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2020-12-24 澎湃新聞

園林設計與其他設計的最大區別是以植物來造景。

中國的古典園林如此。

西方的歐式園林亦如此。

也有例外的,枯山水,日本的頂級美學。

唯一一座沒有植物、水流的園林。

日本庭園文化的最高代表。

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卻離不開中國。

今天,就來細細掰碎它。

什麼是枯山水?

日本古籍《作庭記》記載,「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

直白點,在沒有池子、水流的地方放置白砂、石頭,即是枯山水。

最早,它只是日本庭院的一種設計手法,相當於現在的家裝設計。

但,這個「家裝設計」極有特色,只有白砂和石頭。

為什麼?

其一,地貌原因,京都缺水卻盛產白砂。

其二,當時的禪僧為了營造枯山水庭園的苦行氛圍,摒棄了所有開花植物。

▲大德寺石庭

▲金剛峰寺石庭

所以,沒有植物、沒有水、只有砂,怎麼辦?

想像。在禪宗思想的影響下,白砂象徵水流,石頭象徵山巒。

所以,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張圖。

發揮想像,這不是白砂和石頭;而是一座島嶼和水面泛起的漣漪。

這,就是枯山水,「乾枯的山水」。

後來,中國的水墨山水畫傳入日本。

本著好學的精神,日本禪僧學習了山水畫中運用的表現手法和技巧,來發展枯山水。

比如,學習山水畫的構圖手法,日本人造出了較完整的枯山水庭園。

▲方丈庭和《瀟湘八景圖》主景觀構圖法一致

越學習,白砂和石頭能代表的東西就越多。

比如,石頭能代表神仙島、瀑布、蓬萊島、佛像...(日本人想像力可謂絕佳)

代表的含義越多,創作的可能性就越大。

於是,枯山水作為日本庭院的一個種類獨立而出。

枯山水「入門」

如果僅是砂石,就能稱之為「美」,那...沙坑也應該擁有姓名。

差就差在一個詞,「侘(chà)寂」。

最熟悉的陌生詞,凡是談到日本美學都離不開它。

它到底什麼意思?

4個字,殘缺之美。被削減到本質、不完整的美學。

不明白?上圖。

羅浮宮的鎮館之寶:《斷臂的維納斯》和《勝利女神像》。

一個殘臂,一個斷頭,「殘疾姐妹花」就這樣以殘缺美徵服了全世界。

▲左為《斷臂的維納斯》,右為《勝利女神像》

但,這和枯山水有什麼關係?

龍安寺的方丈庭,坐落15塊石頭,但無論哪個角度都只能看見14塊。

▲方丈庭

十五為盈,十四為缺。這就是枯山水和侘寂的共通之處。

殘缺美,通俗點,即想像美。

打個比方,看到一雙電眼,你會想像這雙電眼的主人是:梁朝偉、張震、陳偉霆...

枯山水和侘寂,就是那雙「電眼」。

只留一部分,剩下的任君想像,或許會更深刻、完美。

但,留下的部分可不簡單。

枯山水,小到砂子的走向,大到石頭的安放,處處是細節,講究。

枯山水的白砂,大多產於京都北白川,經過生產加工,有了雅稱「白川砂」。

也有特例,東福寺東庭和方丈庭的砂是黑色和紅色,而非白砂。

▲方丈庭黑砂

砂,講究;砂的紋樣,也講究。

分為4大類,漣紋、波紋、渦卷紋和其他紋理。4大類下,又劃分其他分支,達20幾種。

每一種紋樣代表一種寓意。

比如,直線代表平靜的水面,幅度小的曲線代表漣漪,流水波紋代表奔騰的水流...

▲砂紋代表的寓意

除了砂紋,砂凝聚堆砌成島,又是另一種寓意,象徵理想之境。

銀閣寺的向月臺就是如此,連石頭也沒有,只有砂紋和砂島,高度抽象的表現手法。

▲銀閣寺

剛剛說白砂代表水流 ,而凡是有流水就會有源頭,源頭怎麼找?

