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達爾90歲生日快樂!電影史因他一分為二

2020-12-24 騰訊網

今天,12月3日,生於1930年的讓呂克戈達爾迎來了他九十歲的生日。

今年疫情在全球肆孽,影迷們都只能在線上聊解寂寞,然而網絡蜿蜒曲折,一不留神,在另一端的居然是一位遠古大神。

4月份的時候,INS上直播了讓呂克戈達爾在瑞士家中接受採訪,引來中國影迷競相朝拜,不確定有多少人能夠完全聽懂,但不妨礙大家招朋呼友、其樂融融。

文:東SIR

編輯:拋開書本編輯部

戈達爾於電影是何等重要的神呢?特呂弗說:「電影史可以分為二部分,沒戈達爾的電影史和有戈達爾的電影史。」

戈達爾1930年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個醫生,母親生於銀行世家。家庭富裕,然而那時的戈達爾有偷竊癖好。一次被抓後,父親把他保釋出來後從此斷絕關係。

這點和他後來新浪潮的好基友特呂弗有有趣的相似。特呂弗青少年時因為組織電影放映欠下巨額債務被繼父送到警察局,是巴贊把他保釋出來,並接回巴贊家一起生活。

戈達爾對電影的興趣源於他參加的巴黎電影放映活動,我們在他們那一代電影人身上都看到過這樣的痕跡。巴贊組織了電影放映俱樂部,特呂弗組織了電影放映俱樂部,阿侖雷乃參加了巴贊的放映,再加上戈達爾,突然想到現在中國大地遍地開花的民間放映,覺得中國電影好有希望啊。

看多了電影,戈達爾開始評論電影。1950年戈達爾和裡維特等人創辦了《電影公報》,出版了五期。在1952年加入巴贊創辦的《電影手冊》。

也是在1952年戈達爾通過在瑞士建造水壩的勞動賺到了一筆錢,買了一臺攝影機,拍攝了他的第一部短片《混凝土工程》。因此也可以說戈達爾開始電影創作時就是工人階級。此後又經過二部短片的練手。

終於在1960年拍攝了《精疲力盡》,並拿到了第1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次年就憑《女人就是女人》拿到第1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戈達爾曾在一次採訪裡說《女人就是女人》是他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處女作,言語中透露著對廣受好評的《精疲力盡》的不滿意。然而對影迷來說《女人就是女人》最戈達爾的部分,可能就是美麗的女主安娜卡裡娜了。戈達爾為之傾倒的女人。

此後戈達爾又拍攝了《隨心所欲》、《小兵》、《輕蔑》、《狂人皮埃羅》、《阿爾伐城》、《美國製造》……一系列著名影片。

而時間很快到了1967年,假如說電影史可以分為戈達爾前和戈達爾後。那麼戈達爾個人的電影史可以分為1967年前、1967年後

在此前的戈達爾可以說是把電影視作為藝術,而此後戈達爾把電影視作為工具,為無產階級鬥爭的工具。

前些年出品的一部關於戈達爾的傳記片《蔑視》中,行進在「五月風暴」遊行隊伍中的戈達爾對他以前電影的粉絲說:「我都在革命了,你們還在看那些電影。」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1967年,戈達爾出品了三部電影《我略知她一二》、《中國姑娘》、《周末》。

《周末》因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在2007年被美國《首映》評為影史上25部最危險的電影之一。

賈樟柯導演前段時間在理想國開講的電影課,名為《電影,我略知一二》似乎有致敬《我略知她一二》的意思。

而提到《中國姑娘》影迷津津樂道的似乎是女主安妮維亞澤姆斯基,父親有俄王族血脈,外公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拍電影先跟布列松、後有戈達爾、帕索裡尼等大師加持,因《中國姑娘》她和戈達爾開始了12年的婚姻。

