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修復,讓經典不褪色

2021-12-30 人民日報文藝

圖為電影《早春二月》修復後畫面。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電影頻道近期推出紅色經典電影展播活動,先後播出了《敵後武工隊》《平原遊擊隊》《地道戰》《四渡赤水》《八女投江》等一系列紅色題材電影,讓觀眾有更多機會走近經典。

老電影膠片由於保存時間過長、存檔環境欠佳或使用不當等因素,會導致膠片受損。膠片上的塵埃、劃痕、膠印、黴斑、油漬等多種痕跡,經過膠轉磁(將膠片電影錄製到磁帶上)處理後,一併遺留在畫面上,成為影像的一部分。有畫質問題的老電影在高清播出以後,隨著解析度的提高,畫面問題也更加突出,所以必須藉助專業的修復設備,對畫面進行數字修復。

數字修復通常要經過粗修、精修和調色三個工序。在粗修環節使用實時修復設備,利用計算機的自動識別技術預處理修復一部分問題,使修復效率提升30%以上;精修是依賴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人工並輔以計算機計算逐幀修復視頻圖像;如果影片存在顏色方面的問題,還需進一步優化圖像質量。比如,電影《地道戰》由於年代久遠,全片的畫面始終有滿屏細小碎道,還有膠片因各種劃傷遺留的痕跡、換本記號等。電影經過精心修復,清除了各種畫面問題,影片質量明顯提升。

電影修復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作。一部90分鐘左右的影片,約有12萬—14萬幀畫面,需要每幀畫面逐一修復。通常情況下,每人每天能夠修復6000—8000幀,片長大約4—5分鐘;遇到修復難度大的片子,每人每天只能修復幾百幀,片長大約20—30秒。修復人員常說,修復如同「修心」,一天時間過去了,經常只是度過了電影中的幾分鐘甚至只有幾十秒鐘。

修復電影需要秉以工匠之心。電影修復是一項幾乎每天都在不斷重複的工作,要求始終保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電影修復工作者更深懷敬畏之心,一筆筆、一幀幀慢慢復原影像,每個操作都秉持著對老電影負責的態度,不能因為修復引起畫面失真變形,也不能引入新問題遺留在畫面上。每逢修復成片的時刻,就像在欣賞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有種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

修復電影需要將技術和藝術巧妙結合。老電影具有鮮明的年代特徵,比如膠片畫面的顆粒度、具有年代感的影片色調等。在解決這類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影片的歷史藝術性,不能一味追求修復效果,把影片修復得太新。對影片做降噪處理時,並不是把噪點降到最低就是好的修復效果,而是需要把握好降噪的程度,抑制住令觀眾感到不適的噪點,保留下影片畫面原有的顆粒質感。對影片做調色處理時,也要充分尊重老舊影片的色彩特點,通過調色改善畫面層次、偏色、變色和褪色等問題,不能對影片在色調上做二次創作,改變老影片的原有風格,需要真實還原老電影的「舊顏」。

經過12年積累,電影頻道已經修復千餘部電影作品,包括《地道戰》《閃閃的紅星》《南海長城》《平原槍聲》《大決戰》《四渡赤水》《橫空出世》《焦裕祿》等一大批經典電影。修復團隊的主力軍是85後、90後年輕人,他們在一幀幀修復畫面的過程中,與經典老片有了近距離接觸,也慢慢產生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老電影記錄著老一輩電影人的芳華,記錄著社會發展的烙印,更記錄著時代變遷的足跡,記錄著新中國70年走過的偉大曆程。電影修復讓更多經典的影片不再褪色,讓更多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也讓老電影中從未褪色的精神與理想延續傳承下去,銘刻在一代代中國觀眾心中。

(作者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電影頻道技術部)

