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吧,臺當局落入了川普政府的圈套

2020-12-27 直播港澳臺

直新聞:川普政府即將落幕,但蓬佩奧等人還在繼續瘋狂地打「臺灣牌」,最近,又在鼓動臺灣駐美代表機構更名,您有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前幾天去世的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在今年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曾經告誡臺灣當局,不要老是聽美國的,要認真傾聽中國釋放出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是現在來看,臺灣當局的確是上了川普、蓬佩奧這些人的圈套。

對於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政府打「臺灣牌」的伎倆,我想到了前些年的一部小品作品《賣拐》,川普政府就是向臺灣當局「賣拐」,既賺了錢,又能夠讓臺灣死心塌地地服務於美國的利益。

在大選結束之後,川普推翻大選結果的前景越來越渺茫,而美國對華政策似乎進入了酒醉後的狂歡。一方面,臺灣當局成為美國武器裝備的接收站,姑且不論價格如何,性能如何,最近一段時間,川普政府通過了一系列的對臺軍售案,而最近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還提出要確保臺灣的不對稱的戰力。

換句話說,美國對臺軍售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臺灣必須要買,至於說是否能夠提升臺灣的力量,並不是美國關注的。因此,一些理性的臺灣民眾就認為,這只是浪費臺灣納稅人的錢,浪費公帑,最終也不過只是壯壯膽兒而已。

在臺海兩岸軍事實力早已逆轉的情況下,臺灣從美國購買軍備,不過是買點心理安慰,或者說是走夜路哼小調的幼稚行為。現在臺灣當局已經被綁定到了美國的軍售的車上,一直進行著賣拐的戲碼,美國向臺灣兜售威脅和焦慮感,順便把過剩的武器裝備賣給臺軍。

美國其他的政府部門也沒有閒著,蓬佩奧領導的國務院不斷在外交方面挑戰「一中」原則,炒作臺灣駐美代表機構的名稱,企圖在外交上牽制中國,但是臺灣從中也得不到任何好處,相反,大大增加了臺海局勢失控的風險。

對於美國來說,臺灣只是一枚無需付出太多成本的棋子,但是對臺灣來說,這就是要命的事情。臺灣對於美國猛打「臺灣牌」的做法,似乎陷入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陷阱裡面,匍匐於美國之下。美國環保署官員曾計劃訪問臺灣,但因包機的價格過於昂貴而作罷,臺灣當局與美國環保署頻頻聯絡。可以說,臺灣不僅是跪在美國面前,更是匍匐在地,甘當棋子。

臺灣問題只是美國遏制中國的一張牌,而在最近川普政府所剩不多的任期裡,美國政府通過了一系列涉華法案。美國的國務院、國土安全部、商務部等部門近乎無底線地挑戰中國的底線,對於川普政府最後的瘋狂。中方進行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反制,避免中美關係失控翻車。

同時川普試圖或者意圖給拜登政府挖坑設陷,增加中美關係改善的難度,但是川普政府恰恰也在給拜登製造政治籌碼,拜登可能會有選擇地與中國進行博弈,而前提是全面評估川普對華政策。所以現在美國對華政策以及中美關係進入了非常微妙的時刻,中國與美國現任政府以及候任政府之間形成了複雜的關係。這對中國外交對美政策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而甘當川普政府棋子的臺灣當局也可能會在日後左右為難。

直新聞:12月22日,中國與俄羅斯兩國空軍位亞太地區組織實施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您有什麼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12月22日,中俄兩國空軍在亞太地區進行的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已經圓滿結束,對於這一消息,我有這麼幾點觀察。

第一點,這是中俄雙方舉行的第二次戰略巡航,上一次戰略巡航是在去年的7月23日。從戰略巡航的頻率來看,我們可以想像未來中俄空中戰略巡航可能會常態化,舉行年度聯合戰略巡航,如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所回應的,這是中俄雙方舉行的例行軍事合作的內容,是2020年軍事合作計劃的一部分,其目標是為了提升兩軍聯合行動的能力,提高兩國軍隊之間的合作水平,我想慣例化、常態化的聯合巡航,將成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內容。

