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著名宰相的一首閨怨詞,語言細膩,深鬱多情,值得一讀

2021-03-05 古詩文學習

踏莎行·春暮

寇準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注】寇準(961-1023):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封萊國公,諡忠愍。菱花:指鏡子。

8.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有什麼作用?(5分)

9.宋人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評道:「忠愍詩思悽婉。」試結合詞句作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8.答:描繪了一幅衰落殘敗、寧靜沉寂的暮春圖景。鶯兒聲老,紅英落盡,小梅綴枝,堂外細雨濛濛,堂內屏風半掩,餘香嫋嫋,給人衰殘沉寂之感。(3分)營造了衰敗孤寂的傷感氛圍,引出下文閨中思婦的形象。(2分)(其他補充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答從描繪的景物看,詞中之景皆處暮春,衰落慘敗,迷濛孤寂,營造出一種悽涼感傷的意境,悽惋動人;(3分)從抒發的情感看,詞人寫閨中思婦,面對衰敗孤寂之暮春殘景,心情黯然,內心滿是對春色逝去的感傷惋嘆、閨中獨處的孤寂落寞以及對遠人的綿綿思念。

【譯文】

春色將盡,鶯聲燕語漸漸不聞,滿地落花堆積,稀疏的青梅斜掛枝頭,眼見到了春末夏初了。濛濛細雨中,一個消瘦的女子靜靜地獨立在畫閣外,眼前的屏風半掩著廳堂,惟見縷縷沉香從屏風後嫋嫋散來,更添了幾分幽幽的心事。

遙想當年依依惜別時的深情約定啊。如今一別經年,依然杳無音訊,可曉得我這份斷腸的思念嗎?妝奩久未開,菱飾塵灰滿,眼下竟然連照鏡的心都懶了。只是落寞地倚在欄杆上,心下縱有萬語千言,卻又向誰人說起?惟有無語凝噎,暗自銷魂罷了。天空灰濛濛的,黯然地銜著綿綿不盡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注釋】

踏莎(su)行: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

闌(lán):殘,盡,晚。

紅英:紅花。南唐李煜《採桑子》詞:「亭前春逐紅英盡。」

屏山:指屏風。唐溫庭筠《南歌子》詞:「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鴛枕映屏山。」

密約:指男女之間互訴衷情,暗約佳期。沉沉:深沉。此指重大之事,即終身之事。

杳(yo)杳:深遠無邊際。

菱花:指菱花鏡,亦泛指鏡子。慵(yng)將照:懶得拿起鏡子來照。慵:懶散。將:拿。

銷魂:形容極度傷心。

【創作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寇凖被貶為青州知府,任職之際,他為了表達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對政壇、對君上難以割捨的情懷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所表現的是一個閨中女子在暮春時節,倚樓而望,盼望離人歸來的幽怨情思。全詞語言細膩,深鬱多情,既有全方位的場景描寫,又有細緻入微的景物刻畫,移隋入景,情景交融,描繪了一幅清雅脫俗的仕女相思圖。

上片著力描寫女主人公傷春自憐的孤寂心境。

時序暮春,美好的春景很快就要殘盡,黃鶯的啼聲日漸老澀,再也不是「鶯初學囀尚羞簧」那麼稚嫩清脆、悅耳動聽。先前鬥豔爭妍、繽紛爛縵的紅花,紛紛辭謝枝頭,飄零殆盡。綠葉成陰的梅樹上竟已悄悄結出了小小的青果。

這是十分精彩的景物描寫。「鶯聲」「紅英」「青梅」,僅僅三項事物,由於極富春的特徵,足以將無邊春色展示具體。「色」與「聲」,「青」與「紅」,「老」與「小」,對照映襯,生動鮮明,鍊字工巧,耐人尋味。「將闌」「漸老」「落盡」而「小」,更是次第分明,動感強烈,春事闌珊的衰殘變化,足以驚心動魄。

