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東】耶穌與巴勒斯坦人

2021-02-13 絲路之旅

關注我們:先點擊圖片上面的藍色字「絲路之旅」,再點擊「關注」即可!

溫馨提示:添加個人微信號:silk616 留言信息:禮物+你的電子郵箱,便可免費與你分享十大屬靈禮物:1、美國IHOP24-7第一個中文版敬拜專輯;2Hillsong澳大利亞恩膏敬拜專輯;3、雨水、雷聲大自然敬拜(美國Ihop錄製);4、靈裡恩膏突破敬拜Warfare5、號角恩膏敬拜.

【走進中東】耶穌與巴勒斯坦人

Juergen Buehler博士,ICEJ主席


幾十年來,福音派對以色列的支持似乎如磐石不變。

然而,今天,西方教會許多年輕的基督徒卻猶豫不決,不像他們父母一般無條件的支持以色列人。今天,吸引年輕的福音派同情心的,不再是以色列如何艱難地掙扎和得勝,而是巴勒斯坦人的苦難故事。

面對「受壓迫」的巴勒斯坦人,年輕的福音派似乎更多站在社會正義的角度,多於猶太復國的聖經預言。許多基督徒年輕人已與形同受害者的巴勒斯坦一方站立。無論如何,耶穌的福音似乎也鮮少提及關於當前情勢的訊息。因此,對於這讀舊約遠不如從前幾代的世代,新約聖經關於此議題的「沈默」,便使他們看待以巴衝突的眼光有很大的不同。今天,他們只是單純地問:耶穌會怎麼做?

也就是說,耶穌會依對希伯來祖先與先知們的承諾,確認以色列國家命定嗎?祂是否會肯定以色列在這土地上的居住權利?亦或者,祂寧願與巴勒斯坦軟弱和受壓迫的少數人站在同一邊?

有個強有力的引導來回答這些問題,就是看看在耶穌的時代,祂如何處理當時居住在以色列的著名少數族群。如我們所見,耶穌時代的撒瑪利亞人與今天的巴勒斯坦人之間有許多顯著的相似點。那麼誰是撒瑪利亞人?耶穌又如何對待他們呢?

被替代的民

聖經第一次提到撒瑪利亞人是在王下17:22-41,那裡提到他們的歷史背景。描述北國以色列人民「從本地被擄」(23節),於公元前722年流亡至亞述,當時,亞述王薩爾貢二世(King Sargon II)採取了對待被徵服帝國的常見做法,就是以自己帝國其他區域的百姓取代被驅逐的以色列人。於是,王使百姓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來,將他們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瑪利亞,住在其中」(24節)。

這些新移民從此被稱為撒瑪利亞人,他們開始與留在原地的以色列人混居,很快地,他們引進自己的宗教習俗。除了自己的神和傳統,他們也崇拜和「敬畏」以色列的神。

後來,公元前586-582年間,南國猶大也遭巴比倫帝國從以色列地擄去被迫流亡,這是第二次的連根拔起。這使撒瑪利亞人在以色列的土地上更得以壯大並被鞏固。

抵擋回歸

約70年後,猶太人開始返回故土,重建聖殿和耶路撒冷城,這次猶太回歸最強的對手之一即是撒瑪利亞社群,他們從宗教和政治上進行抵制(以斯拉記4;尼希米記4:1-3)。儘管如此,耶路撒冷與聖殿仍被恢復,猶太人在應許之地重新建立他們的住處,因為耶和華與他們同在(哈該書1:13)。

然而,撒瑪利亞人持續反對猶太人的回歸,並萌發相對抗的文化與自己的國族身分。隨時間演進,他們甚至孕育出自己的偽猶太主義形式。他們不承認眾先知,希伯來聖經(Tanakh)篇幅中也只接受摩西五經的約束。因此,他們拒絕相信大衛的後裔將有一位應許的彌賽亞,而祂將恢復以色列國的想法。相對地,他們期望的彌賽亞是「一位先知像摩西」,如申命記預言,帶來道德和屬靈上的復興,而不是一個國家的恢復。

