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想結束_____(A. 愛,B. 希望,C. 生命,D. 以上全部)

2020-10-07 店長
大多數人過著他人的生活,他們的思想是他人的觀點,他們的生活是對他人的模仿,他們的熱情是一句引言。

在兩段夾雜風雪的車程和一座貼滿復古壁紙的農場房子之間,《我想結束這一切》上演的情節看上去並不複雜:穿毛衣的捲髮女孩和剛在一起僅六周的男友傑克,一同去傑克的老家探望他的父母。但是,這個見家長故事可不是本·斯蒂勒對上羅伯特·德·尼羅,在開篇車窗玻璃內大段的對話過後,以到達傑克老家為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開始變得詭異而失常:

綠草間落雪的車,過於搖擺的狗,女孩的毛衣顏色和首飾不斷變化,傑克的父母在中老年態間來回穿越,而對話中,女孩的職業、名字和她與傑克相識的故事上演著互斥的版本。同時,一位老年清潔工的日常穿插在故事中,他仿佛隔著雪幕,窺視也滲透著傑克和女孩的這段旅程。

《我想結束這一切》,這部被大量掉書袋對話、令人費解的細節和似乎能被彼此聽到的內心獨白所佔據的影片,確實有些晦澀。然而,雖然影片的信息量大到像雪花一樣撲面而來糊觀眾一臉,《我想結束這一切》更像是一座出口既定的迷宮,而不是需要一塊塊拼湊的拼圖。它路程固定、直指前方,而要走到終點,參與者可能需要找到兩把重要的鑰匙:捲髮女主角和老清潔工的身份。

那麼,這個帶領我們進入故事、放開心聲讓我們聆聽的女孩是誰?

影片一開始,坐在男友身旁的女孩把頭靠在車窗上,心裡想的卻是「我要結束這一切」。這裡的「一切」,似乎指向女孩與傑克的關係,寫滿未來已知的疲倦感。然而,當我們據此以為《我想結束這一切》聚焦親密關係,以為查理·考夫曼終於跳出了「傷心老男人」的大腦,破天荒地選擇了一位女性作為主角和研究對象,我們不過是中了他精妙而迷惑性極強的煙霧彈。

女孩的身份和作用,是理解《我想結束這一切》設定的關鍵。找到這把鑰匙的時機,對於每個觀眾來說可能都不一樣,但一旦發現,就會立刻明白故事的來路和去程。我可能是相當後知後覺且不細心的觀眾,於我而言,問題答案的提示,出現在傑克的童年房間中。那個堆滿了書籍和影碟、擺著兒童床的小房間,像是傑克的大腦切片和記憶圖騰,暗示了這個作為影片敘事視角的女孩,不過是傑克腦海中理想伴侶的化身,是想像和意淫的產物,而這段旅程、這個家,也都是傑克腦內虛構的戲碼和娃娃屋。

傑克房間裡的一切都和女孩緊密關聯:女孩在來時的車上念出一首自稱原創的《骨狗》,這首詩出現在了傑克床尾放的一本詩集中;傑克的書架上放著寶琳·凱爾的影評集,在回程時兩人談起《醉酒的女人》,女孩就抽著煙激情引用寶琳·凱爾對該片的評論;書架上有物理和繪畫相關的書籍,女孩就一會兒自稱物理學家,一會兒立馬改口成畫家。

站在這個節點再往回看,在這之前,對於女孩是想像產物的這一設定,《我想結束這一切》早給出了很多暗示:在開篇的車內戲中有很多兩人對話重疊的部分,仿佛兩位主角都知道對方要說什麼,沒等問題問完就可以立馬接上;女孩的每一場內心獨白,傑克都好像能聽到一樣,不斷追問「你在想什麼?」;而在傑克家,女孩把照片上的小傑克恍惚中誤認成了童年的自己,也證明他們倆其實都是同一人,或者說,同時存在於同一個深深腦海裡。

那麼,女孩在這個幻想世界中有什麼作用呢?