然而我們現在看《中國姑娘》,應該可以看到後面戈達爾電影的緣起。影片拍攝於1967年,也就是1966年之後,1968年之前。

這當然是廢話,然而不是廢話的是1968年法國爆發了,戈達爾熱情參與的,甚至不惜使坎城電影節停擺的「五月風暴」。

而細看「五月風暴」喊出的口號等都可以從戈達爾1967年拍攝的《中國姑娘》裡面找到影子。然而我們並不能簡單的說《中國姑娘》預言了「五月風暴」。

因為前面是1966年,那年開始在中國發生了持續十年的運動才是《中國姑娘》、「五月風暴」共同的源泉、參照物。可以說中國元素從來沒有像那些年那樣佔領歐洲,成為歐洲時尚中心巴黎最時尚的元素。

而且這種影響並沒有隨著「五月風暴」的結束而結束,而是在像戈達爾等部分知識分子中生根發芽。戈達爾在此後十多年的時間裡義無反顧的投身為無產階級鬥爭的電影活動中。

為此不惜和安妮維亞澤姆斯基結束婚姻,和新浪潮的另一旗手特呂弗分道揚鑣。後者不僅是法國電影史,也是世界電影史的重大事件。

有評論認為80年伊莎貝爾於佩爾主演的《各自逃生》是戈達爾放棄無產階級鬥爭,回歸電影主流的標誌。

而我以為這裡面也有中國十年運動結束泛起的漣漪。中國十年結束於1976年,然而陸陸續續一些材料被公開了,歐洲左翼知識分子感到他們被欺騙了,他們改造世界的理想破滅了。於是他們開始切割、清算和轉向,戈達爾的行為應該算是這轉向潮流中的一部分。

儘管如此也不能簡單的說戈達爾回歸電影主流。戈達爾不可能臣服於電影的主流思想。

他和一向被視為藝術電影最高殿堂的坎城電影節一直若即若離,一方面積極參與,一方面又嘀嘀咕咕「究竟是誰主宰坎城,是至高無上的影像藝術本身,還是票房效應下的大製作體制。」

而奧斯卡給他的終身成就獎,他直接以不能坐飛機為由拒了。

而從他這幾年的作品如《電影社會主義》、《再見語言》、《影像之書》……來看,也是對以資本為導向的主流電影不屑一顧的。

昆汀說:「咖啡館裡有二個瘋狂的法國年輕電影人,他們根據一本不入流的美國犯罪小說拍了一部電影,但是他們的電影無關小說的故事內容,而是拍出了小說字裡行間的濃濃詩意。這就是戈達爾的電影。也是我所希望電影能夠完成的事。」

戈達爾無疑現在還在世的最偉大的最重要的電影大師他現在儘管已是九十高齡,但依然在電影的最前沿,做著最先鋒的電影實驗。在他身上真的是「歲月已經蒼老,他卻依然風華正茂」。

