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孝親敬老是人倫道德的基石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古往今來
孝順的兒女都為人稱道
在寶山鎮溫柵子村
有這麼一位孝順的「兒媳婦」
她照顧老人16個春秋
從無怨言
有的人會有疑問
為什麼「兒媳婦」要加引號呢
下面就讓小編給你講一下
這個好「兒媳婦」的故事
現年92歲的溫柵子五保戶蘇文杰老人有著不幸的過去。他一生子女稀少,唯一一個女兒,卻只活了40歲,遭受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然而,他又是幸運的——女兒去世後,女婿像兒子一樣一直不離不棄照顧著他和老伴,很快又有了一個賢惠的「兒媳婦」。這個兒媳婦與女婿現已經陪著老人走過了16個春秋,她就是於桂琴。
女兒去世,「兒媳婦」來了
1994年,對於59歲的蘇文杰兩口子來說,無疑是他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年僅40歲的女兒在去磨坊磨麵的路上突然急性腦血栓爆發,還沒來得及送到醫院搶救就撒手人寰,原本幸福的一家就此蒙上了陰霾,照顧老人的任務就此落到了他們的上門女婿蘇正明的身上。蘇正明原名周正明,是河北省赤城縣東卯鄉上甸子村人,自從做了上門女婿,改為蘇姓。在妻子去世後,獨自養家照顧身體日漸衰弱的老人,還要外出打工掙錢貼補家用,一個人實在分身乏術,妻子去世十年後,蘇正明經人介紹認識了失去丈夫的於桂琴,雖然於桂琴嫁過來時也已52歲,但她卻義不容辭地接過了照顧二老「雙親」的接力棒。
照顧「爹媽」 無怨無悔
俗話說「好兒不如好兒媳」,在溫柵子婦女於桂琴身上我們看到,不沾親帶故還能盡好兒女義務的更是難能可貴。
蘇文杰的眼睛患白內障有20餘年,一直模糊看不清東西,再加上腿長骨刺走路也是腿腳疼痛難忍,經常走路打晃,基本生活已經離不開人侍候,由於年紀太大,醫院已經無法對他進行手術治療,這兩年已經完全處於失明狀態。於桂琴嫁進來之後5年,蘇文杰老伴因栽了跟頭意外去世,這下照顧老人的任務就全落到了於桂琴身上。每天一睜眼,要給老人準備洗臉水,幫忙洗臉,倒水,遞尿盆,倒尿盆,老人喜歡聽電視,幫老人開電視、關電視。
老人因為眼睛看不見,有時候脾氣不好,氣急敗壞急得哭,於桂琴就問怎麼了,他告訴兒媳婦「眼睛看不見,我憋屈的慌!」。這時候於桂琴就耐心開導老人,自己就是老人的眼睛和腿腳。蘇文杰常對於桂琴說「多虧了碰見了你,不然我這條命早沒了。」言語中充滿了感激和滿意。
當外人詢問蘇文杰老人這個閨女對你如何,老人樂呵呵的連三重複「對我挺好,對我挺好,不苛待我!」
負重豁達 感動鄉鄰
於桂琴說,自己就是碰到了這樣的家庭,從一開始就接納了這樣的安排。「我從小在老家和原來前夫的家庭裡也負責照顧老人,誰家沒有老人呢?誰還沒有個老的時候呢?都一樣,都當自己親爹一樣照顧。」
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於桂琴也有委屈和犯難的時候。
現年68歲的於桂琴自身也有嚴重的風溼病和胃病,常年離不開止痛藥和胃藥,即使身體不適,還要承擔好照顧老人和一天三頓飯的任務。「我們家老爺子胖乎著呢,又高又大,有時候我是扶也扶不動,抬也抬不動,一個人在家犯難也會急哭。」於桂琴說起這個場景時,眼睛有些溼潤。「有時候我們兩頭親戚家裡有事,要出遠門,我們就只能留下一個人照顧老人飲食起居,不能一起出去。」於桂琴說,這叫勞動力交換。
於桂琴悉心照顧蘇文杰的行為感動了很多鄰居,他們經常幫忙照料老人。一個普通的農家女,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無怨無悔地用柔弱的雙肩獨撐一個家庭的藍天,其孝心、愛心、善心正感動著越來越多的周圍的人。孝敬老人的事跡成為當地人學習的典範。在她的影響下,整個溫柵子村婆媳關係和諧,村風純正。
榜樣的力量!
為這位善良的孝媳於桂琴點讚
信息來源:寶山鎮
編輯:孫思齊
【來源:懷柔融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