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宮「不一樣形式」紀念天后誕辰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4月15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聖母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兩岸信眾以不同方式開展紀念祈福活動。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津天后宮以「不一樣」的形式進行紀念活動。

在嚴格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天津天后宮簡化民俗展演流程,發揮天后宮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重要作用,以「弘揚媽祖精神·同祈健康福祉」為主題,簡約而不失隆重地開展紀念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不能阻隔兩岸的交流。臺灣媽祖聯誼會特意從寶島臺灣發來祝文,臺灣大甲鎮瀾宮、臺灣新港奉天宮、臺灣松山慈佑宮也通過網上視頻交流彼此紀念盛況,表達民眾共同祝願: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之精神,祈願兩岸同胞共克時艱、健康平安。

據了解,紀念天后誕辰慶典活動歷史悠久,通過不斷挖掘及豐富文化內涵,自2000年以來恢復了這一民俗文化盛事的多項「老傳統」,使得昔日盛況得到更生動的重現。由於疫情防控,雖然取消「共食祈福催生餃子」和「舍長壽麵」等人員聚集的活動,但此次天后誕辰系列活動沿襲了歷年主要民俗特色展演形式祈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各項禮儀,包含恭迎禮、盥洗禮、問詢禮、上香禮、讀祝禮、進獻禮、恭送禮等程序。

