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1398:馮諼彈鋏

2021-02-23 平凡的世界

齊國人馮諼窮愁潦倒,寄食於孟嘗君門下,終日粗茶淡飯。馮諼懷才不遇,牢騷滿腹,靠在柱子上彈鋏唱道:"長鋏歸來兮,食無魚牎。"孟嘗君得知,吩咐總管給他魚吃。不久,馮諼又彈鋏唱道:"長鋏歸來兮,出無車牎。"孟嘗君又讓總管給他車子。過了一段時間,馮諼第三次彈鋏唱道:"長鋏歸來兮,無以為家牎。"孟嘗君再次派人供他老母衣食。馮諼從此不再彈鋏,為孟嘗君"燒債契市義",建立"狡兔三窟",輔佐孟嘗君奪回齊相寶座,並安居高位數十年。

馮諼彈鋏,謂有才華人暫處困境,有求於人;或謂懷才而受冷遇,心中不平;亦借指才能高超。出自《戰國策·齊策四》:齊人馮諼家貧,託食孟嘗君(名田文)。因自言無能,孟嘗君便笑予收留。"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蔬菜)。居有頃,倚柱彈基劍。歌曰:'長鋏(劍把)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後來馮諼為孟嘗君謀劃,營就三窟,為孟嘗君手下最得力的謀士。《史記·孟嘗君列傳》載作"馮驩"(讀音huān)。

【馮彈鋏】駱賓王《上齊州張司馬啟》:"薛邑聞歌,揖馮於彈鋏;夷門命駕,顧侯嬴於抱關。"

【彈鋏】陶弘景《答趙英才書》:"不肯掃門覓仕,復懶彈鋏求通。"徐陵《為梁貞陽侯與陳司空書》:"平原之館。乃乏如錐;田文之家,差有彈鋏。"駱賓王《詠懷古意上裴侍郎》:"磨鉛不用,彈鋏欲誰申?"朱桑則《寄遠曲》:"恥彈門下鋏,誰乞廣文錢。"

【彈劍】李白《獻從叔當塗宰陽冰》:"彈劍歌《苦寒》,嚴風起前楹。"溫庭筠《上裴相公啟》:"在途興嘆,解彼右驂;彈劍有聞,遷於代舍。"陸遊《思蜀》詩:"自憫未能忘感慨,浩歌彈劍送飛鴻。"

【馮諼劍】錢起《新豐主人》詩:"客裡馮諼劍,歌中寧戚牛。"

【歌魚】杜牧《寄浙西李判官》詩:"唯念賢哉崔大讓,可憐無事不歌魚。"陳人傑《沁園春·送宗人景召遊姑蘇》詞:"齊邸歌魚,揚州跨鶴,風味淺深君自知。"王錂《春蕪記》第六出:"正堪憐歌魚幸舍,向人彈徹。"

【彈鋏歌魚】陳人傑《沁園春·壬寅春寓東林山中有感而作》詞:"懶學馮君,彈鋏歌魚,如今五年。"

【劍歌】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裙王門不稱情。"韋莊《東遊遠歸》詩:"扣角幹名計已疏,劍歌休恨食無魚。"

【歌長鋏】劉獻廷《幽居》詩之六:"蹉跎且莫歌長鋏,癖處誰思釣玉璜。"

【長鋏彈】王昌齡《代扶風主人答》詩:"寸心亦末理,長鋏誰能彈。"劉禹錫《送韋秀才道衝赴制舉》詩:"因居暇時遊,長鋏不復彈。"

【無車彈鋏】柳亞子《感事呈毛主席一首》:"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驩。"

【嘆無魚】孫覿《餘於晉陵留十日而別賦小詩以餞之》:"夢裡覆蕉疑有鹿,食前彈鋏嘆無魚。"陸遊《題舍壁》詩之一:"富貴何加我,山林亦宴如。年來常去殺,不嘆食無魚。"元好問《蛟龍引》:"誰念田文坐中客,只將彈鋏嘆無魚。"

