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月亮」的選擇與「六便士」的選擇|餘啟紅專欄

2020-12-28 瀟湘晨報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我陷入了沉思。

為什麼一個描述在40歲時放棄「六便士」、選擇仰望「月亮」追求夢想的藝術家生活的小說,會成為當時的暢銷書,並歷經100多年依然不衰?我想這大抵是因為在浮躁的社會裡,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看到了抬頭仰望月亮、追逐理想的珍貴。得到眾多人的關注,書就會暢銷,得到不同時期的人的關注,書就會長銷。

人到40歲以後到底該如何過?這是一個常常引人深思的話題。這個話題,又使我想起了另一本暢銷書,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的勵志讀本《給40歲的嶄新開始》。

20歲以前的人生,多是被父母安排在學校裡度過的,20歲以後的人生,是從懵懵懂懂跌跌撞撞開始的,到了40歲,一個人基本成熟了,生活工作也大都穩定了。不過,往往有許多人到了這個人生階段會很困惑,面對生活、工作的各種壓力,他們會思考今後的人生到底該怎麼走?

這個問題,其實也在困擾著毛姆和松浦彌太郎這兩位作家。毛姆在出版《月亮與六便士》時,45歲,松浦彌太郎在出版《給40歲的嶄新開始》時,也是40多歲。他們都在各自的書中,表達了對40歲以後應該怎樣度過的思考。在我看來,他們好像隔著時空在對話,在爭論,在辯解。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說:「我小時候很想當畫家,但我父親逼我從商,因為他說搞藝術沒錢賺。」

當畫家是思特裡克蘭德從小的夢想,不過,這個夢想卻讓許多人不理解。

「可是你四十歲了。」

「正因如此,我認為是時候了。」

……

這段對話意味深長。正因為40歲了,我可以開始了。

40歲,完成了父母的期望,也一直在為妻兒衣食無憂的生活而努力活著。40歲,如果再不開始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也許要過上想要的人生就真的來不及了。40歲才開始畫,相對於18歲開始習畫的人來說,確實晚了。不過,相較於50歲才開始的人來說,不是提前了10年嗎?其實,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無所謂早晚,他只是想畫,只是想追逐內心的夢想。他捨棄了倫敦的家庭,相處17年的妻子,16歲的兒子和14歲的女兒;他捨棄了富足安逸的生活,收入高的股票經紀人職業和股票經紀合伙人的身份,隻身來到巴黎,住在廉價旅館裡簡單地勉強地活著,只為學畫,為自己而活。

在《給40歲的嶄新開始》中,松浦彌太郎的選擇則完全相反。他認為,40歲之前,我們接受的太多了,父母、朋友、上司,學校、單位……40歲之後,我們就應該「轉受為施」,發揮自己參加工作後20年來積累的經驗,成為對社會、對別人「有用的工具」。站在新的起點,應當保持昂揚奮進的姿態,向著「榮耀的70歲」進發,給40歲前失敗的人生挽回局面,讓40歲前輝煌的人生實現更大的輝煌。松浦彌太郎希望的是,40歲後的人生,該有更大的付出,在提供有效服務的基礎上,獲得更大成效的收益。

松浦彌太郎在書中列舉了一個朋友開法式料理的例子。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思特裡克蘭德的選擇與松浦彌太郎希望的選擇完全不同。

這個朋友有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把法式料理做到了極致,贏得了美食家的叫好。然而,叫好不叫座,他的生意十分慘澹。在松浦彌太郎看來,生意不好的緣由就在於菜單裡沒有「蛋包飯」。料理精緻,菜單高雅,環境優美,但卻沒有讓顧客產生用餐的舒適和愉悅,原因是「人雖然有追求精緻事物的傾向,實際上卻要面對比自己品味稍低一點的事物才能感到安心。」因此,松浦彌太郎倡導:「滿足對方需求,不是一廂情願提供最高檔的事物,而是能夠體貼地讓對方處於不緊張、不拘謹的狀況下,同時送上好東西,才是提供了真正的滿足。」顯而易見,松浦彌太郎的選擇是,把社會的需求和工作的努力完美結合。

