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訊:日前,在中宣部扶貧題材重點獻禮影片《我和我的家鄉》中,天津橙子映像公司參與創作的單元故事《回鄉之路》片花已經正式發布。天津影視創作公司積極參與,圓滿完成中宣部重點影片創作任務,努力躋身電影創作「國家隊」。
「很榮幸和幾位導演一起,為全國觀眾完成了《我和我的家鄉》的拍攝。之前我們拍攝的《銀河補習班》講述的是父子之間的感情,而這次的《回鄉之路》講的是一個有關於家鄉的故事,回家的故事。」該單元故事導演鄧超、俞白眉表示,「這是一個原創的故事,很多內容或者人物會有代入感,甚至有些人物會覺得就像是你身邊很熟悉的朋友。這次創作的靈感其實主要也是來自我們對家鄉濃濃的情感,家鄉對我們來說就是媽媽的味道,所以在這個故事裡也有一個媽媽的形象,她希望孩子們大鵬展翅,在外面大展宏圖。這個故事在時間上的起點也是從這個媽媽的形象開始講起的。」
故事中的閆飛燕相當於第一代走出家鄉的人,也是按照故事中上一輩人的希望,靠自己的努力「飛」了出去,她的經歷也激勵了很多人。講扶貧先扶志,所以高媽媽在課堂上講有志者事竟成,她也是希望孩子們學會靠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的命運,閆飛燕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她按高媽媽的話做到了;喬樹林是先出去了然後又回到家鄉,為了建設家鄉而留了下來的那批人,他的方式是試圖改變家鄉的貧困,他是高媽媽的孩子中唯一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但他應該也是高媽媽最滿意的孩子,是那種靠自己雙手和老鄉們一起改變家鄉現狀的人。
導演俞白眉說:「我們在電影開拍之前去拜訪當地的年輕教師的時候,就遇到了幾位年輕人。我們當時問他們,『你們為什麼留在這裡教書?』其中一個年輕女老師說『我捨不得娃娃們。』說完就哭了。這就是代表願意留下來的年輕人。我是從家鄉走出來的那一類人,所以這次要開始創作這個故事的時候非常高興,感覺自己能寫一個關於陝西的故事,也為家鄉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這也是刻畫大師姐和喬樹林的形象的時候讓我們能刻畫出他們的區別的地方。」
陝北的日照時間非常長,所以全組的工作時間都是非常長的。二位導演說,全組經常是為了趕日出,凌晨3:30出工,拍到晚上20:00的時候,大家經常還驚訝為什麼還是下午16:00的感覺。
導演鄧超說:「創作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的設想是有一些場景是發生在黃土高坡上的,但我們選景的時候,走遍了拍攝地附近的7個縣,都沒有找到黃土高坡。因為不停的治理,當地的環境已經和我們印象中的環境有了很大的差距了。航拍素材拍回來的內容就是一片綠樹成蔭的情況,那個沙漠已經被幾代人不停的防沙治沙,變成了一個有點像森林的地方了。」
因為故事發生在陝北,大部分的角色又都是當地人的設定,所以主演們在現場都儘可能的用陝北方言完成表演。主演苗阜、執行導演白志強導演一直在現場幫忙盯口音。
二位導演非常希望和天津的觀眾見面。「《我和我的家鄉》這個電影也一定會在路演階段安排天津這一站。天津和我們的緣分很深,我們的公司就在天津。從上個電影《銀河補習班》到這部電影,天津都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天津的觀眾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很重要的觀眾。我們也很期待和觀眾朋友們早日見面。」(津雲新聞記者 吳宏)
來源:津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