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傳染病防治院張秀文:用剪紙記錄同事抗疫的N個瞬間

2020-12-23 生活報

生活報記者 王曉晨

58歲的張秀文在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門診心電室工作。她平時愛好剪紙,作品曾多次參展獲獎。身在定點防控救治醫院,張秀文和同事們從除夕開始就返崗了,她被身邊人英勇抗擊疫情的場景所感動,一邊堅守崗位,一邊利用業餘時間為戰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創作剪紙作品。起初是鍾南山、李蘭娟這些知名的「逆行者」,後來看到同事們日夜奮戰,她決定以剪紙記錄同事們抗疫的N個瞬間。

張秀文從小就喜歡畫畫,年輕時偶然看到姨媽剪紙,回家後就自己弄了一些簡單的樣式。1981年,張秀文被分配到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工作,至今已近40年。忙於生活、工作,讓她遠離了愛好,直到前幾年孩子上了大學,她開始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剪紙、繪畫和蘇繡。她的剪紙得到了呼蘭區剪紙傳承人翟文秀老師的指導,有了很大提高,作品多次展出並獲獎。

今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作為一名醫生,張秀文一直關注著疫情,她在新聞裡看到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不顧個人安危為抗疫奔走,被深深感動,便拿起剪刀把他們偉岸的形象剪出來,向他們致敬,「我以前很少剪人物,挺難的,所以每一幅都下了不少工夫,有時一隻眼睛就得修五六遍。」

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防控單位,張秀文所在的醫院從除夕晚上收治首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全院停止休假,一批批醫護人員衝了上去,紛紛遞交請戰書。「我也交了請戰書,可能考慮到我年齡大了,而且在非臨床科室工作,所以沒派我去一線。但我看到同事們在隔離病房直面新冠病毒,為患者治療、護理,研究對策。他們也是父母、是兒女,每個人都在舍小家為大家,我就想用我的剪紙特長,記錄下他們的抗疫身影和感人故事。」張秀文說。

胸外科醫生陳廣龍是第一批走入新冠一病區隔離病房的,面對未知的病毒,他沒有絲毫猶豫。從除夕到初七,他一直奮戰在隔離病房,穿戴著厚厚的防護裝備,工作在離患者最近的地方。每天除了查房、根據入院病人病情變化用藥救治,他還要參加一線會診,經常有患者晚上入院,從收治到用藥,一忙活就到後半夜。

從新冠一病區換防出來,陳廣龍14天隔離期還沒有滿,因工作需要,他又接到了進入新冠二病區的任務,他二話不說,緊急支援二病區。陳廣龍在二病區工作9天後,14天隔離期剛滿,3月4日又主動請纓三披戰袍,重回一病區隔離病房。3月16日,醫院收治的所有確診患者均已治癒出院,他按照規定進行隔離,從除夕至今沒回過家。

陳廣龍的愛人邵蕊也是「白衣天使」,在省傳染病院結核五內科工作。醫院出於人文關懷,不允許夫妻同時進入新冠病房。但邵蕊的多名同事進入新冠病房工作,留給她的結核病治療工作特別多。她的值班次數不斷增加,門診、急診、病房輪流轉,一直沒有休班,每天都很晚回家。她的母親剛去世不久,她還要照顧年邁的父親和幼小的孩子。眼下孩子在家上網課,老人不會操作電子設備,她每天工作之餘,還要回家輔導孩子上課、寫作業,沉重的負擔壓得她幾乎喘不過氣來。但跟陳廣龍通話時,她一個「苦」字都不提,只囑咐他注意身體、好好工作。

唐再慶夫妻、兒子、兒媳一家四口都是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的醫生。抗疫期間,一家人雖然在一個大院工作,但卻無法見面,都是通過視頻通話來溝通。

唐再慶和愛人王春芳、兒子唐明昊、兒媳朱曉琳在不同科室。平時唐再慶出專家診,相對自由些,但家裡其他三口人在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工作,為了安全起見,四個人必須分別隔離。

由於他們沒法正常回家,3歲的小孫女一直由姥姥姥爺看護。手機屏幕成了祖孫三代之間傳遞愛與溫暖的唯一方式。

趙冬梅主任是專家組成員,除夕開始帶隊參戰,每當有難、急、重病人時,她就聯繫院內、省內專家聯合會診,想對策、定方案。抗疫兩個月,她上班約60天,休息時有急、重、難情況隨叫隨到,24小時待命,因為家裡有小孫子,為保護家人,抗疫期間她一直住在賓館。

李繼宏是重症病房的呼吸機治療師,已經60多天沒有見到3歲的女兒了。起初由於工作強度太大,加之多層防護不適應,她幾次乏氧差點兒暈倒。這段日子以來,她的體重減輕10多斤,用精湛技術呵護著每一位病人。

每天換崗時脫下防護服,能夠慢慢地喝上兩大杯水,是醫護人員一天裡最放鬆的時間。在厚厚的防護服下,一切細小的動作都變得非常困難,幾個小時不能停歇,汗水早已溼透衣服,穿著防護服不能上廁所,醫護人員上班時不喝水、不進食。

