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曠世,綻放於荒原——看《呼嘯山莊》與《簡·愛》之女性意識

2020-12-21 讀書文史

序言:

在文壇界中,英國勃朗特三姐妹是一個奇蹟。三人同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卻都創作出了著名的作品,其中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和夏洛蒂的《簡愛》更成為了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作為19世紀兩部重要的女性代表作,《呼嘯山莊》與《簡愛》有著許多的共同點。今天,我們以這兩部作品為例,來聊聊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及女性意識之覺醒

勃朗特三姐妹畫像

一、何為女性意識?

說起女性意識,可能不少人會想到那些見什麼都要發表大道理言論、懟天懟地的女性人物形象。不可否認,這也是女性意識的一種。但究竟什麼是女性意識呢?

女性意識是女性自我覺醒的產物,是女性在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通常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社會強加給自己的性別特質及責任會進行思考、辨析,有選擇地接受。

簡言之,也就是女性對外界一切事與物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思考。

女性意識,其典型的重要標誌是爭取女性獨立的地位。

在文學史上,女性作家並不少,以女性視角來敘述行文的也不少,如我國現代女作家張愛玲,就善於從女性的視角出發,書寫紛繁生動的女性世界。而談到女性意識,就不得不說說《呼嘯山莊》與《簡愛》這兩部作品。

下面,我們具體來談談這兩部作品。

二、《呼嘯山莊》與《簡愛》中的兩位女主人公,有哪些女性意識表現?

總結來說,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分析:

1.性格與家庭2.愛情與婚姻兩部小說女性人物的共通之處:「叛逆」與獨立意識強烈

何為「獨立意識」?心理學上,獨立意識,也叫獨立感,是指個體希望擺脫監督和管教的一種自我意識傾向。

簡而概之,可以視為是對自我人格尊嚴和目標理想的追求。

在小說作品中,無論是《呼嘯山莊》裡的女主人公凱薩琳,還是《簡愛》中的女主人公簡·愛,她們都是獨立的、「叛逆」的女性,都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和追求。具體而言:

1.1《呼嘯山莊》中的女主人公凱薩琳

與生俱來的剛烈性格、頑強不屈的意識以及狂熱的自由追求

常言道:「環境決定著人們的語言、宗教、修養、習慣、意識形態和行為性質。」

對《呼嘯山莊》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凱薩琳來說,也亦如此。

凱薩琳出生於呼嘯山莊,這是一座處在曠野之中的山莊。在粗獷的環境中長大的她,與生俱來桀驁不馴的性格。

《呼嘯山莊》劇照

比如書中描寫到她的出場時,這樣寫道:

「我可不吃這一套,譁啦一把拎起那部破書(指經書)的封皮,就扔進狗窩裡,一邊還詛咒說我討厭聖經。」

這裡需要格外一提的是,眾所周知,《聖經》是一部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文學等社會各方面的巨著,是基督教的經典,是西方人的「信仰」。不過,儘管《聖經》洋溢著人文主義精神,但是卻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

如《聖經》是一部以男性為中心視角的著作,根據相關統計,《聖經》中的女性人物描寫寥寥無幾,佔總人數的不到5%。此外,《聖經》中所描繪的女性,不少為「罪惡」的女性形象。即便是「賢妻」,也是圍繞著父權制社會秩序而服務的。

所以,從凱薩琳這一燒書的舉動就足於看出,這位女孩身上獨有的任性和離經叛道,以及對所謂條條框框教條束縛的憎惡。

記得《紅樓夢》第三回中曾寫過這樣一句話:「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這是一段關於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描寫。在那個舊社會時期,在中國,乃至於世界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對女性的要求或看法,基本上和上面曹雪芹先生用來讚美女性的詞句一樣,應是柔和、溫順、乖巧的

但是,在凱薩琳身上,看不到這樣的女性特徵,凱薩琳是活潑、好動、任性的,內心充滿了狂熱,正如她對希斯克利夫的內心表白一樣:

「我這麼愛他,並不是因為他長的英俊,而是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們的靈魂是什麼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樣的。」

《呼嘯山莊》劇照

顯然,這既是她的獨白,也是她對自我叛逆性格以及男性氣質的認識概括,而這種個性意識是那個年代的女性普遍缺乏的。

1.2《簡愛》中的女主人公簡愛

簡愛和凱薩琳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具體而言,在性格與家庭層面上,簡愛身上的「叛逆」和獨立表現在:

寄人籬下,也不畏強勢,敢於反抗

《簡愛》中的女主人公簡愛,從小生活貧困,父母雙亡,寄宿在舅舅家。不過,寄人籬下的生活,註定是孤獨和悽苦的。自從唯一疼她的舅舅死後,簡愛成了家中的眼中釘、肉中刺,舅母和表兄對她更是拳腳相加。在這樣非人的「管教」環境下,簡愛身上的反抗意識愈加強烈

年少的簡·愛劇照

在面對表兄殘忍粗暴的毆打時,她最終不畏強勢,勇敢反抗,與表兄扭打成一團,怒斥表兄是個魔頭,是殺人犯……

在現代人看來,這種維權行為其實也正常不過,遇到危險,當然是奮力反抗。但是,在幾百年前的時代,女性的社會地位仍相對比較低。縱觀人類歷史,人權這一概念的出現不過才200多年的歷史,且最初美國、法國等國家提出「人權」之時,其定義範圍還僅只是局限於男性而已,並未包括女性在那個以男性為主導的時代,女性的話語權是缺失的,要站出來反抗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其二,簡愛本是寄宿在他人家庭,與家庭的成員起爭執矛盾,這無疑就意味著她隨時有被趕出家門、露宿街頭的可能。

不管是從哪個角度看,在對她均不利的情況下,她依舊站起來反抗,這無不體現了她的獨立意識。

2.1《呼嘯山莊》之愛情與婚姻

為獲取戀愛與婚姻自由,以死抗爭

凱薩琳的女性意識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內心矛盾來表現。小說中的凱薩琳是富家大小姐,她喜歡貧窮且出身低微的希斯克利夫,她對他的愛是如此狂熱和深沉,完全超出了世俗愛情的定義

《呼嘯山莊》電影劇照

而當她遇到畫眉山莊的林頓後,她又被貴族的生活所深深吸引。對凱薩琳而言,嫁給林頓,就意味著可以過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上流社會生活,從此盡享榮華富貴,衣食無憂。而若嫁給希斯克利夫,則只能過得貧困、悽慘的生活。在權衡之下,她選擇了前者,嫁給了林頓,轉而「捨棄」了自己深愛的希斯克利夫。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女性並不少見。客觀上講,凱薩琳的選擇做法有悖於道德標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選擇了精神,還是選擇了物質,都是女性對自我幸福的追求。

小說最後,當希斯克利夫帶著憤怒離開莊園,而又帶著財富和復仇之心回到莊園時,凱薩琳陷入了兩難的抉擇困境中。一個是她的現任丈夫,一個是她仍深愛著的情人希斯克利夫,她想同時擁有兩人,希望兩人能和睦相處。但是,很顯然,人生沒有兩全,幻想婚姻與現實婚姻家庭本就無法共存。最後,凱薩琳選擇了自己內心的愛情。然而,這時一切都已回不去了,最後,她用死來結束了這一切,以此讓身體與靈魂回歸自由。

《呼嘯山莊》劇照

從實際來看,凱薩琳和傳統的女性沒有什麼不同,她們都是被困在圈子裡的人。但是,從自我追求來看,她又比一般的女性要活得更加的果敢和熱烈。

2.2《簡愛》之愛情與婚姻

在愛情與婚姻中,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自由、平等與尊嚴

小說中的簡愛,是一位「貧窮,低微、瘦小」的女性,而羅切斯特是桑菲爾德莊的園主,擁有著無數的錢財和令人羨慕的體魄,是典型的男貴族代表。兩人的出身和家庭、經濟背景,顯然差距懸殊。

《簡·愛》劇照

但是,在面對羅切斯特的愛時,簡愛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出身低微而感到抬不起頭,也沒有為了物質、金錢而特意放下尊嚴和人格,去投好羅切斯特。面對羅切斯特假裝要娶英格姆拉小姐時,她說:

「你以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平,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的是一樣的……我的精神同你的精神在對話;就像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彼此站在上帝的面前時一樣平等。」

這可以完全看作是簡愛版的個人「獨立宣言」。從中可以看出,簡愛對情感的追求是獨立的,不為世俗化的。她的所言所語,是她內心裡的那份自主、獨立與平等理念的顯露表達。

三、從主題思想來看,兩部作品的共同指向——對男權主義的抗爭

小說《呼嘯山莊》與《簡愛》打破了傳統的以男性為中心的創作模式,勃朗特兩姐妹的小說,均以女性的視角來敘述了女主人公的一生。

1.