其實,思特裡克蘭德就是這位「朋友」。他只想畫畫,只想把自己看到的世界畫出來,畫完,激情就揮灑完了。至於其他人的看法,他是不會在乎的。他不去參展,社會需不需要他畫,需要他提供怎樣的繪畫作品(產品),他是不會管的;他的畫受不受歡迎,會不會賣個好價錢,他也是不會管的,他甚至把朋友送到畫商那裡的畫也拿了回來……這些,不是他要管的事,他只想努力把畫畫好。

毛姆是現世成功的典範。他的作品暢銷,收入豐厚,他創造了一個在40歲後拋棄世俗一切事物、決絕追求夢想最後卻貧病交加死去的人物,為40歲以後的人生選擇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在我看來,毛姆的選擇是引領,而松浦彌太郎的選擇是迎合,迎合大眾舒適的需求。

毛姆的選擇與松浦彌太郎的選擇,其實就是「月亮」的選擇與「六便士」的選擇。無論是怎樣的選擇,關鍵是要做,「唯一重要的是永恆的現在(思特裡克蘭德語)」。

(作者系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縣政府僑務辦主任)

往期悅讀:

悅讀 | 與書為伴,我度過了人生的低谷,也仿佛找到低谷人生的反彈點悅讀 | 讀書不是一件苦差事 而是一種令人享受的生活方式悅讀 | 開卷有益與閱讀設限 | 餘啟紅專欄悅讀 | 文化人餘秋雨 | 餘啟紅專欄悅讀 | 陪著苦澀的村莊哭一場 | 餘啟紅專欄【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悅讀|陪著苦澀的村莊哭一場|餘啟紅專欄
    (作者系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縣政府僑務辦主任)往期悅讀:悅讀 | 與書為伴,我度過了人生的低谷,也仿佛找到低谷人生的反彈點悅讀 | 讀書不是一件苦差事 而是一種令人享受的生活方式悅讀 | 開卷有益與閱讀設限 | 餘啟紅專欄悅讀 | 文化人餘秋雨 | 餘啟紅專欄【來源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月亮代表著我們的信仰與追求,六便士則是世俗的生活,為了天上的月亮,我們就必須像他們一樣捨棄地上的六便士嗎?帶著這樣的疑問,下面將從斷臂式取捨是否可取,月亮與六便士是否可以共存及如何共存這三個方面對這本書進行剖析,以便我們能更深入了解月亮與六便士的取捨問題。
  • 《月亮與六便士》: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
    花了八天時間,終於看完《月亮與六便士》。掩卷而思,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月亮,指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2016年06月08日 08:02 來源:文藝報 作者:文澤爾 字號 內容摘要:當時的毛姆45歲,正值創作巔峰期,《月亮與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寫下的傑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
  •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
    ——言之有詩·紙短情長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什麼是生活?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月亮與六便士》火車靠站的時候,我剛好看完了《月亮與六便士》,啞然半天,感慨系之。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學會選擇,人生就會豁然開朗
    很多人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價值觀疑惑不解,仿佛是一碗強灌給讀者的毒雞湯,但當你仔細品味會發現,它也在用一種殘忍的方式告訴我們:在拼命努力也改變不了結局的時候,不頹廢、不哀怨,迅速調整心緒,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達不到理想的目標,也能在走向理想的過程中獲得成長。
  •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並非未竟的鄉愁
    有人只低頭看到了六便士,而有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月亮,追求未竟的鄉愁。相濡以沫十七年的溫柔太太和一雙可愛的兒女,以及作為證券事務所經紀人所享有的優厚待遇,有人一生都在追求此般歲月靜好的生活。選擇留在滿地是六便士的家鄉,還是在巴黎追求遙不可及的月亮,斯特裡克蘭決然的選擇了後者。在我看來,斯特裡克蘭是幸運的。以生命為代價,他動蕩了靈感的浪潮,以向死而生的無畏擁抱了遙遠的月亮。在斯特裡克蘭死後,他放任自己的曠世遺作在大火中毀滅。
  • 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即將上演
    今年9月,根據毛姆小說改編的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將重返美琪大戲院與上海的觀眾見面。觀眾將在劇場中,跟隨著主人公的歷程,完成一次與理想的對話。 《月亮和六便士》上一輪的巡演,在觀眾中反響熱烈。舞臺劇在儘可能尊重、再現原作的基礎上,以當代劇場的表現方式,對這一經典故事進行了重現。首輪演出後,有劇評人如此評價,「舞臺劇《月亮與六便士》之所以能帶給觀眾震撼,並不只是因為毛姆擅長說故事。作品的震撼一定是源於對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而非對故事的追求。 這一點是《月亮與六便士》區別於國內很多原創劇本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小說原型據說《月亮與六便士》的原型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書名用「六便士」比喻世俗所認同的安穩生活,而「月亮」則代表那些遙遠而不切實際的夢想。我們或許不會像斯特克裡蘭德那麼極端,突然離家出走去追尋一個如月亮般遙遠的夢想,但想要堅持自己人生理念、生活方式、夢想與愛情,也會像斯特克裡蘭德一樣遭遇現實的壁壘。