隔離病房的工作繁重而瑣碎,由於防護服沒有口袋,不方便隨身攜帶工作用品,於是護士們集體做起了收納包。「病毒是彈簧,你弱它就強!」「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在方便工作的同時,收納包上的這些塗鴉不僅讓人眼前一亮,包上的文字也在向患者和醫護人員傳達著力量。

「記得全省最小的2歲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時,小傢伙一邊喃喃自語『回家嘍』,一邊緊緊拉著護士姐姐的手不肯鬆開,那一刻,大家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正如護士魯海娟所說,作為一名護士,在疫情來臨的時候,他們無所畏懼。當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防護口罩,他們隔絕了病毒,卻沒有隔離愛。

張秀文說,由於這段時間要剪的作品多,她的眼睛更花了,手磨出了繭子,腰和頸椎也不舒服。後年,她年滿60歲就要退休了,很高興能為同事們做一點有意義的事,用剪紙作品展示出他們的堅強和無畏!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陳廣龍:不破疫情終不還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紀雲鵬 郝冬冬 高偉 李釗儀)2020年3月4日,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胸外科醫生陳廣龍再次穿上層層防護服,進入省傳染病防治院新冠一病區,踏上了他第三次與病魔賽跑救治新冠患者的徵程。
  • 三灶城市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潔榮用剪紙記錄城市生活變化
    原標題:三灶城市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潔榮用剪紙記錄城市生活變化   陳潔榮,金灣區非物質
  • 抗疫日記|白衣天使用文字記錄那些平凡感人的瞬間
    在抗疫前線,有這樣一群醫護人員,每天身著防護服,近距離接觸病患,用生命守護生命。他們用文字記錄下那些拼搏、感動、思念與榮耀,我們一起細細品讀......譚佳:別擔心,我會一直陪著您譚佳在隔離病房為患者送餐。
  • 重溫抗疫艱難歲月,用影像記錄真實,看《在一起》看到爆哭
    說真的,看了《在一起》的四個單元不是因為這部劇有多麼煽情,而是因為真實,《在一起》用平實克制的鏡頭,傳遞出一種最真實的力量,直達每位觀眾的心底,也勾起我們在全民抗疫時期那段特殊的集體記憶。《生命的拐點》單元還原了抗疫最初期的武漢金銀潭傳染病醫院。張嘉譯飾演的張漢清一角的原型,是我們熟悉的「人民英雄」張定宇院長。
  • 寮步鎮抗疫圖片展開幕,92幅照片記錄抗疫瞬間
    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照片,真實記錄了寮步鎮戰疫情景。昨天(2020年12月31日)上午,「共抗疫情 香市有愛」寮步鎮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圖片展在寮步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展出,92幅具有「溫度」的照片記錄抗疫瞬間,致敬攜手抗疫的人民,進一步提升大家戰勝病毒的勇氣,呼籲社會各界繼續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守好疫情防控勝利成果。鎮委委員王少平,宣傳教育文體旅遊辦相關負責人,各村(社區)、各行政企事業單位宣傳委員等參加開幕式。
  • 宋彩萍榮登「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
    3月7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宋彩萍榮登「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30年的軍旅生涯,她先後轉戰過6個科室,4次參加國際醫療救護任務。無論面對百歲老人還是呱呱墜地的嬰兒,不分民族、膚色,她30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顆真心,溫暖無數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除夕那天,宋彩萍巡查病房時接到赴武漢抗擊疫情的命令。
  • 堅持十餘載,中山73歲海歸用剪紙記錄著這個時代
    近年來梁傑康一次次患病受傷妻子和學生苦口婆心地勸他放下剪刀減少創作他卻執拗地堅持著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港珠澳大橋開通、首屆農民豐收節……他用剪紙記錄著這個時代這些年梁傑康先後創作了許多正能量主題的作品或記錄本土風情風物或記錄奮鬥者的辛勤勞動或記錄好人群像或勾勒國家工程、時代變遷他敏銳地捕捉著身邊一幅幅幸福的畫面
  • 剪紙、年畫、花燈……非遺人「抗疫」接地氣
    和往常不一樣的是,表演者都戴上口罩,唱的是自己作詞的「新冠防疫戰歌」,希望用非遺的形式宣傳抗疫,做好老百姓的宣傳工作。在這場「防疫戰」中,四川的非遺人積極行動起來。綿竹年畫、跳花燈、三臺剪紙……形式多樣,風格質樸,以通俗易懂卻又充滿藝術生機的方式,讓防疫深入人心。
  • 90後美麗護士用治癒系畫作記錄雷神山醫院感人瞬間
    用「畫筆」記錄在雷神山醫院的抗疫故事,記下身邊的一個個感人瞬間,這是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員王輝在休息時自我減壓方式之一。王輝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也是松江區中山街道樂都小區的一名「熱血」90後。
  • 疫市做好功課 張秀文流連街頭找減價樓盤上車
    現年32歲的TVB「咪神」張秀文苦幹10年,雖然曾被導演王晶看中成為「晶女郎」,可惜一直靠省來儲首期,「上車」彈藥儲極都未夠,更試過要「踎」家姐屋企屈膝睡沙發,苦不堪言。 一直做「租奴」的張秀文,早前為由TVB綜藝組金牌監製張志明、編導黃俊輝與岑應打造的話題節目《我要做業主》擔任嘉賓,該節目先後邀請「星級」業主馮盈盈、陸浩明與翟威廉等分享入市血淚史,張秀文在節目中大方分享「上車」大計,事後坦言有留意到近期樓市在疫情影響下出現微調,故四出看樓掌握多點巿況,瞄準細價樓。
