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魔不成活,不瘋魔不創作。
《霸王別姬》程蝶衣摒棄真實的自我,以劇中人自居,成就了「虞姬」這個角色;東方不敗自宮後才練成了絕世神功——葵花寶典;《月亮與六便士》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如斷臂般與世俗的一切做了決裂,後半生以心血作畫,終成一名偉大的畫家。
英國作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以法國著名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創作了《月亮與六便士》,以主人公斯特裡克蘭的一生深刻探討了「月亮」與「六便士」如何取捨的問題。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在40歲時拋家棄子,遠走他鄉,摒除一切世俗的幹擾,在窮困潦倒甚至回歸野蠻人的原始狀態專心作畫,直至患麻風病死亡。
月亮代表著我們的信仰與追求,六便士則是世俗的生活,為了天上的月亮,我們就必須像他們一樣捨棄地上的六便士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下面將從斷臂式取捨是否可取,月亮與六便士是否可以共存及如何共存這三個方面對這本書進行剖析,以便我們能更深入了解月亮與六便士的取捨問題。
一 「斷臂式」取捨,月亮有了,六便士便不值一錢嗎?
在瞄準遙遠目標的同時,不要輕視近處的東西。——歐裡庇德斯
1.斷臂式取捨,傷人傷己,此月是殘月。
世人都推崇「月亮」,鄙夷「六便士」。高高懸掛於天空的月亮皎潔高尚,六便士仿佛是面目可憎的糞土。然而,斯特裡克蘭的斷臂式取捨你敢嗎?
完全與過去決裂,拋下證券公司合伙人、收入頗豐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美麗、知性的妻子和兩個懂事的小孩、成熟有地位的交際圈和優渥的生活,毅然決然過起了物質上窮困潦倒甚至疾病纏身,精神上卻豐富飽滿的藝術家生活。
與過去一刀切,就像一個人把用慣了40年的右手手起刀落直接切斷,改用並不靈活的左手。這種取捨聳人驚聞,雖然他最終的成就被世人稱頌,但這個斷臂式的「舍」和瘋魔般的「取」不僅傷己,還傷人。拋家棄子,沒有了支柱的家庭無以為繼;毫無準備的事業夥伴手忙腳亂,工作一團亂;斷情絕愛,卻又無法控制情慾,導致朋友妻亡家散……代價如此之大,即便最後得到了自己的「月亮」也僅是一個「殘月」吧。這種取捨,普通人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2.借著「月光」撿「六便士」是另一種智慧。
反觀斯特裡克蘭的妻子,她就像我們一樣,是一個最普通平凡不過的人,頭上頂著月亮,也會彎腰撿地上的六便士。
丈夫突然離家出走,沒有經濟來源,還有兩個小孩要養活,生活卻無以為繼,怎麼辦?被逼上「烤火架」的斯特裡克蘭夫人告訴我們,借著「月光」撿「六便士」是另一種人生智慧:從小喜歡閱讀的她,婚後依然保持閱讀習慣,並以此衍生了相關的社交,結交文人作家。在變故發生後,她迅速學會了速記和打字,從文人作家朋友中得到了列印文稿的工作,以此謀生,完美渡過了「取月亮舍六便士」的丈夫帶來的無妄之災。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月亮,真正能摸到的人萬中無一,六便士雖然俗不可耐,但生存尚保證不了的時候,何談描摹月亮?當生活黯淡無光,月亮還遠在天邊時,為什麼不能借著這微末的「月光」彎腰撿六便士呢?
3.擁有地上的六便士和天上的月亮才是完整的人生
正如列寧所說,在任何的童話中都有現實性的成份。《白雪公主》中,既有可愛正義的小矮人,也有冷酷惡毒的皇后;《美人魚》的雙腳是從巫婆手裡換來的藥變成的;《睡美人》裡的公主是被女巫卡拉波斯詛咒而沉睡……童話尚且在現實的基礎上編織,無法避免醜陋的共存,生活又怎麼可能只有高尚的月亮,沒有俗氣的六便士呢?
無論月亮有多美好,無法生存的人連談論它都是奢侈,六便士卻保證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續,何以一文不值?
