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正確讀法,網友:終於有讀對的...

2020-12-27 騰訊網

由湯唯、朱亞文主演的明朝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劇集以輕鬆風趣的手法,呈現出大明王朝的家長裡短,原本"最是無情帝王家",但在這套劇中卻處處充滿人情味,角色感染力十足,令觀眾頗有代入感。

雖然劇集將孫皇后(湯唯飾)與胡善祥(鄧家佳飾)的出身改寫,遭到部分網友詬病,但大體的故事背景與框架都有史可依,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也非常到位。而在剛剛過去的一集中,一句臺詞引起了觀眾熱烈討論,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有網友不禁感歎:"看了那麼多年電視,終於讀對了這句說話。"

在以往觀看的很多古裝劇中,皇上的"聖旨"基本都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斷句,但實際上,這句說話的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者不斷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始於明太祖朱元璋。聖旨上的皇帝是"天子",因此"天"與"皇帝"寫在一起時,要齊平,皇帝換行與"天"字同行,可能這樣被誤認為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除此之外,聖旨因具體的內容而採用不同的措辭,主要有"詔曰"、"制曰"、"敕曰"三種。"詔曰"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須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凡聖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但"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平民百姓;"敕曰"則有告誡之意,皇帝在為官員加官進爵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恃寵而驕。

朱元璋夢遊天宮,上天賦予權力

朱元璋繼位定都南京之後,將南京更名為"應天府",宮中最重要、規模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為彰顯他"天子"的合法性,朱元璋自稱"奉天法祖",在手持的玉圭上也刻有這四個字。而這裡的"法",是指效仿,"祖"是泛指整個漢族祖先。在他所著的《御製紀夢》,提及自己夢遊天宮,見到了道教最高神靈"道法三清",之後再見到"紫衣道人"授以他真人服飾和法劍等情節,為"奉天承運"找到根據,自此便開始自稱"奉天承運皇帝"。

而到了清朝,清承明制,詔書也多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所以如果有劇集以明清前的故事為背景,出現這個話語就不太符合歷史了。

