同抗抑鬱藥的治療,接近非衰弱組的2倍(0.17輪)。
綜合考慮療效,衰弱組患者的抗抑鬱藥治療可謂事倍功半。
既要「強心」也要「健體」
作者指出,基於上述結果,衰弱或可視為老年抑鬱的一個高危亞型:與未達到衰弱標準的老年抑鬱患者相比,衰弱患者對抗抑鬱藥治療的反應更差,殘疾程度更高,即便使用的抗抑鬱藥種類更多。上述結果也與2021年新發表的一項研究類似:後者共納入了375名老年抑鬱患者,發現衰弱與這一患者群體治癒率更低、死亡率更高顯著相關。
作者由此認為,老年抑鬱患者的衰弱特徵應引起重視;針對此類特徵,單純使用抗抑鬱藥或許並不夠。
另一方面,發表於同一期刊的一篇評論[2]則認為,上述表述其實相當保守——對於老年抑鬱患者而言,改善衰弱症狀與改善抑鬱症狀均應視為治療目標。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嘗試探討在現有治療基礎上配合理療及職業治療的效果;此舉不僅有助於減輕及預防衰弱,同時還具有行為激活的效應,而後者是減輕抑鬱的重要元素。
未來,治療老年抑鬱的挑戰在於探索有循證學依據的、以患者為中心的幹預靶點,並對幹預手段進行簡化,讓患者願意接受,讓醫生樂於開展。
文獻索引:
1. Brown PJ, Ciarleglio A, Roose SP, Garcia CM, Chung S, Alvarez J, Stein A, Gomez S, Rutherford BR. Frailty Worsens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Outcomes in Late Life Depression.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20 Dec 25:S1064-7481(20)30593-5. doi: 10.1016/j.jagp.2020.12.02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388223.
2. Kennedy GJ, Antidepressants May Not Be Enough When Frailty Complicates Depression in Late Lif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21, https://doi.org/10.1016/j.jagp.2021.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