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詔曰、制曰、赦曰」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在古裝宮廷影視劇作品中,常常會看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聖旨,這樣的聖旨,不僅出現在清朝宮廷戲,而且在之前的明朝、宋朝、唐朝等等宮廷戲中也都有。
然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卻是和明朝的朱元璋有關。
這八個字讀法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始於朱元璋。
聖旨因內容的不同,所以就有三種情況,一是詔告天下,比如重大的事需要布告天下臣民,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二是,皇帝為了表達皇恩、宣示百官,就使用「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制曰只是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使用於普通百姓。)
三就是赦曰,皇帝在給官員封賞時,會告誡官員,不要驕傲自滿,就使用赦曰。
雖然在古裝宮廷戲中常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聖旨,但「奉天承運」這四個字在明朝之前,卻未使用。
秦始皇雖然統一六國,定尊號「皇帝」,成為始皇帝,自稱「朕」,命為「制」,令為「詔」,卻並無「奉天承運」四字,當然,「詔」是秦始皇所使用的。
秦朝之後是漢朝,漢朝在秦朝制度的基礎上,逐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皇帝制度,「詔曰」兩字則就出現於漢朝帝王文書中了。
而「奉天承運」四字則是到了明朝,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
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為帝、建立大明,他就建了一座皇城,其中最豪華、最重要的就是上朝朝會的大殿——奉天殿。「奉天承運」這四字就源於這座奉天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