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好萊塢敘事下的紀實質感

2020-12-22 騰訊網

《一個都不能少》:好萊塢敘事下的紀實質感

山東師大新傳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2019級2班 賈曉萱

影片介紹:《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執導,魏敏芝、張慧科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99年9月7日在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映。該片根據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講述了年僅13歲鄉村代課老師魏敏芝在得知學生張慧科輟學進城打工後,獨自一人踏上進城尋人之路的故事。

影片《一個都不能少》本質上是一個具有典型好萊塢敘事的故事片,它有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具有較強的戲劇性和矛盾衝突,但是在表達方式上卻採用了近乎紀錄片的紀實手法,讓這部帶有極強敘事意圖的劇情片搖身一變成為了一部「偽紀錄片」。影片的情節很簡單,邊遠鄉村小學唯一的老師——高老師因故請假一個月,村長迫不得已從鄰村找了一個年僅13歲的女孩魏敏芝當代課老師,由於鄉村小學每年學生流失非常嚴重,於是村長對年輕的魏老師提了一個要求,即全班二十八個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十歲的調皮學生張繼科卻為了給家裡還債,不得不輟學去城裡打工,魏老師牢記「一個都不能少」的叮囑,便隻身一人踏上了尋人之路。

如何在簡單的好萊塢敘事中營造紀實感是整部影片都在努力達到的目標。從劇情上來看,影片的整體情節是鬆散的,緩慢的,甚至有些情節是偏離主線缺乏連貫性的,但就是這些看似游離的情節塑造了整個影片真實的基調。影片的前半部分致力於表現鄉村小學的教學狀況,伴隨開頭綿長的步行,偏遠的村莊,落後的學校,破敗的房屋,一一展示在觀眾面前。這些看似多餘冗長的鏡頭承載著豐富的具體信息,以此展示農村教育的各個方面。

每一個看似漫不經心的鏡頭實際上都在準確而明顯的展示農村教育的落後現狀,於是敘事結構就在這眾多細節中緩慢而直接的建立起來。教育落後的現狀成為一切情節的前提,因為貧窮,五十塊錢的勞務報酬對農村姑娘魏敏芝格外重要所以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因為貧窮,年僅十歲的張繼科不得不進城打工補貼家用,兩個人物的矛盾匯集點便由貧窮連接起來。兩個目標的相互對立的男女主公,通過不大不小的幾個衝突逐漸糾纏起來,此時的紀實性和真實感便來自於貧窮背景下的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在人物性格上,他倆都是目的性極強、極為執拗的人,在各自的欲望驅使下,形成了一系列因果關係,產生最為激烈的情節衝突——尋找。

一般影片表達「尋找」這一母題時往往採用傳統的交叉蒙太奇手法,一個丟,一個尋,幾經擦肩而過,最後在緊急關頭相遇,但在本片中這一手法卻遲遲不肯出現。導演張藝謀採用了更為中國化的表達,把鏡頭的落腳點放置在魏敏芝身上,無論是去廣播站,還是寫尋人啟示,找電視臺,全都是單一視角,在同一城市的兩人並沒有相遇而錯失的橋段,這在消解戲劇性的同時,更增加了真實感,頗有中國傳統留白之感。此時劇情已經偏離了好萊塢的經典敘事,沒有絕對的反面角色貫穿始終,有的只是無盡冷漠的路人,有著老師和學生雙重身份的魏敏芝,在冰冷陌生的城市不斷遊蕩,這是真實又牽掛人心的。

毫不美化的畫面,非職業演員的選用,使得影片似乎具備了「真實電影」的基本特質,但事實上這只是電影的修辭方式,並不涉及電影的本體觀念。選用非職業演員表達一個傳統敘事的電影,是因為電影的題材與紀實性的風格相契合,但這種帶有掩飾性的選擇多少有點徒勞,任何人都無法在龐大的電影拍攝體系下保持原有的狀態,而導演想要的也無非是為了保留非職業演員的生活氣質,尤其是與電影中人物職業相同的職業氣質,這是任何專業演員都無法做到的。同時這種生活氣質又與電影的劇本創作相融合,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非職業演員們,參照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二度創作,如魏敏芝在算題時的念念有詞,張慧科說話時帶有的小結巴,這些專業編劇無法人為創作的細節成為了影片紀實性的最大看點。