關係緊張

當耶穌來到時,撒瑪利亞人在此地生活已超過700年,關於此地歷史,他們發展出自己的表述,並認為自己才是真以色列人,是土地的合法繼承人,還聲稱自己是以法蓮與瑪拿西的子孫。耶路撒冷的聖殿反而被認為是叛教者的祭壇,其中的崇拜是褻瀆神的。亞歷山大大帝時期,撒瑪利亞人在他們的聖山—基利心山上(聖經上的「祝福的山」)建立了一個替代的聖殿,俯瞰著示劍。

同時,猶太人也不承認撒瑪利亞人為他們的民,更不允許他們進入耶路撒冷的聖殿。公元6-9年,當耶穌還是個孩子,據說撒瑪利亞人於逾越節期間欲強行進入聖殿,並投擲骨頭入內以褻瀆聖所。的確,幾世紀以來,他們關係的特點就是緊張和輕蔑。公元前200年的猶太著作中還稱撒瑪利亞人為「愚蠢之民」。

在耶穌時代,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老死不相來往(約4:9),猶太朝聖者往耶路撒冷途中還受騷擾(路9:51-55)。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公元52年,撒瑪利亞人甚至屠殺一群往耶路撒冷朝聖的猶太人。對於猶太人來說,稱人為「撒瑪利亞人」就成了罵人的話(約8:48)。甚至耶穌的門徒們也不喜歡他們,並急於吩咐火從天降、燒滅在他們頭上(路9:54)。

耶穌跨越藩籬

在這樣敵對、複雜關係中,耶穌對撒瑪利亞人卻有嶄新的態度。令人驚訝的是,福音書記錄耶穌醫治他們(路17:16),並向撒瑪利亞個人以及群體傳講福音(約第4章)。事實上,耶穌鮮少分享像敬拜、祂救世主的身份,以及神的靈這些深邃的想法,一如祂在雅各井旁向撒瑪利亞婦人所說的。這個相遇至終帶來整個村莊的復興!也正是在那裡,耶穌談到莊稼已經發白,可以收割了(約4:35)。再來就是「好撒瑪利亞人」(路10:30-37)的傳奇比喻,當然,當耶穌描述撒瑪利亞人–而不是猶太祭司–是有需要的人的好鄰舍,當時可冒犯了猶太聽眾。

耶穌不會使自己沒入當時這種負面的成見,當祂的門徒想叫火倒在不讓夫子通過的撒瑪利亞村子,耶穌卻嚴厲地責備他們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而是要救人的性命」(路9:56)。

所以,耶穌並沒有把撒瑪利亞人視為敵人,反而伸手向他們施以同情和愛,醫治、服事他們,使他們作猶太弟兄的範例,甚至視他們為莊稼的一部份。

耶穌與撒瑪利亞記事

不過,儘管耶穌以不同尋常的仁慈態度對待撒瑪利亞人,祂卻並不認同他們對歷史的詮釋。當耶穌醫治十個長大痲瘋的,回來感謝祂的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耶穌回說:「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 神麼?」(路17:18)。

耶穌雖向他伸出同情和安慰之手,但仍視他為「外國人」,這裡的希臘字是「異族」,七十士譯本譯為居住在此地的陌生人,他也許有很多權利和特權,卻仍在以色列的盟約應許和特權之外。這也是在聖殿周圍石刻文中的同一個希臘字:「只許猶太人進入,〝異族〞禁止。」。

所以,即使耶穌對撒瑪利亞人伸手,但保持他們與猶太人間明顯的區別,祂曾指示門徒「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卻要關注於「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太10:6-5)。

最後,當耶穌在井邊服事撒瑪利亞婦人,她以自己同胞的觀點與耶穌對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約4:20)。

換句話說,她想知道誰的觀點是正確的,耶穌回答:「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 」(約4:20-23)。

耶穌預告在救恩歷史上,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敬拜的地點變成次要,而每個信徒將成為聖靈的聖所,但耶穌並沒有總結說猶太傳統將變得毫無關係。相反,祂強烈質疑她的撒瑪利亞信仰系統,說:「你們所拜的,你們不知道。」同時,祂以福音書中極少出現的方式將自己與猶太傳統認同:「我們所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

某種程度上,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說的,與對被醫治的痲瘋病人所強調的一致,他們是上帝與以色列盟約的「外邦人」,而讓他們真正成為神家裡一份子的唯一方法就是透過給這個猶太國家的盟約和啟示。