妙在雖不言情而情自見:春光易逝,無可奈何,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屈原《離騷》)一旦有此感觸,自然也應該是「春色惱人眠不得」(王安石《春夜》)了。

戶外如此觸景生感,華美的廳堂裡一片冷靜,更無伊人相伴,只有迷茫密布的春雨下個不停,催促春光更快地消逝。畫著山水圖案的精美屏風,半開半掩,可無人有心腸去理睬它。香爐裡燃了許久,即將燃盡的一縷餘香,輕輕飄散,搖蕩著,繚繞著,彌散在冷寂的畫堂裡,仿佛幽遠的思緒一樣連綿不絕。

「半掩」「蒙蒙」「嫋」「靜」,用詞精當,刻畫入微,生動地展現出一個華麗精美然而冷落空虛的畫堂環境,巧妙地折射出閨中獨守、百無聊賴的鬱郁情懷、沉沉幽怨,完美地構成了環境與心境的和諧統一。

下片著力抒發女主人公傷別懷遠的深沉離恨。

閨中愈是孤寂,愈加懷念伊人。想當年,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依依惜別,密約歸期,千般叮嚀,萬般囑咐,情意何等深沉。可誰知到如今望不到伊人寄來的音信,盼不見伊人歸來的身影。「沉沉」「杳杳」,巧用疊字,突出離別情思的幽暗深遠與遼闊無際。既然如此,誰還有心情去對鏡梳妝,「菱花塵滿」,細節突出。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經·衛風·伯兮》)所以聽憑菱花寶鏡積滿了灰塵,也懶心無腸地不去拂拭它了。思念伊人,情不能已,還是再到樓頭去看看罷,說不定能盼望到伊人意外歸來的行旌哩!可是事實無情,依然只有失望,沮喪之餘,啞然無語。但見萬裡長空,一片陰沉,恰似閨中的心境;唯有芳草連天接地,一直延伸到伊人所在的遠方。借景抒情,造語自然;芳草懷遠,巧於用典。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當離情別恨使人傷感至極時,真好像魂魄離體而去一般。悽惋之情,溢於言表;不盡之意,更在言外。

總之,全詞由描寫景物起,又由景渲染情,將暮春時節一位閨中思婦懷念久別愛人的孤寂情懷抒寫得委婉動人。上片寫景,情由景生,景中有情;下片寫情,寄情於景,以景結情。情景交融,意境渾然,於是情經景緯,織成天機雲錦。

