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
北宋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拚:pàn,甘願,不顧惜)
(釭gāng: 燈臺,代指燈。)
你揮舞彩袖,手捧酒杯殷勤勸酒,殊不知,我也不想離開,便心甘情願喝個不住,不惜一醉。你的舞姿曼妙, 縱情舞至掛在楊柳樹梢照到樓心的一輪明月低沉下去,你清歌婉轉,盡興長歌,直唱到桃花扇底兒的風消歇,月落風定,仍自情愫萬千。
自從那次離別後,我總是懷念你我那次美好的相逢,多少次夢裡 與你共同歡聚。今宵突然重逢,反倒恍惚難信疑是夢中,我舉起銀燈把你細看,唯恐這次相逢又是一場空。
思念自是熬人,心裡記掛著一個人,分別的時候時常做夢與其相逢,真的見面了反倒疑心這次相逢是不是又在夢中。思念混淆了夢境與現實,想來,這時候該會掐自己一把,覺得疼了,才告訴自己這的確是真的。
自己被某個人這般牽念,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呵。可是,心心念念終於見到以後,或許美人遲暮,或許時過境遷,或許反覆幻想的人物、場景、情緒都在現實中變了味兒。一見之後,或許只餘失落罷了。
有的人確是適宜於存在記憶中,就此別過,讓美好止於離別之日,相見不如懷念。
——「英英妙舞腰肢軟。章臺柳、昭陽燕。」
《柳腰輕 英英妙舞腰肢軟》
北宋 柳永
英英妙舞腰肢軟。章臺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漸催楦板。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斷腸。
英英的舞姿美妙絕倫,她的腰肢柔軟異常,似柳枝輕柔嫋娜,似昭陽飛燕輕盈靈動。有錢有勢者追捧英英,富貴人家的筵會都爭著以千金之價選她作陪。宴席之上,她回頭看了看,音樂也開始飄揚,她翩翩起舞,縹緲似細柳扶輕風,身上的佩環也隨之微微顫動。
突然轉入了《霓裳羽衣曲》中節奏急促的段落,她更加施展出自己柔媚輕盈的身段,緊湊地地依楦板聲而舞。一會兒慢舒廣袖,一會兒急動蓮步,進退之間儀態萬千,舞姿豐富多變。英英的美麗,何止是傾國傾城,她突然回頭的一剎那,足以令萬人為之消魂。
舞女多歸入風塵行當,想來大有將英英之舞視作高級娛樂消遣之人,自然,也不乏真正理解和欣賞英英的人。觀眾一擲千金,英英一舞引得眾人腸斷魂銷,雖不過是一個舞女而已,算是出身不濟,但這般卓絕矚目,也亦搏出一方天地了。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
《霓裳羽衣舞歌》(節選)
唐代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憲皇,普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鉤欄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間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纍纍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
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懨彈吹聲邐迤。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 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
蟥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擘騞bò huō,象聲詞)
這部分屬於整首詩的第一-段,作者不止一-次參加過內宴,也觀賞過許多歌舞節目, 首推的便是《霓裳羽衣舞》。
明媚的春天,玉鉤欄下設下香案,蹁躚入場的舞者容顏如玉、體態輕盈,身穿彩色如虹的裙子,鈿瓔搖曳,玉佩珊珊,分明不似塵世俗人,竟是仙女一類的人物了。
磬簫箏笛,遞相彈奏,擊鼓彈吹,悠揚曲折,整裝已畢的神女還嬌慵地佇立在舞臺一角,作將要起飛狀。突然,樂曲由柔轉剛,直如秋竹坼裂,春冰迸碎。