在傑克和女孩剛出發的時候,傑克提起了華茲華斯的《頌詩:憶童年而悟不朽》,稱這首詩是寫給一個叫露西的女孩,一個詩人眼中的理想情人。所以,傑克身邊這個最開始叫露西、後來不斷改名的女孩,其實也就是傑克心中最完美女孩的化身。

而傑克在幻想世界中,把這樣一個完美對象帶回家,有著三方面的作用。首先,女孩是傑克曾幻想成為但沒成為的一切:傑克喜歡繪畫、物理學、詩歌、電影,女孩就變身畫家、物理學家,隨口寫詩,對電影高談闊論;同時,女孩口中不斷變換的初遇故事,讓傑克在父母眼中聰明且浪漫,風趣幽默還大膽追愛。最重要的是,傑克希望女孩能看到自己照顧年邁父母這值得嘉獎的行為,他需要被看見,也需要被認可。

但是,完美對象總是一體兩面的,女孩既然可以承載傑克所有對於浪漫和成功的不實幻想,就絕對也會成為傑克自我懷疑和不安感的終極化身。所以,女孩對於傑克只會模仿和引用的指責,和她貫穿全片的「我想結束這一切」的念頭,都不是什麼幻想之人自我意識的覺醒,而是構建這個幻想世界的傑克,在現實中對自己不配得的感覺越來越深。這種再也無法靠幻想蓋過的思緒,轉換了虛構的完美女孩,讓她不斷接到電話,而電話那頭,是老清潔工充滿恐懼和焦慮的聲音。

不同於女孩身份的煙霧彈,老清潔工就是變老後的傑克,即幻想世界主人好像更好猜一些。從序幕中老清潔工與年輕傑克同時以背影出場開始,老清潔工與小情侶所處世界之間的關聯一直很明顯,就像是老清潔工的所見所感,滲透進潛意識,再滲透進幻想世界風雪的縫隙中。

老清潔工打掃時遇到的音樂劇彩排,變成小情侶車載電臺中傳出的《俄克拉荷馬》選曲,他看到的電視劇情節則被直接借用成小情侶的浪漫故事;他車中散落的塔爾西冰淇淋包裝,之後化身暴雪中不合邏輯存在的冰淇淋站,而清潔工制服也出現在傑克家的洗衣機中;在高中走廊上,他看到的漂亮金髮妹和被排擠的少女,後來都幻化成冰淇淋站員工,而當幻想傑克接過冰淇淋,他和員工少女手上的,是同樣的紅疹。

最能證明老清潔工是幻想主體的,是在虛構的美好世界中仍不斷閃現的對年齡和衰老的恐懼,像一點點遺漏的電磁輻射,讓幻想世界變成恐怖電影。母親的耳鳴、她隨著年齡而消逝的幽默感,父親的遺忘,傑克和女孩針對老年學的討論,都暗示了這段想像的主人正在經歷並時刻恐懼著衰老。傑克在去冰淇淋站前的一番話,更是顯示出他根本不是觀眾眼前這個不到三十的小夥。他對於母親溺愛的反思,對所有老生常談的質疑和「總會遇到屬於你的人」敘事的不信任,都證明這個傑克,早就是經歷過滄桑和失去,在生命盡頭無助回望的孤獨老人。

這麼看來,查理·考夫曼對於反轉完全不感興趣。從一開始,他就把兩個關鍵問題的線索布滿全片,而《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這樣變成了為每位觀眾私人訂製的雙向對話。觀眾在哪裡拿到這兩把鑰匙都沒有太大影響,因為一旦領會,就能馬上理解之前走過的彎彎繞繞的路程,並且清醒地走向迷宮的出口,和早就註定的結局。

到這裡,《我想結束這一切》的全貌終於顯現:一位獨身而病弱的老清潔工傑克,在腦海中構建出了一個理想化的幻想世界,在那裡,他有一個實現了他所有願望的完美女朋友,而他那孤單的自我,也被她看見、被聆聽。

同時,在幻想世界之外,傑克的渺小一生也被勾勒完全:他從小有很多的熱愛,但毫無才智天賦;他嚮往愛情,但太過怯懦;他的父母時常吵架(即使在幻想的完美世界中吵架聲都出現在背景中),他在學校也受盡排擠,母親溺愛他,他卻擔心父親像忘了農場裡那隻豬一樣把他忘記。諷刺的是,他(疑似)最終把母親遺棄在養老院,而得了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也真的把他遺忘。

