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學會選擇,人生就會豁然開朗

2020-12-18 原來是你sw

很多人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價值觀疑惑不解,仿佛是一碗強灌給讀者的毒雞湯,但當你仔細品味會發現,它也在用一種殘忍的方式告訴我們:在拼命努力也改變不了結局的時候,不頹廢、不哀怨,迅速調整心緒,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達不到理想的目標,也能在走向理想的過程中獲得成長。

生活需要向前走,人也需要向前看。放下該放下的,選擇該選擇的,在遭遇困頓時,不妨試著跳出原有的圈子,嘗試一下不同的精彩。只有經歷得多了,才能找到真正的心靈歸屬。

幸福不靠男人,自己也能成全

印度有句非常靈性的話:如果事與願違,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災難來臨,與其怨天對地博同情,不如冷靜下來整理心緒,努力為自己爭取生存的空間。

主人公斯特裡克蘭突然不辭而別,去巴黎追求自己的理想,斯特裡克蘭夫人驚慌失措。這個一直生活優渥、喜歡混跡文學名流圈子的女人不知該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亂局:失去了經濟來源,自己和兩個未成年的兒女如何生活?

她可憐兮兮地使出渾身解數,懇求朋友到巴黎尋找丈夫,既往不咎地希望他能回來。

面對斯特裡克蘭自始至終的殘酷,她絕望了。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但現實的困境讓她必須做出抉擇。

面對一眾看笑話的人,貴族的驕傲和矜持讓她隱藏了所有的委屈,對自己的不幸避而不談,利用自己認識不少作家的優勢,毫不費力學會了速記和打字。

她所受過的教育,讓她比一般打字員更有優勢。她的人脈為她打開了銷路,朋友們都願意給她活幹,並把她推薦給更多的朋友。

她非常能幹,在親人的幫助下,生意逐漸擴大,開了一家列印店,自己做了老闆。因為她的活兒質量上乘,外觀工整優美、細緻準確,所以遠近聞名,非常賺錢。

直至斯特裡克蘭死後,她都一直優雅地生活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一雙兒女也都成才,各自過上了美滿的生活。

雖然虛偽的自尊讓她丟不掉斯特裡克蘭夫人的虛榮,儘管她還是本能地相信,有丈夫養活自己才夠體面,但災難面前的篤定選擇不經意成全了自己,過上了想過的生活。

女人靠自己,也能幸福。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失去,不斷得到。生活能讓人哭,也能讓人笑。有讓你痛不欲生的事情,也會給你重拾希望的機會,需要的是孤注一擲的勇氣和選擇的魄力。

生活中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償還。

過於貪戀愛情,註定不得善終

在書中,與斯特裡克蘭夫人幸福結局不同,斯特洛夫夫人布蘭諾的出現則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

病入膏肓的斯特裡克蘭被好心的斯特洛夫接到家中休養。他那又冷又酷、不屑世俗的另類吸引了布蘭諾,不可自拔地愛上這個以前討厭的「犀利哥」,甘心情願地為他付出一切。

面對丈夫的苦苦挽留和朋友的勸告,布蘭諾不為所動,不顧自己的已婚身份,一頭扎進神往的愛情。

可惜所愛非人,火熱的愛情得不到冷血、殘忍的斯特裡克蘭回應。他只有理想,不需要愛情,女人只是他的生理需要。撞得頭破血流的布蘭諾只能以結束生命來成全自己的愛情宣言。

英國作家茨威格說過:所有上帝賜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得到希冀的愛情,必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愛情固然美好,但有些愛情就像美麗的罌粟,迷人也誘惑,越是渴望越容易中毒身亡。

無論什麼時代,都沒有愛情可以凌駕於道德之上。痴迷於婚外的愛情,本就是一場賭局,越是貪戀輸得越慘。

愛情沒有對錯,可一旦越過底線,變成貪戀,註定是一場悲劇。

《臥虎藏龍》裡有句非常經典的話: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你就擁有了全世界。

人生是一場修行,越是把時間浪費在痛苦的事情上,越看不到眼前的美好。放下過去的痛苦,放下墨守成規的生活,放下自己的固執,選擇能抓住的事情,生活才會有更多不期而遇的驚喜。

與其渴望改變別人,不如努力改變自己;與其渴望別人接受,不如自己主動接受自己。選擇愛自己,接受自己,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相關焦點

