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目睹戰亂帶來的苦痛
經歷中年得子、老年喪子後
剪紙成了他的情感寄託
他的作品傳播著向上向善的價值觀
——這名頭頂許多光環,在日本出生的中山老人名叫梁傑康。
近年來
梁傑康一次次患病受傷
妻子和學生苦口婆心地勸他
放下剪刀減少創作
他卻執拗地堅持著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
港珠澳大橋開通、首屆農民豐收節……
他用剪紙記錄著這個時代
73年前的8月,戰火的硝煙剛剛散去,梁傑康和雙胞胎姐姐出生在日本神戶,身為華人的他們在當地飽受欺凌。1953年,7歲的梁傑康與父母一道接受新中國召喚回國安置在長沙。1966年,梁傑康作為老三屆知青下放到農村,先後從一名知青成長為村辦小學校長。32歲讀電大機械專業畢業後,勤勤懇懇的他逐漸成為技術骨幹。回國後因歸國華僑的身份,他曾受到許多不公平待遇,但從來不抱怨。
為了父母當初希望回到廣東的願望,1988年,適逢中山發展職業教育,梁傑康辭去了長沙技術廠長的職位回到老家,並成為岐江職業中學的一名教師。兩年後兒子出生,他終於在自己的故鄉圓了安居夢。
2004年,梁傑康的兒子梁平意外去世。巨大的打擊讓他幾乎一夜白了頭。悲痛之餘,那些曾經用剪紙逗樂兒子的回憶慢慢湧現了出來,他拿起剪刀逐漸走上了公益剪紙路。
孩子生前一直認為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爸爸的剪紙是世界上最好的剪紙』,我要把孩子心中的父親形象一直延續下去。
這些年梁傑康先後創作了
許多正能量主題的作品
或記錄本土風情風物
或記錄奮鬥者的辛勤勞動
或記錄好人群像
或勾勒國家工程、時代變遷
他敏銳地捕捉著身邊一幅幅幸福的畫面、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日復一日地創作
將正能量傳遞給大家
一張小方桌,一把木椅
一個放有剪刀、尺子、圓規、
鉛筆、橡皮的鐵皮盒
鮮紅的紙張碎屑一片片飄落
片刻工夫
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便誕生了
最近,梁傑康正為市禁毒協會創作新一批禁毒主題的剪紙作品。等待他的還有澳門回歸20周年的主題創作。在上周,他才剛剛完成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作品。「他哪裡曉得休息的,懶得說他了。」一旁的妻子魯明之又生氣又無奈。
心疼梁傑康的
還有一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學生
就職於市青少年宮的中山中專2005屆畢業生黃潔熒,仍記得當年梁老師講臺上的諄諄教導,風趣的講課風格,慈祥的面孔。
1
黃潔熒仍記得,2014年秋天,一場「告別岐江橋」的公益剪紙活動剛結束,梁傑康開始著手創作近百幅「中山好人圖」時卻被診斷患有膀胱癌。腫瘤切除後等待梁傑康的還有10多期的化療。化療期間,藥水注入膀胱後,每次排尿都是刺痛般的劇疼。可就在如此情況下,梁傑康仍然堅持每天創作。「那時我們學生到他家看望,看到他掛著尿袋,整個人都消瘦了,仍起床創作。感動之餘,特別心疼,好幾次我都哭出來了。」
梁傑康從2006開始
幾乎每年都參加由市紅十字會舉辦的
中山慈善萬人行元旦嘉年華
暨百家企業義賣活動
剪紙義賣籌款並參加
每年正月十五舉行巡遊活動
1
今年年初,梁傑康因配合拍攝公益宣傳片意外受傷,斷了兩根肋骨,年三十才出院回家,傷口還沒痊癒。黃潔熒接到了一眾學弟學妹師兄師姐的任務——「必須讓梁老師留在家中休養!」可一再答應學生量力而行的梁傑康卻出其不意地「食言」了。「老師為了公益太忘我,太忙了。」
黃潔熒說,梁老師名氣大了之後,許多商業機構也曾登門邀請他創作並開出不錯的酬勞,梁老師一一都拒絕了。可只要是公益任務,他不管多忙多累,身體條件如何,老伴如何一再反對,梁老都不肯拒絕。
中山詹園的二十四孝、
花苑社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園
都是他的公益傑作
除了義務剪紙創作
從2007年起
他開始在中山義務教小朋友
每到寒暑夏令營
他就奔波在中山各個鎮區
從小欖鎮豐華學校、沙溪鎮虎遜小學和申明亭小學到大湧鎮流動兒童活動中心,他教過的學生多達上萬人。在老人剛退休時,幾乎每周都會和老伴騎一個多小時自行車前往虎遜小學送教。後來年紀大了,老兩口就改乘公交,但從他們所住的小區出發,每次都要轉乘幾次車,才能到達學校。
每次上課也是一場折騰。他需要提前一個星期準備,要把附近超市的剪刀都掃光,同時還要創作幾百幅剪紙作品給孩子們當課堂禮物。
開始時充滿著不解
後來一次次與老師深入交談的黃潔熒
漸漸理解了梁傑康的剪愛情懷
正是認識到人的生命是如此無常,他才想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播撒愛的事業中去。
來源:中山日報
為文明君點個【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