到了旅程的終點,那座在傑克的人生中完成了悲慘閉環的高中時,女孩和老清潔工這兩把鑰匙終於相遇。在一段滿足考夫曼私心的歌舞片段後,老清潔工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結束浪漫愛的幻想,結束指向原生家庭的追責,也結束無謂的理想和希望,跟著那隻曾經最讓他害怕的身下掛滿蛆蟲的豬,走向屬於自己的頒獎禮。

對於老清潔工的選擇有很多解讀的方式。我個人的理解是,老清潔工腦海中構建的幻想世界和傑克與女孩的這趟旅程,不是老清潔工死前的走馬燈,而是像心靈的呼吸機一樣維持著老清潔工苟活,已經進行了很多年,循環了很多次。女孩覺得自己已經認識了傑克很久,和教學樓外滿滿一垃圾桶的冰淇淋杯,似乎都能證明這一點。但是,隨著老清潔工的日漸衰老,隨著他對自己的懷疑越來越深,也將自己的可悲人生剖析得越來越清楚,他的變化帶動了幻想世界中的女孩,開始質疑,開始想逃脫。

所以,在這趟最終的旅程中,當女孩站到老清潔工面前,她終於回憶起了自己和傑克的真實故事。傑克對於女孩,不過是當初在酒吧盯著她看的變態,而女孩對於傑克,也不過是多年前沒勇氣要號碼的一個心動對象。

在一排排儲物櫃前,老清潔工終於承認了自己的失敗,也終於放棄了構建多年的白日夢。那場夢幻的芭蕾,本該是幻想故事的浪漫高潮,但這一次,老清潔工殺死了那個比年輕時的自己還帥氣的幻想自我,解放了幻想世界中年輕的傑克和女孩。

傑克的故事是悲慘的。他有過很多熱愛和理想,讀過很多書,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只會用他人的語言表達思想、拙劣地模仿他人的生活,再用幻想粉飾太平。但是,《我想結束這一切》雖然是以傑克的自殺作為結尾,卻顯露出一絲悲觀的上揚。

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傑克終於和自己最害怕的夢魘,那隻長著蛆蟲的豬和解。而在傑剋死前的頒獎禮上,雖然他仍然偷用《美麗心靈》的演講,再以《俄克拉荷馬》裡的一首歌結束表演,傑克卻不再因為引用而自我指責,而是平和地讓那些影響過自己的作品,成為自己永恆的一部分。甚至,傑克都不再對衰老感到恐懼,他以老年姿態,和同樣化著老年妝的、他生命裡重要的人一起,慶祝他庸碌而孤單的一生。

最後一幕,白雪之中空無一人,高中校外的樹旁,傑克結束生命的那輛車被大雪掩埋,像潔白的棺槨。在這張定格的風景畫裡,雖然沒有悲傷的人物,卻精準地傳達出了最為悲傷的情緒。一生都在模仿的傑克,最終用結束一切的方式,完成了他生命的第一次原創。

