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
深秋初冬季節
正是家鄉海邊
蟹滿蝦甜,魚美蠔肥的時候
深夜想起那些海鮮滋味
久久難以入睡
畫了一些家鄉的海味
歡迎大家補充~
故鄉的黃花魚
南海邊的鄉下,盛產海鮮。
從小家裡窮,生活艱難,經常吃不上飯,只能用海鮮和紅薯將就著充飢。
這黃花魚,就是常見海產的一種,身材秀美腹部金黃,看起來就十分誘人,少油慢火略微煎一下,再用些水煨一會,下點豆醬蒜苗,吃起來的鮮味有如奶油,汁也是金黃色的十分鮮美,肉嫩皮香,可以連骨頭都不放過。
吃到最後,還能在頭裡吃出一塊光滑堅硬的小石頭,所以鄉下也叫作石頭魚。
在海魚裡面,要論肉嫩湯濃,沒有比黃花魚更妙的了,現在也有許多人工養殖的,味道淡薄肉質稀軟,遠遠吃不出野生的那種海浪聲聲的浪漫氣息。
其實一條黃花魚裡,最美味的,還是被煎得微黃的薄薄的那層魚皮,入口似乎快要融化,讓萬千味蕾突然開啟最細微的敏銳,那種滿足感難以形容。
黯然銷魂肥膏蟹
家鄉產膏蟹,膏黃如金,肉白勝雪。手剝牙咬,大鰲在手,便可忘卻世俗的煩惱。
與河蟹的清淡之鮮不同,海裡的螃蟹肉質彈牙,是一種非常濃鬱的甜鮮。家鄉有句諺語:「正月沙螺二月蟹」,早春的二月,正是膏腴飽滿的繁殖季節,根本不需要什麼烹調手藝,白水煮熟就是人間至味。
而膏蟹裡的極品是黃油蟹,它們出生很普通,但在漫長成長的過程中,卻突然經歷了生死考驗,或是被擱淺在礁石上被暴曬很久卻僥倖逃亡,或是被鯊魚大烏賊窮追不捨最後艱難求生。
雖然幸運地活了下來,但卻被嚇得心膽俱裂,蟹膏爆破,膏腴滲到了蟹肉裡,使得原來雪白的蟹肉,變得金黃香溢,口感自然不必多說了。
所以膏蟹裡的黃油蟹,百裡挑一,可遇不可求,是周星馳《食神》電影裡那種令人黯然銷魂的美味。
魂牽夢繞雜魚湯
要是問南方沿海,最值得吃的美味是什麼,我都會流著口水說,當然是雜魚湯啊。
雜魚湯用料普通,就是各種淺海的小雜魚,混在一起煮個湯,什麼調料都沒有,只有鹽,不能加姜蔥,會影響魚的鮮味。
但雜魚湯又是最講究的,魚捕上來馬上下鍋,湯鮮得讓人魂牽夢繞,但若過了三四個小時之後,湯就會變腥,最誘人的鮮味也會隨之消失,不管怎麼保鮮都無濟於事。
這個對新鮮程度的要求,說起來簡單,其實極難,所以一鍋完美的雜魚湯總是可遇不可求。
除了鮮得不可方物的湯,雜魚吃起來也很有趣,有些肉質嫩滑如豆腐,有些堅韌似牛肉,有些細滑如絲綢,有些粗糙似豆沙,口感各異,口味不一,一碗湯裡包羅萬有,總的來說就是:鮮鮮鮮。
江風月色炒田螺
有些食物是要看季節的,所謂不時不食,比如田螺。
清明至初夏時節的田螺,最為鮮美爽脆,清明前的冬天,螺肉瘦,土腥味也重,盛夏之後的秋天,田螺尾部全是籽,口感亦差。
而春夏時,正是紫蘇葉長得最蓬勃之時,沒有紫蘇香味烘託的炒田螺,絕對是一個不完整的世界。
有些食物是要看環境的,所謂不遇不食,比如田螺。
田螺的口感味道,說不上突出,但如果是炎熱的夏天,在江邊乘涼,清風徐來,月光透過老榕樹灑落,江對岸燈火點點,霓虹明滅,繁華的世界裡,獨此安靜,這時一盤香辣的炒田螺,配上冰鎮啤酒,就變得妙不可言了。
滾油之下,紫綠的紫蘇葉,半辣不辣的嫩辣椒,些許濃醬,伴隨著田螺們在鐵鍋裡翻滾跳躍,料酒衝下,熱油衝起熊熊烈火將螺殼包裹,正好是起鍋之時。
吃田螺的快樂,不在吃,而在吸。
捻起最大的那隻,輕啟櫻唇,輕啜一口,嫩滑的螺肉,和殼中的醬汁,都落入嘴中,在這小小瞬間的快感裡,享受著清風明月的適意,是炎熱夏夜裡的小幸福。
風情萬種牡丹蝦
出去旅行的時候,最喜歡逛當地菜市場。
尤其喜歡逛的是海邊小鎮的海鮮市場,因為總能看到許多不認得的品種啊,最深的印象是,海裡只要是活的,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能被做成菜吃掉。
於是作為一個熱愛嘗鮮的廣東人,見識過溫州的生吃海葵,丹東港的生醃蝦爬子,大連的韭菜炒海腸,青島的赤貝刺身,霞浦的紅燒鯊魚下巴和鯊魚胃,廈門的土筍凍,舟山群島鹹得令人髮指的生醃魚,寧波的生醃螃蟹,潮汕的生吃血蚶,當然還有廣東最愛的清蒸沙蟲。
