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川普政府即將落幕,但蓬佩奧等人還在繼續瘋狂地打「臺灣牌」,最近,又在鼓動臺灣駐美代表機構更名,您有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前幾天去世的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在今年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曾經告誡臺灣當局,不要老是聽美國的,要認真傾聽中國釋放出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是現在來看,臺灣當局的確是上了川普、蓬佩奧這些人的圈套。
對於最近一段時間,美國政府打「臺灣牌」的伎倆,我想到了前些年的一部小品作品《賣拐》,川普政府就是向臺灣當局「賣拐」,既賺了錢,又能夠讓臺灣死心塌地地服務於美國的利益。
在大選結束之後,川普推翻大選結果的前景越來越渺茫,而美國對華政策似乎進入了酒醉後的狂歡。一方面,臺灣當局成為美國武器裝備的接收站,姑且不論價格如何,性能如何,最近一段時間,川普政府通過了一系列的對臺軍售案,而最近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還提出要確保臺灣的不對稱的戰力。
換句話說,美國對臺軍售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臺灣必須要買,至於說是否能夠提升臺灣的力量,並不是美國關注的。因此,一些理性的臺灣民眾就認為,這只是浪費臺灣納稅人的錢,浪費公帑,最終也不過只是壯壯膽兒而已。
在臺海兩岸軍事實力早已逆轉的情況下,臺灣從美國購買軍備,不過是買點心理安慰,或者說是走夜路哼小調的幼稚行為。現在臺灣當局已經被綁定到了美國的軍售的車上,一直進行著賣拐的戲碼,美國向臺灣兜售威脅和焦慮感,順便把過剩的武器裝備賣給臺軍。
美國其他的政府部門也沒有閒著,蓬佩奧領導的國務院不斷在外交方面挑戰「一中」原則,炒作臺灣駐美代表機構的名稱,企圖在外交上牽制中國,但是臺灣從中也得不到任何好處,相反,大大增加了臺海局勢失控的風險。
對於美國來說,臺灣只是一枚無需付出太多成本的棋子,但是對臺灣來說,這就是要命的事情。臺灣對於美國猛打「臺灣牌」的做法,似乎陷入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陷阱裡面,匍匐於美國之下。美國環保署官員曾計劃訪問臺灣,但因包機的價格過於昂貴而作罷,臺灣當局與美國環保署頻頻聯絡。可以說,臺灣不僅是跪在美國面前,更是匍匐在地,甘當棋子。
臺灣問題只是美國遏制中國的一張牌,而在最近川普政府所剩不多的任期裡,美國政府通過了一系列涉華法案。美國的國務院、國土安全部、商務部等部門近乎無底線地挑戰中國的底線,對於川普政府最後的瘋狂。中方進行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反制,避免中美關係失控翻車。
同時川普試圖或者意圖給拜登政府挖坑設陷,增加中美關係改善的難度,但是川普政府恰恰也在給拜登製造政治籌碼,拜登可能會有選擇地與中國進行博弈,而前提是全面評估川普對華政策。所以現在美國對華政策以及中美關係進入了非常微妙的時刻,中國與美國現任政府以及候任政府之間形成了複雜的關係。這對中國外交對美政策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而甘當川普政府棋子的臺灣當局也可能會在日後左右為難。
直新聞:12月22日,中國與俄羅斯兩國空軍位亞太地區組織實施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您有什麼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12月22日,中俄兩國空軍在亞太地區進行的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已經圓滿結束,對於這一消息,我有這麼幾點觀察。
第一點,這是中俄雙方舉行的第二次戰略巡航,上一次戰略巡航是在去年的7月23日。從戰略巡航的頻率來看,我們可以想像未來中俄空中戰略巡航可能會常態化,舉行年度聯合戰略巡航,如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所回應的,這是中俄雙方舉行的例行軍事合作的內容,是2020年軍事合作計劃的一部分,其目標是為了提升兩軍聯合行動的能力,提高兩國軍隊之間的合作水平,我想慣例化、常態化的聯合巡航,將成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內容。
第二,雙方派出的戰機與去年相比,中方派出了四架轟-6K戰略轟炸機,而俄方派出的戰機數量與去年持平,從這種數量變化能夠看到,在這一地區中國有意願、有能力去維持戰略平衡和穩定。同時,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也在不斷提升。
第三與去年中俄戰略巡航的區域一樣,就是從日本海到東海的相關空域。中國國防部的聲明表明,中俄雙方嚴格遵守了國際法,沒有進入他國領空。戰略巡航是中俄雙方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重要舉措。我個人認為,全球戰略穩定的核心就是全球的戰略核力量的均衡。由於美國的「印太戰略」越來越具有威脅性,具有強烈的軍事化色彩,同時北約對於「印太」地區的介入越來越多,無疑威脅到了亞太地區的戰略穩定和平衡。
在12月22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俄國外長拉夫羅夫進行了通話,雙方都反對美國破壞多邊主義的行動,反對和抵制美國對中俄兩國的打壓。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表示說,世界越是亂,中俄關係就越要穩,雙方全面戰略協作價值對於中俄和世界就越寶貴。在最近美國政府對中俄企業進行制裁,中俄兩國秉持不結盟的原則,因為中俄戰略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但是中俄合作,戰略協作上不封頂。現在美國主動扮演了中俄共同的威脅,抵制美國的霸權主義車成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