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愈糟,笑聲愈盛」
這是巴勒斯坦導演伊利亞·蘇雷曼最喜歡說的一句話。
咱們先來簡單認識一下這位電影大師,
伊利亞·蘇雷曼出生於巴勒斯坦,一個總是以戰亂、「巴以衝突」等問題出現在新聞上的國家。
伊利亞·蘇雷曼
作為一名風格獨樹一幟的導演,伊利亞·蘇雷曼的作品裡總是少不了對戰爭、社會問題的諷刺。他的電影自嘲幽默,其中也涵蓋了許多自我思考,能將社會的荒誕幽默展現的淋漓盡致。但同時也不乏嚴肅,將許多政治隱喻符號化。
傳承了默片時代的風格,伊利亞 ·蘇雷曼的電影缺少對白和動作,卻不乏戲劇張力。而同時,他也常常讓觀眾想起卓別林、雅克·塔蒂等一代喜劇大師。
因此,看他的電影就像是在讀一首詩一樣,能夠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平靜與躁動,令人開懷大笑卻也五味雜陳。
伊利亞·蘇雷曼並不是一個急於創作的導演,從影多年只有五部長篇電影問世。翻開伊利亞·蘇雷曼之前的履歷,他曾憑藉處女作《消失文明的編年史》(1996)一舉斬獲第53屆威尼斯電影節新銳導演獎。之後更是以《神的介入》(2002)和《時光依舊》(2009)兩次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神的介入》獲得2002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獎)。
十年之後,伊利亞·蘇雷曼的最新作品《必是天堂》在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上拿下了評審團大獎。
必是天堂
(2019)
這是一個關於全球巴勒斯坦化的故事
《必是天堂》延續了伊利亞·蘇雷曼之前的一貫風格,用極端的幽默感來表現的絕望與無助。他的靈感更多地來源於自己在生活中的旅行與經歷。出生於以色列城市拿撒勒,為了從事電影創作,伊利亞·蘇雷曼經常在拿撒勒、巴黎、紐約三地來回奔波。
影片講述了伊利亞·蘇雷曼在電影裡飾演的自己——「蘇雷曼」,歷經三地:拿撒勒-巴黎-紐約的見聞。伊利亞·蘇雷曼也是本片唯一的主演,但在整部電影裡,他的臺詞只有兩句。大部分時候,蘇雷曼以一位戴著眼鏡、頭髮花白的老者,觀察注視著這世間發生的一切。
拿撒勒位居以色列北部,這裡歷史上曾經屬於巴勒斯坦。在《聖經》裡,這裡是耶穌的故鄉。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穆斯林、阿拉伯人、基督教徒居住在拿撒勒。
在電影裡的拿撒勒,蘇雷曼仿佛是一個與外界格格不入的人。他行走在街道上,會因為身後碰巧同路的混混而感到膽戰心驚。在酒店喝酒會遇上文化衝突。甚至在家裡就能遇見鄰居光明正大地來偷自己的檸檬。
作為中東的焦點地區,電影中的拿撒勒篇章極具諷刺隱喻。蘇雷曼代表著巴勒斯坦,而鄰居象徵著以色列。兩個國家經常爭奪土地。
除此之外,警察巡視治安,卻對發生在自己眼下的違規行為坐視不管。
對於周圍的一切,身邊的人卻覺得十分正常。蘇雷曼漸漸陷入了自我懷疑,故鄉的生活讓他覺得乏味枯燥。
於是,他便踏上了旅途,希望去西方國家尋找自己心中的平靜。
離開拿撒勒後,蘇雷曼來到了巴黎,以與電影公司洽談項目為契機,一邊尋找投資,一邊細緻入微地觀察整個西方文明。
巴黎,世界時尚之都,充滿著藝術、開放、和諧的氛圍。順便一說,與此同時,法國也是第一個採取寬鬆移民政策的國家。
初到巴黎的蘇雷曼,在大街上隨處都能看見各個國家的漂亮女性,時尚漂亮且不失浪漫。
但隨著蘇雷曼在巴黎居住的時間越來越長,他也看到了這座時尚都市醜惡的另一面。
在噴泉廣場上,大家都在搶奪公園的椅子。圓形的噴泉,象徵著平等;椅子,則代表著稀少的資源。面對缺少稀有的資源,人心底的欲望噴湧而出,仿佛失去了現代社會的理性。
正午的街道空無一人,毫無生機。防空警報響徹整座城市,軍械坦克在街上隨處可見。軍國主義橫行,政府口頭上預防著暴力的萌芽。
告別巴黎,蘇雷曼又前往另一座世界都市,紐約。
但蘇雷曼所看到的這座散發著自由氣息的城市,卻同樣是充滿著束縛。
人們走在大街上,身上背著槍枝彈藥,保持著超遠的距離,以冷漠相互交流。這些仿佛早已成為常態,並且都曾是蘇雷曼故鄉的泡影。
一位身上塗鴉著巴勒斯坦國旗顏色、帶著一對翅膀的女子,在公園裡被警察圍捕。
準備回到家鄉,在過安檢時,前面的人都正常地通過。輪到蘇雷曼時,無論怎麼檢查,探測器都會發出警報。
這種警報是外界的一種有色眼鏡,即世人對於巴勒斯坦的一種偏見。
當投資方看完劇本之後卻說「我們不想要一部太過說教的電影或是太多巴勒斯坦異國情調。我們都認為你的電影不夠巴勒斯坦。」
電影裡所說的作品即是這部電影,而電影本身也是一種無聲地反抗。
這些現象讓蘇雷曼覺得自己故鄉的困境早已變成整個世界的問題。「整個世界都像是巴勒斯坦的縮影,恐懼迷茫和不安到處都是」
初到紐約,承載蘇雷曼的計程車司機問蘇萊曼來自哪裡。蘇雷曼也說出了全片僅有的兩句臺詞。
當他回到家鄉,坐在酒吧裡看著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跳舞。蘇雷曼自己曾說,「在和這一代年輕人接觸碰撞的過程中,我的希望被重新點燃。」不以歷史背景,新一代的年輕人正在朝和平主義者成長著。
從拿撒勒到巴黎再到紐約,最後再回到故鄉。
何處是天堂?我們不得而知
當我們拋開國籍,每個人的身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巴勒斯坦元素」,無法擺脫。但我們相信就像電影裡所表現的那樣,一定會有一個地方,每個人都會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沒有煩惱和焦慮。
It must be haven
因為在那裡,世事愈糟,笑聲愈盛
( 圖源網絡,侵刪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