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簡單的故事背後,藏著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

2020-12-22 米蘇是我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經典之作。一經出版,就引發了轟動。這本書以法國畫家保羅·高更的經歷為原型,描述了一位證券經紀人查理斯的追夢之旅。

整本小說的篇幅不長,一共只有約20.7萬字。可簡單的故事背後卻藏著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01生活的可能性不會因為人年歲的增長而變少,思維才是實現夢想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有人說,《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夢想之書。

因為它讓人篤定,即使身處生活的瑣碎中,被滿地的六便士束縛時,我們仍然可以抬頭仰望月亮,並且踏著月光前行,奔向真正的心之所向。

就像書裡的主角查理斯。他事業有成,是個很成功的證券經紀人;他的家庭也很美滿,有溫柔體貼的妻子,也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可以說,查理斯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人生贏家了。

但他卻覺得不對勁。夢想不斷在召喚他。他想畫畫,想繪出自己理想中的畫作。無數次糾結之後,查理斯做出了選擇。他掙脫了普遍意義上的美滿生活,離開了妻兒,奔向了充滿荊棘和未知的實現夢想之路。

他一路奔跑,很辛苦,也把自己弄得渾身是傷。可他很快樂,還在最後畫出了自己心中最想畫出的圖畫,最後守著自己的作品安然離去。

表面上看,他捨棄了安穩的生活,很傻。可實際上,一直以來,安穩的生活都只是一種平靜的表象。查理斯曾經用盡全力維持安穩的生活,卻無法忍受不能實現夢想的折磨。

既然二者不可兼得,查理斯就做了取捨。最後,他和之前的安穩做了剝離,再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抱了自己的夢想,獲得了心靈真正的安穩,也活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

查理斯用自己的經歷向我們證明,所謂成功,並不是要迎合旁人眼裡的標準,而是取決於自己對未來的需求是否有實現。

查理斯實現了,所以很快樂。

我們也可以反思,自己現在的生活,是在迎合別人眼裡的幸福,還是真正滿足了我們內心幸福的需求。

如果滿足了內心幸福的需求,那就可以繼續保持現在的生活狀態。而如果我們只是在迎合旁人眼裡幸福的標準,我們就需要做出改變。

比如,我們可以先確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想清楚之後,就去努力追逐。畢竟,生活的可能性不會因為人年歲的增長而減少,相反,只要你想,夢想就一直在,實現的方法你也可以抓住。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向查理斯一樣,完全從原本的生活中剝離。畢竟查理斯是小說裡的人物。而小說為了凸顯矛盾的激烈,可能對人物經歷的規劃也會相對激烈。

因此,當我們回到生活中的時候,我們不一定立馬去做出什麼巔峰生活方式的大事。反而可以從小事著手。想在畫畫上有所成就,就開始重拾畫筆,每天留出一個小時時間在畫畫上;想要在寫作上出一定的成績,就開始把寫作這件事情融入每天的生活中,每天寫一點點,循序漸進,慢慢提升。

說白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轉變思維,相信自己不用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浮沉,相反我們可以有夢想,我們也有能力去實現。之後,再從一件件小事入手,持之以恆地去慢慢滲透改變。等到將來某一天,我們突然回頭看時,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已經在這條名為夢想的道路上,走了很遠了。

02不要高估人性,不要濫用善良。

《月亮與六便士》中有一個角色讓人又愛又恨。他就是老好人戴爾克。

他會主動接濟貧寒的畫家們,也在查理斯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了查理斯很多的幫助,甚至在查理斯病倒的時候,主動把查理斯接到家裡照顧。

戴爾克的善良讓人覺得很珍貴,可遺憾的是,他的善良並沒有得到溫柔的回報。

被接濟的畫家們看不起他,只在缺錢的時候給戴爾克一個好臉色。查理斯就更過分了,即使他受到了幫助,也依然看不起戴爾克。

戴爾克明知這些,卻不在意。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對別人好。他以為這樣做,會在自己問心無愧的同時,得到別人的感動和認可。

可殊不知人性不可高估,人心不可直視。而善良用錯了地方,就會讓自己反受其害。

你看,戴爾克所幫非人。於是,他的善良被踐踏。在查理斯生病期間,戴爾克和妻子勃朗什一起照顧戴爾克。結果勃朗什愛上了查理斯,查理斯接受了。兩人準備在一起生活。所以,勃朗什向戴爾克提出了離婚。