  • 《月亮和六便士》卡司公布 | 第二輪卡司大曝光
    戳上方藍字「關注」一起做個熱愛音樂劇的人❤️成為別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執迷不悟的傻子冷酷無情的負心漢為的只是不負心中的熱情與理想——《月亮和六便士那就是《月亮和六便士》第二輪卡司正式公布這次加入了不少的新血新血到底會帶來什麼新景象呢?卡司之間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一起密切期待吧!!我們也會緊密報導的!!現在!這一瞬間!right now!卡司要公布啦啦啦!!!!!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月亮與六便士下奔跑的吳鎮宇
    拋去熒幕上的光環,每個演員都是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掙扎的斯特裡克蘭德:一方面為了生存低頭尋找六便士,一方面為了理想抬頭尋找月亮。,吳鎮宇或許都不會選擇當演員。只不過相對於別人而言,吳鎮宇的六便士撿得更加辛苦。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故事聖手」《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毛姆是世紀之交傑出的社會觀察家和深邃犀利的人性觀察家,幾乎每一位讀者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這也讓毛姆成為20世紀最受人歡迎的小說家之一,被譽為「故事聖手」。
  • 《月亮和六便士》:在迷惘中試圖理解
    《月亮和六便士》雖然是一百年前的作品,但卻一直有著經久不衰的現實價值,這也是它暢銷至今的原因。書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它的寓意是:月亮高高在上,是我們的理想。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金額最少的錢,象徵著我們的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這本書至今在經典裡歷久不衰。如果你也時常在尋思人生的終極意義,那麼閱讀本書將會找到答案。
  • 六便士代表物質需要,月亮代表精神追求,如果可以誰不想只看月亮
    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書中對月亮這樣的字眼隻字未提,讀著讀著就明白了,六便士便是物質生活,月亮是一種擺脫了六便士的精神世界。查爾斯·思特裡克蘭德有著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按照平常既定的軌跡,他會這樣一直安靜地活到老,可是他突然拋妻棄子。他離家的時候,我覺著他是個自私的,沒有責任感的人。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月亮和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我想許巍的歌詞用來形容《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在分享《月亮和六便士》之前,必須要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人生處處面臨著選擇,像《徒手攀巖》這種理想和生命的博弈比較少見,更多見的是夢想和金錢之間的衝突,而這也更令人難以抉擇。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故事: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原諒與背叛,失衡的天平稱不出愛的分量
    愛是有輕重之分的,重讀了毛姆的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後,我開始並不理解德克·斯特羅夫面對妻子背叛所採取的方式,但是後來我發現,在面對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生選擇題,不管是做了怎樣的選擇,其實與個人高貴的自我追求息息相關。這個選擇無關對錯,只有對愛是否看重!
  • 豆瓣9.0《月亮與六便士》:理想的追求,是精神和意志的高度支撐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月亮與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那麼今天我們就站在【理想】的角度,來一起解讀《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背後隱藏的涵義之一:理想的追求,是精神和意志的高度支撐。01.【理想的追求】:選擇的對錯與否,只是彼此的參照物不一樣罷了當文中的「我」來到巴黎,站在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的面前,問他為什麼突然拋妻棄子的時候,思特裡克蘭德的回答確實教「我」匪夷所思。「那你究竟為什麼要拋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