具體來說,《呼嘯山莊》以日記的方式,三重的敘述視角來為讀者展現了一個極度叛逆、極力挑戰男權社會的女性人物形象。凱薩琳的女性意識,體現在對固有傳統和價值觀的抗拒上。

如,不屈服於父權社會給她的束縛和壓迫:

對於父親不喜歡或不認同的事情她都喜歡去做,她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自我性別的認同,對男權、父權社會的否定,以此來展現自己的傲慢姿態。直至她的父親將要離開人世時,問她為何不能做一個好女孩時,她仍以一個好男人的標準來反問父親,為何不能成為一個好的父親。

很顯然,這是對父親權威的抨擊,是對男權的挑戰,而這樣的精神意識顯然是深刻在她骨子裡的,否則不會在父親臨走時,還說出這樣令人傷心難過的話。

再如,她曾在夢境中表示,自己不喜歡這樣的家庭,也不想要這樣的家庭地位,這同樣也是一種叛逆與獨立意識的表現。直至她長大嫁人,這種潛在的強烈的個人意識依舊有增無減,最後,甚至到了人生死亡之時,這種獨立與反抗意識依舊錶達得如此強烈。

2.

和《呼嘯山莊》有所差別的是,《簡愛》中展現的是一個在男權社會壓迫下,毫無社會地位可言的女性形象。對她而言,通過抗爭來獲取獨立與自由是她能選擇的,也是唯一的出路。而她的這種女性意識之崛起和反抗,我們更是能夠從她對羅切斯特的情感態度上看到。

小說中,她與羅切斯特的情感是建立在不對等的基礎上的。而在當時的英國,婚姻是建立在金錢基礎之上的,其實質和中國傳統婚姻習俗所強調的一樣,注重門當戶對。

其次,當時的英國婚姻,女性一般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女孩該和什麼樣的男性結婚,多半由父母決定,由長輩決定。很顯然,在男權社會裡,簡愛毫無競爭力可言。最後,她之所以能夠獲得羅切斯特的愛慕,正是其身上那股為了追求自己的平等權利,為了維護自我獨立的人格,敢於和男權社會及殘酷的現實生活作鬥爭的精神和勇氣。

總而言之,兩部作品都講述了女性對男權社會的反抗,對傳統道德倫理束縛的的反抗。雖然凱薩琳的結局,沒有簡愛的結局一樣美好,但是不可否認,她們同樣都展現了女性對自我話語權的追求,對自我人格尊嚴的維護。

四、作家創作心路歷程——女性意識的覺醒

其實,不管是《簡愛》還是《呼嘯山莊》,兩部小說都各自帶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裡面。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麗·勃朗特,同為姐妹,共同生活在英國北部約克郡豪渥斯的一個小鄉村裡,那是一個寒冷、荒涼、偏僻的山區,也是一個自然優美的曠野之地。美麗的山區風光,為勃朗特姐妹們解了不少鄉村的苦悶與乏味,也對她們自由、獨立思想產生了影響。

在《呼嘯山莊》小說中,山莊裡的狂風、黑沉沉的夜幕、大塊突兀的石頭、陰森的光影……這些充滿了曠野、鄉土原始氣息的畫面,可以說就是作家勃朗特姐妹真實生活環境的刻畫描寫。

此外,兩人的人生經歷極為相似。勃朗特姐妹,年幼喪母,父親雖博學,但卻是當地出了名的窮牧師。家中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寫詩和繪畫還不錯的弟弟布蘭威爾的身上。但是,很不幸,沒能「望子成龍」,布蘭威爾愛上了有夫之婦且慘遭拋棄,最後在酗酒與抑鬱悲傷中死去。

為了維持生計,勃朗特姐妹只能先後離家外出當教師,然而打工的生活是悽苦的,更是受氣的。除了工作,她們還需要忙活家務,洗衣、做飯……可以說,是悲苦的人生體驗,喚醒了她們個體意識,激起了她們內心的反抗。

