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都是巴勒斯坦的縮影」

2020-10-26 放映員波洛斯


世事愈糟,笑聲愈盛


這是巴勒斯坦導演伊利亞·蘇雷曼最喜歡說的一句話。


咱們先來簡單認識一下這位電影大師,


伊利亞·蘇雷曼出生於巴勒斯坦,一個總是以戰亂、「巴以衝突」等問題出現在新聞上的國家。


伊利亞·蘇雷曼


作為一名風格獨樹一幟的導演,伊利亞·蘇雷曼的作品裡總是少不了對戰爭、社會問題的諷刺他的電影自嘲幽默,其中也涵蓋了許多自我思考,能將社會的荒誕幽默展現的淋漓盡致。但同時也不乏嚴肅,將許多政治隱喻符號化


傳承了默片時代的風格,伊利亞 ·蘇雷曼的電影缺少對白和動作,卻不乏戲劇張力。而同時,他也常常讓觀眾想起卓別林、雅克·塔蒂等一代喜劇大師。


因此,看他的電影就像是在讀一首詩一樣,能夠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平靜與躁動,令人開懷大笑卻也五味雜陳



伊利亞·蘇雷曼並不是一個急於創作的導演,從影多年只有五部長篇電影問世。翻開伊利亞·蘇雷曼之前的履歷,他曾憑藉處女作《消失文明的編年史》(1996)一舉斬獲第53屆威尼斯電影節新銳導演獎。之後更是以《神的介入》(2002)和《時光依舊》(2009)兩次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神的介入》獲得2002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獎)。


十年之後,伊利亞·蘇雷曼的最新作品《必是天堂》在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上拿下了評審團大獎


必是天堂

إن شئت كما في السماء

(2019)


這是一個關於全球巴勒斯坦化的故事


《必是天堂》延續了伊利亞·蘇雷曼之前的一貫風格,用極端的幽默感來表現的絕望與無助。他的靈感更多地來源於自己在生活中的旅行與經歷。出生於以色列城市拿撒勒,為了從事電影創作,伊利亞·蘇雷曼經常在拿撒勒、巴黎、紐約三地來回奔波。


影片講述了伊利亞·蘇雷曼在電影裡飾演的自己——「蘇雷曼」,歷經三地:拿撒勒-巴黎-紐約的見聞。伊利亞·蘇雷曼也是本片唯一的主演,但在整部電影裡,他的臺詞只有兩句。大部分時候,蘇雷曼以一位戴著眼鏡、頭髮花白的老者,觀察注視著這世間發生的一切。



拿撒勒位居以色列北部,這裡歷史上曾經屬於巴勒斯坦。在《聖經》裡,這裡是耶穌的故鄉。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穆斯林、阿拉伯人、基督教徒居住在拿撒勒。


在電影裡的拿撒勒,蘇雷曼仿佛是一個與外界格格不入的人。他行走在街道上,會因為身後碰巧同路的混混而感到膽戰心驚。在酒店喝酒會遇上文化衝突。甚至在家裡就能遇見鄰居光明正大地來偷自己的檸檬。



