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2020-12-27 歷史知心人

《月亮與六便士》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真的是一個很脫俗的人,他是作者筆下的偉人。人到中年,放棄了安穩舒適的生活,拋棄了處事八面玲瓏的妻子、一雙可愛的兒女,遠離故土,悽苦漂泊在異鄉。

他只在乎頭上的月亮,他的理想,畫畫這件事,就是他的全部,這是他最令人欽佩的地方,他一點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在乎自己饑寒交迫,就連同他造成的悲劇也可以熟視無睹,甚至他完成了的畫作也對他來說也是毫無意義的,他的眼裡就只有畫畫。

坊間傳聞斯特裡克蘭帶著一個女人私奔了,小說中的我受斯特裡克蘭夫人之託,去另一個城市尋找斯特裡克蘭。結果讓「我」很意外的是,斯特裡克蘭根本就沒有私情,他逃離家只是想不被打擾地實現自己成為畫家的夢想。他覺得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異國他鄉,斯特裡克蘭貧困交加,但是他卻對夢想愈發的堅定執著。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勵志嗎?感動嗎?聽起來好像是那麼一回事兒。但是細讀全文,我越發討厭斯特裡克蘭,因為他的夢想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可以不顧別人的感受。

首先就是他對自己的家庭完全沒有責任,拋家棄子,為了實現自己畫畫的夢想,對自己的兒女也不在乎。

到了異國他鄉後,他貧困交加、重病纏身,在他奄奄一息的時候,是他的朋友把他接到家裡細心照顧。斯特裡克蘭的回報是什麼呢?不僅霸佔了朋友的妻子,還連同朋友的房子也一起霸佔了。最後,害得朋友的妻子自殺而亡,而他卻沒有任何一點愧疚之心。

後來他來到了太平洋的一座孤島上,和當地的一個姑娘結婚生子。很難說他愛這姑娘,因為他要依靠姑娘生存下去。

斯特裡克蘭後半生的生活只有畫畫,然而命運似乎一直在捉弄著他,他在世前畫作不被人欣賞,去世後卻成了知名作家,每一幅畫都價值不菲。

終其一生,思特裡克蘭德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找到了他想到達的「伊甸園」,並在逝世前畫出了他的月亮,這是他追求的美,對於他來說他這一生是成功的,無憾的。

思特裡克蘭德對於理想的執念、不顧一切的追求精神,這也讓我想起毛姆的另一部小說《人生的枷鎖》。掙脫枷鎖,實現人生價值,或者說找到正確方向,走向值得的生活不容易。但《月亮和六便士》所討論的問題更為深刻與極端。

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讀懂思特裡克蘭德,也就讀懂了《月亮和六便士》,甚至讀懂了毛姆。這讓我一連串思考了三個問題,即:

① 我們最想要活成什麼樣子?

② 我們最不想活成什麼樣子?

③ 我們實際活成了什麼樣子?

細想後不寒而慄,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我們不過就是活在現實和理想的夾縫中,像螻蟻一樣苟且著。思特裡克蘭德,或許就是發現自己活成了他最不想活成的樣子,於是放棄一切,追求他最想活成的樣子。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要月亮還是六便士,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覺得這本書的末端有個地方很有意思,作者拿了思特裡克蘭德的兩個兒子做了比較,一個是在英國就被他拋棄了的兒子,長大後成為了事業有成的軍官,而思特裡克蘭德與愛塔生的孩子,長大了是個歡快自由的水手。

自由是多少人都嚮往的東西,而我們卻很少人能做自己,我們有七情六慾,在攀比成風的現實世界裡,誰事業有成,誰生活得比誰好,這是我們的話題,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目標就是要有出息,終究我們活在現實世界裡,我們追求的是六便士。而月亮,作者常說像是有什麼控制著思特裡克蘭德讓他不得不去畫畫,這是怎樣的感覺呢,我想是心底對夢想的渴望自己也控制不住了吧,然後窮其一生去追求。

我說我這輩子都不會像思特裡克蘭德一樣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我知道我成不了偉人,但是我也想追尋頭上的月亮,對於我來說,低頭過好現實生活,才能更好的感受月亮的光輝。今天在練普通話的時候,媽媽說我不是會說普通話嗎,幹嘛還練,姐姐說我就是在家太閒了,我只是想要好好努力,這樣我會離月亮更近一點。