勃朗特三姐妹 《隱於書後》劇照

而這些人生經歷,在《簡愛》及《呼嘯山莊》小說中均能找到影子折射,如《簡愛》中的女主人公人生經歷,其實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經歷的縮影寫照。

當然,除了人生經歷,還有作者的性格也對創作產生影響。

記得榮格理論中曾說過那麼一句話:「每一個女性化的女人,她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男性化的自我。」

可以說,素有「荒原之子」之稱的艾米麗,就是這麼一個人,夏洛蒂曾這樣描述艾米麗:

「她比男人還要剛強,比小孩還要單純,她的性格是獨一無二的……她最喜歡的是自由。」

艾米麗·勃朗特

的確,她的性格,充滿了男性氣概,這些氣質特徵在她一貫擅長的深沉、雄勁、粗獷的文章筆調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而艾米麗身上的男性性格,其實也是其女性意識之覺醒的具體化表現。

評價

意識源於實踐,藝術源於生活。從某種程度看,一部作品很大程度上就是作家人生性格以及人生經歷的再現和重塑。對《簡·愛》與《呼嘯山莊》小說的兩位女作家來說,不亦如此。

19世紀的英國,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女性意識的萌芽與覺醒。《簡·愛》與《呼嘯山莊》的作者,勃朗特姐妹之所以能夠寫出如此驚世駭俗的著作,與其所生活的環境背景和人生經歷密切相關。

小說《呼嘯山莊》的男女,愛得熾熱,恨得強烈,報復得瘋狂,那種強烈的愛與恨,是人性最原始的悸動。那是一場沒有誰對誰錯,只有愛與恨、血與淚的活動,那裡所發生的一切,猶如一場風暴。

小說《簡愛》,一洗名場利的風花雪月之庸俗氣,一反大家閨秀的嬌柔情,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貧困、瘦小,卻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敢於反抗資產階級的腐敗、虛偽、不平等的新時代女性形象。

可以說,《呼嘯山莊》與《簡愛》是女權意識覺醒的經典之作。兩部作品,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和其作品中強烈的女性意識之覺醒離不開關係。

寫到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小說《呼嘯山莊》與《簡·愛》在作品完稿之時,都採用了男性名字署名,只為了避免性別上不該受到的歧視。

關於這兩部小說,我想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呼嘯山莊》與《簡·愛》,隱於曠世,綻放於荒原。如今,這兩部女性先鋒代表作,在文學史上依舊綻放著燦爛的煙火。

參考資料:

文/尹玖紅趙曉茹胡穎,從自我認同角度對比《簡·愛》和《呼嘯山莊》中的女權意識

徐小雁,Alisonm.jack,女性主義批評視域下《聖經》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趙蕊,從《筒·愛》與〈呼嘯山莊》中看勃朗特姐妹的創作方法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讚是一種美德,喜歡就點個讚、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相關焦點

