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精神」是一種什麼精神

2021-01-12 澎湃新聞
「敦刻爾克精神」是一種什麼精神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程千千 編譯

2017-07-26 10:02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7月21日,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片《敦刻爾克》上映。這部有關二戰初期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電影,上映第一周就獲得超過5050萬美元票房,IMDb評分高達8.7,爛番茄新鮮度更是達到了92%。而這部新片廣受關注的原因,除了它出自諾蘭之手外,更因為它刻畫的是二十世紀一次偉大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少有的一次「失敗者的勝利」,至今在英國乃至歐洲人心中保有特殊的地位。而最近一期的《時代》周刊也把封面給了諾蘭的這部電影以及成為歷史的敦刻爾克,本文編譯自該專題部分內容。

《敦刻爾克》劇照

1940年5月,英法盟軍防線在納粹德國的強勁攻勢下迅速崩潰。盟軍撤至法國東北部小城敦刻爾克後,英國決定將軍隊全部撤出法國,進行了二戰期間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撤退行動。這次撤退看似是一場失敗的行動,卻成功挽救了大量人力物力,為英國保留了歐洲最精銳的部隊,並為日後的戰略反攻埋下了伏筆,是一次以退為進的戰略行動。在超過八天的時間裡,成千上萬名士兵乘船退回了英國。軍艦帶走了一部分人,另一些則站在水中肩並肩,等待匆忙分配的漁船、救生艇和民用帆船把他們接回英國本土。這一艱難而冒險的撤退行動已然成為了英國傳奇的一部分。至今,英國人仍然對他們的「敦刻爾克精神」津津樂道。

《敦刻爾克》劇照

然而「敦刻爾克精神」究竟是什麼意思?不同字典之間有細微的差別:麥克米倫字典定義「敦刻爾克精神」為「逆境中堅強不服輸的態度」;而劍橋字典的定義則是「一群人互相幫助、共渡難關」。

「敦刻爾克精神」一詞確切的源頭依然不明。很少人關心「敦刻爾克精神」這個詞是怎麼來的。有記載的使用記錄之一出現於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僅僅一年,政治家約翰·沃德洛-米爾恩爵士在英國議會的一次講話中使用了這一詞彙,據《曼徹斯特衛報》1941年7月11日報導,他說:「我們不能指望工人抱著敦刻爾克精神工作。」

如今,英國的社交媒體用戶經常使用這一詞彙來形容逆境中的勇者,例如一個被公車撞了還堅持泡吧的人,或者一個街道被大水淹了還堅持出門買牛奶的人,抑或一列癱瘓的火車。

劍橋字典對「敦刻爾克精神」的定義是「一群人互相幫助、共渡難關」

也有人對這一精神的根源爭論不休。曼徹斯特大學的歷史學者佩妮·薩默菲爾德2010年在《當代史期刊》上發表《敦刻爾克和英國戰時記憶》一文,主張說「敦刻爾克精神」的說法在敦刻爾克戰役之前就已存在,只是三十萬盟軍士兵成功撤退一事使這一表達成為了國家記憶的重要部分。她還認為這一詞組後來被首相哈羅德·威爾遜和瑪格麗特·柴契爾利用以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

有些當代政治評論家批評這個詞是極端愛國主義的體現,它太過「小英格蘭主義」,甚至導致了多數英國人在公投中支持脫歐的結果。蘇格蘭報紙《國家報》的專欄作者帕特·凱恩說,這一用以比喻孤軍奮戰的英國人的用詞不斷被民族主義政治家利用,而電影《敦刻爾克》強化了這一趨勢。

若真是如此,「敦刻爾克精神」的支持者倒也不止政治家。現居美國舊金山的英國人吉姆·奧爾索普甚至生產了一種名為「敦刻爾克精神」的杜松子酒,並表示他將一部分收入捐給了退伍軍人慈善機構。這款杜松子酒在美國加州卵石灘和舊金山費爾蒙特酒店均有銷售,奧爾索普希望人們在飲用時,能感受到他對敦刻爾克的敬意。

