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一個都不能少》的魏敏芝嗎?

2021-01-10 小頭爸爸說教育

相信年級稍微大一點的網友都應該看過《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女主角魏敏芝。

在所有謀女郎中,魏敏芝是最特殊的一個,號稱最執著的「謀女郎」和最土的「謀女郎」。

魏敏芝1985年生於河北省赤城縣鎮寧堡鄉東柵子村(赤城縣是有名的貧困縣),她家庭貧困世代為農,家裡除了父母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餵豬、砍柴、做飯、洗衣、種地一直是魏敏芝的必修課。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魏敏芝會上小學、初中,最多上個高中,然後同村裡其他女孩一樣輟學嫁人。

命運轉折

1998年魏敏芝遇見了改變她一生的恩人——張藝謀。1998年,那年張藝謀已經通過執導《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等電影走向國際,成為國內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那一年張藝謀決定拍攝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為了電影的真實性,張藝謀決定這次拍攝選用非專業演員。在魏敏芝家鄉副導演酈紅選角,魏敏芝和妹妹魏敏聰一道面試,最終,在最後一萬多人的競爭者中,魏敏芝憑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舞蹈」表演獲得張藝謀青睞成為主角。

在《一個都不能少》電影裡,每個人物角色都是生活中原本的職業的人演的,就連姓名都是演員本身真實的名字電影播出後,魏敏芝在電影裡本色出演,單純、樸實、真實的表演感動了無數觀眾。伴隨著電影或國際國內獎項無數,13歲的魏敏芝也家喻戶曉、一舉成名。殊不知,這部電影對魏敏芝的人生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改變了她的一生。

演完電影後,年幼的魏敏芝回到現實依然面臨學習的選擇,當時很多藝術院校紛紛為其拋出橄欖枝希望魏敏芝來就讀,其中不乏提供優厚獎學金的。《一個都不能少》後,魏敏芝內心已經對表演產生興趣,面對表演誘惑,魏敏芝難以抉擇。這時她向張藝謀導演傾訴,張藝謀語重心長的告誡魏敏芝不適合娛樂圈,《一個都不能少》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段插曲,回歸現實生活努力讀書才是你應該做的。

面對最敬佩的人的忠言,魏敏芝選擇了聽從張藝謀的建議,回到校園生活。此時,即1999年,正好河北石家莊精英中學找到魏敏芝,表示不僅錄取魏敏芝還幫忙安置魏家人,還給予生活補助。這對於魏敏芝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於是,魏敏芝帶上家人去了省城石家莊踏上求學路。在高中的三年,魏敏芝牢記張藝謀的忠告,努力學習,一刻也不敢鬆懈。到了高三,面臨報告大學的問題,抑制不住內心深處對表演的渴望,她不顧家人的反對選擇了報考當年的北京電影學院。

實現夢想失敗

2004年,魏敏芝參加北京電影學院專業面試,既沒有專業的表演基礎也沒有俏人的外貌,結果可想而知落榜了。

面對實現內心夢想的失敗,魏敏芝開始懷疑自己,這時耳邊響起了了張藝謀的話「努力讀書」。於是魏敏芝發奮學習一定要考出好成績,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魏敏芝考上了西安外國語學院編導系,雖然不能自己表演但是可以選擇導演,一樣可以實現夢想。西安外國語學院在得知魏敏芝這樣的名人來就讀,決定每年免除魏敏芝1萬元多元的學費。

無心插柳柳成蔭

在進入大學後,魏敏芝朝著自己年幼的夢想一步步近了,她拼命地汲取導演專業知識。努力學習也一定會有回報。進入大學兩年後,在2004年、2005年,魏敏芝分別獲得了全國青年徵文比賽二等獎和三等獎,成為了中國青年作家協會副主席兼河北分會主席。魏敏芝在寫作方面也是頗有建樹。而且魏敏芝也在大學裡完成了她的導演夢想,由她獨立執導的電視劇《母親的心願》於2006年1月17日正式關機。

人生第二位貴人

在西安外國語學院就讀期間,魏敏芝認識了來自楊百翰大學的陳爾崗教授。通過接觸,陳爾崗決定幫助魏敏芝去美國留學。陳爾崗給了魏敏芝推薦入學楊百翰大學的機會,但是仍有一關要過——英語。這可難倒了貧弱的英語水平的魏敏芝,但是為了能到美國學習,魏敏芝苦練英語,兩年後已經能夠流利地用英文交流,並於2006年順利成為了楊百翰大學的學生。

遇到愛情

在夏威夷楊百翰大學魏敏芝依然是學習努力的那一個。除了學業有成,魏敏芝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在一次聚會上魏敏芝認識了美籍華人劉錦輝,經過兩年的戀愛,已於2008年7月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留學歸來成為導演

從楊百翰大學畢業之後,魏敏芝原本可以在美國擁有很好的工作機會,但她選擇了回國發展,回國之後她拍攝了紀錄片《奇蹟的女兒》,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完成了自己當導演的夢想。