可見中國人對生吃海鮮的熱情,並不亞於日本,只不過內陸少見罷了。
其中,海蝦的生吃,最美的是隨船出海,剛捕上來的蝦,直接剝開,蘸點海水直接大嚼,肉質軟嫩鮮甜,能激發人類最原始的欲望,絕對不是熟食可以比擬的。
蝦刺身,最美妙的是加拿大寒冷海域產的牡丹蝦,但價格昂貴,所以很多食肆會用南美甜蝦冒充,不過味道也很鮮甜。
冰肌玉骨鮮魷魚
魷魚是海鮮裡一個奇特的存在,在中國海域裡到處都有,產量也很大,因此街頭的烤魷魚,也成為了許多人青春期的燒烤檔鄉愁。
魷魚這種美食,是最能體驗時光流逝的,新鮮時吃起來甜美而絕無腥味,但沒一會,顏色就從全透明慢慢變成粉紅色,最後變成慘白色,味道也會變得越來越腥。
很多人不喜歡吃魷魚,覺得太腥,那是因為沒試過剛離水的魷魚的鮮美,一試之下,便可顛覆人生觀。
和魷魚相似的還有烏賊,兩者相貌的區別,就像美容院的廣告,墨魚是瘦身前,魷魚是瘦身後;若論味道,墨魚如唏噓大叔,肉韌味腥,魷魚則如花季少女,脆嫩鮮甜,冰肌玉骨,口感美妙不可方物。
一隻生蠔的內心起伏
粵菜北傳,影響最廣泛的,高檔的是潮汕菜系的生猛海鮮鮑參翅肚,平民化的則是炭燒生蠔。
生蠔就是一文藝青年的氣質,外表粗糲堅硬,內在卻溫和軟嫩得柔腸百轉,怎能不讓人心生憐愛,愛之彌深。
最好的炭燒生蠔,在我的家鄉湛江,是剛撈上來的大蠔,用起子強力撬開,連殼架在炭火上烘烤,未幾,細膩軟嫩的蠔肉縮成一團,卻依舊細膩軟嫩,還多了一汪盈盈秋水,燙著手迫不及待放入嘴中,清澈中卻又帶著一絲倔強,這就是最原汁原味的清燒生蠔。
後來又有了新的烤法,將蒜蓉放入熱油中炸至金黃,覆於嬌嫩的身軀上再燒,於是小清新裡有了蒜香和油香,成了重口味的小清新。更有加入辣椒末一起燒的,那就太汙了,簡直是褻瀆文藝,我無法接受。
原只的生蠔,保持鮮活是非常難的,所以很多地方的炭燒生蠔,都是用反覆用過的蠔殼,加入冰鮮的蠔肉,這種吃法當然毫無滋味,只靠蒜蓉和辣椒粉撐場,而且很不衛生,所以這種還是別吃為好。
辨別的方法很簡單,原只燒生蠔,蠔肉和殼是緊緊粘著的,要用點力才能扯出來,而肉殼分離,一夾就起來的,必定不是原只,不謝。
都市夢想小龍蝦
小龍蝦成為網紅,是近幾年的事。
出生並不算好,都是些池沼水坑,滋味也算不上佳,張牙舞爪的一大隻,肉只有那麼一點點,而且硬實味淡,從來不是上檔次的美食。
但因為外表的緣故,而被龍蝦的高大上名字加持了。
豐富想像力的廚師,加以麻辣香料,甚至多至十三種,透過重重盔甲使滋味脫胎換骨,從此成為宵夜界的無冕之王,身價也是年年見漲。
當然,吃麻小還有一重社交功效,戴上手套之後,汁水淋漓的雙手無法再玩手機,就可以專心談人生說理想,而不用被微信打擾。
深夜的城市宵夜一條街,總是聚集著許多被勵志和寂寞折磨得無法入睡的青年男女,他們圍坐在大盤的「麻小」之前,雙手汁液淋漓,辣出一頭大汗。
這麻辣小龍蝦的逆襲際遇,又何嘗不是他們的都市之夢。
本文節選自小林著作《等一朵花開》
關於作者:
小林(林帝浣)
立志做攝影界書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畫界文筆最好的美食家,然而小林畢業於臨床醫學系。
著作:《等一朵花開》《時光映畫》《詩經繪》《我想給你拍張照》《遇見新疆》《中國最值得拍攝的50個絕美小鎮》《廣州經典遊》等
微信:inkcn020
微博:@林帝浣
國粹團隊招募☞ 原創散文小說詩歌攝影作者&朗誦主播
期待☞ 您的加入
報名投稿郵箱:gxjcshys@163.com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441期,主編微信gxjc03。
合作QQ 1511332864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 點擊閱讀原文,收藏「國粹美尚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