神女應聲而起,舞姿輕盈飄逸若流風雪回,疾速如遊龍受驚。時而揮舞輕柔的廣袖若弱柳迎風,時而輕曳羅裙的下擺,似流雲繚繞。舞姿動人的同時,舞女煙波顧盼,眉黛含情,風袖起落間脈脈傳情,似有千言萬語。正是這般聲色情俱佳的舞蹈才會打動人、感染人,才會引起下文凝視諦聽殊未足的效果。
鸞鳳兩翼長著美麗的彩色羽毛,是象徵《霓裳舞》的服裝;「卻收翅」是指展開的翅膀再收回來,如此描寫,將本來難以描繪的動作用形象的比喻再現出來,使人如見舞蹈的優美,服裝的鮮豔。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贈張雲容舞》
唐代 楊玉環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舞動的廣袖掀起陣陣香風,芬芳隨舞姿幽幽散發,久久不散。纖細柔軟的身姿亭亭玉立,像紅蓮搖曳在初秋的輕煙裡。舞動之姿,像剛被風吹出山谷的輕薄雲霧,長袖舞動頻頻輕拂光滑的地面,又似清風徐起時柔嫩的柳條,低拂池水,將影兒映進水裡。
張雲容是楊玉環的侍女,善舞《霓裳羽衣舞》,楊貴妃作此詞讚美她的舞姿,字裡行間塑造了「紅蕖」、「輕雲」、「嫩柳」等軟美的意象。
——「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
《駐馬聽舞》
元代 白樸
鳳髻蟠空,嫋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
(鼉(tuó)鼓:用揚子鱷皮蒙的鼓)
鳳凰形髮髻精緻地盤成空花,舞者天生麗質,嫋娜腰肢溫潤輕柔。轉移變換蓮步輕盈,像漢宮趙飛燕那般美豔風流。鼉鼓疾響演奏《梁州》舞曲,隨舞曲翻飛繡著鷓鴣的春羅衣袖。送上錦緞纏頭,情郎哥錯認成風前的春柳。
情郎「劉郎」沉浸在舞蹈藝術之中,恍惚將她認作了風前的春柳,可見舞者的感染力和代入感之強,更別說其他觀眾了。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節選)
唐代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huò,驂:cān)
以前有一個漂亮的女人孫氏,她善舞劍器,名聲已傳遍了四面八方。她跳舞的時候人山人海,大家看得是心驚魄動,訝然色變,天地也似隨著她的舞姿劍勢而起伏震蕩。她手裡的劍光變幻萬千,一時璀燦炫目如后羿射落九日,一時如天神駕龍翱翔天際般矯健。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收舞時聲勢收斂,平靜得如同江海凝聚的波光。
詩後半部分還有「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hòng dòng)昏王室"這樣力透紙背的詩史之筆,五十年的光陰,真好比翻一下手掌,連年戰亂烽煙瀰漫,朝政昏暗無常。五十年前,不僅有名動一時的公孫大娘,也有空前繁榮的歌舞藝術。
然而,五十年歷史產生了很大的變遷,一場安史之亂把大唐鬧得天昏地黑。歌舞的變化,背後是五十年來興衰治亂的歷史變遷,懷念公孫大娘的舞,更懷念的是昌盛的國勢、清明的環境、豐富的生活。
——「舞餘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
《玉樓春西湖南北煙波闊》
北宋 歐陽修
西湖南北煙波闊,風裡絲簧聲韻咽。舞餘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
杯深不覺琉璃滑,貪看六么花十八。明朝車馬各西東,惆悵畫橋風與月。
(六么:又名綠腰,唐宋時期的歌舞曲名。)
西湖寬闊的湖面上煙波浩渺,東西南北四望也不見岸堤。繚繞的煙波中,絲竹篁管的聲音悲咽纏綿,悽迷地隨風飄蕩在湖面上。一番舞罷,綠裙羅帶罷雙雙垂下,尊前美酒入紅唇,染就香腮紅雲。
因為貪看歌舞入了迷,酒盈金杯,也不覺得杯子要滑落了。面對美景與歌舞,卻忽然想起日後各奔東西,那時,無可奈何的孤獨寂寞中,回首畫橋風月,該是何等惆悵。念及此,只覺若有所失。
其實,又何至於歡樂之時悲從中來,該及時行樂,方不辜負當下的良辰美景、美酒佳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