需要注意的是,耶穌並沒說變成猶太人就能得到救恩,而是她應重新考慮自己對猶太人的神學和個人態度。幾十年後,使徒保羅表達相同的觀點:「這樣說來,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割禮有甚麼益處呢?凡事大有好處,主要是因為神的聖言交託他們了。」(羅3:1-2;9:4-5)

耶穌在此向撒瑪利亞婦人再次確認以色列的古老亞伯拉罕呼召,就是通過他們「地上的萬族都要得福」(創12:3)。即使他們拒絕耶穌為他們的彌賽亞,這與亞伯拉罕肉身後裔所立的盟約關係仍然存在(羅11:28)。

今天的撒馬利亞人

今天,在以色列境內仍有一小群撒馬利亞人,人數不到一千人,主要住在基利心山,就是靠近現在的那不勒斯。卻因為人數微少,無法在現在的局勢中具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透過耶穌與撒馬利亞人互動,也可反映出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的互動。

猶太人陸續於主後70年以及120年,被被羅馬將軍提多以及羅馬王哈德良驅趕,導致其它民族得以移入此地。無論是羅馬、拜佔庭、阿拉伯穆斯林入侵者、十字軍、馬穆魯克 (Mameluks),或是鄂圖曼土耳其,每一個徵服此一世界主要交叉路口的人都帶來自己的民族融合。造成此地多元民族背景混合,部份巴勒斯坦基督徒甚至聲稱是初代猶太彌賽亞信徒的後代,但是歷經如此動蕩的歷史,實在很難斷定事實為何。

根據學者文獻記載,當猶太人於1800年代回到以色列,並且重新取回這塊土地時,許多阿拉伯人紛紛從周圍國家前來,希望能在由錫安運動創造的就業機會中覓得工作。今天,這些人大部份都自稱為巴勒斯坦人。(譯註:錫安運動:推動以色列復國)

這些巴勒斯坦人絕大部份是穆斯林,他們不但拒絕聖經的教導,也堅持猶太人對以色列沒有主權,更與這塊土地無歷史關連。受到全球穆斯林信徒(ummah)的支持,他們盡一切方法抵擋以色列於此地被重建、恢復,就象是尼希米以及以斯拉時代的撒馬利亞人一樣。

在許多方面,袖珍的巴勒斯坦基督徒社群跟我們擁有相同的基督信仰以及聖經,卻在歷史及神學上發展出獨特的扭曲觀點。許多巴勒斯坦基督徒在政治以及神學上拒絕以色列此猶太國家的恢復,在他們自己的國族版替代神學中,他們不但認為猶太人已經被教會替代,更認為耶穌是個巴勒斯坦人–就是這聖地真正的管理者。他們認為上帝對以色列的承諾已經逝去,因它已經被耶穌完成了,或是應許已落在巴勒斯坦人身上。

如同聖經時代,這兩方彼此幾乎不往來,緊張的關係甚至比尼希米、以斯拉以及耶穌時代更具殺傷力。

對現今的呼召

耶穌特別接觸撒馬利亞人,實能幫助我們面對今天以巴衝突的挑戰,耶穌向被大多猶太人拒絕的撒馬利亞人展現憐憫之心,在耶穌的服事中,撒馬利亞人是猶太人以外唯一經驗彌賽亞個人接觸的人,何等榮幸!

耶穌復活後,祂指示門徒視撒馬利亞人為第一個接觸福音的非猶太民族。腓力、彼得、約翰照吩咐行,因此為他們帶來大有能力的復興。

同樣的,今天教會也被呼召在接觸巴勒斯坦人時要展現相同的憐憫,特別是他們中間的信徒。當全球福音派信徒支持以色列,而忽略此地的阿拉伯兄弟時時,這些巴勒斯坦信徒常感到被遺忘。

耶穌也讓我們明白,即使撒馬利亞人在以色列的土地居住數百年,卻仍被耶穌稱為外邦人,即使這會冒犯他們。耶穌並沒有否認撒馬利亞人在此地的居住權,然而祂再次確認以色列承受的盟約,包含土地的應許。