看石頭,庭院裡最高大的石頭就是了。

這,就是主石。找到它,就能知道水流(砂紋)怎麼流。

石頭,除了能讓你看水流流向,還代表著各種含義。

比如,三尊石組有佛教寓意,鶴石組有吉祥寓意,瀧石組則有吉祥寓意。

▲三尊石組

再細緻點,石頭怎麼放也講究。

專業術語,立石。

第一步,挑正反,大為正、小且凹為反。

第二步,埋石頭。(此處敲黑板,重點來了)得深,把石頭深深埋入地面,剛勁有力。

知道了砂和石頭的含義,恭喜你剛過及格線。沒錯,還有你不知道的。

觀賞枯山水,不能踏入庭園,要怎麼看?

走廊、室內、窗戶,三選一。有什麼區別?

走廊,IMAX-3D影廳,全視野立體效果。

室內,3D畫框,庭園被門窗分隔,但還原度100%。

窗戶,天文望遠鏡,對,必須圓窗。

禪宗中,圓窗代表「悟性」,包含世間萬物的真理。透過圓窗窺枯山水,窺的是真理宇宙。

當然,你可能和我一樣窺不出來「宇宙」,但你一定能看到枯山水背後的美景。

這,叫借景,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手法。

讓遠方的植被和山脈「淪為背景」,整個枯山水庭園看上去就大了許多,美了許多。

和中國的淵源

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枯山水相當的不「純正」。

準確的說,日本庭園文化的發展也和中國淵源不淺。

初期,日本的庭園只是被用作祭祀的環狀列石、前方後園墳而已。

在唐朝宮廷庭園的影響下,日本庭園才開始擺脫祭祀,造型元素豐富起來。

鎌倉時代,日本僧人從宋朝學完佛歸國。

他設計建造的日本庭院也是具有顯著的中國庭園特徵,池水石俱全。

一直到平安時代後期,日本庭園才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日本庭園大師枡野俊明形容,這是個「捨去」的過程。

「將豐富的元素一個個捨去,最後只留下足夠的表達的部分,差別就這樣形成了」。

所以,枯山水成為了日本庭園的最高代表。

它所體現的,是日本文化中去除繁複,保留本質的精髓。

枯山水「捨去」的過程,也是文化學習和發展的過程。

日本的文化大多和中國息息相關,這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情。

比如,日本的相撲是源自中國的「角牴」,木屐也是源自謝靈運的謝公屐。

▲謝公屐

但日本卻能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新東西,成為彼此的代名詞。

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資料來源:

茶烏龍主編 《知日·枯山水》

- END -

原標題:《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宜之】中國3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為什麼卻在日本火了
    這,叫借景,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手法。 讓遠方的植被和山脈「淪為背景」,整個枯山水庭園看上去就大了許多,美了許多。 和中國的淵源 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枯山水相當的不「純正」。
  • 日本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有哪些淵源?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日本人的先祖是誰?日本文化有哪些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習俗?01日本人的先祖是誰?這件事眾說紛紜,連日本國內意見都不統一。一、日本人祖先是中國雲南人,公元前開始的移民。日本的人類學家研究稱,在日本土著人已經有2萬多年的發展軌跡,並稱之為「繩文人」。他們大多居住在北海道一帶,體毛較多,也較長,身材矮小,以狩獵、打魚等等為生,不會耕種農作物。徐福帶來的3000童年童女與當地人通婚,發展成新的民族「彌生人」。
  • 那些在日本的中國傳統文化
    略微了解日本文化,都知道日本早期的文明,文化,政治,經濟,人文思想等幾乎都源自中國,尤其是在唐宋,中原文明鼎盛的時代,但自蘇東坡「亞洲的弗拉明戈時代」之後,中國逐漸被野蠻文明徵服,以及朱熹為代表朱明理學大肆曲解儒家經典,日本與中原文化交流中斷,而日本在正是唐宋的儒家思想之上,走了一條與中國完全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 為什麼日本文化對中國年輕人的吸引力那麼大?
    都說「年輕一代」對未知的東西充滿著好奇心,我想這大概就是日本文化為什麼具有吸引力的最大原因。對一個在20歲之前對日本一無所知,而大學卻選擇了日語專業的人來說,讓我第一次感覺仿佛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是日本的電視劇,沒錯,就是現在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的「日劇」。
  • 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傳統文化?五千年文化造就大國力量的崛起
    圖片來源:《國家寶藏》第三季 文化之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共同記憶,其實這些詞彙最終都指向了另一個詞彙——文化自信。 搞懂這個詞,也就能理解,為什麼這個節目能大火,以及,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對傳統文化感興趣。
  • 90後漢服美女彈古箏,在國外爆火,外國人驚呼:中國傳統文化真美!
    彭靜旋覺得十分地十分痛心為什麼中國有著5000年的傳統文化卻不被世人所認知?彭靜旋從那以後就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大家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不是古箏太大彭靜旋還想帶著她去更多的地方演奏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這一文化瑰寶彭靜旋生於華夏卻將中國傳統文化帶向世界她正用她小小的力量
  • 《中國妖怪故事》為什麼妖怪文化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
    一、為什麼妖怪文化在國內是封建迷信,在日本卻百鬼夜行?近代,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受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妖怪文化受到極大的破壞,還被貼上了「封建迷信」「腐朽落後」等標籤。到了現代,妖怪文化逐漸被遺忘和淡化,很多年輕人對中國的民俗文化顯得淡漠和無視,對老一輩人信仰的妖怪鬼神也少了一份敬畏。而在我們鄰國日本卻出現百鬼夜行的現象,對於妖怪文化來說,日本的許多商品都有百鬼元素,與之相關的文藝作品、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
  • 久負盛名的日本花道,從中國傳統花藝文化中學到了什麼?
    日本人習慣將品茶、習武、書法抑或插花等傳統技藝稱之為「道」,於是就有了「茶道」、「劍道」、「書道」、「花道」,這些「道」都是有文化傳承的日本花道經過長時間的文化浸染與發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盛名久負於國際插花界,在世界各國吸粉無數。
  • 日本的傳統婚禮 日本文化
    提起日本,和服、藝妓、櫻花、富士山、北海道… 就像符號一樣,一個一個在記憶裡閃過。日本婚禮習俗大多與宗教相結合,在禮節禮儀方面很慎重,特別是女性在結婚前要去專門禮儀培訓班學習,雖然他們的禮儀禮節很繁雜但是並不缺乏樂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日本確實將很多傳統的中國文化,特別是禮數,加之以日本民族獨有的特色,完整地沿襲至今。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題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利用