第二,雙方派出的戰機與去年相比,中方派出了四架轟-6K戰略轟炸機,而俄方派出的戰機數量與去年持平,從這種數量變化能夠看到,在這一地區中國有意願、有能力去維持戰略平衡和穩定。同時,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也在不斷提升。

第三與去年中俄戰略巡航的區域一樣,就是從日本海到東海的相關空域。中國國防部的聲明表明,中俄雙方嚴格遵守了國際法,沒有進入他國領空。戰略巡航是中俄雙方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重要舉措。我個人認為,全球戰略穩定的核心就是全球的戰略核力量的均衡。由於美國的「印太戰略」越來越具有威脅性,具有強烈的軍事化色彩,同時北約對於「印太」地區的介入越來越多,無疑威脅到了亞太地區的戰略穩定和平衡。

在12月22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俄國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通話,雙方都反對美國破壞多邊主義的行動,反對和抵制美國對中俄兩國的打壓。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表示說,世界越是亂,中俄關係就越要穩,雙方全面戰略協作價值對於中俄和世界就越寶貴。在最近美國政府對中俄企業進行制裁,中俄兩國秉持不結盟的原則,因為中俄戰略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但是中俄合作,戰略協作上不封頂。現在美國主動扮演了中俄共同的威脅,抵制美國的霸權主義車成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內容。