情節的高潮往往也是情感的高潮,為了在劇情發展過程中合理的真實的表達情感,導演採用一系列並無過多情感色彩的客觀鏡頭,用旁觀者的角度介入情節的發展過程,同時無限期地將人物情感外露的時間延遲,直到魏敏芝面對攝像機鏡頭,所有的情感如火山般爆發出來,直抵觀眾內心。這種先抑後揚的手法滿足了觀眾的補償心理,片刻間對魏敏芝產生了強烈的移情和愛憐。一個看似冷血的女孩,以五十塊錢為目的,貌似不動聲色地尋找著失學兒童,而正是因為長期的壓抑和積蓄,突然的情感爆發才格外有力,使得情節和情感達到了雙重高潮。

好萊塢敘事在高潮處理時往往設計一個突發事件,但是張藝謀導演循序漸進的表達卻更具中國化特點,不停的尋找,堅持的守候,最後獲得一個面對電視臺攝像機直接與張繼科對話的機會,這種方式看上去笨拙,但又合乎情理。電視的作用在中國不容小覷,它意味著權威,意味著真實,一旦一個人上了電視,他所擁有的公眾向心力和認同感是相當強大的,正因此,當魏敏芝在電視螢屏上發出最為質樸的呼喊時,起初冷漠的小吃攤老闆娘將自己作為媒介,使得兩人重逢。陌生的鄉下孩子不會引起城市人的同情,但電視機上的魏敏芝卻使得無數觀眾為之動容,影片最後出現的一車捐贈物就是最好的證明。當然探討電視作為媒介的作用,鄉村與城市的對立是兩個巨大的命題,此刻透過影片可以從中尋到端倪,但這也只是導演透過映射社會現實而服務影片紀實性表達的一種思路。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將紀實性推到了極致,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曾經把「還我普通人」和「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去」為口號,啟用非職業演員,通過偷拍、跟拍等方式,以圖回歸電影的紀實性和真實感,但任何表達方式都是為電影本身服務的,就如同張藝謀導演本人曾經說過:「是否啟用非職業演員,是根據要拍一個什麼樣的電影決定的。」無論是戲劇性還是真實性,都是電影的表達方式,只有使表達方式服務電影內容,而非由方式驅使內容,才能真正的讓電影回歸電影,電影也才真的是電影。