「敦刻爾克精神」杜松子酒

「這是對閃電戰中倫敦地下防空洞精神的懷念,」 吉姆·奧爾索普說,「它蘊含著一種積極樂觀、以及獨特的英國式韌性與幽默。這也是一種國際通用的精神,用以讚揚那些從逆境中順利走出的人們。看看9·11的災難後那些團結一致、共渡難關的人吧,你能看到人性的光輝,那就是敦刻爾克精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敦刻爾克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女排精神首先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七小時連續訓練的概念是什麼?
    首先,女排精神是一種愛國主義精神,是為了在賽場上升國旗、奏國歌而戰鬥的精神。作為中國女排的一員,我把這作為我的使命,這也是我們一直堅持在每一天中做得好的最大的動力。其實,女排精神也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團結奮鬥、團結協作,同時,他也是永不言棄的奮鬥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很有精神是什麼精神?
    很有精神!這個B站鬼畜區新寵出自一部叫《啊!海軍》的日本電影,一定要看國語配音版,丹田氣爆棚的音調倍兒顯精神。與之相對的是,貫穿始末的主人公平田「很有精神」的戰鬥意志,以及所有管理層人物的以戰死為最高目標的「教導」方式。影像語言的衝突也許還可以形成一種弔詭的美學,但是形而上方面的矛盾只會令人忍不住問一個問題: 這電影到底是反戰還是「反戰敗」?如果是反戰,跟今村昌平的《豬與軍艦》相比,《啊!
  • 精神小夥精神小姑娘是什麼意思?精神小夥是什麼梗
    精神小夥精神小姑娘是什麼梗?精神小夥精神小姑娘今日登上熱搜中,不少朋友還是一頭霧水,不明白精神小夥精神小姑娘是什麼梗?據悉因為鹿晗為關曉彤慶生文案,稱關曉彤「精神小姑娘」!鹿晗今年自己生日,叫自己是精神小夥!
  • 什麼是搖滾精神?
    搖滾,只是一種流行音樂的形式,並不是什麼精神。
  • 八一隊是一種精神傳承,可代表什麼精神?屢敗屢戰還是屢戰屢敗?
    不要再喊什麼籃協出臺政策,各隊與八一隊交手的時候,不能上外援,由全華班對全華班。更有球迷建議把國內頂尖球員抽調到八一隊,直接以八一隊為國家隊核心,如果都這麼做,那就是開歷史倒車。它的存在,確實是代表一種精神,可這種精神是什麼?在以前是可以代表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堅定信念,可是在現在,代表的確實得過且過,不思進取。討論屢敗屢戰還是屢戰屢敗,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結果都是一樣的。
  • 喲西,很有精神是什麼精神?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沙雕研究生,ID:biaoqing6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大家好我是所長最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總會時不時看到別人說什麼東京佛、天尊楊戩···我就納悶了作為玩梗高手這無異於對我來說是一種羞辱這種感覺就像上學的時候看老師和班上的優等生一問一答素質攻防而我只能在旁邊阿巴阿巴~於是我只好動動小手做了一番詳盡的學習原來這個梗出自日本電影《啊!海軍》現在如果你去B站搜索「啊!
  • 什麼是「香港精神」?
    說起香港,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多少次午夜夢回時的那一份意難忘,維港夜景、周星馳電影、擁擠的街道……但說到「香港精神」,於大多數人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從種種港片、港劇裡看到的一種五味雜陳、複雜朦朧的感覺。
  • 《敦刻爾克》重新定義「戰爭電影」
    諾蘭的《敦刻爾克》既沒有氣勢恢宏的戰鬥場面,也沒有血肉橫飛的暴力美學,幾乎抽空了「戰爭電影」所賴以支撐的價值體系:「倖存」(survive)才是《敦刻爾克》真正的主題。《敦刻爾克》不再滿足於講一個引人入勝的「他人」的故事,而是要讓觀眾全身心投入與劇中人物一起體驗敦刻爾克撤退時的內心感受。《敦刻爾克》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但它遵循了商業電影的倫理訴求——「希望」。
  • 關公文化是一種中國精神
    福建泉州通淮關嶽廟董事長吳金炎先生發表了題為《關公文化是一種「中國精神」》的演講,深受海內外觀眾稱道。特將吳金炎董事長的演講主要內容發表於此—— 中華民族能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和精神脈絡。 「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中華民族精神弘揚的一個重要特點。關公的「忠信禮義智勇」,千百年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中國精神」,在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信仰,人們「仰之如日月,崇之如雷霆」。
