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村婦女剪紙記錄身邊「戰疫人」:以此溫暖他們

2020-12-28 中國新聞網

剪紙作品《村口卡哨》。 張月 攝

中新網長治2月25日電 (李庭耀 張月)一張紅紙、一把剪刀,醫護人員、公安幹警、村鎮幹部等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形象被剪紙記錄下來。25日,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嶽陽村的李先娥正在進行剪紙創作,她說,要用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記錄身邊的「戰疫人」,以此溫暖他們。

李先娥今年46歲,是一名地道的農村婦女。她告訴記者,自己十幾歲時就學會剪紙,「小時候逢年過節,媽媽就會剪紙,貼窗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李先娥一直關注著疫情變化,每天在電視、網絡上看到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再看著村裡進行疫情防控工作的黨員幹部,她總想做點什麼。

剪紙作品《媽媽,我想你》。 張月 攝

「我家門口就有一個防疫卡哨。」李先娥說,春節期間天氣寒冷,看到村裡的黨員和幹部每天在卡哨執勤,感覺他們很辛苦,於是用手機給他們拍了工作照,對他們說「我給你們剪一張」。

李先娥剪出作品《村口卡哨》,展示農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場景。她說,中國人用剪紙寄託美好的祝福,今年春節,她想用剪紙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把他們戰鬥的形象記錄下來,「這對他們是一種溫暖、一種鼓勵」。

李先娥正在進行剪紙創作。 張月 攝

李先娥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長子縣石哲鎮幹部李光裕因防疫工作不能回家,寫給媽媽的一封家書後,深受感動,以此為原型,創作剪紙《媽媽,我想你》。在新聞中看到長子縣醫護人員出徵湖北後,李先娥以他們為原型,加入心形圖案、舉拳造型,創作出《長子醫護人員支援武漢》。

李先娥還以公安幹警等為原型創作剪紙作品。 張月 攝

此外,李先娥還以醫學專家、公安幹警等為原型創作剪紙作品。她告訴記者,自己把一幅幅剪紙作品發到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裡時,總能收穫很多點讚和祝福。重新看自己的一幅幅作品,又總能被「戰疫人」的付出所感動。

「我還會接著剪下去,會把我的作品送給身邊的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溫暖他們、鼓勵他們。」李先娥說。(完)