保羅說「基督是為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羅15:8)。祂被神差派,為要「記念他的聖約,就是他對我們祖宗亞伯拉罕所起的誓」(路1:72),而非遺忘或是廢除此約。

所以當基督在地上服事時,祂為我們設立了一個絕佳典範,示範如何向巴勒斯坦人伸出手–特別是他們當中的基督徒–同時不在上帝對祂子民的屬天呼召中妥協。

今天,這可能是具挑戰的平衡,特別是此地艱難的現況常比我們眼睛所見的複雜。要巴勒斯坦基督徒看著年輕的以色列士兵的雙眼,並稱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比要求其它國家任何一個基督徒這麼說更加困難。對許多猶太信徒而言,面對那些質疑以色列在此地主權的聖經合法性的巴勒斯坦基督徒,他們甚至高聲支持以色列最大的敵人,接受他們為兄弟姊妹也同樣困難!

呼召

最後,全球的教會被呼召要為雙方禱告並且付出關懷,我們被呼召要支持上帝對以色列的應許,並支持這個兩千年後回到列祖之地的國家,她今天仍被無情的敵人包圍,虎視眈眈地期待她的毀滅。我們也被呼召要關注此地阿拉伯弟兄姊妹的需要,他們時常被困在穆斯林鄰居以及新的猶太現況中。也就是說,我們被呼召在不違背真理的前提下成為和平使者!在追求此深具價值的目標時,願上帝幫助我們!

(轉載自臺灣ICEJ/臺灣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協會)

謝謝你關注絲路之旅與你一同進入國度宣教資源組合,以色列旅遊信息、末後的海上(陸路)絲路之旅,宣教的中國興起,進入列國,聯結列國,迎接再來君王的榮耀,最終回歸耶路撒冷!(耶6:16——微信公眾號:Yeshua616;個人微信號:silk616

更多以色列之旅、絲路之旅、國度宣教之旅、先知性走禱之旅可加個人微信號silk616歡迎個人、團體、教會等組團去以色列,我們可根據家人們的需求單獨設計行程,如以色列商務考察團以色列屬靈之旅以色列走禱之旅以色列特會之旅等。

查看往日歷史信息文章:關注微信平臺後,點擊訂閱號進入,再點擊絲路之旅,進入後可以點擊最右上角的人頭像,便可以找到並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可查看!

