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祭祖,是關中地區傳統婚俗重要流程之一,百姓大多看重並且恪守。
歸納起來,結婚祭祖有四種情形:一是新郎祭拜自己的家族先人。舊時,結婚的前一天傍晚(也有的在結婚的當天早晨),喜主(新郎的父親或長輩)備好香、紙、蠟等祭品,領著新郎來到家廟祠堂或祖墳上香、燒紙、磕頭,並由喜主念叨:「某某結婚,請列祖列宗回家吃喜面、喝喜酒」等等。其實,這也是「請列祖列宗保佑家族後人婚事圓滿順利」的一種願望。「文革」期間家廟祠堂被拆毀,表面上看此俗已廢,但在當時的確有一些家庭,子女成婚之日依然在家裡偷著祭祖,只是不讓外人知道罷了。「文革」結束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此俗逐漸恢復,有的按舊俗到祖墳地上香燒紙磕頭祭拜,有的在家譜或先人的遺像或家譜前鞠躬祭拜。二是新郎祭拜女方的家族先人。老輩子年間,結婚的當天上午,新郎迎娶來到女方家裡後,即在「氈迎客」(男方)和「送親客」(女方)的陪同、指引下,鄭重地跪拜女方的家譜或先人牌位。新郎作為「半拉兒」的身份,祭拜女方家族宗親,既表明自己從此正式成為女方家庭的至親,也是敬重和緬懷女方先人的一種形式,無可非議。改革開放以來,舊俗儘管依然存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的村子發生的變化也比較大,現在不少的新郎進門以後,已由過去的上香磕頭祭拜,簡化為「三鞠躬」。當然,新郎進門以後究竟祭拜與否,關鍵要看女方的家裡是否有祭拜的準備,有則拜,無則免。三是上喜墳。所謂「上喜墳」,就是在結婚的頭一天傍晚,或在結婚的當天早晨,喜主領著新郎,攜帶紅色或粉色祭品,在亡故的親人墳頭上壓紅色或粉色紙,在墳前上紅色香,燒紅色或粉色紙,「澆奠」紅酒。蓬萊境內的北溝、大辛店一帶,有些村子將這種祭奠稱之為「上喜墳」。上喜墳的風俗現在儘管不普遍,但在鄉間仍見其蹤,西安周至一些地方仍有此習俗。
四是接完新娘回到新房需祭拜祖先, 意為告訴祖先已順利接完新娘回到家中,也是新娘第一次祭拜新郎家的祖先!結婚祭祖,同清明節掃墓一樣,並非封建迷信,而是借婚姻大事之機,緬懷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教育兒女不忘自己的「根」,這完全在情理之中,也是中華傳統孝道文化在民間婚俗中的具體體現。給大家總結一些祭祖臺詞:
1、新郎出發前:長大要成家,喜接新娘要出發,三拜祖先保全家,榮華富貴年年有,有權有勢有前程,接下來請新郎來到列祖列宗靈位前:點亮紅燭,持香,點香,上香,趙氏家族家業興,祖宗在天有英靈,迎親花車要起程,愛情之花萬年紅,勤儉持家好家風,美夢成真一鞠躬,新人迎親祭祖宗,香火燒旺臘點紅,迎親之事安順風,再向祖宗一鞠躬,花好月圓一路順風三鞠躬!
2、祖先本是一家尊,大事小事都記在心,今天某某要結婚,先拜祖先表忠心!
3、男方家:今日吉日又吉時,正是男兒娶親時,先拜祖先行大禮,一柱清香表心意!
4、女方家:枝頭喜鵲叫聲歡,迎親彩車到門前,紅包敲門炮連天,上堂首先拜祖先!
5、得知今日喜重重,九天含笑意濃濃,保佑我們的兒女子孫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請我們兩位新人為某某列祖列宗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保佑我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演禮迎新娘,來到祭祖堂,祭祖堂上福壽長,香在爐中蠟在臺,瓶內有花四季開,日月同輝春常在,紫煙繚繞吳福來,新郎官,站堂前,三代祖宗敬上邊,執香燃燭來供奉,肅立整裝三鞠躬。(燃燭,奉香點香 敬香)某府某先生某女士,今天為令郎結花燭之喜,特在堂前告知三代祖宗,望同喜同樂一注清香本自燃 祝壽堂中起雲煙,空中結成祥雲彩,先拜某府祖宗先!
6、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新郎上前,敬拜祖先。
7、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結婚不忘祭祖恩。首先有請新郎登堂燃燭蚊香。
8、今天是鑼鼓不一般,大紅對聯貼兩邊,大紅喜字貼房間,迎親的隊伍很壯觀,在新郎迎親之前,先向*家的三代祖宗明燭燃香!
9、X府列祖坐中堂,笑看府中喜氣揚,兒孫良辰迎新人,眾位列祖笑吟吟,鼓樂響彩燈明,歡天喜地喜相逢,全家老少喜在心,萬代榮昌迎嘉賓,喜慶家中進新人,天新地新萬事新,眾親歡心把親迎,舅家喜披引身紅。良辰吉日把祖祭,和和美美完大婚。一注心香表心意,迎親大禮多順利,列祖列中多恩蔭,情緣美夢定成真,子孫真誠把祖拜,佑護家運喜運開。
10、回頭一望 祖先在上.更多精彩內容 請掃二維碼
我們是一支專屬女性的團隊,我們有自己籤約的合作公司,我們有自己專屬的公眾號,我們有每一個月嚴格的考核,我們有根據你自身條件為你量身打造的發展方案!關於婚禮,我們推崇原創!
如果您需要婚禮督導,化妝師,婚禮策劃師,主持人,商演活動主持人,舞蹈演員,歌手, 花藝師等記得聯繫我們 聯繫人:
客服:13991194960(微信同號)
玲子老師:18292197201(微信同號)
楊子老師:13484636855(微信同號)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與鳳城二路向南50米路東恆佳首座1514室(地鐵:市圖書館地鐵口C口出,公交:雅荷花園站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