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裡皇帝要太監宣旨,開頭一句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聽得多了都以為古代皇帝頒發的聖旨都是以這句開頭的。
可實際上這是後人的誤解,不管是何朝代都是四字一斷句,就像《甄嬛傳》裡蘇培盛宣布甄嬛升任各嬪位的聖旨,開頭一句就是錯誤的。
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後,定名號皇帝自稱朕,命為制令為詔,秦國傳國玉璽上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來彰顯皇威。現如今也很難考究當時的制詔開頭是如何說的了。
而到了漢朝也還是沿襲了秦制,聖旨也沒有多大的變化。魏晉南北朝時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被改為了應天順時受茲明名,意思就是順應天道時局,給你下達這樣的命令。而到了唐朝時皇帝的詔令是由門下省頒布的,是以「門下 天下之本……」開頭的。
宋朝的雖也沿用了唐制,帝令開始被稱為聖旨,但還是有點不同,皇帝會用朕膺(ying)昊天之眷(juan)命為開頭,以示受命於天。元朝的聖旨開頭就有點與眾不同了:長生天氣力裡,大福蔭護助裡,皇帝聖旨……
明朝朱元璋與臣下誥敕命中首稱「奉天承運皇帝」,有些近白話文的聖旨開頭直接寫:奉天承運的皇帝教說與西番地面裡應有的土官每知道者,說明奉天承運是皇帝的修飾詞。
所以說聖旨的第一句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者是奉天承運皇帝 詔曰也是沒毛病的。最後一個王朝清朝也是沿用了明代聖旨的稱法。
現在明白了古裝劇裡太監們的宣旨斷句是錯誤的,要是明代以前的詔令出現了,那是要笑掉大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