相關焦點

  • 《開國大典》4K新版:經典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褪色
    《開國大典》4K新版:經典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褪色 時間:2019.10.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行者 分享到:
  • 電影修復,與經典電影補一次相見
    大多數西方製作公司為了獲得更大的商業價值,作出「修舊如新」的選擇,通過技術讓舊影片的色彩更加飽和,亮度更加銳利,讓老電影的呈現效果更具現代化。反觀中國,為了讓老電影保留它的經典原味,呈現出它原本的效果,電影修復師們一致選擇「修舊如舊」,既保留當時拍攝時不完美的原貌,也不對原來拍攝期間的現場音進行過多的處理。
  • 中國電影資料館已修復完成3100餘部影片
    新華社南京9月26日電(記者劉碩、劉巍巍)記者從26日在江蘇蘇州舉行的「2020致敬經典·修復電影主題論壇」上獲悉,電影檔案影片數位化修復工程自2006年啟動以來,中國電影資料館已完成影片修復3100餘部,其中包括普通影片修復2606部,2K和4K修復分別完成525部和15部。
  • 讓褪色記憶鮮活起來!創業者智慧:可快速復原老舊照片
    模糊的記憶能被修復嗎?有一群人,他們被稱為「時光修復師」,可以幫助我們「修復」那些難忘的回憶。逝去的時光雖然一去不返,但生活中我們會用相機記錄下許多精彩瞬間,隨著時間的推移,照片會黯淡褪色,但吳家驥說,他可以用AI技術,快捷地讓褪色的記憶重新鮮活起來。吳家驥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任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2012年晉升教授,並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 電影是如何被修復的
    過去儲存電影的介質主要是膠片,而早期膠片都採用硝酸片基,這是一種比紙更易燃的物質,(雖然在1960年之後基本被醋酸片基、滌綸片基取代),但不管是哪種片基,都很難在常溫下保存很久。褪色、撕裂、髒點、黴變、劃痕、酸變、收縮、扭曲,一旦這樣,珍貴的影像就容易離人遠去。一般來說,電影修復分為物理修復、數字修復、藝術修復三大步驟。
  • 與時間賽跑的電影修復師,如何讓老電影「重生」?
    12月10日至30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在北京、上海、重慶等11個城市舉辦「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珍藏和修復的《枯木逢春》《五朵金花》《李雙雙》《錦上添花》《上甘嶺》《英雄兒女》《祝福》《龍鬚溝》《烏鴉與麻雀》《早春二月》10部國產影片重返銀幕。「第一次在大銀幕看修復版的老電影,經典永不過時!」有人評價道。老電影是怎樣修復的?電影修復的標準是什麼?
  • 從《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說開去,關於電影修復的那些事兒
    研討會以德國經典默片《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1920)修復為線索,展開了就影片的修復和德國超現實主義創作風格的討論。數十位從事修復工作的專業人員、研究電影專業的研究生以及熱情的影迷參加了此次的研討會,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 1956年的老電影《祝福》是這樣被修復的
    「第一次在大銀幕看修復版的老電影,經典永不過時!」有人評價道。老電影是怎樣修復的?電影修復的標準是什麼?下面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電影《天堂電影院》裡,曾有讓無數觀眾心痛的一幕:放映室的膠片突然失火,小男孩多多衝進火海救出了倒在地上的老放映員艾費多,但艾費多從此再也看不見了。在膠片時代,許多老電影的存儲就是這樣脆弱。
  • 《海上花》重現,高級制表品牌為何要做電影修復?
    在由積家執行長Catherine Rénier女士主導,倪妮與英國著名演員尼古拉斯·霍爾特(Nicholas Hoult)參與的電影修復主題討論會後,大家不禁感嘆積家為一部電影的「大費周章」。積家一直投入華語經典電影修復項目,這種藝術與技藝間的惺惺相惜,對積家來說才是真正展現了作為高級制表品牌的風度。
  • 「醋酸症候群」與色情電影修復
    著名的「醋酸症候群」創始人喬·魯賓認為,修復那些經典的色情電影,除了可以給老去的男青年們「致青春」,還能有益於防止某種「文化失憶」,因為他始終堅信,「一部電影只要拍出來,或多或少,必能反映它所處的那個時代。」