相關焦點

  • 晏殊《蝶戀花》乃婉約詞極品,豪放詞宗蘇軾也作一首,可與之媲美
    晏殊是北宋婉約詞作者的代表人物,而蘇軾則以豪放詞著名,他二人各有一首《蝶戀花》。前者因境界遼闊高遠,久負盛名,被王國維用作「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第一重境界」的代名詞;後者豪邁於婉約,佳句不斷,開宋詞新風。兩詞各有千秋,讀罷令人回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兩位大家的詞作吧。
  • 晏殊很傷感的一首愛情詞,每一句都感人肺腑,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北宋時期可謂是人才濟濟,這一時期誕生了很多的優秀的詩詞大家,譬如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秦觀、柳永、周邦彥等等,那都是當時著名的詞人,這些人創作出了很多經典的詞作,大部分也都流傳了下來。除了上面提及的這幾位大文豪之外,還有晏殊同樣很具有代表性,他的詞也是情意綿綿,以這首《玉樓春.春恨》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每一句都充滿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
  • 馮延巳的一首經典之作,開篇就驚豔了千古,值得一讀再讀
    俗語說,開卷有益,品讀古詩詞,不僅可以感受韻律之美,而且可以讓人生在無形中變長變寬。當思想變得充實和嚴謹的同時,胸襟也慢慢地豁達,情感體驗更會逐漸變得細膩和善解人意。五代有一位宰相詞人,不僅極其擅長描寫閨怨題材,而且文採飛揚、被人推崇。
  • 歐陽修很深情的一首詞,短短8句細膩而美好,值得一讀再讀
    文/顧無【引觴漫談】北宋一代有名的文壇宗師歐陽修,他是當時的宰相,是文人的領袖,有一群同樣地位尊貴,才華橫溢的知己,喜歡提攜後輩,他的一些思想被蘇軾繼承且發揚光大,成就了北宋文學的巔峰。歐陽修在歷史中給人留下的印象並不刻板,不是那種腐儒一般的文人,而帶有著一種通透,接地氣的感覺,讀他的「環滁皆山也」就可見其大概。而他的少年時期,也並沒有什麼神異的跡象預示著他將主宰北宋文壇幾十年。少年的歐陽修和我們一樣,沉浸在對愛情的渴望中。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詩,男人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唐詩、宋詞,號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在唐朝,著名的詩人有杜甫、李白、王勃、王維、白居易、孟浩然等,而在宋朝,著名的詞人有蘇軾、柳永、辛棄疾、李清照等。這些人的名聲都很大,他們的作品也是家喻戶曉,誰都能背出幾首來。
  • 周邦彥一首很感人的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愛意,寫盡了相思之苦
    周邦彥的詞情感細膩,特別是他的愛情詞,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寫得無比深情,譬如這首經典的《蝶戀花.早行》,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充滿了濃濃的愛意,也是道盡了相思之苦。現實生活中的周邦彥也是一位多情之人,他與李師師,還有當時的名緩都有過交往,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字裡行間儘是詞人的一片深情。
  • 小詩人偶成千古奇詩,男人應該順著讀,女人應該倒著讀
    中華三千年詩詞文化,誕生了無數著名的詩人,也誕生了無數經典的佳作。當然也有一些,並不出名的詩人,寫出過流傳千年的經典。今天就來說說,一個叫李禺的小詩人,和他的千古奇詩《兩相思》。 李禺《兩相思》 李禺宋朝人,其他不詳,算是個不知名的小詩人吧。史料上他的記載非常少,就連強大的搜尋引擎都搜不到他多少信息。
  • 多情才子秦少遊,他的詞就是一部風流史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無限優美而又讓人浮想聯翩的名句,都是歷代的人們耳熟能詳的。秦少遊生於江蘇高郵,父親秦元化師從「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習經多年,家學深厚。不過,秦少遊倒沒學其父親,在儒學典籍中埋頭苦讀,皓首窮經。
  • 李清照這首詞明如白話,沒有晦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細膩
    李清照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有才華的女子,她不僅詞寫得好,同時他的詩,那也是一絕;當然她最大貢獻還是在詞,她在很多詞,那都是描寫的極為細膩,往往只是寥寥數語,便是把一件事情,或是內心的情感,描繪的活靈活現,讓人讀了之後,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正是李清照詞作中,最大的一個特點。
  • 柳永思念妻子寫下一首詞,全詞語言優美情景交融,讀來扣人心弦
    柳永中年時期漫遊江南,寫過一些優秀的羈旅行之詞,有一首叫《歸朝歡》詞作,就是他眾多作品中的代表作,這首詞寫的是在冬季的某一個清晨,詞人因為要早行,所以勾起了他懷念故鄉的情思。柳永,福建崇安人,他早年離開家鄉,來到京城汴梁求取功名,在京城一呆就是很多年。
