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赤灣天后宮 風水寶地可圈可點 「辭沙」民俗獨一無二

2020-12-23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深圳赤灣天后宮 風水寶地可圈可點 「辭沙」民俗獨一無二

曾祥裕 曾海亮說起深圳的前身今世, 從前是一個小漁村,改革開放給她帶來翻天覆地的巨變。在舊時的深圳文化版圖上固然沒有舉世震驚的人文景觀,但是仍然可尋找到民俗文化的蛛絲馬跡。

曾祥裕風水團隊曾承蒙龍輝先生接待考察了赤灣天后宮 。

深圳市南山赤灣天后宮,坐落在深圳市小南山麓,倚山傍海,風光秀麗。其創建遠溯宋代,營造氣勢宏偉,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規模日隆,成為當時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廟宇,凡朝庭使臣出使東南亞各國,經過這裡時必定停船進香,以大禮禱神庇佑。明萬曆初年,三寶太監鄭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領舟師遠下西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赤灣天后宮為其重要一站。

赤灣天后宮鼎盛時有數十處建築,一百二十餘間房屋,佔地九百餘畝,殿宇巍峨恢宏,廟貌氣象萬千,是我國沿海地區最大的擁有九十九道門的天后廟,也是深圳歷史上最負盛譽的人文景觀,在中國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各國久享盛譽。

原深圳赤灣天后宮博物館館長龍輝先生是贛縣人,氣質儒雅,曾是國內著名媽祖文化研究專家,生前年來他傾注大量心血對媽祖由「人」到「神」的演變及赤灣天后宮的創建緣起、廢興情況和獨有的祭祀習俗等作了系統全面的研究,並比較研究了中國各地天后宮興廢情況和各自的特色,其研究成果纍纍,聞名於民俗學界。

龍館快步迎進我們,引領我們到宮中參觀,一一解釋。

我們在參觀中,虔誠地跪拜了慈愛祥和的媽祖神像。媽祖被稱為「海神」,護佑航海,消災降福是媽祖「善美結合」的聖靈形象,我國沿海和東南亞一些地區每年都有祭媽祖的習俗。媽祖崇拜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它不是宗教,只是信仰。

深圳天后宮還保留了獨特的「辭沙」民俗。據介紹,「辭沙」源於元、明時期。沿海天后廟大都建築在近海的沙丘上,過去人們出海前,都要祭祀天后,因有「辭沙」之稱。祭祀活動時間一般是農曆三月廿三和秋天舉行,前後持續4天。  「辭沙」是用「太牢」來祭祀,太牢的祭品是牛、羊、豬,將此三牲去肉留皮,用草填實,擺祭於海邊的沙灘上,祭祀完畢,將三牲沉於海中。

龍輝說,「辭沙」這一赤灣天后宮獨有的民俗有望申請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衷心祝願這一寶貴民俗資源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財富,成為凝聚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炎黃子孫人心的紐帶。

在參觀中,我們還對赤灣天后宮的風水格局作了考察,被其內外環境的風水格局所陶醉,認為它是名副其實的「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和會之所」。 經測,天后宮坐山立向為寅山申向。  據清喜慶十九年蔡學元《重修赤灣天后廟記》載:「地濱大海,左控羅浮梧桐之勝,右瞰虎門龍穴之險,其地秀傑,其神靈異。」這裡在風水上氣囿於形,諸水聚注,得天獨厚,山環水抱。正因為有其擇址的優點勝過缺點,才能屢毀屢建,葺而復圯,香火日盛。  天后宮背寅甲山--南山半島的最高山大南山,重巒如湧,萬綠無際。山門前是「門泊東吳萬裡船」的寧靜港灣,一泓海水碧波漣漪,兜收來氣,面向案山是聳立於大海的內伶仃島,山形有情,「朝海拱辰」,正如郭璞《葬書》所說:「勢如巨浪,重嶺疊嶂」。加之左右護山環抱,山上林木蔥鬱,左依左炮臺山,右託右炮臺山,形成龍虎砂衛區穴。

龍輝先生為深圳天后宮歷史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作出了獨特貢獻,遺憾他英年早逝(1960-2012.2.23.10:42)。謹以此文,紀念這位優秀的深圳文史專家。

