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5年,在攝影人眼中,各有各的不同,聚集起來就像一部濃縮膠片,裡面既有悲情的故事,也有驚心動魄的場景,更有喜極而泣的感動。然而唯一相同的感受,就是他們都是在用心去記錄發生的一切!
不妨跟隨小編回首重溫,2015那些值得記憶的瞬間。
田建明
「命運」是一個神奇的詞語,「命」意味著定數,而「運」指變化,當它們組合在一起,不同的語境下就有了不同的側重。回望我的2015,較多將鏡頭對準了普通人的命運。
跨年夜發生的外灘踩踏事件,是任誰都難以想到的命運之殤。26歲遇難者楊佳斐是一名申花球迷,朋友小胡把她的青春容顏和遇難時間列印在相紙上,伴著球衣、申花隊旗一起祭奠。那個跨年夜,小胡眼睜睜看著楊佳斐倒地、哭喊掙扎、直到漸漸不動失去生命。而他自己被卡在人群,動彈不得,悲怒交加又無可奈何。楊佳斐的父親是一名警察,平時就在大街上巡邏,那個夜晚卻沒能保護到自己的女兒。踩踏「頭七」祭日,平臺下面,遇難者家屬和普通市民有序地獻花祭奠,而平臺上面,一對對新人迎著江風襯著對岸的摩天大樓拍攝婚紗照。亦喜亦悲,卻又在如此貼近的空間內水乳交融。畢竟,那個晚上,逝者也是滿懷憧憬駐守寒夜迎接新年,畢竟人們的生活還要繼續,生者憧憬美好生活,也是對逝者最大的告慰。
2015年,我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繼續關註失獨家庭,並且將失獨者的第三代這個隱秘群體首次在國內報導出來。這組《失獨者和第三代》的報導在南湖晚報以4個版呈現後,繼而被《南方人物周刊》、騰訊網《活著》欄目刊用。嘉興市義工協會看到報導後,主動與我採訪的10戶失獨家庭結對長期幫扶。失獨者老無所依,第三代少無所養,是個體命運,卻又牽扯了家國命運……
2015年,傳統媒體唱衰論甚囂塵上。記得在大學學習攝影時,大家都在討論數碼技術大眾化對職業攝影人造成的衝擊。而現在近十年過去,在如今這個影像呈碎片化泛濫的時代,專業攝影人生產的高品質影像作品更顯稀缺珍貴。索尼公司在一次新品發布會上提出,新技術的產生,只是讓從業者更便利地工作,行業本身不可替代,而新技術卻會被更新的技術取代。正如博客興起,每個人都可以寫作、傳播,但是專業記者和優秀作家仍然不可或缺,而博客本身卻逐漸被微博、微信所「革命」。技術只是生產內容的工具,生產什麼樣的內容始終最為重要。2015年,嘉報視覺中心組建10餘人的全媒體採訪報導組,在傳統的圖文報導基礎上,充分利用視頻、航拍等新技術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傳播平臺,歷時半年完成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系列報導《抗戰原色》。這部包含7個專題30個版、7集全媒體作品的報導一出現就吸引業界關注和讀者好評。技術的新舊更替、媒介的推陳出新是「命」中註定,而媒體人主動出擊,充分「運」用新技術和新媒介帶來的便利與機會,便會在變化中立於不敗。
有詩人曰,命運不是風,來回吹,命運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運中。過去的2015,也是我的而立之年。站在這深沉的大地上,我透過鏡頭感受到,當人們無法完全將命運把控在自己手中時,或可以選擇對待命運的姿態。
《外灘七日祭》 2015年1月6日,是上海外灘踩踏事件遇難者「頭七」,雨夜,遇難者家屬來到陳毅廣場獻花祭奠。 2014年12月31日晚,滿懷憧憬的年輕人集結於此駐守寒夜迎接新年,至少36人喪生於踩踏時間,沒能迎來2015年的第一縷曙光。
《外灘七日祭》 2015年1月6日,是上海外灘踩踏事件遇難者「頭七」,26歲遇難者楊佳斐是一名申花球迷,朋友把她的青春容顏和遇難時間列印在相紙上,伴著球衣一起祭奠。
《器官捐獻者》2015年1月6日1月16日,浙江省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32歲的甘肅人夏兵兒父母均離世,因為腦膠質瘤復發,他術前親筆寫下一封委託書:如果永遠醒不來,將我的器官捐獻給社會急用的人,身體也捐獻給醫學院。