  • 宰相過壽向柳永求詞,柳永卻把自己誇得天花亂墜,誕生了著名成語
    對於人生仕途而言,柳永的書算是白讀了;可對於宋代詞壇來說,柳永該當名垂千古。一個經腹滿綸、才華橫溢的創作型人才,一個「凡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全民明星,卻因為被官方勸學,最終成為了仕途全無而又功勳卓著的青樓狎客,他的文字隨著井水,流向了大地的四面八方。
  • 宋朝宰相呂夷簡
    在宋朝歷史上,連續出過三代宰相的家族鳳毛麟角,呂氏家族是其中之一。呂夢奇的孫子呂蒙正,是宋代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出身的宰相,歷仕宋太宗、宋真宗兩朝;呂夢奇的曾孫、呂蒙正的侄子呂夷簡是宋仁宗的宰相,呂夷簡的兒子呂公著是宋哲宗的宰相。一門三宰相,世所罕見。
  • 晏殊很感人的一首送別詞,裡面還化用了唐詩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朝的文人其實是很有趣,他們在繼承傳統的詩歌的同時,又另闢蹊徑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裡面很多的經典之作,那也是膾炙人口,筆者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北宋詞人晏殊的一首送別詞,也就是這首《喜遷鶯·花不盡》,這首詞情感細膩,寫得也是極為傷感,另外又是化用了唐朝詩人李賀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從而讓這首詞顯得別具一格,還充滿了無限的憂愁,讀來當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迴文詩,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
    ▲宋代詩帖01相思,是古代詩歌中非常常見的主題,名詩名句數不勝數。古詩詞優美的韻律和含蓄的表達方式,令得風花雪月均可託相思,骰子紅豆亦可刻相思。每一首都有固定的視角。比如丈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又比如妻子對丈夫的記掛之意,至於情人間的思念之情,更是可以述諸於詩詞之中。宋代就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李禺,創作出一首迴文詩,叫做《兩相思》。回文體,是漢語獨有的一種文學體裁,又有迴文詩,回文詞,回文曲等。
  • 一代詩仙李白為何寫下「閨怨詩」?這是怎樣的溫柔細膩!
    其實,在豪邁之外,李白也擅長寫「閨怨詩」。今天,分享十首李白的「閨怨詩」,一起來看李白的「溫柔細膩」吧!《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長幹行》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位居住在長幹裡的商婦自述的口氣,敘述了她的愛情生活,傾吐了對於遠方丈夫的殷切思念。詩中塑造了一個具有豐富深摯的情感的少婦形象,十分動人。全詩熔敘事、狀景、抒情於一爐,形象鮮明飽滿,風格深沉柔婉。
  • 歐陽修寫了一首詞,讓人一讀再讀
    北宋詞人柳永曾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短短數字,將濃濃的離愁別緒躍然紙上,讀來感染力極強。離別,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喜愛吟誦的話題,原因除了詩人多具有敏感的心性,更是因為離別本身便是使人惆悵的事情。
  • 寫了一首詞,句句自誇
    自古文人自謙、自斂,但是總有例外,當一個人有了自傲的資本,他們的自負也就會顯露出來,唐宋時期一些文人能力極佳,因此我們能夠讀到那個時代一些文人的自誇作品,比如李白曾將自己比作如來,「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杜甫自言不遜於楊雄和曹植,「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相對於李白和杜甫,杜牧的自誇則顯得非常含蓄,「北闕南山是故鄉,兩枝仙桂一時芳
  • 蔡松年的一首鷓鴣天,細膩傳神,幽靜溫馨,讀完令人愛不釋手
    南宋一位才子也有一首詞非常不俗,下面介紹蔡松年的一首鷓鴣天,細膩傳神,幽靜溫馨,讀完令人愛不釋手。鷓鴣天·賞荷宋代:蔡松年秀樾橫塘十裡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燻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蘸瀟湘。
  • 馮延巳:一個心思細膩到令人髮指的男人
    今天來聊一個心思細膩到令人髮指的男人——馮延巳。他是南唐宰相。
  • 納蘭性德的愛情詞感人肺腑,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不多情!
    後來盧氏由於難產逝世,納蘭性德此後一直生活在悲痛之中,寫下過很多經典的愛情詞,以此來紀念妻子,尤其是這首《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那就描寫得感人肺腑,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清代:納蘭性德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