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實現盈利,金龍機電保殼成功?看完公告不得不佩服律師與會計...

2020-12-27 中國經濟網

2月25日,金龍機電發布2019年度業績快報。

根據快報顯示,報告期金龍機電實現營業總收入17.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8.85%,但營業利潤、利潤總額與淨利潤卻實現增長。其中,實現營業利潤-2735.5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98.89%;實現利潤總額4928.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1.96%;實現淨利潤5593.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2.33%。

此前,和訊網曾報導(《金龍機電麻煩纏身:子公司被列環境違法"黑名單" 控股股東股權被司法拍賣 四季度如不能扭虧將暫停上市》),金龍機電2017年-2018年已經連續兩年淨利潤為負,若其2019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仍為負值,公司會因最近3年連續虧損而被暫停上市。

如今看,在營收同比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金龍機電卻實現了盈利。

金龍機電「保殼計劃」成功?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金龍機電是如何實現「保殼」的。

首先,快報裡金龍機電解釋了營收下滑的原因:

2018年度公司對觸控顯示業務進行整合,處置晶博光電51%股權,關閉無錫博一、天津金進工廠,對廣東金龍觸控顯示業務進行收縮調整。2019年觸控顯示業務訂單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減少;2018年度公司對其他非主營業務進行整合,處置優利麥克51%股權,關閉浙江翱翔等公司,2019年其他產品業務訂單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減少。

接下來是盈利的解釋:

首先,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基于謹慎性原則,金龍機電及子公司2018年度計提商譽、固定資產、存貨等資產減值損失176,106.39萬元,2019年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度減少。

其次,2019年公司聚焦主業,改善資產結構,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公司經營情況有所改善,期間費用較上年同期減少。

最後,公司在2018年度針對物產元通典當訴訟事項確認了預計負債6633.60萬元,計入了2018年營業外支出。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9年12月25日作出一審判決,駁回物產元通典當對公司的訴訟請求。物產元通典當不服一審判決結果,已提起上訴。公司根據應訴律師出具的法律意見及會計師出具的專項說明意見,判斷公司不應向物產元通典當承擔擔保合同無效後的民事責任,預計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公司2019年對本次訴訟確認的預計負債6633.60萬元全部轉回,計入2019年營業外收入。

6633.6萬的營業外收入,這就是金龍機電營業利潤虧損但淨利潤為正的秘密!

2020年1月23日,金龍機電曾披露《2019年度業績預告》稱,預計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盈利2000萬元—2500萬元,本次快報卻一下變成了5593.6萬。

金龍機電錶示,公司於2020年1月22日收到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民事上訴狀》,物產元通典當不服一審判決結果,提起上訴。公司於2020年1月23日披露《2019年度業績預告》時,無法及時判斷2019年是否對本次訴訟確認的預計負債全部轉回,故根據物產元通典當對公司的上訴請求,預計2019年對本次訴訟確認的預計負債轉回金額約為2700.00萬元。

在披露本次《2019年度業績快報》前,金龍機電與應訴律師及會計師進行了充分溝通,根據應訴律師出具的法律意見及會計師出具的專項說明意見,公司判斷不應向物產元通典當承擔擔保合同無效後的民事責任,預計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公司2019年對本次訴訟確認的預計負債全部轉回,轉回金額為6633.60萬元,計入2019年營業外收入。

金龍機電的應訴律師及會計師,你們太偉大了!