相關焦點

  • 戈達爾:電影史因他而被一分為二
    戈達爾至於電影又是何等重要的神呢?特呂弗說:「電影史可以分為二部分,沒戈達爾的電影史和有戈達爾的電影史。而時間很快到了1967年,假如說電影史可以分為戈達爾前和戈達爾後。那麼戈達爾個人的電影史可以分為1967年前、1967年後。在此前的戈達爾可以說是把電影視作為藝術,而此後戈達爾把電影視作為工具,為無產階級鬥爭的工具。
  • 新浪潮必備:怎樣閱讀戈達爾的神書《電影史》?
    以特呂弗、戈達爾為首的新浪潮的導演憑藉不斷革新的電影語言和影像,為法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帶來了新的紀元。正如戈達爾所言,新浪潮導演是第一批意識到電影史的導演,但倒不如說他本人是第一個意識到電影史,創造了「電影史」的導演。1989年,這位新浪潮電影大師受電視臺委託拍攝了關於電影史的系列紀錄片。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他完成了這四部名為《電影史》的紀錄片,其中每部被分為A、B兩個章節。
  • 戈達爾87歲生日!成為不朽,然後還在繼續
    今天是戈達爾的87歲生日,祝先鋒,生日快樂!讓·彼埃爾·梅爾維爾曾說過這樣的話,新浪潮沒有特定的風格可言,如果說新浪潮確實有某種風格,那就是戈達爾的風格。電影《精疲力盡》不僅是戈達爾個人漫長電影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整個電影史的一個支點。我不想說這是個豐碑或者裡程碑,因為那終歸只是意義上的冠冕。
  • 戈達爾的聲名湮沒了他的作品
    他被那個時代甚至後輩的重要電影導演們讚譽為靈感的來源。       本次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推出「未完成的電影史——戈達爾作品回顧展」,主要展出的就是戈達爾在新浪潮時期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成名代表作。       戈達爾是圍繞著《電影手冊》成長起來的新浪潮導演。傅東所供職的前東家《電影手冊》也是戈達爾藝術生涯起步的地方。
  • 他為戈達爾提供雙手,戈達爾教他比劃
    從其史詩般的作品《電影史》(Histoire(s) du cinema,1988-1998)開始,其拼貼式的電影就描繪了這個鐫刻世界歷史的媒介是如何發展的,即電影是如何從一個在劇場中被當眾放映的賽璐璐膠片發展到可供個人觀看的錄像帶、網絡、磁碟的;並且,其還闡釋了一直以來電影是如何通過圖像來「書寫」像文學史一樣個人化的歷史的。
  • 90歲法國電影大師戈達爾首次做直播
    今年90歲的戈達爾被認為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主將。1960年,他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精疲力盡》被認為是上個世紀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開山之作。他隨後拍攝的《狂人皮埃羅》《中國姑娘》等影片都在國際上取得了巨大的反響。他的作品風格多變,而且幾乎沒有間斷過。2014年,他拍攝的《再見語言》依然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入圍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 特呂弗:「戈達爾的傲慢像他自己」
    早期,在戈達爾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多處對於特呂弗的致敬:1957年,戈達爾在短片《所有男孩都叫派屈克》中,特意安排了一個細節:咖啡店顧客在讀報紙的文章標題,是特呂弗的電影評論——《法國電影在虛假中死去》;1962年,戈達爾的《隨心所欲》中,電影院中間的巨幅海報則來自特呂弗的《朱爾與吉姆》。
  • 戈達爾與坎城的「愛恨情仇」
    法國媒體搜刮來的幾張劇照和簡介,也同他那煌煌八卷本的《電影史》一樣,僅僅是剪輯過程中的定格畫面:一張是印象派的繪畫,色塊斑斕;一張是戈達爾露了半張臉的自拍,後面是一株向日葵。「唯有沉默,唯有革命性的歌唱,一個分為五章的故事,就像是手掌上的五個手指。」
  • 那是我精神導師戈達爾成名前的故事,因他而有的電影夢
    「讓-呂克設法讓母親答應他可以在生日那天讀一讀《飄》這本書」。 2.1940年6月到10月間,戈達爾通過家族的關係在維希的一個朋友(當地政府的一個頭目)家借住,無事可做的戈達爾陪著這位朋友的太太去電影院看了一些短小的法國喜劇。
  • 這位香奈兒和戈達爾的繆斯或許更有料~
    所以,今天跟我一起看看這個傳奇女子的開掛人生~安娜·卡裡娜出生於丹麥,家境微寒,一歲時父母離異,八歲之前顛沛流離被不同家庭撫養,後才回到母親身邊。但兩人關係不好,安娜曾多次離家出走。1958年在與母親的一次爭吵後,不滿18歲的她獨身來到巴黎,身無分文法語又糟糕,開始以天為被地為爐的流浪生活。一天坐在咖啡館被廣告代理人發現,開始短暫的模特生涯。