  • 「修舊如舊」 4K電影修復技術讓經典重生
    時隔22年,4K電影修復技術讓這部被網友贊為「有生之年必看」的電影完整回歸大銀幕,向中國觀眾展現了片中的浪漫愛情和偉大父愛,引發了一波「回憶殺」。隨著《決勝時刻》《海上鋼琴師》《美麗人生》等經典電影的重映,4K修復技術成了讓經典永流傳的「黑科技」。今天,華誼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將以此為契機,向大家簡述4K電影修復技術,分析此項技術對經典電影帶來的意義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 IM·2020前瞻|電影修復:與經典電影補一次相見
    期間代表作諸如《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已成為影響了一代人的經典。百年電影若浩瀚星河,經典之作便是璀璨明亮的星。經典電影的修復,往往能成為一大盛事。這是影迷與某位導演獨有的超時空的浪漫,是與一部電影補上相見的某種儀式。修復一部電影,耗時耗工巨大,要經過物理修復——修復髒點、劃痕、噪波、零斑、壞幀、閃爍等,與數字修復環節——畫面、聲音、顏色數位化調整等。
  • 1927年電影《盤絲洞》回歸中國 揭秘老電影修復
    現存的拷貝片頭殘缺,片名和演職員表都沒有,他們也不知道是什麼片子。雙方通過交換資料圖片比對,半年後,確定了這部電影是但杜宇的《盤絲洞》,隨後挪威開始修復殘片。世界上的膠片電影修復大致都是一個流程:電影拷貝或原版底片經過清洗、修補等準備,用膠片掃描設備逐格掃描成數字文件存入硬碟,對每幀影像進行自動或人工數位化修復,聲音修補和聲畫合成,調色,製作數字拷貝或膠片拷貝。
  • 5部臺灣經典電影 修復重返大銀幕
    曾經代表國片輝煌歲月的中影,今年投資拍攝新片重返臺灣電影市場,今天更宣布已經修復《戀戀風塵》等5部臺灣電影新浪潮時期的經典作品,並安排明年元月重返大銀幕上映,要讓臺灣所有影痴們
  • 這才是《決勝時刻》最大「彩」蛋 揭秘電影修復
    「物理修復顧名思義就是對膠片本身的修復,數字修復就是膠片轉換成數字後,再進行畫面和聲音修復的過程,藝術修復主要是針對電影褪色再次還原的過程,如果原創可以參與甚至是可以通過現代科技手段二次創作來彌補過去因技術條件限制而未達到的效果。」中國電影資料館修復師王崢如此說到。同時,他認為物理修復是種傳承,數字修復是種技藝,藝術修復是種還原。
  • 關於色情電影修復那些事兒
    著名的「醋酸症候群」創始人喬·魯賓認為,修復那些經典的色情電影,除了可以給老去的男青年們
  • 長春電影節:現代科技讓經典電影再現大銀幕
    正在長春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百年經典4K修復」展映單元,國外經典電影和國產經典動畫片陸續排片播放,吸引眾多影迷前去觀看。展映影片包括希區柯克的《蝴蝶夢》、比利·懷爾德的《日落大道》等外國經典電影,以及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2K修復版經典動畫片《寶蓮燈》《金猴降妖》《哪吒鬧海》等。
  • 愛奇藝與廈門大學成立電影修復聯合實驗室 人工與AI結合探索高效高...
    ,雙方將攜手驅動電影人工修復與AI數字修復標準化流程,讓更多「塵封」在膠片中的優秀經典電影作品與觀眾碰面,煥發全新活力。AI技術的深入應用,不僅能讓經典老片的視聽效果得到極大提升,還能夠大大節省影視片源的修復時間,與手工逐幀修復相比,效率將提高500倍左右。
  • 老電影修復上映成潮流,新瓶裝舊酒為的是商業還是情懷?
    近些年,隨著越來越多經典電影以數字高清修復版的面貌重登院線,電影修復這個行業也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在不少電影節上,很多4K修復版的影片成為火爆的搶票對象,一票難求的火熱觀影現象讓這些經典影片似乎越來越找到了自己的市場價值。包括《英雄本色》、《阿飛正傳》、《大鬧天宮》、《開國大典》等經典影片,但是「舊貌換新顏」背後的巨大財力投入,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不小的開支。
  • 「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啟動 十部經典電影精緻修復煥發新生
    12月10日,由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主辦的「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現曾出席開幕式。開幕式後,放映了經過4K精緻修復的國產經典影片《上甘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