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2020-06-07 瘦愛西柚

2002年底,一部名為《英雄》的大片震驚國人,張藝謀導演,主演李連杰,張曼玉,梁朝偉,章子怡,陳道明,甄子丹,當年的頂流演員,締造了內地2.5億票房,全球票房總計約1.77億,(雖然現在電影動不動就破億~)當年《英雄》的公映終結了內地電影十來年的萎靡,被譽為是中國裡程碑式電影。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回望香港電影,自90年代,開始出現「斷崖式」下滑,由盛轉衰,各種原因頗多。1995年,發哥拍完《和平飯店》之後遠赴好萊塢發展,周星馳拍攝《大話西遊》直接導致電影公司破產。成龍憑藉第一部賀歲片《紅番區》拿下香港電影年度票房總冠軍,而這也為他往好萊塢發展埋下伏筆。90年代後,雙周一成,跑的跑,離的離。(周星馳王晶不再合作,雖然王晶拍了很多爛片,但經典依舊無數!)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而2002年這一年,《無間道》上映,在港片覆滅前反撲了一把,此後,巨星名導紛紛北上,可能是合拍片真的比較香。(遺憾的是哥哥,梅豔芳在2003年先後離世,唉)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而自2002年後,《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到後來越讓人看不懂的《長城》,商業大片飽受爭議,也許在名氣背後,他的創作自由被大大限制,也許是這幾十年來,他的價值觀念發生了轉變,又或者是被資本裹挾身不由己,張以某的電影遠遠偏離了原來的江湖,反觀早期,他的文藝片回想起來卻讓人聯想到初戀。

《紅高粱》姜文顛轎那一段,是我的最愛。除此之外,有一部名為《一個都不能少》的電影,是我一回想起來全身起雞皮疙瘩的存在。那一年我剛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十來歲,也就是剛上小學,還沒認識幾個字的懵懂時期,那部電影卻在那時候擊中了我的心臟。

本片獲得十項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這部在1999年上映的電影,也許是農村題材,完美契合了我的生活環境,感同身受,並且充滿期待與幻想,期待能有這樣的以為老師,幻想我們就像這部電影一樣,所有的人一個都不能少,是一個完整的整理,而不是擔驚受怕,受野蠻,高大同學的欺負。

電影開頭,是村長帶著13歲的小女孩去農村小學支教,在那個叫「泉水小學」的學校,由於原來的老師要休假,所以村長只能找個人先替一下。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村長帶她去見了一個老師,老師看到她的樣子,這明明也是個孩子,一個孩子怎麼看的住幾十個孩子?

村長的意思是,實在找不到人了。就這樣她留下來了。


老師帶著她去學校,問她會什麼?外面的學生看著她笑,她害羞的回答:會唱歌。不熟練的唱了幾句,老師說她唱歌不熟練,聲音不夠大,帶著她唱 我們祖國是花園.....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老師臨走前,她找老師要50塊錢,老師說找村長要,村長說找老師,很明顯,這是被忽悠過來的,學校根本就沒錢了,老師都半年沒發工資了。整個學校就剩那幾十根粉筆了。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臨走前清晨,她聽到拖拉機聲,追出去找村長,老師要那五十塊錢,老師說,原來五十多個學生,已經跑了十幾個了,如果他回來學生一個都沒少,給她再加十塊,如果村長不給,他給。但是,記住!一個都不能少!