二 只顧抬頭的人終究會摔跟頭,低頭走路抬頭賞月需智慧。
人生路上,一味抬頭盯著月亮的人可能踩到狗屎,跌落陷阱,粉身碎骨;一味低頭的人也可能迷失方向,置身於黑暗之中,只有懂得低頭走路抬頭賞月才能走到彼岸。
1. 越早描摹自己的月亮,越容易取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月亮,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它。
斯特裡克蘭的「月亮」早已藏於心中,只是到40歲都不能得償心願,這才導致了他對畫畫的瘋狂追逐。早在幼年時,他就表現了對美術的喜愛,升學時明確表示想要學美術,但是父親覺得學金融更好,他順從了父親學金融。於是畫畫成了他心中無法釋懷的執念,即便學了金融,進入了證券公司,步步高升走到了合伙人的高位,那個執念也讓他夜不能寐。
書中有句話是這樣的:
有些人,並未生在他們的理想之所,機緣將他們偶然拋入某種環境,他們卻始終對心中的故土滿懷鄉愁……
創作藝術美是斯特裡克蘭的「故土」,他在求學時已經發現了它,但是因為父親的幹擾,他被拋進了「異鄉」。在父親的喜好和他自己的喜好之間,做出了錯誤的取捨,這個小小的取捨讓他在二十多年後面臨了無異於重生的斷臂式取捨。
魯迅25歲時,在日本學醫期間因觀看「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決定棄醫從文,從此開始了以文喚醒國人的文學之路。同樣是決定了人生走向的取捨,魯迅卻沒有傷筋動骨,跟取捨的時間不無關係。
越早發現自己的月亮,越早去描摹,就越容易取捨;相反,越晚發現越遲描摹的人面臨的取捨就有可能越大,代價也相應越大。
2. 只顧抬頭的人終究要摔個跟頭,不當取捨引發蝴蝶效應
一心追逐月亮的人,要付出的代價不僅僅是個人的,還波及旁人。
《儒林外傳》中的範進把一生的時間都投入了科舉考試中,終於在54歲的時候中舉,這個巨大的好消息瞬間把他砸瘋了!為了追逐科舉考試這個「月亮」,範進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呢?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食不果腹,被所有人嘲笑謾罵,連累家中妻兒和老母親跟著遭罪。
斯特裡克蘭決定遵從自己的內心一頭扎入創造美的世界中,除了給自己帶來心靈的祥和,帶給周圍人的儘是冷酷的災難。妻兒生活發生巨變,不得不面對失去丈夫和父親的慌亂和悲痛;合伙人面臨工作的混亂甚至是巨大的損失;朋友斯特洛夫因為他遭受了深愛的妻子背叛,最後妻亡家散,不得不孤身返回故鄉療傷;大溪地島的阿塔因為他患麻風病,期間被世人視同瘟疫,被迫與世隔絕……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的蝴蝶效應在這裡依然適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取捨,不僅僅關乎個人,這隻小蝴蝶扇動翅膀引起的風把無數人卷進了生活風暴中。
3. 低頭彎腰撿六便士,抬頭賞月需智慧。
抬頭描摹月亮需要堅持和毅力,低頭彎腰撿六便士則需要靈活變通。斯特裡克蘭夫人在變故發生之後,也曾憤怒、悲傷、絕望過,但是她迅速收拾起無用的情緒,正視命運中的災難,明確目前自己最重要的是趕緊找到活下去的謀生之路,分析自己的優劣勢之後找到出路並迅速行動起來。
這種面對意外時的鎮定及目標集中而準確的行動力是需要智慧的,這種智慧讓她在保證生活之後,得以繼續抬頭賞月,甚至是描摹自己的月亮。
三 避免斷臂式取捨,何妨彎腰撿著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理想都是豐滿的、高尚的,現實卻永遠骨感而庸俗。生活於塵世中的我們既要月亮,也捨棄不了六便士,只能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既要避免斷臂式的取捨帶來的傷害,又要儘可能近,儘可能完美地描摹我們的月亮,以下三點能讓我們把月亮和六便士都收入囊中:
1. 正視「六便士」,儘早明確自己的「月亮」,作好人生規劃。
一個心中只裝得下佛祖的人,又怎麼能裝得下塵世間的人和事,他要麼餓死要麼依賴別人而活。東晉時期的得道高僧鳩摩羅什,出生於王室,王室的支持讓他不被塵世羈絆,一心向佛,終得大道。作為平凡人的我們,只有心懷六便士才能真正融入俗世生活,不被月亮的光芒迷了心眼,不至於做出丟棄六便士以致活活餓死自己的行徑。
正視六便士之後,就要儘早明確自己的月亮,做好人生規劃,最終一舉摘取月亮。假如斯特裡克蘭在發現自己的月亮時,即便與父親意見向左也堅持不改變會怎樣呢?答案毫無疑問,他將從求學時就開始描摹自己的月亮,直至成功,不會再有40歲那年的覺醒和斷臂式取捨。
人生存在無數的取捨:讀書時,課餘時間是學習呢還是玩遊戲呢?工作時,是克服重重困難往上爬呢還是舒舒服服維持溫飽就好?生活中是早睡早起保持健康的好習慣呢還是多刷一會兒手機再晚睡一個小時?
只有儘早明確自己的「月亮」的人才能在這些日常的小取捨中做出正確的選擇,一步步接近月亮。
2. 明確「六便士」責任,取捨需「有道」
成功的光環往往讓世人忽視了那些成功的人的缺點和所應背負的責任。斯特裡克蘭是一個偉大的畫家,卻也是一個男人,他有妻子,有孩子,有工作,這些都是他背負著的責任,不商量、不留隻字片言就遠走他鄉追逐自己的夢想就是任性的不負責任。
生而為人,必然有羈絆和責任,取捨間便不能任性妄為,不能失了作為人的道義!
3.彎腰撿六便士,不妨礙抬頭描摹月亮。
以喚醒國人為己任的魯迅曾經以校對書稿貼補生活,還發表過一篇催稿費的文章;經商欠下一屁股債的巴爾扎克為了還債,發瘋似的寫作,一年寫下了3部長篇小說,之後的20年基本上寫作都是為了還債,最終寫出了《人間戲劇》《高老頭》等世界名著;塞繆爾·詹森為了謀生,寫了無數的開場白、序言、布道詞……喜愛文學的他們如果視六便士為糞土,便只有餓死自己。相反,他們彎腰撿著六便士,心中懷著月亮,在世俗生活中筆耕不輟,最後以六便士為墊腳石摘取了心中的月亮。
月亮不是熊掌,六便士也不是魚,二者不是只能取其一的。
結語:
讀完《月亮和六便士》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既為斯特裡克蘭創作美的決心和激情而心緒激蕩澎湃,又為他斷臂式的重生而悚然驚聞。或許因為孤陋寡聞、學識淺薄,他這樣決然無情,斷情絕愛的瘋魔藝術家狀態是我這個平凡人可以理解,卻不能接受的。於是有了這篇關於取捨主題的文章。
在我看來,六便士不臭,月亮也不瘋魔,低頭撿六便士不妨礙抬頭描摹月亮,有羈絆的人生也是一首美妙交響曲,有高潮有低谷,有雅有俗才有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