相關焦點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天津源頭:天后宮
    其實天津的歷史可不止於此,早在大明永樂二年(1404年),就開始以鼓樓為中心設衛建城了。作為拱衛京師的重要軍事重鎮,得名「天津衛」,算起來距今已有616年了。可要論起天津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古蹟,那得算在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了,就是天津人說的娘娘廟。
  • 天津天后宮舉辦庚子年秋祭大典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為弘揚媽祖文化,紀念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展現天津地方民俗、津味文化特點的庚子年秋祭大典在天津天后宮舉行。當天上午8時許,秋祭大典正式開始。天津的媽祖文化與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天后祭祀活動由來已久,清康熙、雍正年間已將春祭、秋祭列入祀典。天后宮不斷挖掘的天津媽祖與民俗文化,不斷豐富其精神文化內涵。秋祭大典活動是天后秋祭禮俗傳統再次完美呈現,同時為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媽祖精神,倡導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建設和諧天津,提供了精神動力與智力保障。
  • 霞浦竹江後灣天后宮舉行媽祖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祭拜活動
    4月18日,霞浦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暨後灣天后宮理事長鄭壽本先生,攜本宮副理事長等理事在後灣天后宮廣場,舉行媽祖誕辰1060年紀念日祭拜活動。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祭拜活動的規模及相關活動內容,雖不如往年,但整個祭拜儀式的流程有序地進行著,但參與祭拜的人與人之間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在司儀王祖巖的引領下,宮裡嗚鍾擊鼓,兩尊媽祖金身從神龕上起駕到宮前廣場的祭臺上,在嗚炮聲中拉開祭拜的序幕,主祭鄭壽本董事長率全體副董事長向媽祖神像上香、向媽祖金身行「三獻禮」、「三跪九叩首
  • 天津天后宮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每年天后誕辰,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酬神廟會活動,沿河船戶、周邊信眾亦紛紛到來,各地商賈雲集,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業街——宮南宮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榮。天后宮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該建築群是中國三大天后宮之一,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天后宮之一。天后宮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歷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員娛樂聚會的場所,除了舉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后的儀式外,還經常有各種中國特色的酬神演出。據說在每年農曆3月23日為天后媽祖的誕辰,這裡經常舉辦民間花會,吸引了很多遊人。
  • 天津天后宮——面向海河建設,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商業街區
    自古以來,天津便是在漕運和海運中孕育並不斷成長起來的,位於三岔河口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天津成為京杭大運河京津冀段重要的一環。所謂「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一句俗語就道破了天后宮在天津城市發展中所起到的無可替代的作用,由此才書寫了「漕運龍頭」這麼多年的成就。
  • 赤灣天后宮祭媽祖誕辰 場面壯觀[組圖]
    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圖為當天祭拜活動的現場。中國網圖片庫 鄧飛/攝2013年5月2日,是民間信仰中的護航海神媽祖誕辰1053周年,深圳赤灣天后宮舉行了盛大的祭拜活動。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因林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尊其為海神,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立廟祭祀。
  • 天津天后宮2020年春祭大典舉行
    1月17日,中國農曆臘月二十三,天津天后宮2020年春祭大典暨傳統文化廟會舉行。天后宮理事會成員及媽祖信眾們齊聚天后宮祭祀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1月17日,中國農曆臘月二十三,天津天后宮2020年春祭大典暨傳統文化廟會舉行。天后宮理事會成員及媽祖信眾們齊聚天后宮祭祀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圖為天后娘娘出巡散福。
  • 天津天后宮內供奉的女神—天妃娘娘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東臨渤海,自元代起就是京師門戶,當時名為海津鎮。「天津」之名為明成祖朱棣所賜,意為天子渡河之處。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天津正式設衛(衛是明朝軍制),故有「天津衛」之稱。
  • 天津天后宮進香的禁忌(務必收藏)
    天后宮始建於元泰定三年(1326),初稱天妃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敕封天后,遂改名天后宮。天后宮的主神媽祖,宋代起皇帝就多有晉封: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封「順濟夫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封「靈惠夫人」;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封「靈惠妃」;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封「天妃」;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封「天后」;清乾隆三年(1738)封「天后聖母」;清嘉慶七年(1902
  • 廣州南沙天后宮——天下天后第一宮
    南沙天后宮的前身始建於明代南沙鹿頸村的天妃廟,清乾隆年間經修復後,定名為元君古廟,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炸毀。現存天后宮為1994年霍英東先生倡議並捐資重建。天后宮主要分為廣場、殿堂、南嶺塔幾大部分,宮殿建築群按清代官方法式營造,風格典雅莊重,布局錯落有致。
  • 天后宮有千份米免費派
    周末逛南沙 「媽祖」有米派  記者昨日從南沙區獲悉,一年一度的媽祖文化旅遊節將於本周末在南沙天后宮拉開帷幕,今年是媽祖誕辰1054年,主辦方特意準備了1054份平安米、平安面於活動期間免費派給遊客。
  • 來南沙天后宮旅遊,瞻仰偉大天后石像
    南沙天后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船隻從天后宮前駛過。在天后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后聖像,高達14.5 米,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嶼的一個傳奇女子,用短暫的生命留下了許多行善濟世、救助海難的動人傳說,歷來備受治國者的褒封。
  • 在廣州你所不知道的第一大媽祖廟,南沙天后宮,巨型天后聖像
    廣州南沙天后宮,被譽為「天下天后第一宮」,而且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如果想一覽風採,一定不能錯過。南沙天后宮可謂依山傍水,它左邊鄰居是珠江海口伶仃洋,有海有沙灘有「他」有「你們」,很多父母也帶著他們的小盆友在沙灘上玩耍,而且沙灘上會有很多動物的肖像,也有十二生肖雕塑,所以很多小盆友都喜歡在那裡玩耍。記得當初去的時候還有攝影團隊有模特在那邊拍照片,也有集體出行拍紀念照。
  • 話說天后宮禁忌
    就說天津天后宮吧,歷史上有些禁忌還別具地方特色呢。天后宮的禁忌首先是約束宮內之人。早年間,天后宮道士的生活、禮儀,皆循儀軌而行,有自己的一套制度和規定。平時進廟,道士忌從正門進入,只能走偏門;過中(前)殿時不準從殿內通過,須從殿旁左右繞行。到了正殿,也不準從中門入內——中門留給信眾和遊人出入。其意是:道士是服侍娘娘的,服侍娘娘的人怎麼能與普通人平起平坐呢?
  • 青島的天后宮
    原標題:青島的天后宮來源:老年生活報1897年,德軍侵佔青島後,本來是要拆除天后宮的,因為這些信奉基督的 「洋鬼子」根本不相信一個淹死在大海裡的南方少女會在冥冥中保佑全中國的漁民的海上安全
  • 媽祖誕辰,各大紀念活動盛典彩排搶先看
    2017年4月19日(丁酉年三月廿三日),我們將迎來媽祖誕辰1057周年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湄洲島上就會聚集數以萬計的的信徒,活動豐富多彩,一定熱鬧。今天,大魚君先曬些湄洲島信眾們的熱身美照,趕快一起來看看吧。
  • 湄洲祖廟媽祖分靈澳大利亞雪梨天后宮
    徐國榮 攝   中新網福建湄洲島9月29日電 (林群華 鄭荔川)9月29日凌晨6點,湄洲媽祖分靈澳大利亞雪梨天后宮暨割香掬火儀式在媽祖故鄉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宮舉行。  澳大利亞雪梨天后宮代表一行遵循古制,沐手拈香,敬備五果六齋,在通贊的主持下,向祖廟正殿金身媽祖依次行三獻禮、割香鞠火禮。
  • 廣州南沙天后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某年4月,行至廣州南沙天后宮,雖然天氣不太晴朗,但雄偉的天后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驚豔了時光。路邊紫荊花開,繽紛燦爛,行人較少,正是悠閒漫步的好地方。樹樹繁華,不負春光。南沙天后宮就在花樹後的半山腰。大門前是珠江入海口。南沙天后宮是東南亞最大的天后宮,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
  • 海口天后宮裡文物展,鎮廟之寶在這裡,媽祖其人
    天后宮又稱天妃廟、天后廟,始建於元代,原名環海坊,距今約有7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紳士商人多次捐募款擴建和修繕天后宮,供養香火,祭祀拜謁,是那時海南島上頗具宏偉規模的一座媽祖廟。我們今天看到的天后宮,經過2013年的全面修繕,煥然一新,莊嚴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