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中,觀音菩薩也是五方五老之一,為何還要聽命如來?

2021-01-18 歷史一本沉澱的書

西遊中,觀音菩薩也是五方五老之一,為何還要聽命如來?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稱為「西方三聖」其中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但是在《西遊記》中,卻聽令娑婆世界的如來佛,保護唐僧師徒取經。這是為何?難道西遊記中,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將觀世音安插在如來佛這邊,好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隱情?為何觀音要聽如來的?

筆者覺得觀音和如來是平級的,在《西遊記》中,王母娘娘召開蟠桃會,七仙女去蟠桃果園摘蟠桃,準備在宴會上使用。七仙女奉命去請三清四御五方五老等神仙,其中這五方五老當中,包括了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

但為什麼觀音要聽如來佛祖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五方五老是按照方位劃分的,「南方南極觀音」並非單指觀音,而是指南方的南極和觀音,而如來也並不是如來,而是「羅漢、菩薩、西天佛老「。

二,五方五老是天庭評定的,五老的等級在天庭都是平等的,而觀音在天庭也是有一定的地位,所以才會和如來同為五老,五方五老也是有首領的,如來就是五方五老之首,就像三清之首是元始天尊一樣的道理。

相關焦點

  • 五方五老到底是哪些人?和玉帝關係如何?
    在原著中,有兩章專門提到了「五老」這個概念。  第一處是在第五回,孫悟空第二次被招安,封為齊天大聖后,他與諸天仙神交往,原文說——  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 不懼怕如來佛祖,見到觀音菩薩卻敬畏有加?鎮元大仙心裡在害怕啥
    第三,你們團隊背後的西天力量, 我也不怕,就是見了如來佛祖,先還了我的人參果樹,再談其他的!作為三界中的地仙之祖,鎮元大仙可是個有影響力的神仙。先不說他在五莊觀內,只敬天地,也不說福祿壽三星,尊他為上輩,見到他行的且是晚輩大禮;就連後來孫悟空來到南海普陀山向觀音菩薩求助時,觀音菩薩也坦白地稱,讓鎮元大仙三分!
  • 西遊解碼|五方五老終極解碼:地位直逼三清四御,玉帝也要給面子?
    擅長從地域和人物年齡解讀歷史,以及從原著中梳理事件脈絡。在《西遊記》第5回,根據七仙女的描述,在天庭編制下,三清四帝下面就是五方五老了。可是,五方五老並不是我們感覺的五位。具體名單是這樣的: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麼看來,五方五老應該有多少人呢?
  • 西遊世界佛派三巨頭中,誰將會跳出挑戰如來佛祖威權?
    在西遊世界中有三大巨頭,有三小巨頭,共同構成了一個交錯複雜的西遊高層利益圈子。  代表仙界官方勢力的玉帝、代表仙界道派勢力的老君,代表仙界佛派勢力的如來,可稱為三巨頭。三巨頭各有優劣。    三小巨頭中,誰將會跳出來背叛如來呢?  是燃燈佛祖嗎?  他麾下有不少佛級高手,接引佛祖與燃燈,更都是天尊級高手,但是,燃燈代表的過去派被如來清洗、打壓多年,傷了根本。那些具有雄才大略的過去派成員,早就被如來滅殺。剩下的幾乎都是老朽。這些人歷經大難,逃得不死,英雄氣概在殺戮中消磨殆盡。
  • 太上老君作為三清之一,為何不降服孫悟空,還要請如來佛祖前來?
    太上老君作為三清之一,為何不降服孫悟空,還要請如來佛祖前來? 《西遊記》中,玉帝為何一定要請如來佛祖降服孫悟空?
  • 西遊最牛教主是誰?死了還要壓老君和如來一頭?
    文/姜子說書圖/《西遊記》相關電視劇題一:西遊最牛教主是誰?死了還要壓老君和如來一頭?題二:西遊最牛教主是誰?門下能人治世,西方大國羨慕死了!《西遊記》故事裡,地府也是有王位的,王位上的主子還不只閻王一個,統共有十大冥王,名聲最響亮的閻王爺居中,被《西遊記》作者稱為五閻王。輔助十代閻君的「帝王師」是誰呢?正是下八洞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沒錯,下八洞在幽冥地界,地藏王菩薩是幽冥教主,也是天庭的臣子之一,而且有資格參加蟠桃會。
  • 觀音為何收編黑熊精為守山大神
    觀音菩薩的落伽山後,真的無人看管嗎?當然不是!  要知道,西遊世界的觀音菩薩,可是「七佛之師」。更何況,觀音菩薩還是天庭任命的五方五老之一。有如此影響力的觀音,其道場所在地落伽山,怎麼可能沒有人看管呢?  在《西遊記》中明確提到的落伽山上有名有姓仙人就有不少。  地位僅次於觀音的,是木叉。他乃是觀音菩薩的大徒弟,法號惠岸行者。
  • 佛教中的「婆娑三聖」和「五方佛」,分別指的是誰,你知道嗎?
    釋教牟尼佛是佛教的創立者,在佛教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在佛教中被認為是修現在時的佛陀,所以他也是三世佛中的現在佛。和釋迦牟尼佛這個名字比起來,在中國,大家好像更加喜歡稱呼其為如來佛祖,至於原因,我覺得可能是受電視劇的影響吧,你覺得呢?說起來,我小時候一直覺得如來是如來,釋迦牟尼是釋迦牟尼,完全沒想到他們就是同一位,真是傻的可以。婆娑三聖之地藏王菩薩。
