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人生觀
普通人視入府做官為人生之最高追求。在傳統社會,無論是寒門子弟,還是富家少爺,都有很強的當官意識。
企業家則不同。他們把經商盈利當做最高的人生目標;他們所孜孜追求的是企業的成功;他們對從政不感興趣,沒有政治化傾向,不在「做官」、「升級」上分心。他們也絕不在官僚面前卑躬屈膝,俯首聽命。
一個人如果把辦企業僅僅當做是通向仕途的一種方式,那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這或許是官僚辦企業難以長進的原因。
企業家的金錢觀
普通人鄙視貨幣,口不言錢,視錢為萬惡之源。他們害怕貨幣經濟瓦解自然經濟,破壞他們那「田園詩般」的生活景色;他們畏懼貨幣這個「天生的平等派」衝破他們習以為常的等級制度和人身依附關係,使人們「六親不認」。在他們眼裡,賺錢是一種十足的道德敗壞行為。
企業家視金錢為生命之血液,社會之獎章。貨幣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賺錢是他們辦企業的目的。他們討價還價,不諱言錢他們主張金錢面前人人平等,認錢不認人;他們信奉「為富乃行善之道」,牟利乃天經地義。
在他們看來,「君子謀道、小人謀食」的觀念不僅幼稚可笑,且對社會有百害而無一利。賺錢不僅是個人成功的標誌,而且是民眾福利之源泉。
企業家的「鄉土觀」
戀土戀鄉,是普通人的一種美德。對普通人來說,故鄉不僅是生活天地,而且是精神療養院。「畫地為牢、坐井觀天」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好出門不如孬在家」是他們的行為準則。「親不親家鄉人,美不美家鄉水」是他們表達鄉土之情的格言。
企業家沒有「故鄉」。他們四海為家,把整個社會當做生活舞臺;他們寧願到處流浪,不甘死守一地,哪裡適於生存就往哪裡走,何處有利可圖就向何處流,這是他們的生活準則之一。
在他們看來生活於異邦他鄉,不僅有利於解脫傳統規範的東縛(這種束縛是他們最難以忍受的),而且有利於培養自主精神和創新能力,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所以,他們從不為「背井離鄉而惆悵,從不為「流落他鄉」而沮喪。到處都有他們創業的天地,到處都是他們生活的樂園。
企業家的人オ觀
普通人看人注重的是品德,不是オ幹;是出身,不是才能;是資歷,不是水平;是經驗,不是智能。在傳統社會,一個人越是碌碌無為,越是老成持重、墨守成規,越是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就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相反,一個人越是不滿現狀勇於創新,越是不聽君令愛動腦筋,就越為社會所不容。民眾百姓把他看成「異端」,達官貴人把他視為「孽種」。在生存競爭中,他十有八九要成為輸家。
企業家選拔人才的首要標準是オ幹,不是「品行」;是オ能,不是出身;是水平,不是資歷;是智能,不是經驗。他深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人皆可用。他不會把那些オ華出眾但「生活欠潔」的人拒之門外,更不會把那些水平平平只會從命的人奉若明珠。
企業家不僅需要遵守紀律的模範,更需要「破壞秩序」的闖將。他樂於與不合傳統的人合作,鼓勵他們標新立異,大膽創新。他把選用人オ看成是自己事業成功的資本,而不是對他人的「恩賜」。因此,他的企業王國,必然是英才薈萃之地。
企業家的觀念遠非以上八個方面所能概括,在效率觀、節儉觀、勞動觀等方面,企業家同樣與普通人大相逕庭。可以說,企業家是現代人的典型代表。社會觀念的變革首先從他們開始,並且永遠以他們為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