【食無魚】辛棄疾《六州歌頭·屬得疾小愈戲作以自釋》詞:"嘆青山好,簷外竹,遮欲盡,有還無。刪竹去,吾乍可,食無魚;愛扶疏,又欲為山計。"

【嘆車魚】李中《甲子歲罷吉水縣謁柴太尉席上作》詩:"卻笑田家門下客,當時容易嘆車魚。"

【貧鋏】駱賓王《寒夜獨坐遊子多懷簡知己》詩:"富鉤徒有想,貧鮮為誰彈。"

【長鋏歸來】李白《宿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詩:"長鋏歸來乎,秋風思歸客。"蘇軾《次韻吳傳正枯木歌》:"盡將書畫散朋友,獨與長鋏歸來乎!"黃庭堅《答明略並寄無咎》詩:"西風索寞葉初乾,長鋏歸來亦罷彈。"

【車魚】李中《哭故主人陳太師》詩:"車魚鄭重知難報,吐握賕旋不可論。"柳亞子《贈鄧小平》詩:"出入車魚寧有憾?播遷吳粵豈無名!"

【馮諼有魚】宋《奉和御製與張說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賜詩應制》:"郭隗慚無駿,馮諼愧有魚。"蘇軾《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犀首正緣無事飲,妝諼應為有魚留。"