可以看出,這個小女孩來代課,就是為了那五十塊錢。電影中有很多她在土地上奔跑的畫面,真的是很淳樸,很真實。


第一天帶學生,星期一升旗唱國歌。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給學生上課,學生弄掉了粉筆,老師要他去撿,他不去,老師硬拽著他去撿粉筆,結果地上的粉筆踩碎很多。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第二天上課內容還是抄課文,不到放學不準回家。而前天那個男同學調皮的跑出來,老師就去追他:「張繼科,回去抄課文去」。張繼科很皮,騙老師要撒尿,結果又跑了。


然後有一天,那個調皮的張慧科沒來上學,她去家裡找他,他媽媽說張慧科去市裡打工了。

老師就去找村長,要村長去找回張慧科,不然沒辦法跟高老師交代,村長果斷拒絕了。於是老師跟學生商量怎麼去市裡,去市裡要多少車費。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村長不給錢,於是他們跑去磚廠搬磚,一個同學跟算完跟磚廠老闆算錢,雖然是幫了倒忙,但是磚廠老闆人很好還是給錢了。(老師跟老闆要錢的口氣簡直就是小孩子,還是個不講理的倔孩子)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搬完磚學生渴了,他們去買汽水,兩罐可樂六塊,不得不說,這可樂十幾年前賣三塊錢,實在是貴!他們幾十個人一人一口,這個場景,可能我們看了會心酸,但是對孩子們來說,他們一天辛苦的回報,這一口汽水喝的得有多開心啊!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接著他們在黑板上算計算題,去市裡道理要多少錢。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他們一群學生幫助老師混上車,結果半路被趕了下來,(不得不說,這群孩子其實也都是鬼頭鬼腦)然後她步行,半路攔車。中與到了市裡。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終於,老師找到了張慧科打工的工廠卻發現,張慧科又借尿遁跑了。老師要帶跟她同行的那個人,拉著她一起去找,結果人家開價兩塊五,還要看看眼前在眼前這個老師也沒有兩塊五!

她們到了火車站找人,又去廣播室尋求幫忙。另一頭,這個張慧科在街上逛。由於人是在兩三天前丟的,廣播沒用,老師買了買筆和紙,寫尋人啟事,好心路人告訴他寫的不清楚,現在人家都是用鉛印,貼上照片。

老師一聽,馬上發揮出孩子的特質,纏上去,問,一遍一遍問清楚。結果人家告訴他要去電視臺,坐五路車。老師一聽,問路去電視臺,終於到了之後,工作人員告訴他要學校證明,學生證件,結果都沒有。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結果工作人員沒有看到證件死活不讓進,得按規章制度辦,再幼稚,再固執也進不去。成年人的世界就這這麼不近人情。得知這裡臺長說了算後,她就跑到路上一個個問是不是臺長。

沒錢沒關係沒熟人,小孩子能想到的只能頂著頭皮,用最原始的辦法找了,渴了就跑了路邊水龍頭喝水,飯也是省錢沒吃。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晚上在路邊小攤找了剩飯就吃,睡就睡在電視臺門口,,終於第二天早上,其他工作人員告知臺長,臺長讓人去了解情況,去找了小女孩,其實從老師離開學校開始,她又變成了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了。臺長讓小女孩上電視尋人,在主持人的開導採訪下,她哭了出來,迷路了好幾天的張慧科也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於看到了電視上的老師,眼淚也唰唰直流。他們也終於在電視臺記者的陪同下回到了學校。

政府也撥款幫助學校。他們的粉筆也從白色粉筆變成了彩色。在老師的組織下,每個同學能用彩色粉筆寫下一個字,調皮的張慧科依然不聽話,他寫下了三個字:「魏老師」。


《一個都不能少》這是另一個月光與六便士的故事



這部電影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拍的非常真實,故事雖然簡單,這些小演員們給我們呈現出的成年人的世界總有那麼一塊地方留有溫柔,這是對世界,最大的善意。

結尾呈現給我們的,是在學習中快樂,以及珍惜和責任。電影開頭,魏老師為了五十塊錢來到小泉小學支教,她做到了她承諾下的事「一個都不能少」,但是影片結尾我們感受到了,支持她去做出這一切的動力並不是那50塊錢,而是她的承諾。

月關和六便士,五十塊錢和承諾,總有人選的不一樣!