《90後體操教練》 2015年3月10日,在嘉興市少體校,90後體操教練俞正超帶領孩子們做直角支撐動作,鍛鍊臂力和腹肌。23歲的俞正超是該校年齡最小的男子體操助理教練,2012年春,他結束了杭州12年的訓練與求學,回到母校,負責男子體操組6名男孩的日常訓練,同時兼職生活老師,同樣的成長經歷,他更能理解孩子。
《釀蜜人生》 2015年3月25日,初春的禾城油菜花芳香遍野,吸引85後李小彬,攜妻帶女從河南開封前來養蜂。春來嘉興趕油菜花的花期,之後到山東濟南採釀洋槐蜜,盛夏時到東北採釀椴樹蜜,這是李小彬一家每年的生活軌跡。李小彬的兒子一歲時發了40多度的高燒,留下了癲癇病,每年都要住院治療,一家養蜂釀蜜的收入大都用來給他治病。
《勞動者的「大數據」》 2015年4月10日,19歲的翁吉史日在桐鄉市做一名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工,和另一名同伴每天安裝約100平方米太陽能電池板。「五一」勞動節到來之際,記者走進身邊各個行業的普通勞動者,記錄他們工作一天的「小數據」。正是這一個個普通勞動者的「小數據」匯合而成的「大數據」,撐起了嘉興經濟的「任性」發展。
《緣緣的夏令營》 2015年7月11日,颱風「燦鴻」登陸浙江,狂風暴雨擊打車窗,7歲的緣緣參加完困境兒童夏令營回村。她的爸爸兩年前因病去世,媽媽隨後遠走他鄉,留下她和弟弟與爺爺奶奶生活。短短三天的城市夏令營開啟了緣緣封閉的內心世界,儘管年幼,但是如暴風雨般成長的隱痛,還是要自己承受。
《80後環衛工》 2015年8月27日凌晨4時,嘉善縣姚莊鎮,80後環衛工唐芳搬著與自己體重相當的垃圾箱助跑幾步,用膝蓋頂著箱底藉助慣性將垃圾箱甩上環衛車。唐芳出生於1981年,身高1.58米,體重48公斤,有些垃圾箱比她還要重。為了能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不再留守,唐芳夫婦從深圳外企辭職雙雙來到姚莊鎮做環衛工。
《82歲小店老闆》 2015年9月17日傍晚時分,82歲高老太的臭豆腐店顧客仍然絡繹不絕。在人們的印象裡,80歲的老人應該過著含飴弄孫、公園遛彎的悠閒生活,而住在嘉興市區楊柳灣路82歲的老人高菊鳳,在擺攤賣了25年臭豆腐後,最近租了間6平米的小門面房開了家臭豆腐店,做起了小老闆。
《送別失獨者》2015年10月10日上午,日暈突然籠罩在禾城上空,冷空氣南下,失獨者吳玉英的葬禮正在舉行。2001年, 吳玉英的16歲獨生子峰峰患胸肌瘤去世,她與丈夫再孕失敗,成為失獨家庭。
《失獨者和第三代》 2015年5月12日,浙江省嘉興市。68歲的郭桂生的獨生子於2011年11月猝死,時年33歲,兒媳離開家庭。郭桂生的妻子傷心過度隨後離世,他和9歲的孫女郭莫媛相依為命。
《「艾」後餘生》2015年11月15日,上海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周平(化名)在服藥期間皮膚出疹,後經醫生指導換藥後症狀逐漸消退。2015年愛滋病日公布的消息顯示,性傳播逐漸成為HIV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男男」同性性行為已經是我國愛滋病傳播頭號危險因素,大中學生感染者中,男男之間的性傳播佔據82%。
《抗癌女孩》 2015年11月17日,患癌女孩王俊在杭州市參加抗癌俱樂部聚會,登臺表演節目,為病友們加油。2013年,王俊查出患結腸癌四期並多發性肝轉移,結腸與膽囊全部被切除,肝臟被切除55%以及大腸僅剩1/6,醫生斷定最多活8個月,她卻笑對人生,積極面對生活,已平安度過兩年多。
《粉墨登場》 2015年10月15日,在嘉興房地產展示交易中心,2015嘉興秋季房博會開幕,為房博會助陣的大媽們,精心化妝,準備登場表演。
《失獨者和第三代》2015年12月12日,浙江省嘉興市。60歲的孫水榮、60歲的劉惠珍的兒子2014年因腸癌離世,時年31歲,兒媳改嫁。他們與8歲孫女孫馨緣、5歲雙胞胎孫子孫琪、孫瑜相依為命。
85後,畢業於河南大學攝影專業,曾供職於焦作日報社,2013年入職嘉報集團視覺中心,嘉報視覺2014、2015蟬聯年度最佳記者。
主要創作《開封》、《南水北調穿城過》、《隆胸:罩杯下的痛與夢》、《「盲流」歸途》、《失獨》系列等專題,散見於嘉報集團旗下媒體、《人民攝影》報、《南方人物周刊》以及騰訊「活著」圖片欄目等媒體。
(本公號內容未經人民攝影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