  • 《呼嘯山莊》,一部塵封半個世紀的曠世奇書,兩百年後成世界名著
    艾米莉一共寫下了二百多首短詩,若不是後來的《呼嘯山莊》太過耀眼,她也可以算得上一個非常優秀的詩人。1847年,勃朗特三姐妹分別以化名出版了三本小說,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夏洛蒂的《簡·愛》和安妮的《愛格尼斯·格蕾》。當時,只有《簡·愛》大獲成功,受到讀者的喜愛,而另兩本小說卻反應平平。
  • 艾米莉詩歌中狂野失控的世界與《呼嘯山莊》互為鏡像
    電影《勃朗特三姐妹》裡的三姐妹1847年,艾米莉出版了《呼嘯山莊》,安妮出版了《艾格妮絲·格雷》。夏洛蒂在《教師》出版受挫後,交出了轟動一時的《簡·愛》。此後,1848年,安妮寫出《女房客》,三姐妹的真實身份也在這一年被出版社披露。夏洛蒂在艾米莉和安妮去世後陸續發表了《謝利》《維萊特》《教師》,成為三姐妹裡創作最多,活得最長的那位。
  • 階層的分化與撕裂,她早在《呼嘯山莊》裡寫得明明白白
    她記錄了一個「看不見的英國」 「比男人還要剛強,比小孩還要單純。」這是《簡·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對自己的妹妹的一句評論。她的妹妹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的作者,大名鼎鼎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但在死前,艾米莉籍籍無名。
  • 8.6分《呼嘯山莊》:當荒原的風呼嘯而過,那些折磨糾纏都因為愛
    1847年問世的《呼嘯山莊》講述的是吉卜賽棄兒希思克利夫被呼嘯山莊的莊主收養後,因為身份、階級等原因遭受了很多羞辱和欺壓,而他唯一的安慰就是和莊主女兒凱薩琳彼此相戀,可是地位的懸殊、雙方的誤解、凱薩琳的背叛,迫使希斯克利夫心灰意冷,離開山莊外出謀生,等到他榮歸故裡,他也開始了自己的報復計劃。但在這場報復中,誰也沒有獲得勝利,留下的只是殘酷的折磨和無盡的痛苦。
  • 《呼嘯山莊》:愛是荒原上呼嘯而過的一場狂風暴雨
    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著名小說《呼嘯山莊》以希斯克利夫和凱薩琳之間的愛情糾葛以及希斯克利夫的復仇故事為主要線索,描述了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兩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一直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說」,是一部「奧秘莫測」的「怪書」,也被認為是在維多利亞時代小說中「唯一的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作品。
  • 曾經充滿惡評、不被理解的經典文學——《呼嘯山莊》
    比《簡·愛》複雜的《呼嘯山莊》艾蜜莉·布朗忒的姐姐夏洛特(Charlotte Bront,1816–1855)是《簡·愛》(Jane Eyre )一書的作者,由於《簡·愛》可說是後來西方羅曼史文類的始祖,也影響到許多讀者對《呼嘯山莊》的期待,以為是另一本羅曼史姐妹作。
  • 深度解讀「斯芬克斯」艾米莉·勃朗特及其孤絕之書《呼嘯山莊》
    相反,你能看到的只有狂風席捲虯枝枯葉、暴雨侵襲荒涼原野、熾熱燃燒的愛、深入骨髓的恨、因復仇而扭曲的人性與深淵般的墮落……她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出版之初,有評論家抨擊說:「是哪一個人寫出這樣一部作品來,他怎麼寫了十來章居然沒有自殺?」更有人嘲諷說:「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嘔的小說,應該改名為《枯萎山莊》才對。」甚至連艾米莉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也無法理解妹妹的思想。
  • 創作了《呼嘯山莊》的艾米莉是孤獨症患者嗎?
    後人不理解她的人奇多,偏偏她留下的可供人解讀的信息也極少,大多數人對她的評價都是寡言少語、性格孤僻、不愛與外界接觸,有些人認為她的創作是「閉門造車」——生活在荒原上的她是靠幻想和「天才症」寫出能夠在文學史上大放異彩的經典小說的。其姊夏洛蒂·勃朗特的傳記作者甚至曾推斷,艾米莉可能患有亞斯伯格症。這是一種孤獨症,特別之處在於,這種病症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艾米莉·勃朗特真的患有孤獨症嗎?
  • 呼嘯山莊:為何愛會傷人
    呼嘯山莊是一本奇特的書,我第一遍讀的時候總覺得畫風清奇,第二遍讀來卻甚是酣暢淋漓。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男主角希斯克裡夫痛失所愛,而橫跨20年的仇恨。希斯克裡夫對凱薩琳的愛毀天滅地,挫骨揚灰,看的你背後發涼,又直呼痛快。作者艾米莉是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 英國初中英語老師帶你解密《呼嘯山莊》