    在日本動漫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大量使用中國題材,從先秦兩漢的歷史元素到唐宋明清的社會風情都能在日本動漫中找到。這些作品,有的採取直接改編的方式,將中國典籍和文學名著的書面語言改編為視覺表現;有的動漫則擷取精華,利用歷史事件或名著典籍中的某個要素,進行故事再編,除與原著有著類似的「名號」和「稱謂」,其作品內容已毫不相關;還有的則是利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如飲食文化、武術文化、京劇文化以及圍棋文化進行故事再創造,使得「日本原創動漫」充滿了中國要素
  • 作為中醫人,為什麼我要努力推廣中國傳統文化?
    不幸罹患了大病重病,多方求醫,打針吃藥,反覆折騰,多年不愈,怎麼辦?我是中醫人,我的建議是,不妨換個角度去理解疾病、健康與生命的關係。建議嘗試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去治病。中國傳統文化能治病嗎?當然能。中國傳統文化是往聖先賢的大智慧,其中不但有教育我們做人做事的方法,也有治病的理念。
  • 淺析日本動漫《犬夜叉》中的日本傳統文化
    近年來,隨著手遊《陰陽師》與《犬夜叉》的聯動,《犬夜叉》再次在中國火了起來,引發了一系列的影響。《犬夜叉》作為較早引進中國的優秀日漫,它使我們對日本的動漫文化和傳統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日本動漫中的各種角色與衣飾形象設計之間有著彼此推進、彼此影響、彼此強化的聯繫。
  • 日本的傳統文化-相撲
    點擊上方↖「信馬郵韁」關注我們信馬郵韁,一個有溫度有乾貨的文化公號,陪你一起快樂收藏前段時間,信馬君為大家介紹了「日本的傳統●文化系列」中的歌舞伎和傳統文化(可在文末連結中找到哦今天,我們再來看一下日本的「相撲」。2020年5月,日本郵政發行了一組2套「大相撲」郵票,其中一套主要取材自浮世繪畫作中的相撲比賽,另一套則是卡通化了的相撲手和裁判員形象。卡通版本的大相撲郵票,面值63日元,用於寄送明信片相撲是日本的「國技」,唐代時從中國傳入。
  • 揭秘日本傳統工藝品在中國深受歡迎的背後
    讓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是我的使命之一。 日本的手工藝品在中國受歡迎令人欣慰 蔣豐:古老的傳統手工藝不僅在過去支撐日本社會走向繁榮,如今也為新時代注入了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日本的「匠人文化」、「匠人精神」,正在全球範圍內備受推崇。為什麼日本傳統工藝在高度量產的現代也能有持久的魅力?
  • 20多年收藏鈴鐺3000餘個 他被稱為中國鈴鐺第一人
    中新社李秋瑩 攝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到現在,20多年時間,葉堅華對鈴鐺的感情從有興趣到愛上再到如今的潛心研究,現在的他立志於向更多的人宣揚鈴鐺文化。  緣起:紀念美國獨立的獨立鍾仿製紀念鈴鐺  葉堅華與鈴鐺結緣在上個世紀90年代。
  • AKB48到BABY METAL, 日本偶像文化為什麼這麼火?
    眾多偶像團體,尤其是女團在日本甚至全世界盛行,讓無數粉絲為之傾倒。日本的偶像文化雖然逐漸被人們認識,但真要說清這裡面的緣起與發展,還真是有一定的難度。今天,我們請來了對日本偶像文化頗有研究的田錚先生,請他用業內人士的眼光探尋一下答案。
  • 【日本文化】打卡日本傳統節日,你pick哪一個?
    ✘一個國家的傳統節日,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愛屋及烏,大家在學習日語的路上,對日本的傳統節日應該也很感冒呀。那就跟著大水怪老師一起來看看吧。成人節是日本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通常會身穿日本傳統服飾參加,並且還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
  • 中國傳統文化何以復活?
    我國對傳統文化的保存和挽救,曾經走過彎路。官方自2006年引入「非遺」概念進行保護,但在一段時間內收效有限,以傳統戲劇為例,在過去60多年,20%以上的地方劇種陸續消亡。而且由於這種自上而下的保護方式雖然有「正統性」,但也相對離群眾較遠。
  • 《陰陽師》為什麼在日本沒有火
    比如按照咱們中國人的思維,說起西式奇幻就是魔法和騎士,中式奇幻是西遊和仙俠,那日式奇幻就是百鬼夜行和陰陽師嘛,所以很多人會疑惑,根據日本家喻戶曉的IP而製作的手遊《陰陽師》,為什麼在日本沒有火呢?實際上,雖然陰陽師IP在日本耳熟能詳,但說起奇幻,絕大多數日本人首先想起的是以《勇者鬥惡龍》為代表的勇者戰魔王題材,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日式奇幻。
  • 為什麼傾慕中國文化的日本人,最終,會淪為侵略中國的強盜?
    提到日本,中國人絕不會忘記那段沉痛的國讎家恨。但不論世事如何紛紜,在文化的層面,中日之間還是應該彼此尊重的並進行交流的。不論是現代人有必要對外來文化兼收並蓄,還是打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了解外國文化,我們都有必要對日本文化進行接觸和了解。所以今天,筆者便帶大家了解一些日本文化。