龍輝先生的書法造詣也在國內書法界享有盛譽

相關焦點

  • 深圳赤灣天后宮「辭沙」祭祀延續500年(圖)
    深圳赤灣天后宮「辭沙」祭祀延續500年(圖)     每當天后誕辰和天后升天紀念日,方圓幾百裡數十萬信眾和港澳同胞自發到赤灣天后宮朝聖。
  • 赤灣天后宮修繕擴建完工免費開放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王慧瓊)經過2年多精心修繕擴建後,南山赤灣天后宮近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赤灣天后宮(廟)也叫天后博物館,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坐落在小南山麓,倚山傍海,風光秀麗。創建遠溯宋代,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規模日隆,成為當時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廟宇。
  • 深圳筆記:赤灣和赤灣天后宮
    赤灣有三大古蹟,少帝陵、天后宮、文天祥公園。這座山就是文天祥公園。不過地圖上卻並未標公園,只是BUS有一站以公園為名。司機說什麼也沒有,就是修了臺階可以上山。我理解是站在這座山上可以望見文天祥當年戰鬥過的海,可以望見大宋王朝最後的覆滅之地。赤灣以漁港興,因為地處海灣而可以對外海,現在已是吊車林立,船舶雲集的現代化工業港口。
  • 臺灣棒球手參觀赤灣天后博物館 用媽祖文化締結兩岸情緣
    臺灣棒球選手參觀深圳赤灣天后博物館。(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7日深圳訊 (記者 尹賽楠 雍紫薇)7日清晨,迎著濛濛細雨,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臺灣參賽選手們在深圳赤灣天后博物館前集結,一同領略這裡倚山傍海的秀麗風光,了解當地民眾祈求合家平安、幸福美滿的民俗風情。
  • 赤灣天后宮祭媽祖誕辰 場面壯觀[組圖]
    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圖為當天祭拜活動的現場。中國網圖片庫 鄧飛/攝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因林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尊其為海神,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立廟祭祀。
  • 鵬城小記者實戰訓練營走進南山赤灣天后宮
    鵬城小記者實戰訓練營走進南山赤灣天后宮「今天參觀的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帶著一個個問題,7月6日上午,招商街道沿山社區民生微事實項目「鵬城小記者實戰訓練營走進赤灣天后宮」活動正式開啟   「今天參觀的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為什麼『神仙樹』叫『許願樹』?」
  • 深圳這座低調古寺,曾恢宏壯觀影響東南亞,如今免費開放也無人來
    跟著歷史去旅行 第192站:廣東·深圳 赤灣天后宮(宋代始建)!談到深圳,大家想起的都是發達的經濟,摩登的大廈,但其實深圳可不僅僅是座只有40年發展的「小漁村」,在漫長的古代史中,深圳還留下了許多久負盛譽的歷史遺蹟,比如這座赤灣天后宮!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廣州南沙天后宮一日遊,風景很不錯
    出發時間/2017-12-30出行天數/1 天人物/和朋友人均費用/200RMB昨天,與大師忙完事情後,就開車去了南沙天后宮。廣州市區開車過去才1小時,導航看看就能清楚。南沙天后宮概況南沙天后宮,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建築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天后聖像高達14.5 米,屹立在天后宮廣場正中。
  • 相比百萬學位,深圳今年的高等教育更加可圈可點
    西麗湖度假村變身清華校園深圳大學旁桂廟要舊改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由清華副校長接任國際著名學者來深圳港中文任教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開建深圳音樂學院設計方案評審結果出爐深圳的高等教育在2020年昂揚向上,「人才大戰」順應尊重科研的潮流進入新階段。別的城市在搶網紅的時候,深圳在搶科學家、學者,豈不是更牛?又到年終總結時刻,相比剛剛發布的「五年百萬基礎學位」建設方案,深圳2020年的高等教育,無論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引進,還是聯動基礎教育方面,都更可圈可點、讓人振奮。
  • 話說天后宮禁忌
    入境問禁,入國問俗,入門問諱,是國人的民俗傳統。旅遊前,打開網際網路,你會發現一些廟宇有許多禁忌。假如你去那裡遊覽,最好遵守那裡的規矩與習俗。就說天津天后宮吧,歷史上有些禁忌還別具地方特色呢。天后宮的禁忌首先是約束宮內之人。早年間,天后宮道士的生活、禮儀,皆循儀軌而行,有自己的一套制度和規定。
  • 去青島旅遊,一定不可以錯過天后宮,這裡匯聚的民俗文化非常珍貴
    天后宮位於青島市太平路19號,毗鄰棧橋。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天后宮現佔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為二進庭院。
  • 天津天后宮「不一樣形式」紀念天后誕辰
    4月15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聖母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兩岸信眾以不同方式開展紀念祈福活動。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津天后宮以「不一樣」的形式進行紀念活動。在嚴格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天津天后宮簡化民俗展演流程,發揮天后宮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重要作用,以「弘揚媽祖精神·同祈健康福祉」為主題,簡約而不失隆重地開展紀念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不能阻隔兩岸的交流。
  • 遊記:媽祖廟南沙天后宮之旅
    南沙天后宮依山傍水,其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聖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天后宮、大角山、南沙灣是連在一塊的,位於南沙區,騎行可以兜一圈。
  • 青島免費遊玩的好地方天后宮
    位於青島市太平路19號,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青島天后宮群。"先有天后宮,後有青島市",青島開埠於19世紀末,而天后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500多年前初建成時,天后宮由三間聖母殿和龍王財神兩配殿構成。後歷經明、清、民國等七次維修擴建成目前規模。1996年,青島市政府對其進行全面修復,並將其闢為"青島市民俗博物館",於1998年1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正殿內供奉天后--媽祖。
  • 天津天后宮舉辦庚子年秋祭大典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為弘揚媽祖文化,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展現天津地方民俗、津味文化特點的庚子年秋祭大典在天津天后宮舉行。當天上午8時許,秋祭大典正式開始。天津的媽祖文化與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天后祭祀活動由來已久,清康熙、雍正年間已將春祭、秋祭列入祀典。天后宮不斷挖掘的天津媽祖與民俗文化,不斷豐富其精神文化內涵。秋祭大典活動是天后秋祭禮俗傳統再次完美呈現,同時為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媽祖精神,倡導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建設和諧天津,提供了精神動力與智力保障。
  • 歷史比青島還古老,去青島旅遊,一定不可以錯過天后宮!
    天后宮位於青島市太平路19號,毗鄰棧橋。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后宮歷史上歷經了多次劫難,也經歷過多次修繕,即使是在戰爭中,它也得以保存下來。
  • 黃連天后寶誕,場面可熱鬧了!
    未到過年,點解爆竹聲聲?未到端午,點解「龍眼點睛」?19日,勒流黃連可熱鬧了!原來是一年一度的天后寶誕!天后寶誕,也稱呼為天后誕,是慶祝天后(媽祖)誕辰的漢族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舉行。漢族民間相傳,天后娘娘法力無邊,經常在海上拯救遇難者,漁民們把她尊為守護神,後來沿海一帶的人們,不僅視其為海神,還視其為賜福降運之神,故在港九一帶,到處可見天后廟宇。有醒獅,有祭祀馬上看看昨天黃連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