相關焦點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到底是怎麼讀的?電視裡的都讀錯了!
    大家在觀看古裝影視時,經常能看到在宣讀聖旨的鏡頭,都會在最開頭讀下面這個八個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口頭禪。聖旨是皇權的象徵,其製作也非常地精良,多為上等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
  • 聖旨「詔曰、制曰、赦曰」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聖旨「詔曰、制曰、赦曰」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在古裝宮廷影視劇作品中,常常會看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聖旨,這樣的聖旨,不僅出現在清朝宮廷戲,而且在之前的明朝、宋朝、唐朝等等宮廷戲中也都有。然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卻是和明朝的朱元璋有關。這八個字讀法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始於朱元璋。聖旨因內容的不同,所以就有三種情況,一是詔告天下,比如重大的事需要布告天下臣民,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 從何時開始聖旨開場白才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李斯大筆一揮,寫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秦王朝肯定沒有這個說法,不知道李斯鬧騰個什麼勁。先說「皇帝詔曰」,應該和秦始皇有點關係,秦始皇稱雄天下後,不再滿足於王的稱號,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看來「皇帝」「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代聖旨的真面目
    《陳政事七要疏》中有「臣伏讀聖旨,雖周成遇風,訊諸執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無以或加。」其中「聖旨」便是皇帝對臣子的命令。 儘管東漢末年才正式出現「聖旨」這一名稱,但用來傳達帝王命令的文書卻是早已有之。在夏商周三代,我國已經出現了「聖旨」的雛形。
  • 拿著皮卡丘顏色的聖旨,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代真不這樣
    ▲東廠廠花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應該咋讀,才能不被掌嘴先說答案:「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一氣呵成,或「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都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的這個讀法,始於「電視機裡的秦朝」,不過這裡面誤會可大了。首先,「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是從明朝朱元璋的時候才有的。秦始皇就是能PK掉三皇五帝,也想不出這麼頂天立地的「奉天承運」。
  • 「奉天承運」的正確讀法及「命與運」的區別性
    奉天承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從小到大,沒有一千也聽了有八百遍了。但其正確讀法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但大家錯讀,估計受影視作品影響太深。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應該這樣斷句
    」正確斷句的方式是? A.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B.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答案 點擊下方空白處獲得答案 B 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 聖旨第一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們都念錯了,不是四字斷句!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們最先聽到這句話,想必都是在古裝劇中。
  • 聖旨前為什麼要加「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有什麼來歷?
    這就要看是什麼歷史王朝時期的聖旨了,在明朝之前的王朝,聖旨中的開頭是不用加「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是明朝時期才有的聖旨開頭,始於朱元璋,在明朝朱元璋之前的聖旨是沒有這些字樣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開頭在宮廷影視劇中很是常見,但是只有明清時期才符合,在之前的一律是影視劇效果,大家不要被影視劇誤導了。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誰發明的? 你肯定想不到!
    我們通過很多影視劇都知道,歷史上有很多朝代的公公們在傳達宣讀皇帝的旨意時,都會先整上一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話,你會念嗎?奉天承運 / 皇帝詔曰?恭喜你,答錯了其實,應該這樣斷句:奉天承運皇帝 / 詔曰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你也這麼斷句?恭喜你,被古裝劇騙了!
    隨著近年來各種古裝劇,尤其是宮廷劇的熱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已經成了紅火數年仍舊爆款的臺詞之典範,極高的出場率讓大家早已耳熟能詳
  • 聖旨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該怎麼斷句?幾乎所有的影視劇都錯了
    導語:聖旨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該怎麼斷句?幾乎所有的影視劇都錯了我們經常能在一些古裝的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情況,宮裡來得太監,趾高氣昂的來到某位大臣的附地址,然後清了清自己的嗓子,用尖銳的聲音叫喊道:某某,出來接旨。這時候府邸中的人跪倒在地:臣,接旨。
  • 不是所有聖旨都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據說那個小村莊有多戶人家姓郭,自稱是唐代名將郭子儀的後代,郭家人一直保留著這份「唐朝聖旨」,作為傳家寶,2017年農曆正月初三取出來祭拜先祖時,被前來考察的人發現,這才有了「紹興小村驚現唐代聖旨」的新聞。從新聞配發的「聖旨」圖片來看,這份「聖旨」的文字大意是說,因為郭子儀平定叛亂、政績卓著,皇帝賜封郭子儀為河中節度使。「聖旨」的開頭,有八個字:「奉天承運皇帝制寶」。
  • 古代聖旨第一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都念錯了,不是四字斷句!
    影視劇裡皇帝要太監宣旨,開頭一句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聽得多了都以為古代皇帝頒發的聖旨都是以這句開頭的。可實際上這是後人的誤解,不管是何朝代都是四字一斷句,就像《甄嬛傳》裡蘇培盛宣布甄嬛升任各嬪位的聖旨,開頭一句就是錯誤的。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來源,陰陽家代表、五行創始人——鄒衍
    古裝劇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句話斷句沒有斷對,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我一直是不知道這句話的來源,直到讀了《中國哲學簡史》,才知道這句話出自陰陽家代表,五行學說創始人鄒衍,「承運」指的是承五德轉移之運,什麼是五德?和五行有什麼關係,本文做具體說明。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裝電視劇中,用錯的10個稱呼
    1.奉天承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是古裝劇裡太監宣讀聖旨必然的開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聖旨開頭「奉天承運皇帝」六字是連續的,其餘的兩個字根據聖旨的內容和詔告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分別為詔曰,制曰和敕曰。「詔曰」是詔告天下的意思,凡重大政事須告知天下臣民的,均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
  • 大明風華劇情介紹 大明風華是哪個皇帝
    《大明風華》是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領銜主演的古裝劇。然而電視劇播完後,發現很多人沒看懂大明風華,下面小編就簡要總結一下《大明風華》的劇情。  大明風華劇情介紹  《大明風華》講述了明永樂元年,御史大夫景清遭成祖朱棣滿門抄斬,長女蔓姝為孫忠所救,化名孫若微收養家中
  • 皇帝廉價龍袍有深意,與吳三桂造反呼應
    但張一山後來有澄清,這個劇本就是往搞笑方向編寫的,主演也只能照做,知道緣由,那就繼續看下去吧。,在劇情上也是有呼應的。,桌上的山珍有一半是連御膳房都沒有的。由此說明,吳三桂壕是真壕,但皇帝節儉也是真的。
  • 皇帝駕崩數量最多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五代皇帝性格大盤點
    《大明風華》是去年一個比較火爆的網劇,被譽為近幾年最良心的明朝電視劇,負面影響也很多,什麼開頭王炸,後面爛尾,但總的來說還是一部比較良心的電視劇。今天咱不說《大明風華》裡的具體劇情,就說說他最有特色的地方——皇帝駕崩數量最多的一部電視劇,從明太祖崩到明宣宗,堪稱歷史之最了,今咱就盤點一下《大明風華》裡五大駕崩皇帝性格大盤點。
  • 皇帝駕崩數量最多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五代皇帝性格大盤點
    《大明風華》是去年一個比較火爆的網劇,被譽為近幾年最良心的明朝電視劇,負面影響也很多,什麼開頭王炸,後面爛尾,但總的來說還是一部比較良心的電視劇。 今天咱不說《大明風華》裡的具體劇情,就說說他最有特色的地方——皇帝駕崩數量最多的一部電視劇,從明太祖崩到明宣宗,堪稱歷史之最了,今咱就盤點一下《大明風華》裡五大駕崩皇帝性格大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