相關焦點

  • 山西女子的剪紙夢:從藝40餘載「剪活」人生
    山西女子的剪紙夢:從藝40餘載「剪活」人生 2020-07-30 11:54:10 毛宏玉 攝   中新網太原7月30日電 題:山西女子的剪紙夢:從藝40餘載「剪活」人生 授藝上千人傳承文化  作者 袁吉連 劉小紅  「一把剪刀一張紙」,是山西呂梁柳林縣陳家灣鄉下寺頭村村民高翠珍人生的全部意義。從藝40餘年的高翠珍,她的作品精美而不失靈動、粗獷而不失細膩,極具黃土高原地域風情。
  • 省傳染病防治院張秀文:用剪紙記錄同事抗疫的N個瞬間
    她平時愛好剪紙,作品曾多次參展獲獎。身在定點防控救治醫院,張秀文和同事們從除夕開始就返崗了,她被身邊人英勇抗擊疫情的場景所感動,一邊堅守崗位,一邊利用業餘時間為戰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創作剪紙作品。起初是鍾南山、李蘭娟這些知名的「逆行者」,後來看到同事們日夜奮戰,她決定以剪紙記錄同事們抗疫的N個瞬間。
  • 巾幗戰疫故事 | 浙派剪紙,疫路有你--梅裡小學羅瑤
    巾幗戰疫故事 | 浙派剪紙,疫路有你--梅裡小學羅瑤 2020-03-03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剪紙的傳承,《媽媽的花花》,有愛有料有溫度的山西剪紙老藝人口述史
    這本書既是一本詳盡又深入的山西剪紙老藝人口述史資料,更是一份禮物,承載著女兒對媽媽的深深的愛。可晃過神來才發現,那漸漸淡去的,不只是對家鄉和童年的記憶——那遠在老家,還有我牽掛的家人,我有太多的事情必須要重新想起——那是在長大成人後早已不敢再奢求的童年被窩,那是在溫暖的被褥間被長輩們呵護的溫存,那是跨越數十年親情體貼的溫度。
  • 擷英有我 藝起戰疫丨曾碧蕾剪紙作品《郫都雄起》
    都在抗疫一線辛勤奮戰用自己堅強的韌性和決心織起一張防疫安全網我們共同見證了這座城市堅韌頑強、團結一致的溫暖力量巴蜀擷英書畫院剪紙藝術家曾碧蕾剪紙《郫都雄起》局部豆瓣君代表著數以萬人攜手戰「疫」守護郫都區。豆瓣君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精神抖擻,不懼冬寒,表明全體郫都人戰勝疫情的決心。
  • 三灶城市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潔榮用剪紙記錄城市生活變化
    在習得傳統剪紙手藝的數十載中,他利用剪紙作品記錄城市生活的變化,並不斷在手法技藝上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形成別具一格的「三灶城市剪紙」流派。2019年,「三灶城市剪紙」被正式列入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納入金灣中小學特色課程名錄之中。  剪紙作品記錄家鄉變化  12月15日上午,記者在金灣區三灶鎮木頭衝村,見到了正在端詳石屋細節的陳潔榮。
  • 堅持十餘載,中山73歲海歸用剪紙記錄著這個時代
    近年來梁傑康一次次患病受傷妻子和學生苦口婆心地勸他放下剪刀減少創作他卻執拗地堅持著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港珠澳大橋開通、首屆農民豐收節……他用剪紙記錄著這個時代1966年,梁傑康作為老三屆知青下放到農村,先後從一名知青成長為村辦小學校長。32歲讀電大機械專業畢業後,勤勤懇懇的他逐漸成為技術骨幹。回國後因歸國華僑的身份,他曾受到許多不公平待遇,但從來不抱怨。為了父母當初希望回到廣東的願望,1988年,適逢中山發展職業教育,梁傑康辭去了長沙技術廠長的職位回到老家,並成為岐江職業中學的一名教師。兩年後兒子出生,他終於在自己的故鄉圓了安居夢。
  • 【獲獎公告】「愛心同鑄·共創未來」全國抗擊疫情剪紙精品展獲獎通知
    2、所有獲獎作品將入編《「愛心同鑄·共創未來」——全國抗擊疫情剪紙精品展》典藏集冊。3、主辦方將為所有獲獎作者頒發獲獎證書和收藏證書。4、主辦方將為所有獲獎作者頒發《「愛心同鑄·共創未來」——全國抗擊疫情剪紙精品展》典藏集冊1本。5、主辦方將為所有特邀作品的作者頒發特邀作品證書和收藏證書。6、主辦方將為所有特邀作品的作者頒發《「愛心同鑄·共創未來」——全國抗擊疫情剪紙精品展》典藏集冊1本。
  • 手作江湖 | 蝸居在南鑼鼓巷裡的剪紙人
    到了漢唐時代,婦女喜用金銀箔剪成花鈿貼在鬢角為飾,也被認為是剪紙最早的雛形。南宋時期,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已經開始出現了。據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記載,當時的杭州就有專門的「剪鏃花樣」者,有人善剪「諸家書字」,有人專剪「諸色花樣」 。剪紙在民間,特別是在農村保存了豐富的血脈。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鄉民們都會自備剪紙裝點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等處,以求吉祥如意、福壽之意。
  • 甘肅定西的剪紙藝術,兒時美好的記憶,現今的非遺藝術品,好美
    甘肅定西的剪紙現在很有名,現在有藝術之鄉的美稱。小時候一到冬天,到了冬閒的時候,女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剪紙,一雙小剪刀能夠剪出五顏六色各種圖案多重寓意的作品來。記得剪紙有兩樣比較深刻,一是剪窗花,那時候農村的窗戶都是木質的,基本上是方格狀居多,然後上面粘一張白紙,每個窗戶格格裡就貼一張剪紙,各種圖案的。越是心靈手巧的人就會組成不同的圖案,現在回憶起來,有了每年春節一換的窗花,過年喜慶的氣氛就一下子就有了。