相關焦點

  • 川普「最後瘋狂」恐致臺當局「最後滅亡」
    [新聞頁-臺海網] 據大公報報導 正當各界以為「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臺」是美國總統川普卸任前處理臺海問題的「最後瘋狂」時,美國國務院昨天再拋出「震撼彈」:取消美臺交往限制。這可謂近年華府對臺政策的最大調整。
  • 川普接連對臺示好,臺當局為何不敢接招?大陸軍事震懾的結果?
    川普的做法很明顯,一是想要在對臺問題上激怒中國大陸,若中國大陸選擇在此時軍事出擊臺灣,川普就有了戰時協防臺灣的藉口,可以繼續做他的總統夢。二是如若中國大陸按兵不動,他也要給拜登政府挖個坑,使拜登在上任初期與中國大陸陷入對峙狀態,以讓拜登難以扭轉政策變化。據說,川普還把對中國持懷疑態度的官員安插在改朝換代後仍可續任的職位上。
  • 大選後首次 川普政府再對臺出售通信系統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大選後首次,川普政府再對臺出售通信系統(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2月7日,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宣布,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對臺出售「野戰信息通信系統」(Field Information
  • 川普大意了,跟蓬佩奧爭吵誰是美國最大敵人,結果落入對方圈套
    然而,在蓬佩奧表態幾個小時之後,川普立刻進行反駁,為俄羅斯打抱不平稱,只要一有事發生,就有人反覆在提"俄羅斯、俄羅斯、俄羅斯"。而這一次蓬佩奧公開發聲,就是再次反駁川普的言論。實際上,這件事的本質並不是所謂的網絡攻擊,有沒有受到網絡攻擊都是美國的一面之詞,信不得,兩個人只是要爭論出,到底誰才是美國最大的敵人。
  • 川普政府再次對臺軍售,「最後時限」內會否放大招
    2020年,臺美勾結達成了一系列軍售合同,包括M1A2T坦克、愛國者-3防空系統升級、MQ-9B死神無人機、「海馬斯」火箭炮系統以及AGM-84「魚叉」反艦飛彈。近日,川普政府對臺軍售又有新動作。值得一提的這是川普上任以來第11次對臺軍售,也是美國大選後川普政府首次對臺軍售。目前這個軍售案正進行「知會國會」程序,可望在一個月後正式生效,隨後臺外事部門也證實了這個消息。島內綠媒自然是不會錯過藉此炒作的機會,對外宣稱「此次美對臺軍售充分展現美國政府高度重視臺灣的防務需求。」
  • 「押錯寶」,臺當局大寫的尷尬……
    川普任內,蔡英文當局奉行「聯美抗中」路線,極力配合美國對大陸的打壓。而在美國大選過程中,從民進黨政客到綠營媒體,再到民進黨的「網絡水軍」,一邊倒地追捧川普,貶損拜登,營造出「臺灣是世界上最捧川普的地區」的喧鬧景象。8日,擅長「髮夾彎」(指出爾反爾,前後不一)的蔡英文迅速跟風,在社交媒體上給拜登送上祝賀。蔡當局還試圖改變敘事,營造「不管誰當選臺美都會一樣好」的新印象。
  • 伊朗罕見喊話川普:小心以色列的圈套
    據今日俄羅斯(RT)1月2日報導,伊朗外長賈瓦德·扎裡夫向美國總統川普發出警告,稱以色列正準備在伊拉克向美方發動襲擊,以便引發美國針對德黑蘭的戰爭,提醒川普不要落入「圈套」。伊朗稱以色列部署「圈套」 以媒:不可信去年年初,蘇萊曼尼將軍被暗殺後,伊朗就向美軍駐伊拉克的幾個軍事駐點發動襲擊作為報復。伊朗方面反覆表示,還將對美國發起進一步的復仇行動。
  • 美國退了,留下臺當局手足無措
    WHO新冠病毒疾病特使納巴洛被問到「大陸與臺灣在加入WHO問題上的緊張關係是否是讓川普做出退圈決定的原因」時回應稱,有關臺灣或其他地區是否能成為WHO成員的決定跟WHO及員工無關,「一切只跟WHO管理者有關,世界各國每年都要決定臺灣或其他成員是否加入,這一點大家都知道」。
  • 臺當局成今年美國武器最大買家
    據臺灣媒體11月29日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任內10度對臺軍售,「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昨天聲稱,美國依所謂「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對臺軍售,2020年臺灣是公認美國對外軍售最大宗客戶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拜登上任後的中美關係可望趨緩,至少不會如川普任內的尖銳對抗,所謂「美臺關係」也會有所調整。但臺灣最近為何不是降溫兩岸緊張迎新局,反而升高衝突全面緊縮交流?在此情勢下,有趣的是,蔡英文最近的動作卻看起來是百分百在呼應川普!當美國政府已啟動政權交接,拜登也陸續發布新人事,代表川普已知非下臺不可。但他在下臺前夕仍持續加大制裁大陸企業,大砍旅遊籤證有效期等做出對大陸不友善行為,國務卿蓬佩奧更馬不停蹄加大與中國大陸的對抗。
  •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突然取消「訪臺」 蔡英文當局須認清新變局
