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回顧 | 翠盤起舞,梨花再頌,新版京劇《大唐貴妃》煥彩登臺

2021-02-08 上海大劇院


浦發銀行信用卡深情呈獻

新版京劇《大唐貴妃》

The Royal Consort of Tang

今晚繼續


2019/11/6-11/9(周三至周六) 19:30

2019/11/10(周日)14:00

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Lyric Theatre, SGT 


主演 史依弘、李軍、安平、奚中路、藍天

*劇中唐明皇一角由李軍(11/6、7、9、10),藍天(11/8)分飾*

演出 上海京劇院


¥80(公益票day tickets)

160/280/480/680/880/980

少量餘票,請點擊「閱讀原文」購票


*Allinformation on programme and artists is subject to change



場  序


序  幕



一代英主唐玄宗李隆基,將傾國傾城、能歌善舞的楊玉環納為貴妃。


第一場  安楊交惡



楊玉環的從兄楊國忠因妹得勢,與平盧節度使安祿山交惡,互相攻訐。


第二場  華清池



春暖花開,李隆基偕楊玉環暢遊驪山,贈以金釵鈿盒,賜浴華清池。


第三場  梨園



李隆基開創梨園,以歌舞展大唐風貌。期間李隆基司鼓伴奏,楊玉環登上翠盤翩翩起舞,兩人引為知音。安祿山突入梨園,獻舞諂媚,拜楊玉環為乾娘。


第四場  剪青絲


安祿山結交內宮,楊國忠更為嫉恨,李隆基為平息安、楊嫌隙,加封安祿山為範陽節度使,放虎歸山。李隆基與楊玉環因誤會爭吵,玉環黯然回到楊府。回府後的楊玉環日日思念愛人,適逢高力士前來探望,玉環割下一縷青絲,以表心跡。


第五場  長生殿


李隆基見青絲,感念舊日情愛,遂招玉環回宮。七月初七,楊玉環於長生殿對月乞巧,金盆捧月,祝告上天護佑李隆基。悄然而至的李隆基深為感動,二人重歸於好,對天盟誓,永結同心。


第六場  馬嵬坡


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率軍進犯長安。李隆基攜楊玉環逃離長安,駐紮馬嵬坡。陳元禮為首的御林軍以媚君禍國為由,誅殺楊國忠,繼而逼殺楊貴妃。李隆基回護玉環,軍士以死相逼。在危急時刻,楊玉環挺身而出,甘受白綾。訣別之際,玉環請求李隆基將其安葬於梨樹之下。


第七場  仙會


八年後,安史之亂平息,身為太上皇的李隆基思念玉環,浩嘆不已。幻覺中,李隆基來到蓬萊仙境,楊玉環翩如嫦娥,盛裝來迎,兩人再續生死之緣。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為一人去……」昨日,這首傳唱度極高的《梨花頌》,激起了全場觀眾的無限回憶。始於18年前的《大唐貴妃》,如今新妝返駕,重新起航,以全新的面貌為觀眾帶來了原汁原味的京劇視聽盛宴。


謝幕時分,戲迷們簇擁到舞臺邊高呼:「史依弘,我愛你!」臺上那個剔透的楊貴妃,眉眼含笑。李軍飾演的唐明皇,老成穩重,卻也回任性地不願做這皇帝,感嘆著為何朝廷梨園不可兼得、江山美人必有一傷。當白綾賜予貴妃,李隆基與楊玉環四目相對,熱淚早已含在李軍的眼裡。


在首演前一晚的彩排裡,史依弘還和李軍探討著這滴淚該不該流下來。演員做久了,動情易,克制難。最終,這一滴淚在君王的眼眶裡一次又一次地打轉,始終沒有流下來。


「馬嵬坡」一場,貴妃與唐明皇難分難捨©️上海京劇院

昨晚尤為值得期待的,是重新設計後的那一支「翠盤舞」。為了向梅蘭芳先生致敬,這支在《太真外傳》中曾出現過的傳世之舞,重新編舞后再度搬上了舞臺。對於「翠盤舞」的「再造」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在這支舞的現場見證者寥寥,梅葆玖先生也因為當時年幼,並無太多印象,因而在創作中能參考的,僅有梅蘭芳演出的幾張劇照。但是主創團隊卻迎難而上,新版「翠盤舞」融入了更多唐舞和戲曲元素,並邀請舞蹈家黃豆豆為其設計了群舞部分。