  • 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中新網太原11月19日電 題: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作者 楊傑英 楊潤德 梁月仙  紅紙折上幾折,剪刀上下飛舞,紙屑紛紛落下……不到10分鐘,一張六角形的精緻團花剪紙便已成型。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美術館內,「巧媳婦」趙敬玲正向市民展示自己的剪紙技藝。
  • 5000餘件戰疫作品入選德州市檔案館 文化聚力,以「藝」戰「疫」
    近日,記者從德州市檔案館獲悉,德州市檔案館已經收到了各類戰疫檔案資料5000餘件,其中藝術作品包括書法、繪畫、剪紙、篆刻、雕塑等,這些檔案資料入館,為德州「戰疫」留下了珍貴的記憶。「這些作品將被保存在恆溫恆溼的環境中,由專業人員進行管理,並會在後期組織集中展出。」德州市檔案館管理利用科副科長苗鑫說。
  • 《中國醫生》戰疫版:用光影記錄生命中的逆行者
    除了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中國醫生》戰疫版同時將鏡頭對準無私奉獻的志願者、接送醫療隊的公交車司機、保障醫護人員飲食起居的酒店工作人員等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全景式呈現中國特色的醫療救治體系和社會組織在抗擊疫情中所發揮的作用,傳遞了溫暖人心的力量。
  • 【講講我家的戰役故事】關注普通人的戰疫故事,記錄每一個勇敢的瞬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群勇敢而堅定的普通人,疫情之下的襄垣,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公安民警晝夜堅守,生產一線輪班上崗,街道社區封閉管理,在這場全民戰疫中他們嚴守每一道關卡和疫情賽跑共克時艱!關注普通人的戰疫故事,記錄每一個勇敢的瞬間!
  •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民間剪紙藝術是如何提升到非物質文化?
    引言清晨的日出,傍晚的晚霞,人潮湧動的街頭,濤聲陣陣的海邊,當我們目及美景時,總會忍不住摸出手機拍照,記錄下這轉瞬即逝的美好。而在千年前的古代,當古人目及盛景又會如何將它「保存」下來呢?有人會說繪畫臨摹,也有人會答詩歌傳頌,其實除了這些常見的方式,剪紙也是古人保存美好的方法之一。
  • 福城章閣社區「戰疫牆」記錄疫情之下的溫暖故事
    在福城街道章閣社區澳門小區顯眼的位置,經過的居民都會看到這面浸潤著溫暖與付出的「戰疫牆」。深圳新聞網訊 在福城街道章閣社區澳門小區各個顯眼的位置,設有「戰疫」臉譜牆。這幅由169張面容組成的畫面,記錄了章閣社區169個抗疫感人瞬間。不少居民經過這堵「戰疫牆」時,都會駐足停留細細觀看。
  • 走進河南剪紙藝術尋找逝去的年味
    最早對剪紙有概念,覺得陝西山西的剪紙作品技藝高超,後來隨著對老家河南傳統工藝的了解,發現河南許多地方都有剪紙藝術的存在,比如說三門峽市的陝州剪紙,還有鄭州市惠濟區剪紙都是獨樹一幟。在河南西部的三門峽市陝州區西張村鎮的南溝村,據說在這個存在了千年的古村落裡,全村2400多人,擁有400多名剪紙藝術,農閒時節的村民們,就在自家地坑院裡剪紙賣窗花,他們的剪紙作品,有被文化館收藏,有被海外人士高價買走,村民們還因此增收致富了呢。在南溝村: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這是傳統地坑窯院村落的真實寫照。
  • 身邊的榜樣|長治3人上榜!2020年下半年「山西好人」揭曉
    他們的「好」潤物無聲似春雨、如懷抱溫暖滋潤著身邊的人和這座城市他們就在我們身邊12月24日,記者從省文明辦獲悉經各市、省直各工委文明辦推薦省文明辦研究2020年下半年「山西好人」評選揭曉本次活動評選出山西助人為樂好人、山西見義勇為好人、山西誠實守信好人、山西敬業奉獻好人、山西孝老愛親好人共25名,其中長治上榜3人(名單見圖表)。
  • 我在武漢用相機記錄他們,流淚寫故事,凌晨5點才睡|曾經那個少年
    我在河北邯鄲農村的爸媽,第一次來武漢過年,卻因為疫情被困在了武漢。而我媳婦由於接觸過確診患者,在家裡獨自隔離。作為家裡的「廚師」,我每次做飯,既要做爸媽喜歡吃的河北菜,又要做我媳婦和女兒喜歡吃的湖北菜。在照顧好家人的同時,我報名做了宣傳志願者,記錄為湖北、為武漢捐款捐物的愛心人士和企事業單位。
  • 宣宣說吧丨巧手映小康——第五屆全國兒童剪紙作品展 在中國婦女...
    2020年12月18日,由全國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與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巧手映小康——第五屆全國兒童剪紙作品展」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開幕。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館長蔡淑敏出席開幕式並為參展兒童、指導教師代表頒發證書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副館長寇虎平致辭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等相關部委,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中國兒童中心、中國女畫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