  • 悅讀|「月亮」的選擇與「六便士」的選擇|餘啟紅專欄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我陷入了沉思。為什麼一個描述在40歲時放棄「六便士」、選擇仰望「月亮」追求夢想的藝術家生活的小說,會成為當時的暢銷書,並歷經100多年依然不衰?我想這大抵是因為在浮躁的社會裡,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看到了抬頭仰望月亮、追逐理想的珍貴。得到眾多人的關注,書就會暢銷,得到不同時期的人的關注,書就會長銷。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被逼上「烤火架」的斯特裡克蘭夫人告訴我們,借著「月光」撿「六便士」是另一種人生智慧:從小喜歡閱讀的她,婚後依然保持閱讀習慣,並以此衍生了相關的社交,結交文人作家。在變故發生後,她迅速學會了速記和打字,從文人作家朋友中得到了列印文稿的工作,以此謀生,完美渡過了「取月亮舍六便士」的丈夫帶來的無妄之災。
  • 《月亮與六便士》: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
    花了八天時間,終於看完《月亮與六便士》。掩卷而思,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月亮,指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月亮與六便士下奔跑的吳鎮宇
    拋去熒幕上的光環,每個演員都是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掙扎的斯特裡克蘭德:一方面為了生存低頭尋找六便士,一方面為了理想抬頭尋找月亮。,吳鎮宇或許都不會選擇當演員。只不過相對於別人而言,吳鎮宇的六便士撿得更加辛苦。
  •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
    ——言之有詩·紙短情長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什麼是生活?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月亮與六便士》火車靠站的時候,我剛好看完了《月亮與六便士》,啞然半天,感慨系之。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2016年06月08日 08:02 來源:文藝報 作者:文澤爾 字號 內容摘要:當時的毛姆45歲,正值創作巔峰期,《月亮與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寫下的傑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
  •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並非未竟的鄉愁
    有人只低頭看到了六便士,而有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月亮,追求未竟的鄉愁。相濡以沫十七年的溫柔太太和一雙可愛的兒女,以及作為證券事務所經紀人所享有的優厚待遇,有人一生都在追求此般歲月靜好的生活。但不是斯特裡克蘭追求的人生。又是怎樣的衝動,才能使斯特裡克蘭義無反顧地抽身離開?」我要畫畫兒「斯特裡克蘭如此說道。為夢想千裡走單騎,多少鮮衣怒馬的少年郎都不曾如此輕狂?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這本書至今在經典裡歷久不衰。如果你也時常在尋思人生的終極意義,那麼閱讀本書將會找到答案。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特別是看完阿德勒的《理解人性》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後,我更加明白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當你認為自己是人生贏家時,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當別人認為你是人生贏家時,你內心也不是那樣看的。用《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兩個問句來試問一下你: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
  • 《月亮與六便士》簡單的故事背後,藏著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經典之作。一經出版,就引發了轟動。這本書以法國畫家保羅·高更的經歷為原型,描述了一位證券經紀人查理斯的追夢之旅。整本小說的篇幅不長,一共只有約20.7萬字。可簡單的故事背後卻藏著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 《月亮和六便士》:在迷惘中試圖理解
    《月亮和六便士》雖然是一百年前的作品,但卻一直有著經久不衰的現實價值,這也是它暢銷至今的原因。書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它的寓意是:月亮高高在上,是我們的理想。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金額最少的錢,象徵著我們的生活。
  •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哭的不能自已:終其一生,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他的《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已經101年的時間了。這是一本適合老中青三代人看的世界名著。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經歷千辛萬苦終於在人生的巨大苦難之中繪出不朽之作,卻堅持讓妻子在自己身死以後燒毀自己的畫作。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採用了毛姆慣用的第一人稱視角,通過作者自己的觀察和別人的講述,描繪了「一個奇葩朋友」的故事:斯特克裡蘭德是個40多歲的證券經紀人,某一天他突然拋棄妻兒,離家出走去巴黎學畫畫,幾年裡,因為畫的畫賣不出去,他不得不忍受貧窮和飢餓,甚至差點病死;有好心的朋友救助他,他卻搶了朋友的妻子;最後,他定居在一個太平洋小島上,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並完成了一幅又一幅傑作……
  • 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即將上演
    今年9月,根據毛姆小說改編的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將重返美琪大戲院與上海的觀眾見面。觀眾將在劇場中,跟隨著主人公的歷程,完成一次與理想的對話。 《月亮和六便士》上一輪的巡演,在觀眾中反響熱烈。舞臺劇在儘可能尊重、再現原作的基礎上,以當代劇場的表現方式,對這一經典故事進行了重現。首輪演出後,有劇評人如此評價,「舞臺劇《月亮與六便士》之所以能帶給觀眾震撼,並不只是因為毛姆擅長說故事。作品的震撼一定是源於對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而非對故事的追求。 這一點是《月亮與六便士》區別於國內很多原創劇本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
  • 《一本好書》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趙立新黃維德)一理想與現實。在中年的時候更有體會,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被選中的的,與眾不同的,成長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所有的經歷是普通的。我們在擺動的過程斯特裡我必須畫畫!!毛姆艾米/我和他真的完了。我為什麼給他自由?女人的悲哀。絕望的被拋棄,如果為了女人離開,她還可以比賽。
  • 六便士代表物質需要,月亮代表精神追求,如果可以誰不想只看月亮
    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書中對月亮這樣的字眼隻字未提,讀著讀著就明白了,六便士便是物質生活,月亮是一種擺脫了六便士的精神世界。查爾斯·思特裡克蘭德有著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按照平常既定的軌跡,他會這樣一直安靜地活到老,可是他突然拋妻棄子。他離家的時候,我覺著他是個自私的,沒有責任感的人。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1897年起,他棄醫專門從事文學創作,他的孤寂的童年和從醫人生經歷也使他深刻洞察人性,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說:「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這就是成功嗎?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用盡全力,做好自己,是最了不起的才華
    突然從原有的人生裡消失了。離開了陪伴自己17年的妻兒,再次有人發現他時,他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裡,身上只有100塊錢。 他開始追逐自己的噩夢,開始過另一個空間裡的生活,開始不停地畫畫,而且他發現「我非畫不可,由不了自己。就像落水的人不管泳技好壞都要遊,不遊出來就會死。」這一年,他40歲。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