相關焦點

  • 【雲課堂】文化丨愛上文言文系列五:馮諼客孟嘗君
    一天,有人介紹了個窮困潦倒的寒士馮諼給孟嘗君。孟嘗君連面都沒見,讓中間人傳話,問他有什麼愛好,回復是「沒有愛好」。又問他有什麼能力,回復是「沒有能力」。孟嘗君聽後一笑,說「好吧」,就讓他做了自己的食客。馮諼便以這樣與眾不同的方式登場了。
  • 士為知己者用——淺析馮諼的價值觀 | 秦德著
    生活的大舞臺已經壘好,處在這個舞臺之上的馮諼該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呢?「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問他何好何能,他答曰無好無能,善於養士的孟嘗君還是笑而納之。但出人意料的是,馮諼一再倚柱彈其劍而歌曰「食無魚」「出無車」「無以為家」,向孟嘗君相繼提出要求,孟嘗君都一一滿足了他。從這裡可以看出:馮諼家境貧寒,出身微賤,投靠孟嘗君只是希望得到生活上的滿足。
  • 古代小人物的逆襲|馮諼(一)
    (註:也可以長按文末二維碼識別關注,安卓版請點擊【置頂公眾號】)你可能對馮諼(音同宣)這個人不太熟悉。但想必你聽過「彈鋏而歌」和「狡兔三窟」這兩個成語。現代人常說,要想把事做好,就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做事前,最好先制定計劃。
  • 古代小人物的逆襲|馮諼(二)
    畢竟吧,雖然田氏集團實力雄厚,養一百個吃閒飯的馮諼也沒問題,但人家孟嘗君作為大Boss,可是集團的掌舵人,又不是天使投資人。人孟嘗君既有事業心,也有責任心,不僅要考慮集團的發展和壯大,也要考慮團隊建設的問題。有你馮諼一個不要緊,就怕把風氣帶壞!馮諼在田氏集團裡刷足了存在感。孟嘗君也不罵也不說,要什麼給什麼,等一切滿足了,便晾他一段時間,冷處理。
  • 馮諼與孟嘗君:狡兔三窟的故事
    在歷史上,馮氏有兩大來源:一、周文王后代,姬姓馮氏;二、出自東夷中的歸夷,歸姓馮氏。
  • 馮諼客孟嘗君:一場英雄童話
    》,很喜歡孟嘗君,而不怎麼喜歡馮諼。彼時正迷戀戰國四君子,覺得孟嘗君真是活脫脫的君子一個;馮諼無理取鬧,他也不生氣,反而給他上乘待遇;山窮水盡之時也依舊有識人慧眼,以「車五十乘,金五百斤」,去無條件地信任他的下屬。初見馮諼的時候,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就是這麼一個無用的馮諼,孟嘗君也「笑而受之,曰『諾』。」
  • 平原君門客馮諼的故事
    孟嘗君有一個門客叫馮諼(xuān),今天介紹一下他。因孟嘗君養著三千人,工資負擔不起他們吃飯,於是就在自己地盤(薛地)放高利貸,賺點利息補貼夥食。放高利貸也有風險,遇到真窮鬼,打死也收回來本。孟嘗君就遇到了這個問題,正發愁,馮諼毛遂自薦去幫他收款。
  • 馮諼市義造三窟的智慧
    可是沒過多久,馮諼又靠著柱子,敲著自己的劍,唱道:「長劍啊,我們出門連車也坐不上!」手下的人又把這話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又說:「把他當上等門客對待,給他配車。」馮諼坐著車子,帶著寶劍去探望朋友,得意洋洋地說:「孟嘗君很看重我。」這件事沒過多久,馮諼又敲著他的劍說:「長劍啊,我們還是回去吧,留在這兒養活不了家人。」
  • 品讀|古文觀止·《馮諼客孟嘗君》
    齊國有個名叫馮諼的人,窮得沒法養活自己,託人請求孟嘗君,說他願意在孟嘗君家裡當個食客。孟嘗君問:「客人有什麼愛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愛好。」又問:「客人有什麼才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才能。」孟嘗君笑著接受了他,說:「好吧。」   孟嘗君身邊的辦事人員因為孟嘗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飯菜給他吃。過了不久,馮諼靠著柱子彈他的劍,唱道:「長劍啊,回去吧!
  • 中考文言文《馮諼客孟嘗君》全文詳細翻譯
    選自《戰國策》 齊國有位名叫馮諼的人,生活貧困,養活不了自己,他讓人轉告孟嘗君,說願意到孟嘗君門下作食客。孟嘗君問:「馮諼有何愛好?」回答說:「沒有什麼愛好。」又問:「他有何才幹?」回答說:「沒什麼才能。」孟嘗君笑了笑,說道:「好吧。」就收留了馮諼。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
  • 馮諼與李園:一善一惡,堪稱戰國食客中的「兩個極端」
    倜儻不羈、智勇兼全、高明遠識的馮諼 在《戰國策》中,最突出的食客就是馮諼。在《齊人有馮諼者》一文中,作者對馮諼人物形象的設計和鋪排,採用了「先抑後揚法」,由「無好無能」而逐一浮現其才能。
  • 孟嘗君:門客三千,只馮諼可依靠,最終卻抵不過齊閔王的不信任
    其中就有一個人,順著孟嘗君的心情和好奇,啥也沒幹,就一路從「傳舍」升到了「代舍」,這個人名叫馮諼。馮諼的亮相併不驚豔,甚至連正常的算不上,穿個草鞋,衣冠不整的就登門了,長相就更加歪瓜裂棗了,除了身高比較出眾,基本馮諼身上沒有什麼閃光點了。
  • 破釜沉舟歷史典故,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現在的孩子都是「舒服窩」裡長大的,他們小的時候由爸爸媽媽寵溺著,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後,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無法直面挫折和困難,抗壓能力極低,所以,建議爸爸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多讀一些歷史典故給他們聽
  • 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 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霸王別姬》,是老一輩人口中念叨不停的一段歷史典故,《霸王別姬》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該史記中記載,西楚霸王項羽在垓下之戰時兵敗,心知大勢已去,在帶著二十八騎兵突圍前不久,不得不與虞姬訣別。
  • 40個中國古代歷史典故,不可不知!
    中華上下五千年,產生了無數歷史故事。
  • 這些英語單詞來自於神話典故或歷史人物
    神話故事和神話裡的人物成為人們心中的信仰,並在人們的文化和思想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即使在科學相對發達的今天,這種對神的信仰依然在許多民眾的思維當中根深蒂固,這也導致語言學家直接利用人們都能接受的神話故事或歷史人物來創造單詞,所以累積到今天就有了許多的英語單詞來自於神話典故或歷史人物。
  • 作文素材:歷史典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釋義】   蹊:小路。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出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己,就能感動別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歷史典故】  李廣,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為漢王朝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