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底,一部名為《英雄》的大片震驚國人,張藝謀導演,主演李連杰,張曼玉,梁朝偉,章子怡,陳道明,甄子丹,當年的頂流演員,締造了內地2.5億票房,全球票房總計約1.77億,(雖然現在電影動不動就破億~)當年《英雄》的公映終結了內地電影十來年的萎靡,被譽為是中國裡程碑式電影。
回望香港電影,自90年代,開始出現「斷崖式」下滑,由盛轉衰,各種原因頗多。1995年,發哥拍完《和平飯店》之後遠赴好萊塢發展,周星馳拍攝《大話西遊》直接導致電影公司破產。成龍憑藉第一部賀歲片《紅番區》拿下香港電影年度票房總冠軍,而這也為他往好萊塢發展埋下伏筆。90年代後,雙周一成,跑的跑,離的離。(周星馳王晶不再合作,雖然王晶拍了很多爛片,但經典依舊無數!)
而2002年這一年,《無間道》上映,在港片覆滅前反撲了一把,此後,巨星名導紛紛北上,可能是合拍片真的比較香。(遺憾的是哥哥,梅豔芳在2003年先後離世,唉)
而自2002年後,《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到後來越讓人看不懂的《長城》,商業大片飽受爭議,也許在名氣背後,他的創作自由被大大限制,也許是這幾十年來,他的價值觀念發生了轉變,又或者是被資本裹挾身不由己,張以某的電影遠遠偏離了原來的江湖,反觀早期,他的文藝片回想起來卻讓人聯想到初戀。
《紅高粱》姜文顛轎那一段,是我的最愛。除此之外,有一部名為《一個都不能少》的電影,是我一回想起來全身起雞皮疙瘩的存在。那一年我剛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十來歲,也就是剛上小學,還沒認識幾個字的懵懂時期,那部電影卻在那時候擊中了我的心臟。
本片獲得十項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這部在1999年上映的電影,也許是農村題材,完美契合了我的生活環境,感同身受,並且充滿期待與幻想,期待能有這樣的以為老師,幻想我們就像這部電影一樣,所有的人一個都不能少,是一個完整的整理,而不是擔驚受怕,受野蠻,高大同學的欺負。
電影開頭,是村長帶著13歲的小女孩去農村小學支教,在那個叫「泉水小學」的學校,由於原來的老師要休假,所以村長只能找個人先替一下。
村長帶她去見了一個老師,老師看到她的樣子,這明明也是個孩子,一個孩子怎麼看的住幾十個孩子?
村長的意思是,實在找不到人了。就這樣她留下來了。
老師帶著她去學校,問她會什麼?外面的學生看著她笑,她害羞的回答:會唱歌。不熟練的唱了幾句,老師說她唱歌不熟練,聲音不夠大,帶著她唱 我們祖國是花園.....
老師臨走前,她找老師要50塊錢,老師說找村長要,村長說找老師,很明顯,這是被忽悠過來的,學校根本就沒錢了,老師都半年沒發工資了。整個學校就剩那幾十根粉筆了。
臨走前清晨,她聽到拖拉機聲,追出去找村長,老師要那五十塊錢,老師說,原來五十多個學生,已經跑了十幾個了,如果他回來學生一個都沒少,給她再加十塊,如果村長不給,他給。但是,記住!一個都不能少!
可以看出,這個小女孩來代課,就是為了那五十塊錢。電影中有很多她在土地上奔跑的畫面,真的是很淳樸,很真實。
第一天帶學生,星期一升旗唱國歌。
給學生上課,學生弄掉了粉筆,老師要他去撿,他不去,老師硬拽著他去撿粉筆,結果地上的粉筆踩碎很多。
第二天上課內容還是抄課文,不到放學不準回家。而前天那個男同學調皮的跑出來,老師就去追他:「張繼科,回去抄課文去」。張繼科很皮,騙老師要撒尿,結果又跑了。
然後有一天,那個調皮的張慧科沒來上學,她去家裡找他,他媽媽說張慧科去市裡打工了。
老師就去找村長,要村長去找回張慧科,不然沒辦法跟高老師交代,村長果斷拒絕了。於是老師跟學生商量怎麼去市裡,去市裡要多少車費。
村長不給錢,於是他們跑去磚廠搬磚,一個同學跟算完跟磚廠老闆算錢,雖然是幫了倒忙,但是磚廠老闆人很好還是給錢了。(老師跟老闆要錢的口氣簡直就是小孩子,還是個不講理的倔孩子)
搬完磚學生渴了,他們去買汽水,兩罐可樂六塊,不得不說,這可樂十幾年前賣三塊錢,實在是貴!他們幾十個人一人一口,這個場景,可能我們看了會心酸,但是對孩子們來說,他們一天辛苦的回報,這一口汽水喝的得有多開心啊!
接著他們在黑板上算計算題,去市裡道理要多少錢。
他們一群學生幫助老師混上車,結果半路被趕了下來,(不得不說,這群孩子其實也都是鬼頭鬼腦)然後她步行,半路攔車。中與到了市裡。
終於,老師找到了張慧科打工的工廠卻發現,張慧科又借尿遁跑了。老師要帶跟她同行的那個人,拉著她一起去找,結果人家開價兩塊五,還要看看眼前在眼前這個老師也沒有兩塊五!
她們到了火車站找人,又去廣播室尋求幫忙。另一頭,這個張慧科在街上逛。由於人是在兩三天前丟的,廣播沒用,老師買了買筆和紙,寫尋人啟事,好心路人告訴他寫的不清楚,現在人家都是用鉛印,貼上照片。
老師一聽,馬上發揮出孩子的特質,纏上去,問,一遍一遍問清楚。結果人家告訴他要去電視臺,坐五路車。老師一聽,問路去電視臺,終於到了之後,工作人員告訴他要學校證明,學生證件,結果都沒有。
結果工作人員沒有看到證件死活不讓進,得按規章制度辦,再幼稚,再固執也進不去。成年人的世界就這這麼不近人情。得知這裡臺長說了算後,她就跑到路上一個個問是不是臺長。
沒錢沒關係沒熟人,小孩子能想到的只能頂著頭皮,用最原始的辦法找了,渴了就跑了路邊水龍頭喝水,飯也是省錢沒吃。
晚上在路邊小攤找了剩飯就吃,睡就睡在電視臺門口,,終於第二天早上,其他工作人員告知臺長,臺長讓人去了解情況,去找了小女孩,其實從老師離開學校開始,她又變成了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了。臺長讓小女孩上電視尋人,在主持人的開導採訪下,她哭了出來,迷路了好幾天的張慧科也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於看到了電視上的老師,眼淚也唰唰直流。他們也終於在電視臺記者的陪同下回到了學校。
政府也撥款幫助學校。他們的粉筆也從白色粉筆變成了彩色。在老師的組織下,每個同學能用彩色粉筆寫下一個字,調皮的張慧科依然不聽話,他寫下了三個字:「魏老師」。
這部電影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拍的非常真實,故事雖然簡單,這些小演員們給我們呈現出的成年人的世界總有那麼一塊地方留有溫柔,這是對世界,最大的善意。
結尾呈現給我們的,是在學習中快樂,以及珍惜和責任。電影開頭,魏老師為了五十塊錢來到小泉小學支教,她做到了她承諾下的事「一個都不能少」,但是影片結尾我們感受到了,支持她去做出這一切的動力並不是那50塊錢,而是她的承諾。
月關和六便士,五十塊錢和承諾,總有人選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