相關焦點

  • 電影常用敘事手法:好萊塢系列
    ,直接把戲劇性空間解構,然後重新組合以適應觀眾的思維和情感參與,並由此發展出後來成為經典好萊塢敘事的一種拍攝和剪輯語法:用主鏡頭或交代鏡頭建立一個故事的發生地點,然後,當動作發展時,切至人或物的中景,在戲劇性高潮時用特寫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 【評析】《地球之極·侶行》:值得所有紀實類真人秀學習的敘事策略
    紀實類真人秀節目結合了紀錄片與綜藝真人秀的雙重特點,一方面要真實可感,另一方面又要具有趣味性和參與感,在節目好看之餘還不能忘了傳遞價值、豐富內涵
  • 《逃離德黑蘭》老美的「一個也不能少」
    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主要講述了美國中情局情報人員以拍電影選外景為名,成功將六名外交人員營救出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故事,真正是「一個都不能少」。可以說這是一部與追尋有關的公路電影,託尼就像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一樣,克服重重障礙,最後帶領六名外交人員逃離德黑蘭。故事發生在伊朗伊斯蘭革命時期。
  • 簡單又平實的《一個都不能少》,看似「荒繆」,卻蘊含鄉野秩序感
    在《一個都不能少》映射下的貧瘠山區,「50元代課費與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在暫時回鄉的高老師與代課教師魏敏芝之間,建立起明晰的平等責任關係,既形成契約,也創設秩序。《一個都不能少》所有的後續情節,都圍繞契約式的秩序展開,尤其在其中一個同學張慧科輟學打工後,魏敏芝都要千方百計將他找回,更是維繫秩序感的明證。
  • 對話陳怡:故事化敘事+電影級質感,硬科技也可以拍得感人!
    科普式、講解式的敘事手法很難與觀眾的生活產生聯繫,也鮮有令人眼前一亮之感。因此,作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陳怡導演決定採用更易為年輕人接受的敘事方式,把硬科技拍出溫暖的感覺。不同於《汽車百年》裡的硬科技的實景展示,陳怡在《你好 AI》中則反其道而行之,撇去了大部分生澀難懂的硬知識普及,用一個個關於「夢想和愛」的人文故事串聯在一起,旨在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 20世紀後期好萊塢青少年題材影片敘事
    布萊克·斯奈德將好萊塢影片劃分為十種敘事模式,其中與青少年成長經歷中矛盾的產生與解決過程相契合的大致有以下三種:「變遷儀式」型、「金羊毛」型和「被制度化」型。「變遷儀式」型故事是所有故事類型中最原始的一種,每一種文化中都存在這種故事,因為每個人都要經歷人生不同階段的酸甜苦辣。對於青少年題材影片而言,因即將蛻變為成年人而產生的既期待又畏懼的心理引發了故事的全部內容。
  • 編導藝考小百科 | 好萊塢經典敘事法則
    ⭐ 好萊塢經典敘事法則同學們好,我是陶華僑,印象藝術教育的藝術創作總監,我的本職工作是電影和編劇。 那麼我們這次來講一個課程是韓國電影敘事。然後韓國電影呢,我們從四個導演來比較一下,樸贊鬱,奉俊昊,李滄東和金基德。那麼我們重點來圍繞奉俊昊,因為奉俊昊今年他是獲得坎城和奧斯卡的一個雙料的一個豐收。
  • 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評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是精準扶貧題材電視劇持續發力的新作品,是2020年獻給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系列電視劇的首發作品。
  • 敘事手法特殊的電影——《一個字頭的誕生》
    電影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其敘事結構,最常見的是好萊塢三幕式,這是通過好萊塢數部成功的典型總結出的結構模式,比如《龍膽虎威》、《瘋狂動物城》用的便是經典的好萊塢三幕式。主流之外,更開奇花。如環形敘事,其代表是昆汀先生的《低俗小說》,其驚豔程度,不必多說。
  • 《一個都不能少》:執著的魏敏芝告訴你,讀書是條無限可能的大道
    要讓孩子們一個都不能少地回到學校,並且心甘情願地喜歡上讀書,真的不能百分百做到嗎?田正達村長會說:「娃們都有書讀,這是個好事,能想多少辦法我就想多少辦法,讓娃們讀上書再說!」高恩滿老師用蒼老的聲音一錘定音:「班裡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張慧科帶著劫後重生的喜悅說:「我可不想再要飯了,我要讀書!」執拗的魏敏芝一抬下巴,硬氣地回答:「反正一個都不能少,他們必須得跟我回學校!」
  • 一個村都不能少!林永健、邢佳棟、許諾今晚帶你走進閩寧鎮原隆村
    露天電影應該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承載夏天的晚上,早早吃好飯搬個小板凳,到露天電影的放映點去佔座隨著電視的普及,露天電影放得少了但是那份記憶是生命中的難忘回憶一場閩寧鎮原隆村的百村露天電影大聚會將在總臺央視電影頻道上演由寧夏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電影頻道聯合出品的公益紀實節目