作為中東的焦點地區,電影中的拿撒勒篇章極具諷刺隱喻。蘇雷曼代表著巴勒斯坦,而鄰居象徵著以色列。兩個國家經常爭奪土地。


除此之外,警察巡視治安,卻對發生在自己眼下的違規行為坐視不管。



對於周圍的一切,身邊的人卻覺得十分正常。蘇雷曼漸漸陷入了自我懷疑,故鄉的生活讓他覺得乏味枯燥


於是,他便踏上了旅途,希望去西方國家尋找自己心中的平靜。


離開拿撒勒後,蘇雷曼來到了巴黎,以與電影公司洽談項目為契機,一邊尋找投資,一邊細緻入微地觀察整個西方文明。



巴黎,世界時尚之都,充滿著藝術、開放、和諧的氛圍。順便一說,與此同時,法國也是第一個採取寬鬆移民政策的國家。


初到巴黎的蘇雷曼,在大街上隨處都能看見各個國家的漂亮女性,時尚漂亮且不失浪漫。


但隨著蘇雷曼在巴黎居住的時間越來越長,他也看到了這座時尚都市醜惡的另一面



在噴泉廣場上,大家都在搶奪公園的椅子。圓形的噴泉,象徵著平等;椅子,則代表著稀少的資源。面對缺少稀有的資源,人心底的欲望噴湧而出,仿佛失去了現代社會的理性



正午的街道空無一人,毫無生機。防空警報響徹整座城市,軍械坦克在街上隨處可見。軍國主義橫行,政府口頭上預防著暴力的萌芽。



告別巴黎,蘇雷曼又前往另一座世界都市,紐約


但蘇雷曼所看到的這座散發著自由氣息的城市,卻同樣是充滿著束縛。


人們走在大街上,身上背著槍枝彈藥,保持著超遠的距離,以冷漠相互交流。這些仿佛早已成為常態,並且都曾是蘇雷曼故鄉的泡影。



一位身上塗鴉著巴勒斯坦國旗顏色、帶著一對翅膀的女子,在公園裡被警察圍捕。



準備回到家鄉,在過安檢時,前面的人都正常地通過。輪到蘇雷曼時,無論怎麼檢查,探測器都會發出警報。


這種警報是外界的一種有色眼鏡,即世人對於巴勒斯坦的一種偏見。



當投資方看完劇本之後卻說「我們不想要一部太過說教的電影或是太多巴勒斯坦異國情調。我們都認為你的電影不夠巴勒斯坦。」


電影裡所說的作品即是這部電影,而電影本身也是一種無聲地反抗。



這些現象讓蘇雷曼覺得自己故鄉的困境早已變成整個世界的問題。「整個世界都像是巴勒斯坦的縮影,恐懼迷茫和不安到處都是」


初到紐約,承載蘇雷曼的計程車司機問蘇萊曼來自哪裡。蘇雷曼也說出了全片僅有的兩句臺詞。



當他回到家鄉,坐在酒吧裡看著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跳舞。蘇雷曼自己曾說,「在和這一代年輕人接觸碰撞的過程中,我的希望被重新點燃。」不以歷史背景,新一代的年輕人正在朝和平主義者成長著。



從拿撒勒到巴黎再到紐約,最後再回到故鄉。


何處是天堂?我們不得而知


當我們拋開國籍,每個人的身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巴勒斯坦元素」,無法擺脫。但我們相信就像電影裡所表現的那樣,一定會有一個地方,每個人都會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沒有煩惱和焦慮。


It must be haven


因為在那裡,世事愈糟,笑聲愈盛


( 圖源網絡,侵刪 )