相關焦點

  • 耿爽就中東巴勒斯坦問題闡述中方立場
    中新社聯合國12月21日電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耿爽21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中東巴勒斯坦問題闡述中方立場。耿爽表示,第2334號決議通過四年以來,執行工作沒有顯著進展,巴勒斯坦被佔領土局勢持續惡化,中東和平進程停滯不前,這一局面令人深感憂慮。聯合國有關決議、「土地換和平」原則和「兩國方案」凝聚了幾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必須遵守和落實。中方對定居點活動持續推進並顯著擴大表示關切。
  • 沒有巴勒斯坦的中東和平——以色列阿聯和平協議的意義與啟示
    2000年,柯林頓主持的戴維營和談失敗,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恐怖襲擊,奧斯陸進程成了爛尾樓工程,而且是一個不斷死人的爛尾樓,是各方揮之不去的噩夢。1994年9月,拉賓與阿拉法特在白宮籤署奧斯陸協議。圖片來源:網絡。從1992年馬德裡和會開啟中東和平進程,各方表達了求和的誠意起,巴勒斯坦人政治上的幼稚和固執就成了中東和平的最大障礙。
  • 【走進中東】聖經預言的中東未來
    >溫馨提示:添加(關注)微信公眾號:Yeshua616 (絲路之旅)後,立即可收取到特別十大珍貴屬靈禮物(電子版):1、美國IHOP24以西結先知羅列了聯盟國家名單,包括土耳其、伊朗、利比亞、衣索比亞、東歐部分國家,以及其他未被記下名號的國家。當你見到這份名單時,相信你會實時發現當中有一些奇怪的情況。以西結先知竟沒提及以色列的周邊國家!這些國家,正正就是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不是真正的國家)及敘利亞。這些國家之所以沒有被提及,是因為她們全都在首場戰役中被毀了。
  • 「新中東和平計劃」是美國逼迫巴勒斯坦籤的城下之盟
    在筆者看來,這壓根不是什麼和平計劃,這是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逼迫巴勒斯坦方面籤署的城下之盟。從內容上來看,雖然看似美國做出巨大讓步,比方說把東耶路撒冷附近地區當作巴勒斯坦的首都等,但是如此的馬虎眼簡直就是掩耳盜鈴。這個計劃與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和阿盟的「阿拉伯和平倡議」簡直就是背道而馳,與巴勒斯坦政府、人民的訴求也相差甚遠。
  • 川普牽頭達成沒有巴勒斯坦的和平協議,「新中東」真能迎來黎明?
    他的講話中並未提及巴勒斯坦的命運。分析認為,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和解,確實大大促進了地區和平,但是巴勒斯坦問題依然懸而未決。一份沒有巴勒斯坦人參與的和平協議,是否會如川普所說迎來「新中東」的黎明?「致敬」《奧斯陸協議》在川普的主持下,《亞伯拉罕協議》的籤署頗具儀式感。
  • 美國在中東釘的釘子起作用了,加上巴勒斯坦的「神助攻」,和平難遇
    13日,加薩走廊大批巴勒斯坦民眾走上街頭,為在前一天巴以衝突中受害的巴勒斯坦人舉行葬禮。
  • 巴勒斯坦有一個韓達拉,沒人見過他的臉
    與此同時,幾十萬巴勒斯坦人離開此前的家園。於是,5月15日成了巴勒斯坦人的「納克巴日」(Nakba Day,即「災難日」或「浩劫日」),用來紀念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園的日子。「納克巴日」是巴勒斯坦人紀念自己失去家園的日子。
  • 「我們身邊都是巴勒斯坦的縮影」
    在《聖經》裡,這裡是耶穌的故鄉。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穆斯林、阿拉伯人、基督教徒居住在拿撒勒。在電影裡的拿撒勒,蘇雷曼仿佛是一個與外界格格不入的人。他行走在街道上,會因為身後碰巧同路的混混而感到膽戰心驚。在酒店喝酒會遇上文化衝突。甚至在家裡就能遇見鄰居光明正大地來偷自己的檸檬。
  • 面對以色列的貪婪擴張,巴勒斯坦做了魚死網破的反抗
    大概3000年之前,猶太人在巴勒斯坦那裡住過,後來他們的希伯來王國被滅,猶太人被迫到全世界去流浪了。歐洲人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迫害太嚴重,逼得猶太人又回到巴勒斯坦那片老祖宗待過的地方落腳,人數越來越多最後跟當地阿拉伯人發生了各種衝突,好在西方國家需要在中東培養一個長期助手,所以猶太人才沒能被阿拉伯人趕走。
  • 中東 | 探訪中東(3):閃亮的拿撒勒,慢板
    八福堂的院子下一站是五餅二魚堂,紀念耶穌用五塊餅兩條魚餵飽了五千人的神跡。「該堂最早始建於380年,由西班牙朝聖者建造[1]。在480年,該堂擴建。直到1888年,天主教科隆總教區的德國天主教巴勒斯坦協會(Deutsche Katholische Palaestinamission)找到這個地點,於1892年開始考古發掘,發現了5世紀教堂的馬賽克鑲嵌畫,以及4世紀小堂的基礎。目前的教堂與5世紀拜佔庭教堂的平面相同。」——維基百科
  • 《諾言》巴勒斯坦往事
    由剛剛結束歐洲戰事,同時也是也是女主 Erin 的外祖父 Len 講述了在英軍頻繁遭受猶太復國主義者襲擊,從而被迫結束其委任統治這段時間中,他和戰友、猶太情人 Clara 和阿拉伯朋友 Mohammed 一家間的故事;女主 Erin 講述在外祖父日記的引導以及以色列人 Eliza 和 Paul 兄妹、以裔阿拉伯人 Omar 的幫助下,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經歷的種種,以及完成其外祖父未兌現的 「the