  • 西遊三大菩薩,一個是如來師父,一個是如來母親,一個能虐哭如來
    文/姜子說書圖/《西遊記》相關電視劇題:西遊最牛三大菩薩,一個是如來師父,一個是如來母親,一個有本事虐哭如來!《西遊記》故事裡,西天如來佛祖最忌憚的菩薩是誰?說起西遊最牛三大菩薩,一個曾經是如來的師父,一個是如來母親,還有一個,隨便養幾隻寵物,足以虐哭如來!南海觀音菩薩《西遊記》故事裡,南極南海觀音原是天庭五老之一,每年被王母娘娘邀請去參加蟠桃會,與玉皇大帝及太上老君的交情都非常好。
  • 五方五老究竟都有誰?實力直逼三清四御,玉皇大帝也要給面子
    文:追風怒放(作者原創授權)在《西遊記》第5回,根據七仙女的描述,在天庭編制下,三清四御下面就是五方五老了。可是,五方五老並不是我們感覺的五位。具體名單是這樣的: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 如來是如何鎮壓的孫悟空?戰後如來丈六金身為何出現了一道缺陷?
    文/小雨說西遊西遊記第七回,猴子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裡整整被煅燒了七七四十九天,要不是自己懂得一些八卦,早就在三昧真火的煅燒下嗝屁了,後來猴子從八卦爐脫困而出之時,憤怒值已經達到了頂峰,先是一腳踢翻了八卦爐,然後怒氣衝衝的拿著金箍棒找玉帝拼命去了。
  • 如來佛的緊箍存在啥致命缺點?
    第一個原因,緊箍是如來佛祖法寶。在大鬧天宮時,觀音菩薩並沒有得到此寶。一直到降伏孫悟空五百年後,為尋訪取經人,如來佛祖才把金、緊、禁三個箍兒賜給觀音菩薩。  第二個原因,緊箍並不能直接套在孫悟空頭上。  在《西遊記》中,緊箍是一件非常厲害的法寶,可以鎖定元神。一旦誦念咒語,就可以讓佩戴者頭疼欲裂,元魂痛苦。
  • 西遊記中身具慧眼的僅有三個人,不想觀音菩薩位列其中
    觀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連孫悟空都稱讚她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在西遊記中很少和人直接動手,表面看上去法力好像並不高,那麼真實水平究竟如何呢。原來觀音菩薩也身具慧眼,怪不得她看得如此精準。慧眼是什麼,慧眼又稱靈眼,就是一門頂級的神通,他是佛家五眼之一,指上乘的智慧之眼, 可以洞察凡間一切,能夠看到過去和未來。整個西遊記中,身具這項大神通的一共有三個人,一個是現在佛如來佛祖、一個是未來佛彌勒佛祖,再一個就是觀音菩薩。
  • 連小龍女都拿得動玉淨瓶,為何孫悟空不行?你看觀音菩薩怎麼說的
    孫悟空 孫悟空連三山都能扛動,為何就拿不起觀音菩薩那個小小的玉淨瓶呢?其實觀音菩薩早就一語道破玄機,那就是孫悟空沒有架海的能力。這種能力非常強悍,以孫悟空的智慧也學不會嗎?
  • 老君為何要告訴觀音,自己曾「化胡為佛」?
    觀音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在仙界乃是和如來等階的五方五老。可是,在佛門中,觀音的地位卻很低!
  • 孫悟空連天蓬元帥都不怕,為何怕真武,猴子:你看他另外兩個身份
    看見沒,真武大帝名列其中,那麼孫悟空連北極四聖之首都不怕,為何害怕真武大帝呢? 如來佛祖鎮壓他於五行山下,他見如來也客客氣氣,觀音菩薩就更不要說了,猴子多次向她求援。 那麼真武大帝呢,孫悟空對他的態度如何呢?其實在取經隊伍遭遇黃眉大王的橋段裡就有暗示。當孫悟空擺不平黃眉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真武大帝,猴子搬救兵有個特點,如果有提示,他就找對口的人,如果沒有他就找比自己強的。
  • 史馬話西遊(56):如來為何讓悟空飢餐鐵丸,渴飲銅汁?
    如來用慧眼遠遠看去,只見悟空僅頭手露在外邊,身體動彈不得,狼狽悽楚,全無從前意氣風發之相,不禁動了惻隱之心,便念動真言,召來了五行山所在地的土地神,並喚來佛門五方揭諦。  土地神本是道家神仙,按職分本不必聽命於如來。只是如來身為五老之首,身份尊貴,而且剛在天庭大展神威,玉帝尚且禮敬有加,土地身為小神,怎敢不戰戰兢兢,俯首聽命?於是便想如來拜倒:「本方土地參見佛老!
  • 《西遊記》中是如來佛祖的佛旨大,還是玉皇大帝的聖旨大?
    西遊世界裡佛道其實是一家,如來佛的西牛賀州也在道教天庭的管轄範圍之內,如來佛祖更像是天庭下屬的一方諸侯。《西遊記》原著不止一次提到過三清、四御、五方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曜、十都等。這實際上是道教權力等級劃分,這樣看的話就一目了然了,以太上老君為首的三清是最高等級的神仙,接下來才是玉皇大帝等四御,在玉帝下面的才是包括如來佛在內的五方五老。
  • 西遊記中,如來佛祖最後封孫悟空為佛,為何沒有獎賞觀音菩薩?
    看到這,大家肯定覺得奇怪,觀音菩薩作為取經幕後總策劃,身兼編劇、攝影、剪輯於一身,勞苦功高,功不可沒,可到了最後,為何沒獲得提拔,反倒落到了唐僧、孫悟空後面了呢? 且聽我細細道來。 佛的編制有35個,唐僧排34,孫悟空緊隨其後,排35,倒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