  • 神秘禿頭男戈達爾,如何跨越影評屆成為新浪潮導演領袖
    在這群SM式的啟蒙學者裡,最會勾兌語言結構,嘲諷技能點最高的影評人就是住在瑞士的神秘禿頭男:戈達爾。彼時的坎城電影節上一名僅為26歲的導演帶著他的新片《四百擊》在影展上大放異彩,他就是《電影手冊》的影評人:特呂弗。
  • 她以90歲高齡拍出的9.2分新片,預定了今年的奧斯卡
    他們可能是你家門前歌舞夕陽紅的大媽,也可能是90歲還在追逐電影夢的阿涅斯·瓦爾達。她在89歲時,拍出了自己最新一部紀錄片——《臉龐,村莊》。豆瓣評分9.2分,爛番茄網好評100%,並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
  • 戈達爾與特呂弗:法國新浪潮璀璨的雙子星
    當然,戈達爾也愛女人,但他的愛讓人疑心透著些輕浮或不屑,一如他一部影片的名字《蔑視》,戈達爾電影中的女人多水性楊花,多有操皮肉生涯的經歷。特呂弗對女人的愛則顯得真摯與深情,體現在作品中,就是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結果多是選擇讓女人活、男人死,比如《柔膚》,比如《隔牆花》等。
  • 「戰鬥模範連」,90歲生日快樂!
    戰功卓著的英雄連隊這是一支從傳統摩託化到輕型高機動實現跨越發展的新型連隊歷經九十載從未改變先輩留下的血性精神一直在傳承賡續近日第72集團軍某旅「戰鬥模範連」迎來了九十歲生日歷史悠久的戰鬥模範連一個是聞名於和平年代英雄輩出的海上練兵模範連作為旅隊兩支榮譽連隊相隔僅百米的他們訓練時常常相遇正可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兩支連隊之間少不了「戰鬥」恰逢戰鬥模範四連建連90
  • 89歲的戈達爾玩直播,阿莫多瓦開始寫...
    4月7日,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89歲的著名電影導演讓·呂克·戈達爾上線開啟直播,讓不少影迷驚呼:「有生之年,竟然看到『活的電影史』做直播。」圖說:戈達爾直播畫面 網絡截圖戈達爾的直播持續了近100分鐘,主題是「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影像」。直播中,他穿著一件綠色毛背心,戴著黑框眼鏡,手持一根雪茄,狀態滿滿。
  • 新浪潮不只有特呂弗、戈達爾
    60年前興起的「新浪潮」電影運動,深刻地影響了世界電影史的發展。戈達爾《精疲力盡》1960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映並沒有像慣常的那樣,只以戈達爾、特呂弗這兩位影迷圈人人皆知的導演作品為主,還選擇了同樣偉大、絲毫不比前兩位遜色的其他新浪潮導演代表作。
  • 想了解電影史?先看看這三位大導演拍的紀錄片吧
    《電影史》是最晦澀難解的一部。它缺乏明確的線索與脈絡,卻讓影像與聲音獲得了空前的自由度,在《電影史》中它們像溪流一樣,與戈達爾的跳躍思維在一起奔湧不息。戈達爾的信息來源無所不包,文學、雕塑、繪畫、哲學、歷史資料甚至色情片片段,在他的手下都變成了可塑性極強的材料,最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形態。
  • 凱倫威爾遜29歲生日快樂!90後球員中他最有希望超越特魯姆普!
    2020年12月23號是斯諾克著名球員凱倫威爾遜29歲的生日。就在生日當天凱倫威爾遜與家人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生日。在接下來的聖誕節,凱倫威爾遜也將與家人團聚共慶這一美好節日。轉眼之間作為一名九零後球員凱倫威爾遜也已經將近年滿30。歲月不饒人凱倫威爾遜從一名小將已經成長為了一名老將。職業生涯的時間轉眼之間也來到了十年之久。十年當中凱倫威爾遜還經歷了短暫的降級。
  • 戈達爾寫給安娜·卡裡娜的電影情詩
    2019年12月14日,傳奇女演員安娜·卡裡娜因病去世,享年79歲。作為戈達爾的靈感繆斯,她這一生中與戈達爾締造了不少傳世經典,如《隨心所欲》《法外之徒》《狂人皮埃羅》《阿爾法城》《小兵》《美國製造》等。兩人還曾在瓦爾達短片《麥當勞橋上的未婚妻》中上演過世紀之吻。時光倒流至1961年,新浪潮如火如荼。
  • 在戈達爾生日這天,重溫手冊超長訪談
    誠然,這期為時三個半個小時的訪談緊緊圍繞的主題仍然是戈達爾的新作《影像之書》,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料想這其間的話語已遠超此範疇。穿越這篇超長的漫談,我們除了將獲得對這部稍顯費解甚至頗具爭議的影片的一個全新的理解以外,最讓人感到津津有味的仍是戈達爾對於電影本身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