The End

相關焦點

  • 巴勒斯坦製造的Kufiyah(巴勒斯坦方巾)
    他那堅定的面容和說話時有特色的手勢,和他頭上的巴勒斯坦Kufiyah一起,深深印刻在人們的記憶裡,每每想起,便是巴勒斯坦的一位偉大民族領袖的形象。巴勒斯坦傳統方巾,可以用來包頭,也可以用來當作圍巾。當然,在和平示威的現場,巴勒斯坦方巾也是被用來包住鼻子和嘴巴,用來過濾一些以色列士兵驅散人群時發射的催淚彈的刺鼻煙霧。
  • 《諾言》巴勒斯坦往事
    很多英軍士兵參加了解放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包括 Len,都對猶太人充滿了同情,但由於1939年英國政府發表的白皮書,限制每年移民至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數量,很多猶太人被擋在了巴勒斯坦的海岸線外,招致了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嚴重不滿,衝突愈演愈烈,終於發生了1946年針對英國政府的大衛王飯店爆炸案,Len 當時就在政府總部,用 Paul 的話講就是差點炸飛 Erin 的外祖父。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我們到底支持誰?(深度好文)
    我們憑什麼要支持巴勒斯坦?而以色列,五十年來,沒要過我們一分錢,卻始終是我們的一個合格的朋友!一群巴勒斯坦少年在向以色列坦克扔石塊;那些孩子是勇敢?還是在作秀?……如果倒過來,坦克是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少年根本就別想撿起石塊,因為機槍早就掃射過來了!……是的,這就是區別!如果以色列失去了那些坦克,這次,作為一個國家,其滅絕噩運,將在劫難逃!
  • 面對以色列蠶食鯨吞,巴勒斯坦考慮將實際建國、也定都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的反應這件事情觸怒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總理阿什提耶表示,如果以色列膽敢將領土擴展到約旦河西岸,就等同於吞併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將單方面宣布以1967年國際認同的界限為準,成立「巴勒斯坦國」,並且也將定都耶路撒冷。這可太熱鬧了,耶路撒冷之爭已經上千年了。
  • 【走進中東】耶穌與巴勒斯坦人
    今天,他們只是單純地問:耶穌會怎麼做?也就是說,耶穌會依對希伯來祖先與先知們的承諾,確認以色列國家命定嗎?祂是否會肯定以色列在這土地上的居住權利?亦或者,祂寧願與巴勒斯坦軟弱和受壓迫的少數人站在同一邊?有個強有力的引導來回答這些問題,就是看看在耶穌的時代,祂如何處理當時居住在以色列的著名少數族群。
  • 耿爽就中東巴勒斯坦問題闡述中方立場
    中新社聯合國12月21日電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耿爽21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中東巴勒斯坦問題闡述中方立場。耿爽表示,第2334號決議通過四年以來,執行工作沒有顯著進展,巴勒斯坦被佔領土局勢持續惡化,中東和平進程停滯不前,這一局面令人深感憂慮。聯合國有關決議、「土地換和平」原則和「兩國方案」凝聚了幾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必須遵守和落實。中方對定居點活動持續推進並顯著擴大表示關切。
  • 這部巴勒斯坦肥皂劇,揭露了編劇圈的潛規則
    當時,一位名叫芮秋的巴勒斯坦女間諜,受命潛伏到以色列將軍亞宏達身邊去收集情報。為此,她不得不暫時離開同為間諜的男友馬萬。但突然之間,鏡頭被拉遠,我們才發現這段開場是影片的「戲中戲」——芮秋和馬萬,其實都是電視劇《特拉維夫在燃燒》中的角色。這是一部邊拍邊播的巴勒斯坦肥皂劇,講的是這對情侶和以色列將軍之間的三角戀愛情故事。
  • 兩約之間:亞歷山大大帝是如何徵服巴勒斯坦與埃及的?
    歷數其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所佔領之地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其中有很多都是靠武力徵服,不過,有時也偶爾不乏有和平接管之地,如我們今天所要談到的巴勒斯坦和埃及。歷史上雖說沒有記載猶太人對亞歷山大的抵抗,我們也有足以讓人信服的理由推測猶太人也並不在意換一個統治者。但據撒瑪利亞的蒲紙殘卷所記,他們的鄰居,或可說是血統上的半個同胞——撒瑪利亞人卻是對希臘軍隊有過抵抗,因此亞歷山大也在此建立了馬其頓軍事殖民地,以鞏固其統治。除此之外,巴勒斯坦地的人幾乎都表示出了歸順之意。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攜手,歷史之中的恩典時刻!
    更何況,回到聖經記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本來就是一對有著血緣之親的骨肉!眾弟兄姊妹都清楚,亞伯拉罕最初的兩個兒子,一個是以實瑪利,一個是以撒,亞伯拉罕得到神的啟示,一百歲時,妻子撒拉生下的以撒,才是亞伯拉罕真正的後裔,婢女夏甲之前生的兒子以實瑪利,不能繼承亞伯拉罕的產業。
  • 有巴勒斯坦曼德拉稱,他已深陷囹圄16載,以色列:一生都甭想出獄
    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位巴勒斯坦風雲人物。此人名叫巴爾古提,有巴勒斯坦曼德拉稱,與阿拉法特、阿巴斯等人相比,他是法塔赫新生代、少壯派領導,代表法塔赫內部改革力量。如今,他已在以色列監獄被關押16載,但在法塔赫乃至整個巴勒斯坦依然具有一定影響力。