儘管18年前的演出中,史依弘也曾平地起舞,但這次卻是真真正正站在了翠盤之上,試圖還原梅蘭芳先生當年絕美的舞姿。


「翠盤舞講究的是默契配合。李隆基打鼓、楊貴妃跳舞,兩人在藝術上天衣無縫的配合也是他們相愛相惜的寫照,」史依弘說。此時的李隆基已經把梨園管理權交給了他最心愛的女人,站在高處的楊貴妃儼然已成為一位「梨園指揮家」。


這無疑讓表演的難度係數成倍增加。在演出前的採訪中,史依弘笑稱自己每天都在翠盤上苦練,已成為「上海京劇院最著名的舞蹈演員」。苦練後的現場令她不負眾望,身著舞服的她,翠盤而起,美輪美奐,讓在場觀眾滿意而歸。 


除了舞蹈之外,新版《大唐貴妃》的劇本、唱腔乃至音樂也都進行了修改。李隆基、楊貴妃的愛情主線和「安史之亂」、「梨園肇始」兩條副線重新進行了梳理,整體劇情推進更緊湊、精煉,戲劇矛盾也更集中,同時削弱上一版的歌劇元素,使全劇風貌更回歸京劇本體。


為了更加符合情境,上一版中的《貴妃醉酒》也在這版中被替換成了全新創作的一段【四平調】,「無限憂愁無限恨,一憶君恩一斷魂。寂寞長空冷月嘆無情,蕭瑟龍樓黯宮燈。」這段【四平調】突出了楊貴妃被貶出宮門後對李隆基的思念,增加了兩人的情感牽絆,讓原本發展的戲劇線索更為順暢。

多媒體的運用也是新版京劇《大唐貴妃》的一個重要亮點。原版的舞美採用的是手繪布景,新版中以LED屏和投影替代了實體建築,對多媒體影像技術進行了靈活運用,希望以此能在傳統經典的基礎上有創新性轉變,將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相融互補,展現戲曲藝術寫意、靈動、多變的藝術特色。

根據不同的場次和故事情節轉換,多媒體也隨之而變。結合《大唐貴妃》發生的時代和地點,金碧輝煌的宮殿、詩情畫意的梨園都一一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並運用整個舞臺來渲染氛圍。觀眾的情緒被捲入其中,仿佛穿越到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唐朝,久久不能平復。



談及這次演出,史依弘和李軍都自覺成長不少。而在8日即將登場的李隆基飾演者藍天眼中,這次演出機會非常難得。2001年原版在大劇院上演時,藍天還是戲校的學生,三組名角的精彩演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5年,他參與到青春版《大唐貴妃》的排練中,成為李隆基的扮演者,不僅得到梅葆玖的指點,還得到與史依弘對戲的機會。今年是藍天進入京劇院第11年,終於有了和史依弘同臺演戲的機會。


更多年輕的面孔也在這次舞臺上湧現。來自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學生們,第一次參與到戲曲演出中,將飾演圍繞貴妃翠盤起舞的年輕舞者們。觀眾離場時,劇場內播放的童聲版《梨花頌》來自2名小學生,他們一個是第21期「FOLLOW ME京劇跟我學」時尚課堂少兒旦角班裡唯一的男生,另一個是第一次開口唱京劇的小戲迷。他們與新版《大唐貴妃》一同,為觀眾留下了不能忘懷的一夜。

*本文素材來源於《新民晚報》(記者趙玥)、《文匯報》(記者童薇菁)、《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諸葛漪)的相關報導。