月亮與六便士,夢想與現實是多麼難同時存在一個人的身上呢,如果在追尋的路上,月亮與六便士是同路呢,那會不會有一天,我可以得到月亮上的六便士呢。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我成了呢,這一生就只有這些時間了,與其糾結要月亮還是六便士,不如走一條通往月亮的路吧,而路上有那可愛迷人六便士,努力努力,努力撿起六便士,再努力努力努力,就可以撫摸你夢想的月亮了。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我想先賺得了六便士後,再去追逐天上的月亮。

或許這就是天才和庸人的區別吧!

毛姆在書中說:「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

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月亮與六便士》到今年正好出版100周年了,這本書出版後長期霸佔豆瓣高分榜,引起的爭議也很多。如果你也想看看毛姆的「毒舍」有多厲害,看看他對人性剖析多深刻,不如一起讀讀他的這本最經典的代表書《月亮與六便士》。

39.8元,少喝一杯奶茶錢,就可以買到一本經典好書,了解人性。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
    花了八天時間,終於看完《月亮與六便士》。掩卷而思,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月亮,指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月亮代表著我們的信仰與追求,六便士則是世俗的生活,為了天上的月亮,我們就必須像他們一樣捨棄地上的六便士嗎?帶著這樣的疑問,下面將從斷臂式取捨是否可取,月亮與六便士是否可以共存及如何共存這三個方面對這本書進行剖析,以便我們能更深入了解月亮與六便士的取捨問題。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這本書至今在經典裡歷久不衰。如果你也時常在尋思人生的終極意義,那麼閱讀本書將會找到答案。
  •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哭的不能自已:終其一生,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他的《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已經101年的時間了。這是一本適合老中青三代人看的世界名著。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
    ——言之有詩·紙短情長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什麼是生活?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些沒有人能真正告訴你,需要你自己滿懷勇氣,像小說主人公那樣拋棄一切,用整個靈魂去探索。                                                   ——《月亮與六便士》火車靠站的時候,我剛好看完了《月亮與六便士》,啞然半天,感慨系之。
  • 《一本好書》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趙立新黃維德)一理想與現實。在中年的時候更有體會,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被選中的的,與眾不同的,成長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所有的經歷是普通的。我們在擺動的過程斯特裡我必須畫畫!!毛姆艾米/我和他真的完了。我為什麼給他自由?女人的悲哀。絕望的被拋棄,如果為了女人離開,她還可以比賽。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
  • 《月亮和六便士》:你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
    01月亮和六便士,孰輕孰重?他的一生創作頗豐,代表作有《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鎖》、《刀鋒》等。他的作品經常反映中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因此被稱為「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而《月亮和六便士》主人公的原型是法國著名畫家高更,之所以選擇高更是因為在作者看來他的一生夠野、夠狂,走得夠遠。高更的畫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2016年06月08日 08:02 來源:文藝報 作者:文澤爾 字號 內容摘要:當時的毛姆45歲,正值創作巔峰期,《月亮與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寫下的傑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
  • 《月亮與六便士》:一生能為夢想而活,你就是很了不得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幾年前因為一句「滿地都是六便士,而你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一句,風靡一時。然而,我卻一直沒有讀過,最近,忽然心念一動,在今年讀書節就買了一本。剛開始只是懷著隨手一看的態度,放鬆消遣,可是讀了兩章就漸入佳境,先是被男主思特裡克蘭德拋家棄子的舉動所震驚,然後隨著作者毛姆抽絲剝繭的敘述,我終於明白事情的原委:他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畫畫夢想,所以拋家棄子,去巴黎學畫畫,但是他終身都沒有後悔,因為他已經被自己熾熱的夢想焚化了!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