  • 一個村都不能少!林永健、邢佳棟、許諾今晚帶你走進閩寧鎮原隆村
    露天電影應該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承載夏天的晚上,早早吃好飯搬個小板凳,到露天電影的放映點去佔座隨著電視的普及,露天電影放得少了但是那份記憶是生命中的難忘回憶今晚,一場閩寧鎮原隆村的百村露天電影大聚會將在總臺央視電影頻道上演
  •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把幸福裝進檔案」系列微紀錄片第二集...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把幸福裝進檔案」系列微紀錄片第二集:《一個都不能少》 2020-12-14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幻想工程帝國:好萊塢與美國國家安全體制如何「操縱敘事」?
    一直以來,好萊塢都是美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不少學者從文化研究視角出發,對好萊塢影視作品展開了分析與討論,然而,有關好萊塢與美國軍方的緊密合作關係,目前學界卻少有關注。研究的第一階段,作者於2003年至2007年期間,分別在好萊塢和香港影視行業進行了實地考察,對兩地影視的製作過程進行了比較研究;研究的第二階段,作者於2015年至2019年期間在美國好萊塢進行實地考察,探究了好萊塢與軍事活動的聯繫,並對這些軍事娛樂合作中的敘事維度進行了進一步探討。
  •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除此之外,有一部名為《一個都不能少》的電影,是我一回想起來全身起雞皮疙瘩的存在。那一年我剛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十來歲,也就是剛上小學,還沒認識幾個字的懵懂時期,那部電影卻在那時候擊中了我的心臟。 本片獲得十項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 美劇風格、黑澤明敘事、電影質感…這部國產懸疑劇瘋了?
    由於該劇採用單元劇形式,每兩集換一個嫌疑人進行敘事。於是,不同的視角如同小徑分叉的迷宮,指引或遠離案件真相。一個劇集好不好,有時候甚至都不用看劇情,因為劇情還能有懸念,畫面可騙不了人。《摩天大樓》的質感很容易概括,就是電影感,而且是那種獨特的膠片美學。過去這兩年,網劇的電影感口號喊得震天響,但膠片美學這東西不是做幾下美術或者套個調色就能出來的。就說《摩天大樓》,整體色調非常濃烈,場景之間的冷暖明暗反差也相當明顯,完全沒有國產劇常見的那種塑料打光一路到底。
  • 為了一個都不能少 ——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宣傳工作綜述
    《一個都不能少》拍攝完成後,張掖市在蘭州舉行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影視劇目創作情況新聞發布會,向全國媒體詳細介紹了《一個都不能少》劇目,藉助全國、全省各級媒體宣傳該劇。該劇首播前,省委宣傳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市州幹部群眾積極收看《一個都不能少》,全省各級媒體聚焦宣傳《一個都不能少》。
  • 《一個都不能少》:直面扶貧路上的最後一公裡
    前不久,正在央視播出的《一個都不能少》在硬核立意、高燃故事的呈現等方面都可圈可點,為當下扶貧題材電視劇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處處讓人感受到主創團隊創作主旋律作品的情懷。因此,《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真正稱得上「進階」的扶貧題材劇。當然,再好的立意也離不開好的故事去演繹。《一個都不能少》的好故事形態離不開人物「2+3+3」的獨特設計。
  • 一個都不能少 NOT ONE LESS
    一個都不能少丨NOT ONE LESS 水泉小學原先有三四十個學生,每年都有學生因家裡窮離開學校,現在只剩下二十八個了。高老師臨走時再三囑咐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
  • 傑夫·沃爾和格雷戈裡·克魯德遜:電影攝影的開放性敘事
    兩人都採用電影拍攝的協作流程,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編輯畫面,這種拍攝手法也被沃爾稱為「電影攝影」(cinematographic),其結果是在靜態的畫框內講述一個故事,創造出敘事寓意。另外,從視覺美學角度來說,他們都打造了精美絕倫的畫面細節,這似乎是被當代攝影有意排除在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