戴爾克無比痛苦,查理斯卻無動於衷。甚至,在查理斯看來,戴爾克整個人都很可笑,自己也不會因為對不起戴爾克而感到絲毫的愧疚。

可以說,戴爾克付出的善意沒有得到半分溫柔的回饋,反而被無情踐踏。

是善良錯了嗎?當然不是。

那錯的是什麼呢?很簡單,錯的是戴爾克對善良的理解。

在我看來,善良不只是一方善意的施予。相反,善良更意味著一種循環。從施予者出發,到接收者,滋潤接收者的內心之後,這種善意並不會就此終止,反而會延綿開來,滋養雙方,也會繼續流動到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可戴爾克給出去的善意,卻一直都是單方面的。他給出,但查理斯並不領情,甚至覺得他傻。愛和善意並沒有在兩個人之間流動起來。因此,這樣的善意施予,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而戴爾克正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付出善意,卻並沒有因此得到善的回饋。結果戴爾克送走了妻子勃朗什,自己也離開了傷心地,抱著悲傷的心情回到家鄉。

03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花未全開,月未圓。

白巖松曾說:「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花未全開,月未圓。因為等到花全開了,月圓滿了,離敗就不遠了。」

這和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表達的內容不謀而合。你看查理斯,他對繪出一副完美的畫作這件事情非常執著。

因此,他先是為生活做減法,不計後果地捨棄了曾經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業、家庭,而在追夢的路上,他也一路披荊斬棘,身體受盡折磨和痛苦,最後終於成功。

可也許真的是月滿則虧吧,實現夢想的那一刻到來之後,查理斯緊繃的神經鬆了,身體也受不住了,最後守著自己的畫作,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誠然,這對查理斯來說,是一個最好的結局了。他做到了最想做的,哪怕身體痛苦,可精神非常富足。他覺得值得。

可對一般人而言,生活並不能像查理斯一樣,銳減到只有夢想。除了夢想,我們還有生活。而如果一個人一味執著,為了夢想拼盡全力,生活也勢必會被忽略。

這讓我想到了幾年前,32歲的海歸女博士于娟曾經生命的盡頭寫下關於自己的生命日記。她說自己的人生原本被實現夢想,也就是通過努力工作,買好車好房,過上好日子,佔據了大部分的篇幅。

為此,她忽略家庭,減少了很多陪伴父母和孩子的時間;她忽略身體,長時間熬夜加班,給了自己太大的壓力……

為了夢想,她錯過了太多,最後身體垮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說:「到這一刻,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說白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一方面傾注太多精力之後,難免對其他部分的投入就會減少。

因此,夢想雖然重要。但我們也要懂得注意有度。堅定逐夢,卻也不要太過強求,以至於錯過身邊本來就擁有的珍貴。

白巖松也在一次直播中提到自己關於人生的見解。他指出,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反而,求完美是把自己推向絕境。

所以,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別讓壓力把自己擠壓到沒有一絲縫隙。努力朝夢想奔跑可以,但也要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也接受那些不完美的東西。

畢竟,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花未全開,月未圓。

有縫隙,有空間,有奔頭,有未來。

(END)

