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湯唯、朱亞文主演的明朝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劇集以輕鬆風趣的手法,呈現出大明王朝的家長裡短,原本"最是無情帝王家",但在這套劇中卻處處充滿人情味,角色感染力十足,令觀眾頗有代入感。
雖然劇集將孫皇后(湯唯飾)與胡善祥(鄧家佳飾)的出身改寫,遭到部分網友詬病,但大體的故事背景與框架都有史可依,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也非常到位。而在剛剛過去的一集中,一句臺詞引起了觀眾熱烈討論,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有網友不禁感歎:"看了那麼多年電視,終於讀對了這句說話。"
在以往觀看的很多古裝劇中,皇上的"聖旨"基本都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斷句,但實際上,這句說話的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者不斷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始於明太祖朱元璋。聖旨上的皇帝是"天子",因此"天"與"皇帝"寫在一起時,要齊平,皇帝換行與"天"字同行,可能這樣被誤認為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除此之外,聖旨因具體的內容而採用不同的措辭,主要有"詔曰"、"制曰"、"敕曰"三種。"詔曰"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須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凡聖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但"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平民百姓;"敕曰"則有告誡之意,皇帝在為官員加官進爵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恃寵而驕。
朱元璋夢遊天宮,上天賦予權力
朱元璋繼位定都南京之後,將南京更名為"應天府",宮中最重要、規模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為彰顯他"天子"的合法性,朱元璋自稱"奉天法祖",在手持的玉圭上也刻有這四個字。而這裡的"法",是指效仿,"祖"是泛指整個漢族祖先。在他所著的《御製紀夢》,提及自己夢遊天宮,見到了道教最高神靈"道法三清",之後再見到"紫衣道人"授以他真人服飾和法劍等情節,為"奉天承運"找到根據,自此便開始自稱"奉天承運皇帝"。
而到了清朝,清承明制,詔書也多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所以如果有劇集以明清前的故事為背景,出現這個話語就不太符合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