魏敏芝是幸運的的,她遇到了張藝謀完成了人生的鳳凰涅盤、浴火重生。也許對於張藝謀來說,魏敏芝只是他無數電影主角之一,但對於魏敏芝來說卻改變了一生。

現在的魏敏芝已經完成了她的導演之夢,家庭也過得很幸福,現在的魏敏芝也擁有了愛情,可說現在的她因為張藝謀的引導,過得讓人羨慕,也過得非常的幸福。

相關焦點

  • 《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因長得醜被張藝謀勸離娛樂圈,如今怎樣
    娛樂圈裡大導演不少,張藝謀絕對算是最頂呱呱的一個。經他培養的「謀女郎」很多都大紅大紫,其中,經典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裡的魏敏芝你還記得嗎?011998年,已經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籌拍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對待電影一絲不苟,因為這是一部貧困題材的電影,張藝謀決定不再選用專業演員,而是找真的山區老師和學生。
  • 魏敏芝的人生被張藝謀改寫,《一個都不能少》令她人生逆襲成導演
    說到謀女郎,大家會想到很多漂亮的女明星,比如鞏俐、章子怡、周冬雨、倪妮等,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想到曾經參演《一個都不能少》的魏敏芝呢?她曾被評為「最醜謀女郎」,但也算得上是「最勵志謀女郎」。但在了解的過程中發現,還是姐姐魏敏芝比較大膽,敢唱敢跳不怯場。副導演問魏敏芝敢拍電影嗎,她大聲回答說:「敢」,可是在這之前,魏敏芝連電影院都沒有去過,相比之下妹妹魏聰芝就表現得有些害羞了。
  • 魏敏芝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盤點新生代謀女郎現狀
    她就是因主演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而進入大眾視野的農村女孩魏敏芝。未成名前,魏敏芝是一位平凡、普通的山村女孩。然而,謀女郎的頭銜讓她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名後,魏敏芝也感激地表示如果沒有張藝謀的話,自己可能在家養豬呢。雖然走紅之後被光環包圍的魏敏芝擁有起點高的演藝事業,但是她並不出色的容貌遭受了不少外界的吐槽。
  • 1999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被張藝謀勸退娛樂圈如今當了導演
    1999年,《一個都不能少》上映,魏敏芝一度成為媒體焦點。成名之後的魏敏芝收到了很多學校伸來的橄欖枝,也有導演邀請她演電影。是該繼續讀書還是出去演戲,年少的魏敏芝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 《一個都不能少》:執著的魏敏芝告訴你,讀書是條無限可能的大道
    要讓孩子們一個都不能少地回到學校,並且心甘情願地喜歡上讀書,真的不能百分百做到嗎?田正達村長會說:「娃們都有書讀,這是個好事,能想多少辦法我就想多少辦法,讓娃們讀上書再說!」高恩滿老師用蒼老的聲音一錘定音:「班裡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張慧科帶著劫後重生的喜悅說:「我可不想再要飯了,我要讀書!」執拗的魏敏芝一抬下巴,硬氣地回答:「反正一個都不能少,他們必須得跟我回學校!」
  • 《一個也不能少》魏敏芝近況,嫁美籍華人,鄉村丫頭變成胖大媽
    雖然大家都知道他這個人,但是他的作品卻很少有人了解。《紅高粱》、《影》、《大紅燈籠高高照》,這類藝術片在當下快節奏發展下的都市化生活中,仿佛跟不上腳步了。但正是這類影片,才能讓人們放緩速度,停下腳步,用心認真思考影片中所反映的現實問題。另一部在二十世紀末,榮獲國內、國際多項電影大獎的作品《一個也不能少》,也是張藝謀導演的佳作代表。
  • 寒門徵途:一個都不能少
    來源:讀者文摘雜誌1998年,張藝謀籌拍《一個都不能少》,找遍河北中學,找不到女主角。電影講了一個與命運對峙的故事。13歲的小老師,守著村中小學,不許孩子們輟學,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說,給自己的電影打分,《紅高粱》是中,而《一個都不能少》是上。1999年,電影上映,獲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後被日本評為年度世界十大佳片第二名。魏敏芝一夜成名,娛記像烏雲一樣將她包裹其中,有電影公司專門跑到鄉下,給魏敏芝父母開出經紀合約。
  • 一個都不能少 NOT ONE LESS
    一個都不能少丨NOT ONE LESS 水泉小學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村長從鄰村找來只上過小學的魏敏芝給高老師代一個月的課。高老師見魏敏芝只有十三四歲,不想要。村長說,找這麼一個人也不容易,先讓她湊合一個月吧。
  • 1999年上映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還有多少人記得?
    關注班班說電影每天一部老電影,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說一部1999年上映,在國際上獲獎無數反映鄉村現實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是由張藝謀導演的一部作品,可以說電影非常的經典,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小編上小學的時候看的,看完之後那也是哭的梨花帶雨,當時不明白為什麼哭,現在想來可能是因為感同身受吧,
  • 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用這部電影,揭開了國內教育的傷疤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都不能少》,先來回顧一下劇情:高老師是偏遠山區小學裡唯一的一個老師,雖然教學條件艱苦,他的工資也遲遲未發,甚至學生數量也在逐漸減少,可他沒有放棄僅剩的二十八名學生,他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 《一個都不能少》: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發展