  • 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發生多起流血衝突 以加強戒備
    新華社耶路撒冷2月6日電(記者陳文仙 尚昊)美國近日公布所謂推動解決巴以問題的「中東和平新計劃」後,巴以地區緊張局勢不斷升級。5日至6日,巴以雙方在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地區發生多起流血衝突,造成巴勒斯坦人3死6傷,14名以色列士兵和警察受傷。以色列已加強在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的戒備。
  • 約旦的神聖之旅,看耶穌的聖地耶路撒冷,走進聖墓教堂
    到了約旦,我堅持要去看一看是耶穌第一次摔倒的地方,我忘了為什麼牆上的標誌和地上的標誌不在一起了。插播一下廣告,我一直覺得那種貌似夾著豆沙餡的麵包挺好吃,可惜沒得著機會買一個嘗嘗。之後是是耶穌遇到他的母親,這裡現在是個比較大的教堂,教堂的院子裡竟然還有個餐廳。
  • 面對以色列蠶食鯨吞,巴勒斯坦考慮將實際建國、也定都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的反應這件事情觸怒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總理阿什提耶表示,如果以色列膽敢將領土擴展到約旦河西岸,就等同於吞併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將單方面宣布以1967年國際認同的界限為準,成立「巴勒斯坦國」,並且也將定都耶路撒冷。這可太熱鬧了,耶路撒冷之爭已經上千年了。
  • 埃及約旦巴勒斯坦舉行三國外長會:談判是實現和平唯一途徑
    當地時間19日,埃及外長舒凱裡、約旦副總理兼外長艾曼·薩法迪和巴勒斯坦外長馬勒基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三國外長會,就地區局勢最新進展等問題進行協調立場和交換意見。在會談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埃及、約旦和巴勒斯坦三國外長一致強調,巴勒斯坦問題是阿拉伯國家的核心問題,有關國際合法性決議是未來巴勒斯坦問題談判的參考。談判是實現和平的唯一途徑,應在「兩國方案」的基礎上達成最終解決方案,以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前的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一個主權獨立、地理上彼此相連的巴勒斯坦國。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攜手,歷史之中的恩典時刻!
    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看來,病毒沒有邊界,只有同心同行同工,才能勝過這場至暗的時刻!巴勒斯坦疫情首先在伯利恆爆發,巴方將疑似患者的病毒取樣,送往以色列進行檢測後確診。以色列民政部門官員說,病毒沒有邊界之分,巴勒斯坦如果病毒肆虐,最終會有更多以色列人會被殃及。
  • 中東戰爭(上)
    前天說到,1948年5月14日,英國早上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下午以色列就宣布建國,僅僅16分鐘之後,美國便宣布承認以色列的國家地位。毫無疑問,對於這一行為,阿拉伯世界是不會同意的,即便特別聯大通過了相關決議,那也不好使。於是在第二天,1948年5月15日,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5個阿盟成員國,便先後出兵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爭即巴勒斯坦戰爭由此拉開帷幕。
  • 巴勒斯坦製造的Kufiyah(巴勒斯坦方巾)
    他那堅定的面容和說話時有特色的手勢,和他頭上的巴勒斯坦Kufiyah一起,深深印刻在人們的記憶裡,每每想起,便是巴勒斯坦的一位偉大民族領袖的形象。巴勒斯坦傳統方巾,可以用來包頭,也可以用來當作圍巾。當然,在和平示威的現場,巴勒斯坦方巾也是被用來包住鼻子和嘴巴,用來過濾一些以色列士兵驅散人群時發射的催淚彈的刺鼻煙霧。
  • 日本驅逐艦啟程前往中東,寓意何為?中東局勢便是答案
    中東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很亂的一個地區,它的亂不僅是當地亂,還摻和其他國家,很多國家都跑去中東地區了,美國,俄羅斯,歐洲一些等等,可是最近有個國家也想去湊熱鬧了,這個國家就是日本,日本自從二戰戰敗過,就成了美國的小弟,所以對美國也是說一不二,美國說什麼就是什麼,日本以美國馬首是瞻,最近日本驅逐艦啟程前往中東會不會是美國的意思呢
  • 蒙蒂菲奧裡:川普中東政策對21世紀耶路撒冷的影響
    針對川普的聲明,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舉行了小型的抗議活動。而以色列謹慎的新盟友 MBS「認為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有權擁有自己的土地」,還批評巴勒斯坦人的拖延和抱怨,私底下鼓勵他們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雖然他的父親、老國王薩勒曼重申了「王國在巴勒斯坦問題及巴勒斯坦人民有權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國家問題上的堅定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