    接著,美軍印太司令部J2少將情報處長史達曼「訪臺」曝光,令美方覺得有違首長的人身安全,因此緊急喊卡;昨日晚間臺媒報導稱惠勒也突然宣布取消訪問,臺當局相關單位近日也正徹查洩密來源。一位深諳外交圈人士指出,惠勒取消行程不會是臺灣阻攔,而是美方主動決定。
  • 臺當局搞「聯美脫中」太幼稚丨北京觀察
    而島內綠媒此前一直高調宣揚,民進黨當局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將與克拉奇展開所謂「臺美經濟與商業對話」。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克拉奇在訪臺期間,並沒有與臺灣舉行經濟對話,民進黨當局期望落空。「克拉奇9月訪臺就是來『開價』的,初步地、非正式地提點一下民進黨當局,如果民進黨當局反應好,令美國滿意了,美國再派團來正式談。」
  • 誰在炒作川普訪臺?拜登政府讓蔡英文有苦難言丨慢點·觀察
    川普當時回應記者的提問時表示,自己目前沒有計劃訪問臺灣。第二次是在10月12日,日本《夕刊富士》雜誌報導了所謂「川普可能突襲式訪臺並承認臺灣」的消息。顯然,這是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9月17日訪臺掀起風浪之後,餘波未了。對此,臺當局緊急出面否認。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稱,從與美方官員互動中,並未聽到這個消息。
  • 下臺之際,川普政府打出「最後的臺灣牌」
    根據媒體報導,雖然川普政府下臺在即,但部分「反華」政客依舊上演著「最後的瘋狂」,尤其是在臺海問題上持續興風作浪。近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又在推特上繼續拋出驚人言論,表示要在美國官方與臺灣地區的接觸上取消限制,臺灣媒體在報導這則消息時,厚顏無恥地將此稱之為川普的「卸任大禮」。
  • 川普任內對臺軍售創歷史之最!3年總額超歐巴馬8年,蔡英文嘴上說...
    例如,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疑低調訪臺卻猶抱琵琶半遮面;環保署長惠勒高調預告訪臺又因「迫切國內優先事務」而取消;RCEP籤署時,美臺煞有介事地用「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和價如白紙的MOU強撐場面。顯然,大勢已去的川普政府內部處於權力過渡階段的混亂和盲動狀態,有人想藉機生事搞亂局勢給民主黨挖坑,有人想製造既定事實讓繼任者受限,還有人想渾水摸魚扛起「反中」大旗博政治前途。
  • ...評家預測川普將閃電訪問臺灣 臺智庫:卸任前訪臺可能性低且非...
    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認為,川普要在卸任前訪臺的可能性很低,維安和談論議題等準備都需要提前鋪陳,也要考慮美國內部政治,但現在因為疫情及中美高科技貿易戰等問題,訪問臺灣並非加分的做法。宮崎正弘在報導中指出,川普打算讓拜登失去退路的議題還包括中美關係,稱過去4年裡川普的對華政策有著180度的轉變。
  • 臺當局高興早了!華盛頓傳出一聲音,華春瑩:「臺獨」是死路一條
    報導稱,這是年初以來美國第6次宣布對臺軍售,也是川普任內的第11次。美方還叫囂,這項計劃有助於臺灣實現軍事通信現代化目標,符合其任務和作戰需求,臺灣「能毫不費力將這項設備納入現有的軍隊中」。華盛頓傳出的這一消息,讓臺當局異常興奮。
  • 蔡英文當局是要「跳船」,還是配合「最後瘋狂」?
    距離川普卸任不足兩周,蔡英文當局可謂進退維谷。儘管卸任已進入倒計時,川普政府粗暴插手臺灣問題的行動仍在繼續。繼美國國務院日前高調宣布美臺舉行所謂「政治軍事對話」之後,當地時間7日凌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將訪問臺灣。
  • 這個我慧:瘦肉精美豬美牛入臺,蔡英文又送川普「大禮」!
    蔡英文當局現在允許美豬入臺,不僅對臺灣民眾的健康帶來隱憂,也將衝擊當地畜牧業,所以島內罵聲一片一點兒也不奇怪。蔡英文們冒臺灣民眾之大不韙,一意孤行,表面上看是樁生意,背地裡卻全是政治算計。那麼,民進黨當局和川普政府都在打什麼算盤呢?我們今天就來盤一盤。
  • 美臺軍售虛實難辨,「反中賣臺」不亦樂乎
    例如,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疑低調訪臺卻猶抱琵琶半遮面;環保署長惠勒高調預告訪臺又因「迫切國內優先事務」而取消;RCEP籤署時,美臺煞有介事地用「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和價如白紙的MOU強撐場面。顯然,大勢已去的川普政府內部處於權力過渡階段的混亂和盲動狀態,有人想藉機生事搞亂局勢給民主黨挖坑,有人想製造既定事實讓繼任者受限,還有人想渾水摸魚扛起「反中」大旗博政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