  • 什麼是在精神與情感上的「自給自足」?| 獨處是一種能力
    研究人員也對實驗結果感到震驚:人們竟然如此討厭「什麼都不做,僅僅是與自己的思緒、感受待在一起」,他們寧願隨便做些什麼逃避與自己的相處,即便是做一些讓自己痛苦的事。這是為什麼呢?精神分析學者們認為,與自己相處是一種能力,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備。
  • 踏血尋梅,尋是一種香港精神
    [摘要]尋,是一種香港精神,不依不饒,對真相、法理、制度尋根究底,這是香港至今還有「傻人」願意投身去做的事,寧為醒者,不願糊裡糊塗裝睡。《聖經》提摩太前書第四章裡的這句話,由被殺者王佳梅講給兇手丁子聰聽,當然是這部電影的精神主旨,早已被廣為討論。但我提醒大家注意,這句後面還有一句:「都因 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為聖潔了。」在這部電影裡,人的祈求尤為重要,尋,就是這樣一種祈求。踏血尋梅,關鍵不在於血和梅,而在於尋。
  • 《敦刻爾克》有多神?我們讓諾蘭親自告訴你
    我尋找的是一種真實感,尋找的是表演中那種難以言述的真實感,能讓你相信,讓你有所感觸,真實的表演。  芬恩·懷特海德:經歷敦刻爾克這樣的事件,對一個人的精神是很大的考驗,它會展現出人最好和最壞的一面,影片中反覆強調,最重要的就是家,就是活下去。在這種環境下,角色會展現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普通人面對此類局面的反應,為了求生,你會露出最原始獸性的一面。
  • 【今天】有一種精神叫曼德拉
    1993年,曼德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大仇恨與大和解、大鬥爭與大寬容、大勇敢與大平和,27年的鐵窗生涯升華出對整個世界有著典範作用的精神。人們讚頌曼德拉,就是在讚頌一種精神;人們仰慕曼德拉,就是在仰慕一種境界  曼德拉與世長辭,整個世界為之動容。  作為人民日報駐南部非洲記者,我從1991年至1997年的數年間,曾多次走近曼德拉,親身感受這位世紀偉人的人格力量。大仇恨與大和解、大鬥爭與大寬容、大勇敢與大平和,27年的鐵窗生涯不僅磨礪出一部曠世傳奇,更升華出對整個世界有著典範作用的精神。
  •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是否被過譽?
    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想像,當時撤出的二十多萬英國遠徵軍對於搖搖欲墜的大英帝國來說意味著什麼。另外,我認為敦刻爾克撤退中值得稱讚的是那些冒死駕船去營救潰兵的英國民眾和在槍林彈雨中掩護撤退的皇家空軍與海軍士兵!所以你沒有必要給我糾結遠徵軍(陸軍)英勇不英勇。因為他們不英勇!敦刻爾克和長徵是兩個不同的歷史事件。二者都是 成功撤退,保存實力。
  • 精神小夥2.0是什麼意思 精神小夥第二代版本梗含義介紹
    最近在網上出現了很多非常有趣的「精神小夥」對於這一類人真的是讓人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大。但是現在又出現了一個「精神小夥2.0」這又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精神小夥2.0是什麼意思
  • 有一種精神叫李宗偉
    有一種精神叫李宗偉 2020-04-15 07:20  CCTV6電影頻道
  • 電影敦刻爾克,為啥中國人不看
    然而,《敦刻爾克》在中國爆了冷。並不是導演不行,問題出在這電影背後的故事。在二戰期間,德國出其不意地繞過馬奇諾防線(法國最倚重最信任的防線,認為它堅不可摧),幾乎沒有損失地將四十萬盟軍困在了敦刻爾克,從而有了後來的敦刻爾克大逃亡。
  • 《敦刻爾克》:看電影,還是進入一部電影
    正如《三體》裡說的,我們的物理已經沒有什麼重大突破了,這是世界在停滯的一種表現。作為現代藝術最大眾的表現形式,電影也是如此。飾演法國軍人的阿努蘭·巴爾納德(後左)與飾演英國軍人的哈裡·斯泰爾斯(後右)、菲恩·懷特海德(前)在片場小憩。看《敦刻爾克》前需要做功課嗎?需要的,但不是什麼歷史知識,而是認臉。
  • NPC精神是什麼意思和梗 NPC精神是指啥樣的人
    2019年3月網絡新詞NPC精神是什麼意思呢?許多小夥伴不知道這個是什麼概念,這裡小編為大家帶來具體的含義,趕快來看一下。  NPC精神意思介紹  只跟主動跟自己說話的人說話。  NPC精神是什麼梗  一般指的是只跟主動和自己說話的人說話的情形,並多伴有一旦開啟對話,不說完自己想說的就難以停下的現象。
  • 導演諾蘭:《敦刻爾克》不是戰爭片是懸疑片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和製片人艾瑪·託馬斯(Emma Thomas)「《敦刻爾克》不是戰爭片,而是懸疑片」《敦刻爾克》是諾蘭首部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耗時三年拍攝,諾蘭坦陳選擇這一題材的初衷,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歷史傳奇對他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