相關焦點

  • 滿地都是六便士,你卻抬頭看到了月光
    關於靈魂的說法:一個人失去了原先的靈魂,剩下的軀體被新來的一個靈魂所佔據,人的靈魂很玄妙,它的軀體裡面會發生我們所不知道的變化。這是英國作家毛姆在他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中提到的。你總會為了「他」那種罔顧一切的熱忱而感動,思緒也會被不那麼真切的追逐而衝撞的四處遊蕩,但也逃不過那聽起來微弱卻又執著的追問:窮其一生熱情,真正驅動你的究竟是天上的月亮,還是腳邊區區的六便士?」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拋家棄子,沒有了支柱的家庭無以為繼;毫無準備的事業夥伴手忙腳亂,工作一團亂;斷情絕愛,卻又無法控制情慾,導致朋友妻亡家散……代價如此之大,即便最後得到了自己的「月亮」也僅是一個「殘月」吧。這種取捨,普通人是連想都不敢想的!2.借著「月光」撿「六便士」是另一種智慧。
  • 劉雨昕:六便士很多,月亮只有一個
    這段舞時間雖不長,火花卻不少。所謂火花,我形容它為蛋糕裡的流心,一種動態的驚喜。林老師「拎」起「調皮蛋」和後者輕「推」了下林老師,這一拎一推,既是演出高潮,亦是觀眾的記憶點。一段舞蹈無論長短,最終留在觀者心裡的僅是幾個動作。在那個瞬間,有種情緒,或悲或喜,被觸動,而後一發不可收拾,成為入戲的理由。我將劉雨昕的舞蹈比作戲,因由是她的表演有故事,她是在用動作訴說。
  •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光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月亮和六便士》,講的就是一個關於夢想和生活之間,如何抉擇的故事。書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他們是另有所指。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而六便士作為小面額的貨幣,則代表著世俗的得失成敗。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
  • 看完《月亮和六便士》,他們寫了一首歌.
    年冬,97和從北京兼職回來的like10在crazy world工作室,回憶這一年的點滴,這一年我們都經歷了實習發現了賺錢真難,97在實習時認識了一名因為要生活而放棄夢想回歸現實的哥哥。在講到這件事時,like10說起他的一首demo主題,圍繞在月光下的六便士及那本書的內容和結合自身經歷,月光代表了夢想,六便士則是每個人通往夢想的必需品。97和like10在分享經歷過程中決定將那首demo完成,就有了後來的《我不想》。借月光和六便士來比喻在追求夢想中的事與願違艱難前行。
  • 《月亮與六便士》簡單的故事背後,藏著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經典之作。一經出版,就引發了轟動。這本書以法國畫家保羅·高更的經歷為原型,描述了一位證券經紀人查理斯的追夢之旅。整本小說的篇幅不長,一共只有約20.7萬字。可簡單的故事背後卻藏著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 在滿是六便士的地上,你會抬頭去看皎潔的月光嗎?
    故事的結尾,那年因為丈夫的突然離開哭得死去活來的思特裡克蘭德太太,現在正因為自己的丈夫成了名人而激動不已。她請來了美國最有名的評論家之一泰勒先生來給思特裡克蘭德貼金。「沒錯,它們很有裝飾意義。」「這也是我的觀點。」凡·布施·泰勒先生說,「真正偉大的藝術,都是具有極高的裝飾價值的。」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因此,儘管提前收尾已是一個很好的故事,毛姆卻試圖以接近神秘主義的臨終場景敘述,將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可能存在的曖昧地帶,將現實中的高更與虛構的斯特裡克蘭德,徹底隔絕開來。與此同時,另一個亞伯拉罕在位時根本沒法出頭的醫生阿萊克,接替了他的位置,平步青雲。  阿萊克嘲笑亞伯拉罕的選擇,但亞伯拉罕本人卻過得平和快樂。阿萊克的快樂是六便士式的,無非是俗世安寧,生活富裕。亞伯拉罕的快樂則是月亮,是某種根深蒂固的返祖訴求。那就像是一個人偶然來到一個地方,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屬於那裡,在出生地反而是陌生人。
  • 《月亮與六便士》: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
    花了八天時間,終於看完《月亮與六便士》。掩卷而思,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月亮,指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毛姆是一個天才小說家,在他的作品裡,每一個角色、每一場戲都是驚喜。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採用了毛姆慣用的第一人稱視角,通過作者自己的觀察和別人的講述,描繪了「一個奇葩朋友」的故事:斯特克裡蘭德是個40多歲的證券經紀人,某一天他突然拋棄妻兒,離家出走去巴黎學畫畫,幾年裡,因為畫的畫賣不出去,他不得不忍受貧窮和飢餓,甚至差點病死;有好心的朋友救助他,他卻搶了朋友的妻子;最後,他定居在一個太平洋小島上,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並完成了一幅又一幅傑作……