  • 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優秀作品 在杭州市民中心亮相
    在杭州市民中心亮相 1月6日起,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優秀作品將在杭州市民中心B1連廊(地鐵A2出口處)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展出。展覽選擇了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十年來的部分優秀剪紙作品,將「愛祖國」「愛家鄉」「讓文物活起來」等主題進行串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傳承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瑰寶。接下來,該展覽將在杭城各中小學中巡展。作為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扇、傘博物館)的品牌賽事,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至今已連續舉辦十屆。
  • 抗疫中的90後丨隔離病區「小黃人」竟是3個美少女!她們曾4小時清走...
    每天早晚8點在省傳染病防治院隔離病區的走廊裡「遊蕩」著這樣一群「小黃人」走進每一個患者的病房把患者的所有感染垃圾收走裝袋她們並不是保潔阿姨,而是由省傳染病醫院各科室的護士志願報名組成的感染垃圾清理小隊吃過的食物、用過的床單被褥大小便等排洩物都需要清理 晚上8時,燈火闌珊,華燈初上。在省傳染病院紅色中國結彩燈的映襯下,一條條無人的院內小路上顯得是那樣的寧靜。
  • 濟南市皮膚病防治院接收原濟南市第二皮膚病防治院麻風性病防治工作
    按照市衛健委《關於做好原濟南市第二皮膚病防治院麻風性病防治工作移交的通知》要求,1月12日,濟南市皮膚病防院接收原濟南市第二皮膚病防治院麻風性病防治工作。醫院高度重視,提前做好部署安排濟南市皮膚病防治院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召開會議部署如下工作:一、安排原萊蕪麻風村病人入院準備,積極完善病房設施,採購患者生活必需品,做好醫療、護理評估,及時了解並解決患者的生活、醫療等問題;二、根據委疾控處要求,將萊蕪區、鋼城區的麻風病、性病防治工作納入全市麻風性病統一管理,做好技術指導和培訓,切實保障全市麻風病、性病防治工作的銜接性。
  • 「張秀文,你個死八婆!」
    更多娛樂搞笑視頻盡在這裡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張秀文想被人鬧死八婆▼
  • 山西農村婦女剪紙記錄身邊「戰疫人」:以此溫暖他們
    剪紙作品《村口卡哨》。 張月 攝中新網長治2月25日電 (李庭耀 張月)一張紅紙、一把剪刀,醫護人員、公安幹警、村鎮幹部等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形象被剪紙記錄下來。25日,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嶽陽村的李先娥正在進行剪紙創作,她說,要用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記錄身邊的「戰疫人」,以此溫暖他們。李先娥今年46歲,是一名地道的農村婦女。她告訴記者,自己十幾歲時就學會剪紙,「小時候逢年過節,媽媽就會剪紙,貼窗花」。
  • 去市民中心看看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的優秀作品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陳晶今天(1月6日)起,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優秀作品將在杭州市民中心B1連廊(地鐵A2出口處)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展出。展覽選擇了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十年來的部分優秀剪紙作品,將「愛祖國」、「愛家鄉」、「讓文物活起來」等主題進行串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傳承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瑰寶。接下來,該展覽將在杭城各中小學中巡展。作為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扇、傘博物館)的品牌賽事,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至今已連續舉辦十屆。目前,大賽已覆蓋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共計800餘所學校,影響超過40萬人。
  • 高人碟報:地球娛樂BD《傳染病》【2020抗疫紀念版】
    1個,位於武漢;中國臺灣有2個 在實驗室中提取出來的「病毒樣本」 第7天:美國疾控中心 「國安局」人員介入 美國0號病人的丈夫是「免疫者」 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左)向疾控中心負責人(右)匯報最新發現
  • 壹粉手把手教你用剪紙記錄春天
    「壹」起跟隨壹粉們的鏡頭來看看吧~2月17日下午,壹粉「幸福豆」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詳細的「春「字剪紙教學視頻和大家分享:給大家介紹一下立體剪紙《春》的剪法,希望能給各位增加點樂趣!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最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提醒您剪紙時注意安全,小朋友請在家長監護下製作立體剪紙。
  • 四川江安陳亞蘭:一名用鏡頭和鍵盤記錄公安隊伍抗疫故事的「戰疫...
    四川江安陳亞蘭:一名用鏡頭和鍵盤記錄公安隊伍抗疫故事的「戰疫記者」 2020-03-19 11:06 來源:四川新聞網 編輯:張建芳 四川新聞網宜賓3月19日訊(石興旺)3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