攝影:齊琦/上海大劇院、上海京劇院

視頻拍攝、剪輯:陳蘊昕/上海大劇院、上視新聞綜合頻道


-END-

相關焦點

  • 18年後,《大唐貴妃》重返上海舞臺
    對於當今學習梅派藝術的京劇演員,《貴妃醉酒》幾乎是必學必演劇目。上海京劇院的當家梅派青衣史依弘說,《貴妃醉酒》是她演的最多的劇目之一,平時出國訪問演出也經常會帶這齣劇。因為無論是哪個國家的觀眾,都喜歡這齣劇。就在最近,史依弘主演的新版京劇《大唐貴妃》正在上海京劇院排練廳內緊鑼密鼓進行中。
  • 現場 | 再唱「梨花頌」,再現翠盤舞,京劇《大唐貴妃》18年後「返駕」大劇院
    ,新版京劇《大唐貴妃》將作為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劇(節)目,於11月6日至10日獻演上海大劇院。重新打造此劇以便推廣,一直是梅葆玖先生的心願,甚至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都在為《大唐貴妃》積極奔走。此次新版《大唐貴妃》將由原版「親歷者」史依弘、李軍擔綱飾演楊貴妃、唐明皇。史依弘說:「3年前我在北京見到梅葆玖老師,他說想要復排這部戲,但很遺憾還沒完成心願,老師就仙逝了。所以這一次也是我們帶著對梅老師的一份致敬,完成他的心願。」
  • 18年後,京劇《大唐貴妃》復排
    原版《大唐貴妃》(曾用名《中國貴妃》)以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兩部名劇《太真外傳》《貴妃醉酒》為基礎改編創作,保留了梅蘭芳和徐蘭沅、王少卿創作的唱腔曲段,並於2001年登臺上海大劇院,為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揭幕。當年,《大唐貴妃》齊聚南北演員,由梅葆玖、張學津、于魁智、李勝素、史依弘、李軍組成三對主角,分飾楊貴妃和李隆基。
  • 梨花開,梨花落,梅葆玖先生一路走好!
    13歲正式登臺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劇。▲1993年春晚京劇《坐宮》常演劇目有京劇《貴妃醉酒》、《蘇三起解》、《玉堂春》、《二進宮》、《木蘭從軍》、《天女散花》、《彩樓配》、《武家坡》、《祭塔》、《三娘教子》,以及崑曲《斷橋》、《遊園驚夢》、《思凡》等梅派京崑劇目。梅葆玖說,他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本應發展梅派藝術的年紀恰趕上「文革」。文革期間,男旦和老戲都不許再演了,整整14年他沒在舞臺上張過一次嘴,而是管了14年音響。
  • 《貴妃醉酒》是京劇麼?
    它是京劇,這還有問題麼?  中國的戲曲分作兩大系。一類是曲牌體,如四川高腔,江西的弋陽腔。一類是板腔體,如梆子、京劇。曲牌體是長短句。板腔體字句整齊。七字句,十字句。《貴妃醉酒》是什麼體?  「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玉兔又轉東升。那冰輪離海島,乾坤分外明。皓月當空。恰便是嫦娥離月宮,奴本嫦娥離月宮。」
  • 京劇《梨花頌》背後的愛情事故為何如此悽美!美醉了!聽醉了!
    《梨花頌》新編歷史京劇《大唐貴妃》主題曲楊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詞這首京歌主要講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唱腔設計京劇二黃調式為主調加入梅派唱腔元素個人主唱與合唱相輔相成這首京歌是京劇國粹文化梅派的代表作品,極為受歡迎。不僅歌美,劇情也美,能用國粹文化京劇來演唱出來,實在是一場無與倫比的魅力。唱詞也是有著較高的文學品味,劇照更是美不勝收,還有配上旋律更是添加一種獨特的美。如此一來,更能體現出梅派的神韻與精髓,結構嚴謹,詞曲典雅優美,意境更是深遠流暢,實在是令人回味無窮,感人肺腑。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舞臺版福州首演
    12月9日晚,由中國11個藝術院團的逾百位優秀演員聯手打造的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舞臺版在福州鳳凰劇院首演。 劉可耕 攝劇中孫悟空到御馬監養馬。劉可耕攝孫悟空返回花果山,樹立起「齊天大聖」的旗號。劉可耕攝孫悟空返回花果山,樹立起「齊天大聖」的旗號。
  • 如何評價京劇演員梅葆玖的一生?
    梅蘭芳一生勇於創新,排了幾十齣新戲,他則是一出一出恢復父親演過的老戲,就連和學生李勝素、史依弘合演的《大唐貴妃》,也是脫胎於父親的《太真外傳》,算不得一出新戲。他的藝術造詣不是梅派弟子中最高的,但在弘揚梅派乃京劇藝術上,他是當之無愧的標杆。他佔著一個「梅」字,這是言慧珠、杜近芳這些師姐妹望塵莫及的。