  •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
    紙短情長丨言之有詩第 379 期「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需要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月亮和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我想許巍的歌詞用來形容《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在分享《月亮和六便士》之前,必須要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哭的不能自已:終其一生,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毛姆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有「故事聖手」的美譽,羅曼·羅蘭、張愛玲、村上春樹等人對其作品讚賞有加。他的《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已經101年的時間了。這是一本適合老中青三代人看的世界名著。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月亮與六便士下奔跑的吳鎮宇
    對於常人而言「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這不是在讚頌人生如電影一般的絢麗精彩,而是在傾訴人生中有太多無奈,為了生存難免偽裝自己內心強顏歡笑;對於演員而言又是「戲如人生,冷暖自知」,表演只是他們的一份職業,鏡頭下或許光鮮亮麗,但鏡頭外也少不了各種堅持與付出。
  • 月亮與六便士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愛情?
    東方和西方,男人和女人對於愛情的理解都不一致。可以說十二星座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男神和女神。沒有一個是相同的,月亮只有一個,可月光潑灑萬物,就有了萬千各種各樣的形態。科技發達,訊息爆炸,關於愛,我們討論的也太多。我們滿不在乎,脫口而出,愛和理想,像是蛋糕上點綴的櫻桃,美則美矣,太過輕浮泛濫。
  • 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即將上演
    今年9月,根據毛姆小說改編的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將重返美琪大戲院與上海的觀眾見面。觀眾將在劇場中,跟隨著主人公的歷程,完成一次與理想的對話。 故事以著名畫家高更的經歷為素材,描述了20世紀初,原本在倫敦從事股票經紀的「金領」思特裡克蘭德,突然在年屆不惑時拋妻棄子,放棄了優裕美滿的生活,流浪他鄉,開始從事繪畫創作;從倫敦,到巴黎,再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主人公背棄了所有世俗的倫理和觀念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坊間傳聞斯特裡克蘭帶著一個女人私奔了,小說中的我受斯特裡克蘭夫人之託,去另一個城市尋找斯特裡克蘭。結果讓「我」很意外的是,斯特裡克蘭根本就沒有私情,他逃離家只是想不被打擾地實現自己成為畫家的夢想。他覺得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在異國他鄉,斯特裡克蘭貧困交加,但是他卻對夢想愈發的堅定執著。
  • 如何打出一個高質量帥氣的扣殺?這六個步驟一個都不能少!
    除了扣殺是得分率比較高的一個技巧外,更大的是在於扣殺得分後的驕傲感和滿足感,會感覺能做出這個動作得分,特別帥氣!其實扣殺不難學,主要的知識點跟各位球友分享一下:想要打出強而有力的高質量扣殺,站位很重要,如果選擇扣殺,竟然不要讓羽毛球的落點超過自己的頭頂,不然扣殺出來的質量不會很好,不如直接打高遠球!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這引申出來則是,你需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事實三:男女有別。每個人都無法逃離性別之分這一大事實。而這一事實引發出來的是愛情、婚姻、養育子女等問題。用一句話來說,沒有找到另一半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是有所缺陷的。基於以上三個事實,每個人都擺脫不了三個終極問題:職業問題:人究竟該從事何種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