相關焦點

  • 《我想結束這一切》我也想結束這一切
    非常感謝這個電影讓我記住了「我想結束這一切」的一個英語說法。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好讓我能夠在想使用這句話,又覺得用中文說出來太尷尬的時候有一個洋氣的緩衝。
  • 《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想結束這一切:一場孤僻中年男人的絕望幻想
    》並未有機會展現她的歌喉,但是在漫長的公路旅程中,卻能以聲音、表情、與肢體,創造與男友對話同時在內心思忖的衝突與張力,《我想結束這一切》對演員來說,絕對是演技極大的考驗。《我想結束這一切》的確也是如此,如果由故事的結尾往前看,或許就比較清楚。 ———以下有雷——— 先直接說結論。簡單地說,故事的主線幾乎都是發生在一個老年男性的腦內,是他的幻想、期待、與最後的行動——自殺(也就是」我想要結束這一切「)。
  • 《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想結束這一切,那就今天吧
    我想結束這一切,那就今天吧。 太陽又出來了,昨天沒有下雪,門前的鞦韆和昨天一個樣,只是比昨天舊了一些。啊~又是稀鬆平常的一天吶。早餐、收拾收拾、開車去學校,和平常一樣。打開收音機,聖經總能讓我平靜。到了學校,開始一天的工作。如果今天能開車回家,那肯定又是無所事事吃喝拉撒睡的一天,不然呢,這76年不都這樣過了嗎?了無生趣,悲傷沉悶,周而復始。
  • 《我想結束這一切》〔卑微〕只是一些小小的觀影感受(部分劇透!)
    聽說這部電影san值高的話可以試一試,我就來了。節奏真的好好~看到後半部分進了學校就開始流淚了。與《彗星來的那一夜》來說,我自己是對這部電影有一些思考和想法。(卑微敘述,會有點兒亂。) 主要人物從開始就確定下是男主女主和一個清潔工(清潔工可作為老年人物的時間標記)。確定好人物後,我是用人物的情緒來確定情景和時間的。
  • 《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想結束這一切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時間洪流中的一顆小小的釘子,那秒針滴滴答答的浪潮從我們身體中呼嘯而過,我們看著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痛哭流涕卻又不可動彈,我們也想結束這一切啊,可我們最終發現自己早就陷在最深的泥淖裡,任憑時間把我們全部風化完畢。
  • 我看《我想結束這一切》
    看完查理考夫曼的新片《我想結束這一切》之後,我打開了窗戶。外面陽光通透。每座建築都很逼真。還有樹、汽車,以及縱橫的巷陌。我知道,那不是它們本來的形狀,那是光折射之後,在人們視網膜上呈現的圖景。據說,時間呈線性分布。有沒有曲度?我忘了。
  • 《我想結束這一切》碌碌無為一生,你想結束這一切嗎
    ,地下室代表著他根本不願去回憶的東西,比如這些被否定、被打擊的藝術,比如清潔工的身份(衣服)。為什麼說女主是他最危險的分身呢,因為女主一直在說我想結束這一切,女主在畫外音時,男主永遠在打斷她,她幾乎沒有完整說過一大段自己想表達的話,這也是整個電影的不適感,特別的不適和尷尬,在冰激凌店,那個女分身在阻攔她往前走,告訴她前方十分危險,女主可以留下來,所有分身都在阻攔女主走下去、想下去、說下去。這是因為女主的想法很危險啊,她在想著結束這一切!
  • 《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是真的想結束這一切
    原來他的一生滿是理論與現實的拉鋸,滿是毫無意義的爭吵,滿是被心靈雞湯灌輸,卻又一無所獲的無聊戲劇,我覺得很噁心,很厭惡,因為這也是我自己的人生。如果把劇情拆分成幾十塊對話,每一塊都是他的人生感言,比較彌留之際還能記起的,總能算是他留給觀眾為數不多的念想了吧,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截留幾段以作自我的慰藉吧。
  • 《我想結束這一切》你想要結束的這一切不過是自我桎梏
    查理考夫曼的怪氣陸離是影界出了名的,新作《我想結束這一切》更是將這一暗黑,奇詭,心理懸疑的特質發揮到了極致。有人說,電影無非就是再現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再無其他。在這部兩小時十四分鐘的影片裡,作者深度探討了人類個體自身與時間的關係,時間不是一個實體,卻是自然界實實在在存在的。一切事物,一切情感,一旦脫離了時間,就不復存在。
  • 格桑花電影|| 《我想結束這一切》
    《我想結束這一切》這部新片來頭不小,導演是大名鼎鼎的鬼才查理·考夫曼。做編劇,他憑《暖暖內含光》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從最日常化的生活中,發掘出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他和諾蘭一樣著迷於「時間」,但不動用大場面。而是聚焦普通人經歷的尋常小事。看似一切正常,卻在神不知鬼不覺中給你下了蠱。等你終於反應過來,一定會佩服得五體投地