    與國內一般的英文精讀課程不同的是,英國初中英語課堂對《呼嘯山莊》的講解會站在英國哥特文學史的高度,從它的社會文化背景解構這部交織著狂風呼嘯般愛與恨、善與惡的作品...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小說的風格、人物角色以及情節設定深受Walter Scott小說,哥德式小說以及拜倫文學的綜合影響...
  • 電影《呼嘯山莊》中,究竟是誰殺死了凱薩琳
    歡迎關注《呼嘯山莊》中,凱薩琳病危,臨終前她向希斯克利夫坦誠,自己想回到過去,回到和他在呼嘯山莊的那些日子。但是作為林頓夫人,她再也回不去了。凱薩琳最終死在了她最心愛的人——希斯克利夫的懷裡。讀高中的時候看小說《呼嘯山莊》這一段,很不理解,明明深深相愛的兩個人,
  • 演出預告:10月15日英文話劇《呼嘯山莊》
    【劇情簡介】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蕭從利物浦帶回一個身份不明的吉普賽男孩,取名希斯克利夫。小男孩奪去了主人對長子辛德雷及女兒凱薩琳的寵愛,遭到辛德雷的怨恨,但與凱薩琳日久生情。恩蕭死後,辛德雷與妻子弗朗西絲繼承山莊,把希斯克利夫貶為奴僕。
  • 《呼嘯山莊》裡的悲情故事!
    林頓的妹妹——伊沙貝拉,卻著魔了似的,風狂地愛上了這個,只喜歡她嫂嫂的男人,而希斯克裡夫,卻一點也不喜歡她,為了報復林頓,卻還是帶著伊沙貝拉私奔了,把這個不顧一切愛著她的女人囚禁在呼嘯山莊,並百般地折磨,以此發洩自己強烈的憤恨。
  • 看電影合集:奧斯卡獎名著改編經典愛情片《呼嘯山莊》中英字幕原聲版
    電影《呼嘯山莊》改編自艾米莉·勃朗特同名小說。
  • 《呼嘯山莊》:最不完美的主角,與最極致的愛情
    我沒見過一部小說描寫愛的痛苦、狂喜、狠心、執著描寫得這麼令人著魔。真精準!沒錯,這就是《呼嘯山莊》給人的感覺了。這是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說,她的姐姐夏洛蒂和妹妹安妮,也都是小說家,人們習慣稱她們為「勃朗特三姐妹」。特別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知名度最高。直到今天,很多人也常常拿《簡愛》和《呼嘯山莊》做比較。
  • 《簡·愛》、《呼嘯山莊》、《艾格妮絲·格雷》,屬於勃朗特三姐妹的英國文學佳話
    《簡·愛》的作者是三姐妹中的大姐——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出生,上過教規嚴厲,生活條件惡劣的寄宿學校,後當過教師和家庭教師。由於生活窘迫和卑微境遇,使她的作品主題往往是貧苦的小資產階級的孤獨,艱辛和奮鬥。她的作品筆觸細膩而浪漫,情感真摯而豐富,這使得她本屬於現實主義的作品,卻擁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 《呼嘯山莊》:內心缺愛的人,往往不會過得幸福
    文:陸心說我的心事,說給你聽,點擊右上角「關注」,開啟一段暖心之旅。人的情感是很複雜的,在很多時候,愛與恨都往往只在一念之間,尤其是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的愛被辜負了之後,他難免會因愛生恨,對那個曾幾何時自己最愛的人,感覺到怨恨。
  • 劍與劍鞘的愛情——《呼嘯山莊》的悽厲絕唱(四)
    接前文:劍與劍鞘的愛情——《呼嘯山莊》的悽厲絕唱凱薩琳傷愈之後變身淑女,從畫眉山莊回到呼嘯山莊。凱薩琳的變化深深刺痛了希斯克厲夫的心,當凱薩琳試圖去擁抱和親吻希斯克厲夫時,被希斯克厲夫給生硬地推開了。希斯克厲夫不想擁抱凱薩琳嗎?
  • 讀《呼嘯山莊》有感:自私偏執的愛足以毀「三代」
    很早就聽說了《呼嘯山莊》,我一直沒有機會拜讀,如今重拾書本,在一位熱愛文學的大姐姐那裡借到此書,閒暇時光,慢慢的品讀起來。讀完《呼嘯山莊》後,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被書中大膽的情節設計震撼,人物內心的獨白和大量的對話讓整本書讀來更像是作者的自述。在艾米莉·勃朗特短暫的生命中,我們已無從考證她是否經歷過痛苦的愛情,但是從書中不難看出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嚮往。《呼嘯山莊》經過時間的沉澱,綻放出絢麗的光芒,讓讀者至今奉為經典。
  • 勃朗特三姐妹文學思想探析:男權社會下的女性意識覺醒
    執著的簡 愛最終獲得了與羅切斯特平等的愛情和婚姻,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與大多數女性不同,簡 愛堅信女人和男人一樣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對希斯克利夫的愛使她備受煎熬,身心憔悴,不久離開了人世。希斯克利夫使用陰謀得到了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卻仍得不到快樂,最後當他和凱薩琳合葬在一起時,他才最終得到了解脫。這部小說以暴烈的愛恨吸引了眾多讀者,使人們感受到了女性作家筆下的獨特的愛情的激動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