來源:和訊網

相關焦點

  • *ST恆康「真假保殼」透視:海王集團另有所圖?深交所下函關注
    「市場上確實存在很多賣資產突擊保殼的,但從會計準則而言,非經常性損益不能計入淨利潤,很多成功(案例)是因為監管層沒有抽查到,若抽查到,情況屬實,就意味著保殼失敗,如此前的新都(退)。」實際上,近年來交易所對突擊保殼的情況進行嚴查。12月4日晚間,滬市第一低價股*ST富控發布公告,因2018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為負值,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即2019年度)經審計的淨資產繼續為負值。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自2020年12月9日起暫停公司股票上市。
  • ST新海擬出售子公司「保殼」,或暴露了財務紕漏
    收購當年曾金輝在《增資擴股協議》中對迪比科盈利預測及補償作出了明確承諾,承諾迪比科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累計淨利潤不低於3.93億元,如標的公司未能實現上述業績承諾,其將根據屆時公司所持標的公司股份的比例,按照實際淨利潤與業績承諾的差額對公司進行補償。
  • 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具體內容詳見公司於2019年12月19日披露在《證券時報》、《證券日報》及巨潮資訊網(www.cninfo.com.cn)的《關於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公告》(公告編號:2019-066)。
  • 中國股市30年,第一股飛樂音響面臨退市風險
    曾經在中國證券史上赫赫有名、風光無限的老八股退市的退市,重組的重組,改名的改名,目前唯一剩下飛樂音響,但是上市而立之年的飛樂音響如今也面臨退市危機,不得不出售資產保殼。保殼自救1990年登陸上交所直至2017年,飛樂音響經營業績雖有起伏,但均實現盈利。
  • *ST金宇5月28日重組上會 「北控系」掌舵後迎來第二次保殼大考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ST金宇最近一次成功保殼是2017年,「北控系」成功舉牌入主後,通過主導收購智臨電氣成功幫助*ST金宇實現保殼,但上市公司這筆交易卻不幸踩雷,後遺症諸多。3年之後,「北控系」再次主導重組,*ST金宇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證券時報·e公司將持續跟蹤報導。
  • 康尼機電:併購爆雷 「斷臂求生」
    最近,康尼機電就因併購爆雷,將多年艱辛打拼付諸東流。巨雷當頭,康尼機電一邊擺出無辜姿態,一邊試圖「斷臂求生」,結果如何,引人關注。併購受牽連月12日晚間,康尼機電發布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和《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
  • 康尼機電起訴龍昕科技最新進展: 廖良茂被判向公司退還19.33億元
    責令被告人廖良茂退出犯罪所得19.33億元,發還被害單位康尼機電。值得注意的是,康尼機電2019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6.5億元。判決歸還的資金數額,是其2019年淨利潤的3倍。  2017年,康尼機電希望通過收購龍昕科技來增強持續盈利能力。然而事與願違,2018年龍昕科技開始「暴雷」。
  • 公告點題|8月11日這些公告有看頭
    三連板航天機電:公司未從事軍品業務,也不涉及軍品業務收入航天機電(600151)公告,公司在股吧上關注到有關於公司涉及軍品業務的言論,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為汽車熱系統業務和光伏產業,未從事軍品業務,也不涉及軍品業務收入。點題:盤面上,航天機電已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截至今日收盤,該股報收7.57元/股。
  • 責令返還19.33億犯罪所得 康尼機電併購案責任人被判無期
    廖良茂,男,1979年12月7日生,廣東龍昕科技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因涉嫌犯合同詐騙罪,於2018年8月28日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30日被逮捕,現羈押於南京市棲霞區看守所。此次判決為一審判決,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2日起至10日內,通過南京中院或者直接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截至公告日,康尼機電獲悉被告人廖良茂已提起上訴。
  • 文化長城2019年業績「大變臉」,近半年發布18次或被暫停上市公告
    來源:一財網文化長城5月22日晚間公告稱,下修2019年度業績快報,2019年全年虧損1.73億元,此前預計盈利1022.6萬元。而在5月20日晚間,文化長城發布了《關於公司股票可能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這是自5月以來,該公司第三次對外發布關於公司可能被暫停上市的公告。據統計,自2020年1月以來,文化長城共計發布18次關於公司可能被暫停上市的公告。
  • 康尼機電將原子公司股東告上法庭 涉案金額近9.4億元
    在2019年剝離龍昕科技產生淨收益約2.5億元後,康尼機電在2019年度業績預告中稱,公司軌道主業的穩健發展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盈利水平,產生淨利潤約3.8億元,導致公司扭虧為盈,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2.18億元~2.73億元。
  • 上市首年即盈利:讀懂雲集2019年Q4財報背後的電商邏輯
    就在24日,會員電商雲集(NASDAQ:YJ)發布2019年Q4及全年未經審計的業績數據也引發了業內關注。其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雲集的GMV、會員數等持續增長,並在2019年Q4及全年實現盈利,或已成為一支適合買進的潛力股。雲集Q4財報發布後,受大盤整體利好及自身財報亮眼的雙重作用,雲集當晚股價大漲,並以13.33%的漲幅報收。
  • 註冊會計成績查詢入口2020 注會成績覆核公告
    註冊會計成績查詢入口2020 注會成績覆核公告 2020-12-21 13:33:32|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這家公司3個月,從巨虧4億到盈利4億申請IPO,哪份審計報告...
    對此,11月26日公告顯示,華茂股份一紙訴狀,將新疆利華告上公堂。對於新疆利華的業績「變臉」,華茂股份認為,「有理由懷疑新疆利華在與公司共同委託審計時隱瞞了相關財務數據,侵犯了公司作為股東的合法權益」,此外,華茂股份透露,曾在今年10月委託律師書面要求查閱新疆利華會計帳簿,但新疆利華委託律師回函明確予以拒絕。
  • 盤活資產、整合業務,華映科技保殼進行時
    財務數據顯示,華映科技(*ST華映)2018年、2019年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49.66億元、25.87億元,已面臨退市風險。  為保殼,公司2020年經營規劃以扭虧為盈及經營性現金流逐步轉正為首要目標。除一邊向大股東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追討超30億元的業績補償款外,華映科技也在積極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