  • 面對以色列的貪婪擴張,巴勒斯坦做了魚死網破的反抗
    現在所有的協議都被阿巴斯一把全停了,這事兒要放在平時絕對是國際特大新聞,但是因為新冠肺炎的肆虐很多國家每天都在死人,所以這麼大的事兒居然就沒引起多大的關注,實在是讓阿巴斯和他的官員們感慨時運不濟啊。原則上巴勒斯坦這一次佔著理,但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後面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可是很麻煩的。
  • 巴勒斯坦有一個韓達拉,沒人見過他的臉
    左邊第一幅告訴了我們答案。圖片來源:Handala.org但以色列建國後,激發了巴勒斯坦人的身份認同,這個從未存在過的巴勒斯坦國,反而成了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戰爭的前線,巴勒斯坦平民也成了炮灰。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衝突、戰爭、災難,這些苦痛,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一天都沒少吃。
  • 來自巴勒斯坦難民營的另類說唱:生活受控,但愛恨自由
    包括Saaleek在內,許多巴勒斯坦說唱歌手最初接觸說唱時都是聽美國黑人嘻哈歌手的音樂,比如Wu-Tang Clan, KRS-One, Dr. Dre, Tupac…很多巴勒斯坦歌手都說,即便一開始不完全懂黑人說唱在唱什麼,但MV裡的生活場景和那種人有「反骨」的氣場都是相似的。
  • 川普牽頭達成沒有巴勒斯坦的和平協議,「新中東」真能迎來黎明?
    籤署地點特意選在白宮南草坪——這也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領導人1993年籤署《奧斯陸協議》的地方。籤署儀式的背景音樂、舞臺旗幟等元素幾乎都照搬當年的場景,一些曾參與《奧斯陸協議》談判的前外交官也被邀請到了現場。1993年《奧斯陸協議》籤署現場,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身旁分別是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
  • 沒有巴勒斯坦的中東和平——以色列阿聯和平協議的意義與啟示
    作為中東戰爭中的戰敗方,弱小的巴勒斯坦在談判中的要價甚至比戰勝國以色列還高——以色列都願意拿出作為猶太教聖地的聖殿山與巴勒斯坦人分享,巴勒斯坦人卻一定要一家獨吞。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抱怨說他在戴維營和談中把巴勒斯坦建國裝在銀盤子裡捧給巴勒斯坦人,結果被阿拉法特摔到了地上——因為以色列不同意他獨吞耶路撒冷。
  • 以色列空襲致死的亞辛,他在巴勒斯坦,有著怎樣的地位?
    而有很大一部分巴勒斯坦人民屬於第一類人。他們怎麼也沒想到他們尊稱的「謝赫」會以這樣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謝赫」在當地語言中是年長的,學識淵博的老者。 那麼這位受部分巴勒斯坦人民歡迎的人物有怎樣的一生呢?他又是為何死去的呢?
  • 至今的每一首郭靜,都是我們愛情的縮影
    至今的每一首郭靜 都是我們愛情的縮影郭靜,聽到她的名字便會不自覺哼出幾句她的金曲,然後想起她洋娃娃般的外型和直率的個性。至今的每一首郭靜,都是我們愛情的縮影。在郭靜的歌裡總能找到你我他的影子,關於愛情的滋味。曾經只會承受受傷 現在學會好好療傷
  • 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發生多起流血衝突 以加強戒備
    5日至6日,巴以雙方在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地區發生多起流血衝突,造成巴勒斯坦人3死6傷,14名以色列士兵和警察受傷。以色列已加強在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的戒備。  據以色列軍方和警方發布的消息,6日凌晨2時左右,一名襲擊者在耶路撒冷駕車衝撞執勤的以軍士兵,隨後駕車逃離現場,造成12名以軍士兵受傷,其中一人傷勢嚴重。以警方將此次襲擊定性為「恐怖襲擊」並展開調查。
  • 2015年亞洲男籃錦標賽 複賽 巴勒斯坦VS日本 20150928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北京時間9月28日,2015年亞洲男籃錦標賽複賽巴勒斯坦迎戰日本。開場後巴勒斯坦迅速取得領先,慢熱的日本隊苦苦追趕。(2015年亞洲男籃錦標賽 複賽 巴勒斯坦VS日本 20150928) 2015年亞洲男籃錦標賽 複賽 巴勒斯坦VS日本 20150928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北京時間9月28日,2015年亞洲男籃錦標賽複賽巴勒斯坦迎戰日本。
  • 英美曾選了三塊地給猶太人建國,為什麼他們都不要,就要巴勒斯坦
    以色列地處巴勒斯坦地區,建國於1948年,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近年來,巴以雙方就領土問題,發生過很多次衝突,這個問題至今依然沒有解決。 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兩國曾經挑選過三塊土地,想要用來幫助猶太人復國,但都被猶太人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