  • 《我想結束一切》讀後感
    男主讀很多書,繪畫,懂物理,鑑賞電影,探討哲學,內心豐富多彩,可是完全被社會拋棄當做透明,在心中厭棄自己,認為女主也會離開,不敢想這是在現實中學到了多少教訓3.謝謝我幻想出來的人們,謝謝你們,我是為你們存在。一生中,想維繫基本的尊嚴就靠你們,只有你們才讓我成為人站起,只有你們才在乎我,讓我過上夢寐以求的被需要,有希望,有安全的生活。
  • 《驚魂記》+《搏擊俱樂部》=《我想結束這一切》
    來自查理·考夫曼導演的新片《我想結束這一切》於9月4日低調到近乎悄然無息的登錄Netflix。比如《傀儡人生》(此片他是編劇)、《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人性》、《危險思想的自白》等。當這位被譽為「電影鬼才」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獲得者遇上著名新銳先鋒作家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我想結束這一切》就是答卷。
  • 雪的葬禮——有關影片《我想結束這一切》
    當你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你回首往昔,你的一生是像一盆熊熊燃燒的木炭,還是如一根孤獨點燃的柴火?當死之將至,或許你只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你如何評價你的一生? 查理﹒考夫曼的新片《我想結束這一切》是一部萬花筒般的電影,意象繁複,哲思性強,不容易看懂,我看了兩遍,才稍微明白了點兒影片究竟在說什麼。
  • 今年最愛的一部電影《我想結束這一切》
    電影《我想結束這一切》。它屬於那種第一眼沒有很驚豔,但過後會停不下一直回想,直到再看第二遍而為它所折服。它屬於那種「必須」看第二遍的電影,因為帶著看完第一遍後得到的信息再看第二遍時,電影的真趣才會一點一點釋出。
  • 《我想結束這一切》我被動地結束這一切
    我被動地結束這一切我夢想年輕時候自己意氣風發,中年低谷時期碰到了有獨立思想並且能理解我的伴侶,老年時候我是風度不輸當年的研究者,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沉浮一生,似乎什麼都經歷過,鋒芒畢露的年少時光,沉穩成熟,能屈能伸的中年研究時期,出世入世都只是過眼煙雲,瀟灑地進退來回
  • 《我想結束這一切》結束是因為想解脫,而不是後悔
    雖然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看了幾篇影評,有些人的腦洞還是讓我不能理解,所以不得不再廢話一些吧。雖然我覺得講述一部導演完全展現在你眼前的電影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它就在那裡呀! 如果男主是一個失智的老人,他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坐在汽車上卻忘了自己家在哪裡?
  • 電影《我想結束這一切》又一爆款燒腦片
    考夫曼自編自導的電影《我想結束這一切》屬於意識流或者心理驚悚電影。其實有點反類型,每次預期的驚悚點都沒有給到,容易瞌睡。而且這部電影太長了太長了,如果來回車上的對話剪短掉,精簡成1個半小時左右會是一部不那麼瞌睡的電影,友好又精彩。對話本身就不是電影好的表現形式,電影要靠演出來不是說出來。
  • 《我想結束這一切》遺忘與被遺忘
    好不容易覺得自己看懂了一部這類型的片子,覺得必須要記錄一下看電影過程的感受,不然過一陣我就忘了(主角本人了)!男主父母都得了阿茲海默,並且在他們的病症發作時,外貌會回溯到記憶中年齡的樣子(會變年輕)一開始我根據第2條細節判斷男女主可能是同一個人,到中期覺得男女主、男主父母,都是擦地老爺爺的映射,但是看到後面我發現我錯了(唉暗示的太明顯了)先說我理解的結論:擦地老爺爺患有阿茲海默症,男主父母象徵他自己,男主象徵他想像中的自己,
  • 《我想結束這一切》有點催眠
    《我想結束這一切》這部電影的故事看上去有點詭異,不錯的電影氛圍,還有情節上並沒有那麼複雜,故事上主要就是講述女主和認識只有6周的男友一切去男友老家探望他的父母,而故事開始變得詭異也是從到達男友老家為節點,這部電影最大的一個令人可能有些不爽的地方就是影片充斥了很多讓人費解的細節以及不好理解的對話,有些晦澀難懂,雖然電影裡很多地方難懂,且信息量很大,但是主題方向明確,如果你能看懂女主和老清潔工的身份
  • 《我想結束這一切》終於結束了,欣賞不來啊~
    2020年,劇情電影《我想結束這一切我上來就承認,我並沒有看懂這個電影,豆瓣上都是逼格超高的評論,我看的都難受。其實我被是恐怖驚悚的內容騙過來的,我承認我是被騙了,雖然中間有些情節確實讓我毛骨悚然。但是我真的是看不懂。大段的獨白和意識流,讓我很迷茫。至少電影還是點題的,我看的時候真的很想結束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