    在一個窮困的山區,有一個水泉小學,這所學校只有28個學生,都是附近村子裡的孩子。因為偏僻落後的原因,很多老師都不過來在這任教,只有高老師一個人。但是高老師的母親突然病重,他不得不請一個月假回家探望母親。但因為條件艱苦,他聯繫了各處都找不到代課的人,最後實在無奈,只能找到了小學畢業的魏敏芝,讓她代課一個月,並且答應給她50塊錢。
  • 《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之一!我們窮過!所以我們心疼!
    電影的名字叫《一個都不能少》改編自小說《天上有個太陽》導演張藝謀!這裡沒有明星,這裡是一個貧困山村,而窮籠罩了整個村子。水泉村的高老師因為家裡有事請假了,由於找不到其他的代課老師,只好找了只有小學學歷的魏敏芝作為代課老師,為了一個月五十塊錢的工資魏敏芝答應了高老師,她作為一個半吊子老師自己也沒啥文化,教不了學生,也只好看看學生,高老師臨走時告訴魏敏芝要守住學校,學生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將這句話牢記在心!
  • 《一個都不能少》:荒蕪的時代裡,唯有善良是彼此的救贖
    雖然魏敏芝年紀小,也沒多少文化,只會唱五音不全的兒歌,可是無奈找人不容易,只能無奈將就了。臨走時高老師再三叮囑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並許諾了如果完成便再加10塊錢。學生們都覺得這個「小老師」太年輕了,沒有老師的樣子便開始欺負她,整個教室都變得亂鬨鬨的。
  • 《一個都不能少》:好萊塢敘事下的紀實質感
    《一個都不能少》:好萊塢敘事下的紀實質感 影片《一個都不能少》本質上是一個具有典型好萊塢敘事的故事片,它有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具有較強的戲劇性和矛盾衝突,但是在表達方式上卻採用了近乎紀錄片的紀實手法,讓這部帶有極強敘事意圖的劇情片搖身一變成為了一部
  • 《一個都不能少》:非專業演員關於真實故事,張藝謀的良心工作
    《一個都不能少》的故事是關於山村小學高老師的,因為他有事要做,他請一個年輕女孩魏敏芝代替他教孩子們,雖然魏敏芝還很年輕,但是山村裡沒有其他老師可以替代,所以他只能要求魏敏芝。在了解了魏敏芝並了解了張慧科之後,他決定去城市,讓他回到學校。然而當魏敏芝到達城市時,他不知道他在哪裡,他花了很多精力去尋找張慧科,後來張慧科回到學校,這些山村的孩子也受到了社會的關注,變得越來越好。張藝謀曾經說過:「《一個都不能少》實際上是一部內容和形式都很樸素、傳統、普通甚至非常過時的電影。這也是日常生活的力量。
  • 你身邊的《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比魏敏芝更了不起!
    1999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上映為了班上的孩子不少一個13歲的魏敏芝每天守在教室門口
  • 再看《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張藝謀導演的變化真大,值得深思
    最近重新看了一部經典的電影,張藝謀導演十幾年前《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想當初非常的火,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就這樣又重看了一遍。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導演於1999年拍攝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描述在中國的偏遠山區,農村的孩童因為貧窮而失學的故事。
  • 簡單又平實的《一個都不能少》,看似「荒繆」,卻蘊含鄉野秩序感
    在《一個都不能少》映射下的貧瘠山區,「50元代課費與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在暫時回鄉的高老師與代課教師魏敏芝之間,建立起明晰的平等責任關係,既形成契約,也創設秩序。《一個都不能少》所有的後續情節,都圍繞契約式的秩序展開,尤其在其中一個同學張慧科輟學打工後,魏敏芝都要千方百計將他找回,更是維繫秩序感的明證。
  • 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播出後徹底改變主角命運
    就連張藝謀也說了,它不新穎,也不有趣,談到這部電影的時候,他說:「《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平實、傳統、司空見慣甚至非常老套的電影」。這個老套怎麼說?沒有出眾之處,循規蹈矩,沒有創新。滿頭白髮的高老師因為母親病重要請一個月的假,臨走時語重心長地對代班的小魏老師說:「我這班學生已經溜走了十多個,現在就剩下這些,你一定要代我管住這些孩子,一個也不能少。」這個時候,我還不能真正明白什麼叫「一個都不能少」。
  • 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影片反映的教育問題,如今依然引人反思
    影片中的一個主演,因張藝謀導演的一句話放棄了演員夢。這部電影就是1999年上映的《一個都不能少》,電影中演員全都是實名演出的業餘演員,影片中大部分角色和現實中身份是一致的,基本上是本色演出。於是村長從鄰村找來了一位13歲的女孩魏敏芝作為代課教師,高老師臨走前交給她的任務是看住學生,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為了兌現對高老師的承諾,每天守在教室門口,不準學生到處亂跑。可即便是這樣,班裡還是有一個叫張慧科的學生,因家庭貧困,輟學去縣城打工了。魏敏芝牢記高老師一個都不能少的囑託,踏上了去縣城尋人的曲折又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