  • 國寶級造美點金手藍玲之女張穎《大唐貴妃》小試牛刀 驚豔行家
    18年前梅葆玖先生演出的一版《大唐貴妃》被北京京劇院和上海戲劇院復排了,在上海國際博覽會期間上海大劇院連演五場,座無虛席博得國際國內觀眾叫好聲不斷,諸多行家對劇中人物的服裝造型十分驚豔:時代審美觀飛速變化,而這些生動地塑造出了人物命運線的服裝即使經過了18年時間依然充滿藝術張力。
  • 梨花「三弄」 丨鶴崗即將迎來第三屆梨花節~安排!
    梨花「三弄」 丨鶴崗即將迎來第三屆梨花節~安排!(特殊時期,預約入園,詳讀文末)第三屆梨花節即將芳香啟幕品梨花風韻享健康生活敬請期待:VR全景、雲端直播賞你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
  • 《夢回大唐》黃金版震撼首演
    超時空唐樂舞劇《夢回大唐》黃金版昨晚,迎來了震撼首演!看盛唐風採用藝術來書寫聽大唐風韻用歌聲來吟唱一起去看看吧穿越時空,夢回大唐。超時空唐樂舞劇《夢回大唐》黃金版歷時近一年的緊張籌備,12月28日在大唐芙蓉園鳳鳴九天劇院舉行盛大首演儀式,帶領現場觀眾開啟一段震撼人心、充滿夢幻與詩意的追夢唐朝之旅。
  • 京劇《大盛魁》在呼和浩特首演
    ↑10月15日,演員在表演京劇《大盛魁》。 10月15日晚,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京劇團排演的京劇《大盛魁》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音樂廳首演。  ↑10月15日,演員在表演京劇《大盛魁》。 新華社發(王正攝)
  •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12月3日 記者 於立霄)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通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 新創京劇大戲《許雲峰》成功「雲」首演!
    日前,北京京劇院現代京劇《許雲峰》進行了網絡「雲首演」,主演譚正巖、杜鎮傑、朱強以及劇組全體演職人員以高亢激昂的革命之聲和「紅巖」精神的動人力量,為全國人民奉獻出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雲端」京劇盛筵。
  • 室內樂版京劇《霸王別姬》獻禮中國大戲院新張
    88年後的今天,她帶著悠久的歷史感和做「世界名團名劇中國首演地」的信心,舊貌換新顏,重新出發。△中國大戲院宣傳視頻作為曾經上海京劇的「四大舞臺」之一,中國大戲院承載了太多美好的回憶。厲慧良、馬連良、梅蘭芳、孟小冬、李玉茹、周信芳等眾多京劇名家名角都曾在這裡登臺獻藝,留下了一段段戲史佳話。
  • 從「百變女神」到「直播新人」,這位京劇名角美得讓人看不夠!
    2012年史依弘又與崑曲王子張軍合作上演了新版崑曲《牡丹亭》京昆不分家曾是梨園屆的傳統也是梅蘭芳、程硯秋、俞振飛、言慧珠這些前輩們身體力行的實踐而史依弘在探索創新的同時從未放棄傳統她說:史依弘還參與了音樂家譚盾的多媒體音樂劇《門》和《2000Today》新世紀交響音樂會的演出嘗試過帶有實驗意味的多媒體京劇音樂劇《白蛇傳·愛情四季》以及交響京劇《大唐貴妃》
  • 楊貴妃與大廟梨花戲說——戊戌靖遠大廟梨花節感懷雜章
    >大廟——梨花之鄉文化之鄉長壽之鄉香水梨——黃河梨貴妃梨黃河之濱的神果——題記第一章 貴妃娘娘駕到黃河孕育美神,這是不會有爭議的命題。這些吆喝、讚美詩彷佛有魔性,是一個信號,隨之,四面八方的朝聖者們驀然冒出地平線,他們心懷虔誠,蜂擁而來大廟,在無廟的大廟廣場,進行一場類似宗教般神聖的膜拜禮儀……到了大廟,大家並不會見到那形象猥瑣的高力士,見到的乃是大唐的瓜瓞綿綿的子孫們,那些神採奕奕的紅男綠女,遊人如織的形色訪客……大家立在黃河岸邊紛紛仰起頭顱以哲思的眼光仰瞻那越過寒冬從天外飛來的一大片神奇動人的潔白——梨花、梨花、
  • 詠嘆起舞獻深情美意 字字珠璣引雋永感懷——中央芭蕾舞團《大地的詠嘆與起舞》首演圓滿成功引獻燦爛星輝
    》首演中那詩、樂、歌、舞的精妙絕倫、中芭舞者的精湛演繹,就是這番情、這場夢的瑰麗再現!2017年5月12日晚,北京天橋劇場,一場對中芭、對中國芭蕾有著深刻影響、意義非凡的芭蕾演出以突破歷史記錄的網絡直播20萬人次關注的見證下,由中芭攜手世界芭蕾藝術大師約翰·諾伊梅爾傾情奉獻的《大地的詠嘆與起舞》首演如約與京城的廣大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