  • 《月亮與六便士》:婚姻裡最可怕的敵人不是小三,是男人的夢想
    斯特裡在信裡說,家裡的一切事情已經安排好了,晚飯也準備好了,你和孩子回家不用擔心吃不上飯。不過,我已經下定決心,不再和你們生活。我明早就去巴黎,再也不會回來了,我不會改變主意。這封信對阿美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她和丈夫生活了17年,夫妻倆從來沒有吵過架,丈夫收入很高,他們過著富足的生活,他們還有兩個優秀、可愛的孩子。丈夫為什麼突然之間這麼決絕地離開?
  • 好書怎麼選?818那些值得推薦的系列書單
    喜歡閱讀的小夥伴都知道,選擇書目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作為囤書狗的二狗這些年積累了小小的經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年閱讀過值得推薦的系列書單。權作拋磚引玉,希望對大家選書有小小作用。先上個清單,大家也可以根據大綱直達對應系列書單。譯文紀實:讀了太多的虛構類文學作品,也許你可以試試紀實類圖書,很有可能就打開了你的閱讀新世界大門。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原諒與背叛,失衡的天平稱不出愛的分量
    愛是有輕重之分的,重讀了毛姆的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後,我開始並不理解德克·斯特羅夫面對妻子背叛所採取的方式,但是後來我發現,在面對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生選擇題,不管是做了怎樣的選擇,其實與個人高貴的自我追求息息相關。這個選擇無關對錯,只有對愛是否看重!
  • 《月亮與六便士》:為什麼理想如此疼痛,他卻還要拼命追求
    說道《月亮與六便士》,大家就算沒看過,也一定聽過大名。從1919年問世到如今,100多年過去了,這本書依然在各大熱銷榜單高居前列,翻譯了60多種語言,全球累計銷量算下來,相當於每100人中就有1人購買;而在豆瓣高分節目《一本好書》中,節目組第一期就選擇這本書進行表演,並邀請趙立新老師飾演作者毛姆。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對於心中的「月亮」和地上的「六便士」,都會有著各種極端看法。有的人認為,我們就該好好像主人公一樣,為追求心中的「月亮」而不顧一切,於是紛紛辭職。有的人又認為,低頭撿「六便士」,好好賺錢,養家餬口才是王道。先不說,這兩種看法的對錯之分。反思一下,現實中的你我是怎麼選擇的?
  • 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即將上演
    今年9月,根據毛姆小說改編的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將重返美琪大戲院與上海的觀眾見面。觀眾將在劇場中,跟隨著主人公的歷程,完成一次與理想的對話。 《月亮和六便士》上一輪的巡演,在觀眾中反響熱烈。舞臺劇在儘可能尊重、再現原作的基礎上,以當代劇場的表現方式,對這一經典故事進行了重現。首輪演出後,有劇評人如此評價,「舞臺劇《月亮與六便士》之所以能帶給觀眾震撼,並不只是因為毛姆擅長說故事。作品的震撼一定是源於對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而非對故事的追求。 這一點是《月亮與六便士》區別於國內很多原創劇本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
  •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光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月亮和六便士》,講的就是一個關於夢想和生活之間,如何抉擇的故事。書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他們是另有所指。月亮象徵著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而六便士作為小面額的貨幣,則代表著世俗的得失成敗。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月亮和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我想許巍的歌詞用來形容《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在分享《月亮和六便士》之前,必須要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 比丟掉六便士更難的,是一直望著月亮
    因為夢想這件事情,就是不管你在哪裡,做著什麼事,有著什麼樣穩定的生活,都會突然在某一刻,重重的擊打著你的心。讓你不得安寧。就像陳丹青說的,什麼是天賦,不是你與生俱來的。是你必須得去做那件事,不給你做你就難受,你就想死。這就是天賦。(什麼時候說的?我忘了,反正說過,隨便吧。)包括我在內,我認識的每一個藝術生,在藝考之前都有想要選擇的學校,想要去上的培訓班,有自己的計劃。但是王凱不是。
  •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並非未竟的鄉愁
    有人只低頭看到了六便士,而有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月亮,追求未竟的鄉愁。相濡以沫十七年的溫柔太太和一雙可愛的兒女,以及作為證券事務所經紀人所享有的優厚待遇,有人一生都在追求此般歲月靜好的生活。因為流言蜚語,或是出於嫉妒,斯特裡克蘭的太太拜託「我」去巴黎,勸斯特裡克蘭回家,並轉告他「只要你回來,我可以既往不咎」。當然,她失敗了,並放棄了。選擇留在滿地是六便士的家鄉,還是在巴黎追求遙不可及的月亮,斯特裡克蘭決然的選擇了後者。在我看來,斯特裡克蘭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