相關焦點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其時他剛完成《人生的枷鎖》,或許正是大溪地、巴拿馬、伊瓦和馬提尼這等島嶼上的生活、熱帶獨特的風景,土著們原始又簡單的生活方式——讓毛姆感受到了高更數十年前激情迸發後殘存的餘溫,希望能以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緬懷已逝故人。和高更捨棄凡人眼中「成功人生」、選擇遵循內心呼喚的真實生命經歷類似,毛姆走的也是棄醫從文之路。
  •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火車靠站的時候,我剛好看完了《月亮與六便士》,啞然半天,感慨系之。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被逼上「烤火架」的斯特裡克蘭夫人告訴我們,借著「月光」撿「六便士」是另一種人生智慧:從小喜歡閱讀的她,婚後依然保持閱讀習慣,並以此衍生了相關的社交,結交文人作家。在變故發生後,她迅速學會了速記和打字,從文人作家朋友中得到了列印文稿的工作,以此謀生,完美渡過了「取月亮舍六便士」的丈夫帶來的無妄之災。
  • 《月亮與六便士》: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
    花了八天時間,終於看完《月亮與六便士》。掩卷而思,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月亮,指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哭的不能自已:終其一生,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毛姆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有「故事聖手」的美譽,羅曼·羅蘭、張愛玲、村上春樹等人對其作品讚賞有加。他的《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已經101年的時間了。這是一本適合老中青三代人看的世界名著。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這本書至今在經典裡歷久不衰。如果你也時常在尋思人生的終極意義,那麼閱讀本書將會找到答案。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特別是看完阿德勒的《理解人性》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後,我更加明白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當你認為自己是人生贏家時,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當別人認為你是人生贏家時,你內心也不是那樣看的。用《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兩個問句來試問一下你: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月亮與六便士下奔跑的吳鎮宇
    拋去熒幕上的光環,每個演員都是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掙扎的斯特裡克蘭德:一方面為了生存低頭尋找六便士,一方面為了理想抬頭尋找月亮。吳鎮宇1961年出生於中國香港,是一位典型的夾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藝人80年代的香港影視業發展很快,吳鎮宇經過多次努力後終於考上了第11屆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那一屆裡他的同學有梁朝偉、周星馳和李子雄,但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日後會成為香港電影裡的傳奇人物,當時他們都在低頭尋找的賴以生存的六便士。只不過相對於別人而言,吳鎮宇的六便士撿得更加辛苦。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在影片裡有一段他對人生該怎麼活的看法,他說自己和女友桑妮的價值觀完全不同:「桑妮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幸福,和能讓你開心的人一起共享美好時光。而人生的意義對於我,在於取得成就……只有輕鬆快樂的話,人不會進步。」
  •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並非未竟的鄉愁
    有人只低頭看到了六便士,而有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月亮,追求未竟的鄉愁。相濡以沫十七年的溫柔太太和一雙可愛的兒女,以及作為證券事務所經紀人所享有的優厚待遇,有人一生都在追求此般歲月靜好的生活。這是世間無數對夫妻的故事。但不是斯特裡克蘭追求的人生。又是怎樣的衝動,才能使斯特裡克蘭義無反顧地抽身離開?」我要畫畫兒「斯特裡克蘭如此說道。為夢想千裡走單騎,多少鮮衣怒馬的少年郎都不曾如此輕狂?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經歷千辛萬苦終於在人生的巨大苦難之中繪出不朽之作,卻堅持讓妻子在自己身死以後燒毀自己的畫作。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 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即將上演
    今年9月,根據毛姆小說改編的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將重返美琪大戲院與上海的觀眾見面。觀眾將在劇場中,跟隨著主人公的歷程,完成一次與理想的對話。 故事以著名畫家高更的經歷為素材,描述了20世紀初,原本在倫敦從事股票經紀的「金領」思特裡克蘭德,突然在年屆不惑時拋妻棄子,放棄了優裕美滿的生活,流浪他鄉,開始從事繪畫創作;從倫敦,到巴黎,再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主人公背棄了所有世俗的倫理和觀念
  • 《月亮和六便士》:在迷惘中試圖理解
    《月亮和六便士》雖然是一百年前的作品,但卻一直有著經久不衰的現實價值,這也是它暢銷至今的原因。書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它的寓意是:月亮高高在上,是我們的理想。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金額最少的錢,象徵著我們的生活。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採用了毛姆慣用的第一人稱視角,通過作者自己的觀察和別人的講述,描繪了「一個奇葩朋友」的故事:斯特克裡蘭德是個40多歲的證券經紀人,某一天他突然拋棄妻兒,離家出走去巴黎學畫畫,幾年裡,因為畫的畫賣不出去,他不得不忍受貧窮和飢餓,甚至差點病死;有好心的朋友救助他,他卻搶了朋友的妻子;最後,他定居在一個太平洋小島上,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並完成了一幅又一幅傑作……
  • 悅讀|「月亮」的選擇與「六便士」的選擇|餘啟紅專欄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我陷入了沉思。為什麼一個描述在40歲時放棄「六便士」、選擇仰望「月亮」追求夢想的藝術家生活的小說,會成為當時的暢銷書,並歷經100多年依然不衰?我想這大抵是因為在浮躁的社會裡,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看到了抬頭仰望月亮、追逐理想的珍貴。得到眾多人的關注,書就會暢銷,得到不同時期的人的關注,書就會長銷。
  • 六便士代表物質需要,月亮代表精神追求,如果可以誰不想只看月亮
    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書中對月亮這樣的字眼隻字未提,讀著讀著就明白了,六便士便是物質生活,月亮是一種擺脫了六便士的精神世界。查爾斯·思特裡克蘭德有著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按照平常既定的軌跡,他會這樣一直安靜地活到老,可是他突然拋妻棄子。他離家的時候,我覺著他是個自私的,沒有責任感的人。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故事聖手」《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毛姆是世紀之交傑出的社會觀察家和深邃犀利的人性觀察家,幾乎每一位讀者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這也讓毛姆成為20世紀最受人歡迎的小說家之一,被譽為「故事聖手」。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 《一本好書》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趙立新黃維德)一理想與現實。在中年的時候更有體會,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被選中的的,與眾不同的,成長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所有的經歷是普通的。我們在擺動的過程斯特裡我必須畫畫!!毛姆艾米/我和他真的完了。我為什麼給他自由?女人的悲哀。絕望的被拋棄,如果為了女人離開,她還可以比賽。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月亮和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我想許巍的歌詞用來形容《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在分享《月亮和六便士》之前,必須要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